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山中来了大老虎,猴子全不知-《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除了缩在一角,瑟瑟发抖的小太监们,其他几方人马都是参与了战斗。

  小太监身份特殊,代表的是皇帝,真的没人敢打,也不敢误伤。

  误伤了怎么办?

  误伤者是谁,谁跑到小太监们身前,二话不说,砰砰砰,先磕上三个响头。

  伸手不打笑脸人,小太监们也就不会难为误伤人者。

  大混战的局势,在崇祯过来参观的时候,本来已经接近了尾声。

  没想到下一刻风云突变。

  武力值第一的武将们,本来占据上风,眼看就要统一天下。

  可惜打着打着,东江镇就反水了。

  东江镇老大哥孔有德,刚才还和祖泽润有说有笑,有打有闹的。

  下一刻,直接就抄起了砚台,对祖泽润的脑袋开了瓢。

  疼得祖泽润嗷嗷直叫,这也就是吸引崇祯他们的叫声。

  辽东镇和东江镇干得热闹。

  那边被揍趴下的江南四大才子,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等一伙人。

  他们缓了一口气,又不依不饶地冲进了战团。

  他们也是刚,还是不管辽东镇和东江镇,见着是武将就是揍。

  揍不过也要揍。

  至于那皇庄的管事们和大明皇家公司的理事们,比如王虎、亢同德、姜赞堂之类的。

  那是另一堆真正的小可怜。

  他们只能缩在另一角,堆起桌椅板凳来被动防御。

  他们没有想到,在森严的皇宫里,沐浴着浩荡皇恩的地方,还能遇到这档子事情。

  如今大家都是皇帝的亲信近臣,打来打去的,打出了狗脑子。

  这是何必呢?

  地位超然,不惧任何势力的势力,就是站在中间的勋贵子弟们。

  他们抱着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的态度。

  你要是犯了我,郭怀民已经成功把两根沾满徽墨的毛笔。

  塞到一个家伙的嘴里了。

  勋贵们的武力值还是有点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再加上他们的地位,实在是说打谁就打谁。

  英国公世子张世泽,倒是有心站出来稳定局面。

  可惜只有勋贵们听他的。

  小小的一间教室,倒是折射出了大明朝堂上的各方势力。

  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而且很直观,更清晰明了。

  实在是有趣得紧。

  崇祯趴在窗户上,看得津津有味。

  真真是板凳和砚台齐飞,墨水共血水一色。

  颇有热血大明高校的气势。

  这是免费的大片啊。

  看了好一会,崇祯想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崇祯退开一步,招呼身后的几个大臣太监都上前来看。

  众人刚才还在疑惑,为什么崇祯的嘴角噙着微笑。

  难道这新文化课堂,就是这样热闹上课的吗?

  等他们过去以后,才发现原来是里面的学生们已经造反了。

  这简直就是欺师灭祖,辜负皇恩。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一群大臣嘴角都气歪了。

  崔呈秀正想先拔头筹,义正言辞地斥责这些不好好读书的学生。

  建议皇帝严惩,狠狠严惩。

  好为皇帝出口恶气。

  不过他看见了崇祯皇帝,脸上依然没有消散的笑容。

  崔呈秀的心里一突突,忍住了没有站出来。

  也许皇帝喜欢看到这样的朝气,也说不定。

  当今的圣上,不可以常理度之。

  崔呈秀能忍住,有些大臣是忍不住的。

  兵部左侍郎,军机处候补大臣李邦华,神态严肃地对着崇祯说道。

  “陛下,看看里面的情况。

  为臣者绝对不能不言。

  臣虽然看不懂这内书堂里,陛下想让这些学生们学到什么。

  在臣看来,打闹无视师长,都不该在这内书堂里发生。

  臣听闻,以前有翰林院的日讲官们,充当讲师的时候,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无论是不是学习孔孟之道?

  这尊师重道,还是要讲的。

  眼前这种神魔乱舞、乌烟瘴气的氛围,实在是对老师的大不敬。

  臣认为应该尽快惩罚这些学生。”

  “李爱卿言之有理。”

  崇祯这时候也看到了讲台上,那可怜巴巴的宋应星。

  他有点同情。

  这老师也不是好当的,什么时候都有问题学生的出现。

  何况宋应星这老师更不好当,下面的学生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陛下既然觉得有理,臣愿请缨处理。”

  李邦华是一个勇于任事的官员。

  他敢指出问题,更敢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这是大多数大明官员,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

  也是崇祯最欣赏李邦华的一点。

  即使李邦华的政治倾向,大多数是同情东林党。

  可崇祯对李邦华还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倪元璐亦是如此。

  “杀鸡焉用牛刀,教训这些小儿辈的事情,只要朕信手为之即可。

  李爱卿且放宽心,在一边看着就是。

  这点小事哪里需要用到,李爱卿这样的柱国之臣。

  小儿辈调皮了一些。

  朕这就亲自出马,小惩他们一下。”

  说完话的崇祯,不等李邦华的答应。

  直接推开了教室的后门。

  吱嘎一声,那轻轻的推门声,没有惊动教室里任何一人。

  大家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哪里还顾得上开门关门的。

  打架的人全身心投入,热情澎湃,鲜血上涌。

  看热闹的人不嫌事大,情绪更激动。

  不断挥拳呐喊叫好,生怕打得不激烈,不能死人一样。

  因此崇祯迈步进来,那是谁也没有察觉到。

  就连那群小太监,平时看着挺灵醒的,这会儿也是乐呵呵,就差嗑着瓜子看热闹了。

  哪里还能注意到,平时都不开的教室后门。

  这里面有一个显眼货,看热闹都把自己看得相当显目碍眼。

  那个显眼货就是襄城侯世子,大内三等侍卫,代写作业小能手的李国桢。

  他也成了第一个,被崇祯惩戒的倒霉蛋。

  按说李国桢经历了上次的教训,应该学乖了不少。

  自许显纯休克疗法之后,李国桢又先后被老爹和同学们爆锤。

  按常理推断,是人就应该学乖了。

  对,李国桢确实是学乖了。

  他这回没参与打架,却在看热闹的道路上,走出了不寻常的味道。

  李国桢就算是是站在外面摇旗呐喊,也是行为特立独行,说话充满了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