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在杨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兴隆县刑警大队。一路上,春末夏初的热风,吹得人骨头缝里都透着热意,可曹厂长他们三人却浑然不觉,满心都被案件的事情占据着。
刑警大队办公室里,马守信队长,是一个身材魁梧、眼神锐利的中年人,他正伏案工作。看到杨主任带着曹厂长等人进来,他立刻起身,脸上露出职业性的微笑,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
曹厂长定了定神,让汪海枫副厂长原原本本的、叙述一遍合同被骗的经过。汪海枫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他的语速很慢,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说到关键处,还不时地用手比划着。马队长听得十分专注,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轻嗯着微微点头,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案情的过程。
等汪海枫讲完,马队长合上本子,神情严肃地说:
“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协助长垣县刑警大队破案。这案子性质恶劣,我们绝不会让骗子逍遥法外。”
说着,他当即就给对方河南省长垣县刑警大队发出了《催办协查函》,并且表示会随时联系沟通,配合案件调查,催促加速破案的进度。
曹厂长他们三人,看到了公安局杨主任和刑警大队马队长,那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和办事果敢的精神,心里都感到了一丝丝的安慰。在告别时,马队长对曹厂长说道:
“我们把案情做了备案登记,《协查函》也发了,只能等待对方破案的通知,一有消息会及时通知你们的。你们回去也再回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证据和线索,及时提供给我们。你们就一边忙工作,一边等着破案的消息吧。”
曹厂长轻嗯着点了点头,他们谢过了马队长和杨主任,转身走出了刑警大队的大门。外面,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街边路灯的昏暗灯光,已经洒满了兴隆山城,给整个世界都镀上了一层昏暗金黄色的光,曹厂长他们也像这灯光一样,在心里蒙上了一层昏暗的阴影。
回到车上,曹厂长靠在副驾驶的座位上,疲惫地闭上了眼睛,过了许久,他缓缓地睁开那双无神的大眼睛,瓮声瓮气地,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和决绝地开口说:
“这真是一次血的教训啊!回去告诉李晋宇和内勤主管刘庭芝,停止对河南省的长垣、驻马店,信阳和周口县等地的发货,这些区域必须先付款后发货。今后再开全国性或是区域性的展销会和洽谈会时,要举起公告牌,上面写上:‘河南人免谈’!河南人没好人,到处都是骗子!”
汪海枫和山娃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们都明白,这次的经历让塑料厂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也让他们更加清醒,在这复杂的商战战场上,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场噩梦惊醒了,一场骗局结束了,塑料厂又经历了一次蜕变,血的教训让他们再次从商战的战场上爬了起来,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五一的脚步越来越近,空气里都开始弥漫起一丝躁动的暖意。县塑料厂的院子里,几棵杨柳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点,落在匆匆过往的工人身上。
曹厂长的办公室在三楼办公,朝南的窗户敞着,能闻到院子里柳树苟的花香混着点塑料颗粒散发的特殊气味。
曹厂长,人如其名——曹响,嗓门亮,做事也雷厉风行,此刻他正坐在宽大的实木办公桌后,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见山娃进来,他起身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让着说:
“老弟!快坐!”
山娃应声坐下,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袖口磨出了点毛边,却干干净净。他脸上带着点常年在外奔波转留下的健康黝黑,眼神里透着股实在劲儿,只是眉宇间偶尔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
“老弟呀!唉……”曹厂长叹了口气,声音比平时深沉了些,语重心长带着点焦急地说:
“几次涨工资,都没法给你涨,只能走岗位津贴,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呀?”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山娃脸上,带着点无奈,又关切地接着说:
“你的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都还在县人事局,编制落在县政府体改办,可人却在塑料厂工作,已经三年多了,名不正言不顺,就像一个没有名分的……小三。”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了下,随即摆摆手,尴尬地说:“嗨!我这比喻不太恰当,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山娃心里“咯噔”一下。这三年,他在塑料厂从一个啥也不懂的愣头青,干到能独当一面的财务和经营管理的骨干,曹厂长的信任和提拔,他都记在心里。
工资待遇虽然靠着岗位津贴提高和增加了不少,但那层身份上的隔阂,像根细刺,时不时会冒出来扎一下。只是他忙着厂里的工作,忙着研究财务与经营管理,没敢深想自己的个人得失。
此刻曹厂长把话挑明了,他那份被关心的暖意,混着点自己的委屈和迷茫,一下子涌了上来。他喉结动了动,声音有点发紧,一脸感激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厂长!您这是……太关心我了,谢谢您!还真是名不正言不顺,像个小三,这话糙理不糙,我懂!”
