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贺人龙的野猪打法,就是冲-《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贺人龙。

  洪大人与信中,向本官盛赞你的勇猛,绰号就是贺疯子,打起仗来不要命。

  因此大力举荐你,来本官帐前效力。

  那么本官就看看,你今天的能耐。

  看见了吗?”

  孙传庭右手指向,前面的山岭。

  “前面那无名的山头,是王二的先头部队。

  约有千余人,堵住了大军的道路。

  本官命你,带上你的人马,一个时辰内攻下前面的山头。

  若是攻下山头,算你首功。

  本官做主,给你和你下面的弟兄们,五百两赏银。

  攻不下,军法从事。

  你可敢往?”

  “末将愿往。”

  贺人龙毫不迟疑,应声答道。

  “好,那你去吧。

  本官就在此静候佳音。”

  “喏,抚台大人,您就看好吧。”

  贺人龙一溜烟下了小土坡,来到了自己的队伍面前。

  那是一支大约五百人左右的边军队伍,身上的鸳鸯战袄已经失去了红颜色,脏兮兮乌漆嘛黑的。

  有的人穿着的鸳鸯战袄上面,已经破了好几个洞洞,露出了里面黑黄黑黄的棉絮。

  看着不像是当兵的,倒像是另一波流寇。

  然而这就是陕西延绥镇的边军,除了关宁军之外,韧性最强的军队。

  贺人龙去了孙传庭那里一趟,也没有白去。

  跟着他一块来的,还有身后的十几个火头军。

  这些年老的火头军,都是扛着扁担,装着一箩筐的馒头和咸菜过来了。

  老远就能闻见馒头的香味。

  边军的眼睛都直了,这冲锋前的饱饭,没有想到会吃馒头,以前可都是菜团子。

  就那种黑到彻底,粮食没掺多少,都是些树叶野菜熬制的菜团子。

  这样的菜团子,也是难得的珍馐,平日里可是吃不到这样的干头,都是喝稀得能照见人影的刷锅水。

  这些边军都没有看着自己的守备大人,恨不得把贺人龙扒拉开,因为他挡住了那些热气腾腾的馒头,还有那油汪汪的咸菜。

  贺人龙迎着兄弟们吃人的眼光,开启了他的战前动员演讲。

  “看见了吗?

  兄弟们,这是冲锋前的伙食。

  白面馒头配咸菜,给个神仙也不换啊。

  你们有一年没见过了吧?

  咱抚台大人对咱可真是没得说。

  这也是老子我,给你们争取过来的。

  兄弟们,抚台大人把先锋头功的任务给咱们了。

  算是便宜了咱们。

  对面的连像样的敌人都不是。

  只是一群刚放下锄头的农夫,连把充数的钢刀都没有,弓箭更是想都别想。

  别提他们偷了,澄县武库的武器。

  那些武器早就缺少保养,锈烂了。

  他们现在手里只有木棍和锄头。

  要是连这样的对手都怯战,兄弟们就都别活了,羞死个先人。

  好了,不多说了。

  抚台大人刚才说了,打下前面的那个小山头。

  无论是不是,王二在上面。

  抚台大人都算咱们头功,事后承诺给咱三百两银子。

  本官先说一声场面话。

  这次本官只为名,只为了在抚台大人面前露脸。

  这三百两银子,本官一文钱都不要,全给兄弟们。”

  听了贺人龙还有三百两赏银的话,下面边军一阵阵欢呼,士气立刻高涨起来。

  贺人龙挺会做加减法的。

  当将军没有看出来,做个会假账的账房先生倒是一等一。

  此地离抚台大人孙传庭处,只有几十丈的距离。

  风向一顺过来,说不定稍微耳背的孙传庭,就能听见他们这边的谈话。

  这样的险境,他贺人龙都敢克扣军饷奖励。

  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五百两赏银一正一反,就少了两百两白银,贺人龙还做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下面的边军人人都觉得,自家守备大人体恤士卒。

  其实贺人龙自己,觉得自己做得挺地道的。

  要是换成不地道的主将,根本就不会提这五百两赏银,顶多就是给家丁们分点。

  而且贺人龙眛下的这二百两白银,也不都是自己拿着。

  还有自己那辛辛苦苦养起来的,二十号膀大腰圆的家丁呢。

  三百两赏银,对于下面五百边兵们来说,真是不少了。

  没看到这些已经欠了,二十多个月军饷,早就忘了银子,长什么样子的大头兵们。

  听到有三百两银子的赏银,眼睛都绿了。

  三百两赏银,五百个人分。

  怎么着也能分个三分、四分银子的,都够一家人吃一个月杂粮了。

  “好,老子就说到这。

  赶紧排队领馒头,边吃边跑。

  一人领三个馒头,一小碟咸菜。

  吃完就要给老子,赶到山脚下。”

  过了一刻钟,山脚下就是五百个集结好的边兵。

  “冲啊,兄弟们。

  给老子砍死,对面山坡的流寇。

  人死鸟朝上,不死万万年。”

  贺人龙又是第一个站出来,喊了一嗓子。

  吃饱喝足的延绥镇边兵,随着主将嗷嗷叫着,举着长矛钢刀牌甲,就冲了上去。

  一时间,小小的山坡斜面上,人头攒动,如蚁附搬家一样,潮水般涌上山头。

  小小山头,仿佛顷刻间就要被巨浪吞没。

  此时这个无名山头上,也就驻扎了一百多个王二的喽啰。

  说是喽啰,也是看得起他们。

  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分明就是吃不上饭的流民。

  真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的。

  这些流寇比之边兵,卖相上更惨几分,已经只剩皮包骨,瘦脱形了。

  天灾人祸面前,陕西人都是挣扎求活,除了达官贵人,普通人已经没有一点鲜亮颜色。

  他们眼里,心里,只有活着,努力的活着,像畜生一样活着也行。

  那些国家大义,忠君爱民的大道理,都是上面官老爷、钱老爷们讲的。

  跟他们这些穷苦人讲,简直屁用没有。

  当一群训练有素,拿着破刀片和锈迹斑斑长枪的、营养不良的边兵。

  对上另一群没有训练过,拿着木棒和锄头的流寇。

  其中只有几个当头目的,混了一件不合身的棉甲战袄。

  两方的战斗没有僵持。

  那结果就是脆败。

  王二的喽啰们,之前经历过的都是和他们一样的,没有多少训练,也没有杀人经验的内地乡勇团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