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众臣的请罪,崇祯皇帝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说道:“罢了,罢了,此事不必再提。这种情况,朕其实早就有所预料。毕竟,这朝廷的弊病由来已久,又怎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呢?
就拿上次辽南镇的惨败来说,朕虽然斩杀了一批小官巨贪的蛀虫,但也不过是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官员,完全没有丝毫的保密意识,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这保密的事情,以后慢慢说。”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将目光投向了孟爱卿,接着说道:“孟爱卿,你继续讲下去。你的观点,正合朕的心意。倘若你能继续讲得如此精彩,朕便决定按照你所制定的方略来指挥这场战争。若是这一仗能够打赢,那么你日后就跟随在朕的身边,先担任军机处的行走一职吧。”
孟乔芳听到这里,心中不禁一阵狂喜,他连忙双膝跪地,叩头谢恩道:“谢主隆恩!陛下圣明!”然而,崇祯皇帝却只是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讲述下去。
孟乔芳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接着说道:“微臣深知这热气球的制作原理,它是采用上好且坚韧的剑麻布,然后在其外面裱糊上数层纸张。而在热气球的下方,则设有一个吊篮,吊篮中可以放置一些物品或人员。当我们用明火加热气球内部的空气时,热空气会使热气球产生上升的力量,从而让它飞起来。据微臣估计,这个吊篮至少能够承载一人。”
就在这时,站在崇祯皇帝身旁的李定国突然插话道:“不,是两人。而且,这热气球还需要在下方系着绳子进行牵引,基本上没有自主前进或后退的能力。”李定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显然他对热气球的了解要比孟乔芳更为深入。
李定国是崇祯皇帝的义子,同时也是禁卫军的一员,还是军事学院的教官,由于长期跟随皇帝,他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自然要比其他人更为熟悉。孟乔芳听到李定国的纠正后,连忙点头称是,并感激地说道:“多谢大人解惑,微臣受教了。”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李定国尚未被封王爵,因此孟乔芳在这里称呼他为“大人”更为合适。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胡乱称呼李定国为“殿下”,但李定国对此都一一加以制止,他始终谨守自己的本分,不越雷池一步。
只是却挡不住一些拍马屁的人乱喊,因为大家看的是崇祯皇帝的态度,而不是李定国的态度。
“这便是我所言的来自天空的打击啊!建奴的重箭,其有效射程不过区区一百米罢了,这还是平射的情况下。若是对空射击,据微臣的估计,微臣曾缴获过建奴的重箭,试射过一二,其有效射击距离恐怕连二十米都不到啊!再高一些的话,基本上就毫无杀伤力可言了。
然而,我方的热气球却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对其保护得当,它完全可以充当一个无视视野的、全天候的夜不收,发挥出最佳的侦查作用。而且,若是在吊篮中再装载一些火器,比如霹雳火、掌心雷之类的,那么当遭遇敌人突袭时,我们便能够在空中出其不意地发动反击。如此一来,敌人便只能被动挨打,这对于他们的士气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便是陛下所说的科技决定一切啊!一旦火器的发展突破了某种瓶颈,那么那些以骑射威胁中原文明的北方建奴和鞑靼,恐怕就只能沦为一群只会唱歌跳舞的戏子罢了。”
“最后说一下陆地上,这就是咱们明军和建奴反复争夺的辽西走廊。”孟乔芳顿了顿,接着说道,“微臣刚才说了,战局必须统管全部,要让东起朝鲜半岛,西到山海关的所有明军边镇都要发动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臣多年未在军中,听闻建奴已经把虎墩兔汗林丹汗给打垮了,势力已经扩大到大同镇、宣府镇。如此一来,那宣大总督也要重点布防,适时出击啊!”
崇祯皇帝听着孟乔芳的话,心中若有所思。当听到“宣大总督”这四个字时,他不禁愣了一下,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些记忆。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对如今的宣大总督是谁感到有些恍惚。自从帝师孙承宗回京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后,四镇督师的临时职务就被撤除了。除了卢象升就任了蓟辽总督之外,这宣大总督的位置竟然一直空悬着。
崇祯皇帝不禁有些懊恼,自己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呢?他暗自思忖,是不是因为最近朝廷事务繁忙,导致自己疏忽了这一点。
然而,他并没有在众人面前表露出来,只是沉默片刻后,继续听孟乔芳讲述其他事宜。而其他人似乎也察觉到了皇帝的沉默,都默契地没有再提及宣大总督的人选问题。
实际上,在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中,常设的官位最高不过是文官布政使和武官总兵而已。然而,为了应对后来日益复杂的时局,朝廷不得不临时增设了一些军政统一的高级职位,如总督和巡抚等。这些职位权力极大,对大明朝朝堂架构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廷中很多官员并不愿意多设总督和巡抚,这会威胁到中央集权。
崇祯皇帝突然想起,上次他召回孙承宗老师时,曾取消了四镇督师的职务,并任命了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和两广总督。但他似乎忘记了还有宣大总督这一职位。
“宣大总督,朕从王象乾之后,就再也没有设立过吗?”
崇祯皇帝的话语落下后,朝堂上一片沉默,只有李定国敢于应答。他恭敬地回答道:“是的,陛下。”
沉默片刻后,崇祯皇帝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些许疑惑:“那怎么没有人提醒朕呢?”