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工作服的衣角,继续说道:
“光是忙着厂里的工作,个人的事情很少去想,今天您正式提出来了,仔细想想,这样长期下去,牛蹄子两半子确实也不是个办法?”
他抬起头,眼里有了点光亮,又对曹厂长征求道:
“有机会我去找找体改办何主任,看看他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曹厂长点点头,从抽屉里摸出一盒大黑杆雪茄,抽出一根,用打火机“啪”地点燃,猛吸了一口,浓浓的烟雾从他鼻孔里喷出来,在他脸前缭绕。他看着窗外,语重心长地说:
“企业第一轮承包已经过去了,第二轮承包也快要半年了。我看你就别想再回行政机关工作了,就和我一心扑实地搞企业吧?”
他说着转回头,眼神里带着憧憬,充满了信心继续说:
“塑料厂会越来越好,企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这里就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业和追求。企业搞好了,名利双收,你还想要什么呀?”
山娃的心被这句话狠狠撞击了一下。回行政机关?他不是没想过:体改办那里的工作轻松、体面,在县政府工作,说出去好听。可真要回去,每天端着茶杯看报纸,他受得了吗?……
这三年在塑料厂,看着一条条新产品开发的生产线建起来,看着自己所学的统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被用上,看着牛津革凉鞋产品一车车运出去,销售货款像雪片一样飞回来……那种成就感,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得不到的。
他也默默摸出一根烟,是最便宜的“大生产”牌香烟。曹厂长伸过来一个打火机,“啪”的一声打着火,火苗窜了起来。山娃凑过去点着烟,深深吸了一口,尼古丁的辛辣感顺着喉咙往下滑,却压不住心里的翻腾与回想。
烟雾在他眼前弥漫开来,像他此刻的思绪,乱糟糟的,缠绕成一团乱麻。他想起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冬天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手脚冻得全是冻疮;上学时,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老师堵在教室门口,那时候的窘迫和自卑,像刻在骨子里的印记;想起了高中时代,因为自卑而不敢去接近自己喜欢的李萍同学;毕业时,对于孟庆芳因为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悬殊,情窦初开的爱情被扼杀在心中。
然而,恢复高考以后,费劲巴力的考上了中专,好不容易留校当了老师,可是因为母亲身患精神病没人照顾,妻子刘荣荣又是农业户口,不能在学校安排工作,自己为了家不得不调回了家乡来工作;回到县政府统计局工作,又因为微薄的工资,不得不偷偷地开起了粮油店,差一点没被处分,开除公职;调入了体改办,还是那微薄的工资收入,让自己的家庭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在改革的大潮中,又不得不费劲了心血,与曹厂长承包企业,这才来到了塑料厂,投身到了企业中打拼。
他这一辈子,好像都在跟“穷”字较劲、挣扎和拼搏,不就是为了能挺直腰杆,手里有钱花吗。有了钱:母亲能够得病有钱医治,姊妹们上学能够有钱照顾。老婆孩子能够有钱过上好日子。
让那些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能够正眼看自己。这所有的根源,不都是靠的是一个“钱”字和一个“权”字吗?
