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王先生眼中的崇祯-《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不是俺吹,俺一个能打一百个汉人,当年跟着老汗打抚顺。

  俺一个白甲兵撵着百十个明国卫所兵满街跑,连那个明国百户大人都和一个鹌鹑一样,乖乖趴好等着俺揪耳朵。

  这要是大明的军队都这个鸟样,咱大金人再少也可以问鼎中原了。

  其实咱老祖宗早在宋朝的时候,就饮马长江,问鼎中原了。

  哦,忘了,王先生,不是你家祖宗。

  呵呵,扯远了。

  听说小皇帝的哥哥喜欢木匠活,现在这个小皇帝喜欢演戏,倒真是亲哥俩。

  没想到小皇帝演到最后,还出了纰漏……”

  中年文士闭目细听,并没有插话。

  苏尔赫讲了很多废话,可是不耽误王先生分析。

  他已经能够从那些废话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这个搭档苏尔赫性子粗直,有脑子却懒得用,他的话还是比较好分析的。

  现在他的话里就有很多消息。

  比如明国小皇帝看来,很重视孙承宗,比之前的袁可立还要高一个档次,不知道对大金是好是坏?

  孙承宗又是督师四镇,又是太子太傅,尚方宝剑的,又是首席军机处大臣。

  弄得这孙承宗好像是他崇祯老师似的,当年的天启也没有这么重用过孙承宗。

  记得几次党争弹劾,孙承宗就被攻讦,黯然下野了。

  接下来的军机处,是个新名词。

  这个衙门可要好好研究一下,据说是这个小皇帝初创的,目前还没有衙署。

  军机处已知的两个大臣是孙承宗,袁可立。

  后续还有没有不好说。

  成立军机处了,那明国的内阁又置于何地?

  孙承宗不说了,袁可立可是给两代大汗带来锥心之痛的人。

  这对于金国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一旁的苏尔赫说完“纰漏”,停顿了好大一会,要卖个大关子。

  奈何半晌没有等到回应,王先生只是低头,嘴里念念有词。

  苏尔赫老大的无趣。

  没人捧哏,老子讲起来真没劲。

  苏尔赫又嘟囔了几句秽语,王先生只当没听见。

  苏尔赫只能接着讲下去。

  “那小皇帝假模假样,打算拆掉德胜门外一栋酒楼。

  只因那酒楼好死不死,正好挡住了小皇帝的视线。

  是不是刘备泪别徐庶的桥段,你就说是不是?

  当初俺苏尔赫听说书的,讲到这一段的时候,那是直皱眉想骂娘。”

  “这刘备真娘们唧唧的,要是俺,直接替徐庶拟书一封与那曹操,告诉那曹操。

  他那老娘,你曹操想杀就杀,想玩就玩,想糟蹋就糟蹋。

  反正徐庶被俺刘备绑定了,天塌了他也走不了……”

  听到这里的王先生,脸上直抽抽,心里直骂娘,斯文扫地,真是斯文扫地。

  曹操就是再喜欢人妇,那徐庶老娘多大年纪了,那曹操能看得上?

  不,不对,差点让这混货把我带偏了,这是徐庶老娘年纪大的问题吗?

  王先生为了避免再听到其他污言秽语,他忍不住用指关节敲敲桌面。

  “噔噔噔噔噔”

  “苏大人,停停停。

  请你讲重点。

  别扯《三国演义》了。

  那里面的人都作古了,就不要再糟践了。

  还是聊聊现在的事儿。

  后来明国小皇帝出什么纰漏了?”

  王先生话音刚落,苏尔赫的脸上浮现神秘笑容。

  他心里在想。

  “让你这该死的汉人包衣奴才,再给咱八旗爷们端着。

  天天摆着高深莫测的样子,给谁看。

  大冷天,折扇不离手,还扇个不停,真以为自己是诸葛孔明 不成。

  嘿嘿,本大爷就是让你故意难受。”

  心里是这么想,苏尔赫的嘴也没停住,实在是讲到了痒处,自己不讲不行。

  这时候就是谁来堵他苏尔赫的嘴,他也要从堵人的手指缝里,把话说出来。

  “你猜怎么着?

  小皇帝遇见了难题,遇见了自家人。

  哪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

  那酒楼的东家竟然是小皇帝的老丈人周奎。

  啧啧啧,你是没看到当时的情景,小皇帝的脸,立刻都黑成了锅底。

  敢在德顺门边上建酒楼的,不用想……”

  王先生一听,他还以为多大的事,出了多大的纰漏,没想到真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管那是谁的酒楼,小皇帝想拆就拆就是。

  就是国丈的酒楼,又能怎么样?

  国丈就是在京师里捅破天,那也没关系,谁都知道,大明朝的外戚没有实权。

  没有实权的外戚,对大金国来说没有情报价值。

  苏尔赫后面说的都是一些小事,王先生也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

  他只要跟着点头就是,省得这个杀材恼了性子,干出让双方都下不来台的事情,主要是他王先生下不来台。

  王先生在心里盘算着别的事情。

  明国今年正值政权交替之际,新皇帝的行事风格和执政理念。

  自己必须要摸清摸透,整理成册,而且要又快又准,这样才好给盛京那边送信。

  然而自天启八月驾崩,崇祯继位到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了。

  掐头去尾也有三个月了。

  可王先生感觉,还是没有摸透崇祯帝的行事风格。

  那感觉就像是观察一条真龙。

  飘在天上,云里雾里,雷鸣电闪,自己费尽功夫瞅了半天,也只能看到个一鳞半爪。

  翻遍二十二史,他王先生也找不出一个可以套在崇祯身上,供他参考的帝王模板,昏君也罢,仁君也罢,庸君也罢,一个像的都没有。

  起初,王先生知道崇祯的消息,是在自己金国探子处得知的。

  “上自小英敏果敢。

  然在潜邸当信王时,因忧惧阉党加害。

  故为人沉默寡言,行事循规蹈矩,不敢一步踏错。

  虽只是一十岁童子,已稳如老人。

  常告诫王府众人,须谨言慎行,无故惹事端者重罚。

  每每听闻阉党残害,东林党等正人君子时,往往沉默不语,转入内室静坐……”

  这是探子从信王府,一个小太监口中得知的消息。

  根据这几句话,王先生就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个少年天子的形象。

  “性格刚毅,木讷寡言,隐忍不嗔。

  对阉党敌视仇恨,御下严厉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