李定国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回答道:“陛下,儿臣也不知道。不过这宣大总督的职位目前似乎无人担任,也并未对朝廷造成太大的影响。”
就拿上次辽南镇的惨败来说,朕虽然斩杀了一批小官巨贪的蛀虫,但也不过是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官员,完全没有丝毫的保密意识,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这保密的事情,以后慢慢说。”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将目光投向了孟爱卿,接着说道:“孟爱卿,你继续讲下去。你的观点,正合朕的心意。倘若你能继续讲得如此精彩,朕便决定按照你所制定的方略来指挥这场战争。若是这一仗能够打赢,那么你日后就跟随在朕的身边,先担任军机处的行走一职吧。”
孟乔芳听到这里,心中不禁一阵狂喜,他连忙双膝跪地,叩头谢恩道:“谢主隆恩!陛下圣明!”然而,崇祯皇帝却只是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讲述下去。
孟乔芳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接着说道:“微臣深知这热气球的制作原理,它是采用上好且坚韧的剑麻布,然后在其外面裱糊上数层纸张。而在热气球的下方,则设有一个吊篮,吊篮中可以放置一些物品或人员。当我们用明火加热气球内部的空气时,热空气会使热气球产生上升的力量,从而让它飞起来。据微臣估计,这个吊篮至少能够承载一人。”
就在这时,站在崇祯皇帝身旁的李定国突然插话道:“不,是两人。而且,这热气球还需要在下方系着绳子进行牵引,基本上没有自主前进或后退的能力。”李定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显然他对热气球的了解要比孟乔芳更为深入。
李定国是崇祯皇帝的义子,同时也是禁卫军的一员,还是军事学院的教官,由于长期跟随皇帝,他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自然要比其他人更为熟悉。孟乔芳听到李定国的纠正后,连忙点头称是,并感激地说道:“多谢大人解惑,微臣受教了。”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李定国尚未被封王爵,因此孟乔芳在这里称呼他为“大人”更为合适。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胡乱称呼李定国为“殿下”,但李定国对此都一一加以制止,他始终谨守自己的本分,不越雷池一步。
只是却挡不住一些拍马屁的人乱喊,因为大家看的是崇祯皇帝的态度,而不是李定国的态度。
“这便是我所言的来自天空的打击啊!建奴的重箭,其有效射程不过区区一百米罢了,这还是平射的情况下。若是对空射击,据微臣的估计,微臣曾缴获过建奴的重箭,试射过一二,其有效射击距离恐怕连二十米都不到啊!再高一些的话,基本上就毫无杀伤力可言了。
然而,我方的热气球却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对其保护得当,它完全可以充当一个无视视野的、全天候的夜不收,发挥出最佳的侦查作用。而且,若是在吊篮中再装载一些火器,比如霹雳火、掌心雷之类的,那么当遭遇敌人突袭时,我们便能够在空中出其不意地发动反击。如此一来,敌人便只能被动挨打,这对于他们的士气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便是陛下所说的科技决定一切啊!一旦火器的发展突破了某种瓶颈,那么那些以骑射威胁中原文明的北方建奴和鞑靼,恐怕就只能沦为一群只会唱歌跳舞的戏子罢了。”
“最后说一下陆地上,这就是咱们明军和建奴反复争夺的辽西走廊。”孟乔芳顿了顿,接着说道,“微臣刚才说了,战局必须统管全部,要让东起朝鲜半岛,西到山海关的所有明军边镇都要发动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臣多年未在军中,听闻建奴已经把虎墩兔汗林丹汗给打垮了,势力已经扩大到大同镇、宣府镇。如此一来,那宣大总督也要重点布防,适时出击啊!”
崇祯皇帝听着孟乔芳的话,心中若有所思。当听到“宣大总督”这四个字时,他不禁愣了一下,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些记忆。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对如今的宣大总督是谁感到有些恍惚。自从帝师孙承宗回京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后,四镇督师的临时职务就被撤除了。除了卢象升就任了蓟辽总督之外,这宣大总督的位置竟然一直空悬着。
崇祯皇帝不禁有些懊恼,自己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呢?他暗自思忖,是不是因为最近朝廷事务繁忙,导致自己疏忽了这一点。
然而,他并没有在众人面前表露出来,只是沉默片刻后,继续听孟乔芳讲述其他事宜。而其他人似乎也察觉到了皇帝的沉默,都默契地没有再提及宣大总督的人选问题。
实际上,在大明朝的官僚体系中,常设的官位最高不过是文官布政使和武官总兵而已。然而,为了应对后来日益复杂的时局,朝廷不得不临时增设了一些军政统一的高级职位,如总督和巡抚等。这些职位权力极大,对大明朝朝堂架构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廷中很多官员并不愿意多设总督和巡抚,这会威胁到中央集权。
崇祯皇帝突然想起,上次他召回孙承宗老师时,曾取消了四镇督师的职务,并任命了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和两广总督。但他似乎忘记了还有宣大总督这一职位。
“宣大总督,朕从王象乾之后,就再也没有设立过吗?”
崇祯皇帝的话语落下后,朝堂上一片沉默,只有李定国敢于应答。他恭敬地回答道:“是的,陛下。”
沉默片刻后,崇祯皇帝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些许疑惑:“那怎么没有人提醒朕呢?”
李定国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回答道:“陛下,儿臣也不知道。不过这宣大总督的职位目前似乎无人担任,也并未对朝廷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