自从来到了塑料厂,曹厂长给了他机会,让他能够放开手脚干。他的聪明才智有了地方施展,经济收入提高了,家里的日子过得宽裕了。走出去,别人也会喊他一声“赵厂长”!身板挺直了。
那份被尊重的感觉,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可……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就像曹厂长说的,像一张《结婚证》似的。没有这张证,他在塑料厂做得再好,也像个“外人”,心里总不踏实。这种不踏实,就像脚下踩着的不是实地,而是棉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空啊?
他狠狠抽了两口烟,烟蒂烫到了手指才反应过来,赶紧扔在了烟灰缸里。他抬起头,脸上带着明显的纠结,眉头拧成了个疙瘩:心事重重地对曹厂长说:
“那今天下午我就去找找何主任,请示一下,看看我的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怎么办才好?”
曹厂长眼里闪过一丝欣慰,他往前倾了倾身子,语气里带着期待,说道:
“那好吧!宜早不宜迟,你去和他商量一下,我等你的消息和答复。”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脸上,鬓角的几根白发看得格外清晰,他像一个老大哥,更像一位知遇之恩的大家长……
山娃站起身,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又像揣了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他走出办公楼,院子里的杨柳树枝叶似乎更绿了些,可他没心思去看春末夏初的一抹绿色。
下午,他朝着县政府的方向大步走去,每一步都觉得沉甸甸的,但又要坚实无比的走下去……
县政府的大门庄严而肃穆,两尊石狮子蹲在门两侧,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来往的人。山娃走到警卫室,登记时手都有些发抖,钢笔在纸上划过,留下的字迹都比平时重了几分。当他再次迈进县政府大院时,脚踩在院内平整的水泥地上,竟有种踩在棉花上的虚浮感。
院子里的垂杨柳比三年前更粗壮了,枝桠伸得老高,遮了大半个院子。以前在统计局和体改办上班时,他每天早晚都要在这树下走两趟,那会儿脚步轻快,心里装着的是报表和会议纪要,从未觉得这院子有什么特别。可现在,青砖灰瓦的办公室,在阳光下透着一股威严,连空气里都像是掺了点、让人不敢随意呼吸的庄重,让他没有理由的生出几分畏惧感。
喜欢两代人的爱情
刑警大队办公室里,马守信队长,是一个身材魁梧、眼神锐利的中年人,他正伏案工作。看到杨主任带着曹厂长等人进来,他立刻起身,脸上露出职业性的微笑,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
曹厂长定了定神,让汪海枫副厂长原原本本的、叙述一遍合同被骗的经过。汪海枫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他的语速很慢,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说到关键处,还不时地用手比划着。马队长听得十分专注,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轻嗯着微微点头,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案情的过程。
等汪海枫讲完,马队长合上本子,神情严肃地说:
“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协助长垣县刑警大队破案。这案子性质恶劣,我们绝不会让骗子逍遥法外。”
说着,他当即就给对方河南省长垣县刑警大队发出了《催办协查函》,并且表示会随时联系沟通,配合案件调查,催促加速破案的进度。
曹厂长他们三人,看到了公安局杨主任和刑警大队马队长,那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和办事果敢的精神,心里都感到了一丝丝的安慰。在告别时,马队长对曹厂长说道:
“我们把案情做了备案登记,《协查函》也发了,只能等待对方破案的通知,一有消息会及时通知你们的。你们回去也再回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证据和线索,及时提供给我们。你们就一边忙工作,一边等着破案的消息吧。”
曹厂长轻嗯着点了点头,他们谢过了马队长和杨主任,转身走出了刑警大队的大门。外面,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街边路灯的昏暗灯光,已经洒满了兴隆山城,给整个世界都镀上了一层昏暗金黄色的光,曹厂长他们也像这灯光一样,在心里蒙上了一层昏暗的阴影。
回到车上,曹厂长靠在副驾驶的座位上,疲惫地闭上了眼睛,过了许久,他缓缓地睁开那双无神的大眼睛,瓮声瓮气地,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和决绝地开口说:
“这真是一次血的教训啊!回去告诉李晋宇和内勤主管刘庭芝,停止对河南省的长垣、驻马店,信阳和周口县等地的发货,这些区域必须先付款后发货。今后再开全国性或是区域性的展销会和洽谈会时,要举起公告牌,上面写上:‘河南人免谈’!河南人没好人,到处都是骗子!”
