第46章 北极圈商机诱人-《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丁义珍回到青山镇那天,天气晴得不像话,连空气里都透着一股子干爽劲儿。

  他站在镇委办公室的窗前,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茶,看着窗外那条刚修好的柏油马路,心里头那根弦总算松了一点。

  “这路修得比香江还平整。”他自个儿嘀咕了一句,嘴边忍不住翘起个笑。

  他刚从北平回来,脑子里还装着跟父亲那晚的对话。棒梗那句话说得实在,也够狠——“你要是只在青山镇卖东西,那你就是个本地小老板。但你要是在全国卖,那就是个企业家。要是能在国外卖,那你就是真正的商人。”

  这话像根针,扎进了丁义珍的心里。

  他不是没想过往外走,但现实是,青山镇的厂子产品堆得快冒顶了,本地市场早就饱和,连周边县市都开始嫌货多。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关门大吉。

  可北极圈……那是个啥地方?

  他想起甫光前些日子在北平聚会时说的话:“在北极圈,物资太缺了,前几年我还用面包换过航海模型。”

  这话当时听着像笑话,现在再想想,可不是笑话,是商机。

  他放下茶杯,拿起电话,拨了个熟悉的号码。

  “喂,甫光叔,是我,丁义珍。”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杂音,接着是甫光略带沙哑的声音:“哎哟,小丁丁啊,你这是刚从北平回来吧?”

  “对,刚落地。甫光叔,我有件事想请教您。”

  甫光笑了笑:“你小子,别跟我拐弯抹角,说吧。”

  丁义珍也不兜圈子:“您在北极圈这些年,那边最缺啥?”

  甫光沉默了几秒,像是在回忆什么,然后缓缓开口:“缺啥?啥都缺。但最缺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大机械,是吃的,是喝的,是能让人活下去的东西。”

  丁义珍听得认真。

  “那边天气冷得要命,常年积雪,罐头、面包、高度酒,这些东西,几乎是硬通货。你要是能稳定供应,别说换点零花钱,连船票都能省。”

  “罐头、面包、高度酒?”丁义珍重复了一遍。

  “对,尤其是高度酒,那边的人喝得凶,不是为了醉,是为了取暖。你要是能整点60度以上的烧酒过去,我敢说,比金子都抢手。”

  丁义珍眼睛亮了。

  他放下电话,脑子里已经转开了——青山镇现在有三家食品加工厂,两家酒厂,设备不算先进,但生产这些产品,问题不大。关键是运输。

  他想到甫光的船队,想到那些横跨大洋的货轮。

  “如果能打通这条路……”他喃喃道。

  “啥路?”门口传来一个声音。

  丁义珍抬头一看,李响正靠在门框上,手里拎着一袋热腾腾的包子。

  “你小子怎么又来了?”

  “我这不是听说你回来了嘛。”李响一边说,一边把包子放在桌上,“咋的,刚回来就愁眉苦脸的?”

  丁义珍笑了:“谁愁眉苦脸了?我是在琢磨点事。”

  “啥事?”

  “我想在青山镇办厂,生产罐头、面包、高度酒,往北极圈那边送。”

  李响一听,愣住了:“北极圈?你是说,那鬼地方?”

  “对,就是那鬼地方。”

  李响皱着眉:“那边人喝高度酒,我能理解,但吃罐头和面包,这……”

  “那边蔬菜少,而且前几年又混乱不堪,轻工业几乎没了,罐头和面包是主食替代品。而且你别忘了,那边还有不少科考队、科研站,他们也需要这些。”

  李响听得有点迷糊,但也听出点意思来了:“你是说,咱们青山镇的产品,能卖到北极圈去?”

  “不是能,是必须。”丁义珍语气坚定,“现在我们厂子的产品卖不出去,库存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能打通北极圈的市场,青山镇的厂子就能活过来。”

  李响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了:“你小子,胆子是真大。”

  “不是胆子大,是被逼的。”

  “那你怎么运?”

  “我联系了甫光叔,他那边有船队。”

  李响点点头:“那这事,得跟王大陆也合计合计。”

  “正打算找你们俩。”

  李响咬了一口包子,含糊道:“行,那我叫他过来。”

  丁义珍点头,又拿起电话,拨通了王大陆的号码。

  “大陆,是我,丁义珍。你有空没?来我办公室一趟,有点事。”

  挂了电话,丁义珍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那条柏油马路,心里头那根弦又绷紧了。

  他不是没干过大事,但这次,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带着青山镇的人,往国外闯。

  “成败在此一举。”他低声说了一句。

  窗外,阳光正好,风不大,吹得旗杆上的红旗轻轻摇晃。

  丁义珍转身,回到桌前,拿起纸笔,开始写下一阶段的计划大纲。

  他刚写完第一行,李响和王大陆就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啥事啊?”王大陆一边问,一边脱了外套。

  “我有个想法。”丁义珍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兴奋,“咱们青山镇的厂子,得换条路走了。”

  王大陆一愣,李响也停下吃包子的动作,看着他。

  “说吧。”王大陆坐下来。

  丁义珍清了清嗓子,开始讲。

  他从北极圈的环境说起,说到那边的物资紧缺,说到罐头、面包、高度酒的市场需求,最后说到甫光的船队资源。

  他说得条理清晰,语气坚定。

  王大陆听完,皱着眉:“这事,风险不小。”

  “我知道。”

  “但收益呢?”

  “只要打通渠道,收益会翻几倍。”

  李响插话:“那我们得先派人过去考察。”

  “对,我打算先派人过去,看看那边的市场到底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建厂。”

  王大陆点点头:“这事,得慎重。”

  “我明白。”丁义珍说,“所以我才找你们俩商量。”

  王大陆和李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一点意思。

  这小子,不是在吹牛,是真的动了真格的。

  “好。”王大陆说,“这事,咱们得好好合计。”

  “对。”李响也点头,“你先派人过去,我们这边配合你,看看能不能整合资源。”

  丁义珍笑了:“行,那就这么定了。”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已经快中午了。

  “走吧,咱们去吃点饭,边吃边聊。”

  三人起身,准备出门。

  就在他们走到门口的时候,丁义珍忽然停住,回头看了眼桌上那张写着计划大纲的纸。

  他没说话,只是眼神里多了点东西。

  那是一种即将破土而出的期待,像春天的第一根芽。

  门被推开,阳光照进来,三个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镇委办公室里,只剩那张纸,在风中轻轻翻动。

  上面写着:

  **《北极圈产品开发与出口计划》**

  ——第一章: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