汪海枫和山娃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们都明白,这次的经历让塑料厂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也让他们更加清醒,在这复杂的商战战场上,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场噩梦惊醒了,一场骗局结束了,塑料厂又经历了一次蜕变,血的教训让他们再次从商战的战场上爬了起来,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五一的脚步越来越近,空气里都开始弥漫起一丝躁动的暖意。县塑料厂的院子里,几棵杨柳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点,落在匆匆过往的工人身上。
曹厂长的办公室在三楼办公,朝南的窗户敞着,能闻到院子里柳树苟的花香混着点塑料颗粒散发的特殊气味。
曹厂长,人如其名——曹响,嗓门亮,做事也雷厉风行,此刻他正坐在宽大的实木办公桌后,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见山娃进来,他起身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让着说:
“老弟!快坐!”
山娃应声坐下,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袖口磨出了点毛边,却干干净净。他脸上带着点常年在外奔波转留下的健康黝黑,眼神里透着股实在劲儿,只是眉宇间偶尔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
“老弟呀!唉……”曹厂长叹了口气,声音比平时深沉了些,语重心长带着点焦急地说:
“几次涨工资,都没法给你涨,只能走岗位津贴,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呀?”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山娃脸上,带着点无奈,又关切地接着说:
“你的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都还在县人事局,编制落在县政府体改办,可人却在塑料厂工作,已经三年多了,名不正言不顺,就像一个没有名分的……小三。”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了下,随即摆摆手,尴尬地说:“嗨!我这比喻不太恰当,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山娃心里“咯噔”一下。这三年,他在塑料厂从一个啥也不懂的愣头青,干到能独当一面的财务和经营管理的骨干,曹厂长的信任和提拔,他都记在心里。
工资待遇虽然靠着岗位津贴提高和增加了不少,但那层身份上的隔阂,像根细刺,时不时会冒出来扎一下。只是他忙着厂里的工作,忙着研究财务与经营管理,没敢深想自己的个人得失。
此刻曹厂长把话挑明了,他那份被关心的暖意,混着点自己的委屈和迷茫,一下子涌了上来。他喉结动了动,声音有点发紧,一脸感激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厂长!您这是……太关心我了,谢谢您!还真是名不正言不顺,像个小三,这话糙理不糙,我懂!”
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工作服的衣角,继续说道:
“光是忙着厂里的工作,个人的事情很少去想,今天您正式提出来了,仔细想想,这样长期下去,牛蹄子两半子确实也不是个办法?”
他抬起头,眼里有了点光亮,又对曹厂长征求道:
“有机会我去找找体改办何主任,看看他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曹厂长点点头,从抽屉里摸出一盒大黑杆雪茄,抽出一根,用打火机“啪”地点燃,猛吸了一口,浓浓的烟雾从他鼻孔里喷出来,在他脸前缭绕。他看着窗外,语重心长地说:
“企业第一轮承包已经过去了,第二轮承包也快要半年了。我看你就别想再回行政机关工作了,就和我一心扑实地搞企业吧?”
他说着转回头,眼神里带着憧憬,充满了信心继续说:
“塑料厂会越来越好,企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这里就是我们两个人的事业和追求。企业搞好了,名利双收,你还想要什么呀?”
山娃的心被这句话狠狠撞击了一下。回行政机关?他不是没想过:体改办那里的工作轻松、体面,在县政府工作,说出去好听。可真要回去,每天端着茶杯看报纸,他受得了吗?……
这三年在塑料厂,看着一条条新产品开发的生产线建起来,看着自己所学的统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被用上,看着牛津革凉鞋产品一车车运出去,销售货款像雪片一样飞回来……那种成就感,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得不到的。
他也默默摸出一根烟,是最便宜的“大生产”牌香烟。曹厂长伸过来一个打火机,“啪”的一声打着火,火苗窜了起来。山娃凑过去点着烟,深深吸了一口,尼古丁的辛辣感顺着喉咙往下滑,却压不住心里的翻腾与回想。
烟雾在他眼前弥漫开来,像他此刻的思绪,乱糟糟的,缠绕成一团乱麻。他想起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冬天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手脚冻得全是冻疮;上学时,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老师堵在教室门口,那时候的窘迫和自卑,像刻在骨子里的印记;想起了高中时代,因为自卑而不敢去接近自己喜欢的李萍同学;毕业时,对于孟庆芳因为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悬殊,情窦初开的爱情被扼杀在心中。
然而,恢复高考以后,费劲巴力的考上了中专,好不容易留校当了老师,可是因为母亲身患精神病没人照顾,妻子刘荣荣又是农业户口,不能在学校安排工作,自己为了家不得不调回了家乡来工作;回到县政府统计局工作,又因为微薄的工资,不得不偷偷地开起了粮油店,差一点没被处分,开除公职;调入了体改办,还是那微薄的工资收入,让自己的家庭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在改革的大潮中,又不得不费劲了心血,与曹厂长承包企业,这才来到了塑料厂,投身到了企业中打拼。
他这一辈子,好像都在跟“穷”字较劲、挣扎和拼搏,不就是为了能挺直腰杆,手里有钱花吗。有了钱:母亲能够得病有钱医治,姊妹们上学能够有钱照顾。老婆孩子能够有钱过上好日子。
让那些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能够正眼看自己。这所有的根源,不都是靠的是一个“钱”字和一个“权”字吗?
自从来到了塑料厂,曹厂长给了他机会,让他能够放开手脚干。他的聪明才智有了地方施展,经济收入提高了,家里的日子过得宽裕了。走出去,别人也会喊他一声“赵厂长”!身板挺直了。
那份被尊重的感觉,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可……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就像曹厂长说的,像一张《结婚证》似的。没有这张证,他在塑料厂做得再好,也像个“外人”,心里总不踏实。这种不踏实,就像脚下踩着的不是实地,而是棉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空啊?
他狠狠抽了两口烟,烟蒂烫到了手指才反应过来,赶紧扔在了烟灰缸里。他抬起头,脸上带着明显的纠结,眉头拧成了个疙瘩:心事重重地对曹厂长说:
“那今天下午我就去找找何主任,请示一下,看看我的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怎么办才好?”
曹厂长眼里闪过一丝欣慰,他往前倾了倾身子,语气里带着期待,说道:
“那好吧!宜早不宜迟,你去和他商量一下,我等你的消息和答复。”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脸上,鬓角的几根白发看得格外清晰,他像一个老大哥,更像一位知遇之恩的大家长……
山娃站起身,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又像揣了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他走出办公楼,院子里的杨柳树枝叶似乎更绿了些,可他没心思去看春末夏初的一抹绿色。
下午,他朝着县政府的方向大步走去,每一步都觉得沉甸甸的,但又要坚实无比的走下去……
县政府的大门庄严而肃穆,两尊石狮子蹲在门两侧,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来往的人。山娃走到警卫室,登记时手都有些发抖,钢笔在纸上划过,留下的字迹都比平时重了几分。当他再次迈进县政府大院时,脚踩在院内平整的水泥地上,竟有种踩在棉花上的虚浮感。
院子里的垂杨柳比三年前更粗壮了,枝桠伸得老高,遮了大半个院子。以前在统计局和体改办上班时,他每天早晚都要在这树下走两趟,那会儿脚步轻快,心里装着的是报表和会议纪要,从未觉得这院子有什么特别。可现在,青砖灰瓦的办公室,在阳光下透着一股威严,连空气里都像是掺了点、让人不敢随意呼吸的庄重,让他没有理由的生出几分畏惧感。
喜欢两代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