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
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赏析:
《江南曲》是柳恽的一首乐府诗,以一位江南女子的视角,围绕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展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一、以景衬情,营造氛围
1. 开篇写景,奠定基调: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南的优美画面。在阳光和煦的春日,女子在汀洲上采摘白苹。“汀洲”点明地点,通常是水边长满青草的小块陆地,给人一种宁静、清新之感;“白苹”是一种水生植物,常出现在古诗中,增添了画面的诗意。“日暖江南春”直接点明季节与天气,温暖的阳光笼罩着江南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江南春日的美好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明媚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与女子思念爱人的惆怅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深。
2. 景中含情,情感隐现: 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景中含情。女子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采摘白苹,或许是出于传统习俗,或许只是借此打发时间,但在这看似平常的举动背后,隐藏着她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美好的春光本应与爱人共享,如今却只能独自面对,使得眼前的美景反而成为她触景生情的媒介,将思念之情融入到春日的景色之中。
二、情节推进,深化情感
1. 听闻消息,引发追问: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巧妙地引入了情节。女子从来自洞庭湖的归客那里得知,他在潇湘遇见了自己的丈夫。这一消息让女子原本平静的内心泛起波澜,为下文女子的追问埋下伏笔。“洞庭”“潇湘”点明了地点,增加了诗歌的地域色彩和故事的可信度,也暗示了丈夫漂泊在外的行踪不定。
2. 追问缘由,凸显思念: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女子急切地询问归客,为何丈夫还不归来。“春花复应晚”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女子已经经历了多次春去春来,丈夫却始终未归,她的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复”字强调了这种等待的漫长与无奈,进一步凸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对他迟迟不归的不解与埋怨。
3. 归客回答,余味悠长: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归客的回答耐人寻味。归客不说女子丈夫在外有新欢而乐不思归,只称是路途太过遥远难以返回。这一回答一方面给女子带来了一丝安慰,让她相信丈夫并非无情无义;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她的担忧与无奈,路途遥远意味着归期难料,她还需继续承受思念之苦。这种含蓄的结尾,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女子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质朴,自然流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如同口语般自然流畅,却又能准确地表达出女子细腻的情感。如“故人何不返”“只言行路远”等语句,通俗易懂,却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急切与归客的回答,毫无雕琢痕迹,体现了乐府诗质朴自然的风格特点。
2. 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诗歌以女子的视角展开,先描绘春日采苹的场景,为情感铺垫;接着通过归客带来丈夫的消息,引发女子的追问;最后以归客的回答结尾,层层推进,情节简单却富有变化,情感表达逐步深化,使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浑然一体。
……
解析:
1.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 解析:首句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画面。“汀洲”指的是水边长满青草的小洲,点明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白苹”是一种水生植物,在古诗中常被提及,为画面增添了诗意。“日暖江南春”,直接表明江南春日阳光和煦,温暖宜人,点明时令与天气。这两句看似只是写景,实则景中藏情。在如此美好的春光里,本应是与爱人共度的时光,女子却独自一人在汀洲采白苹,以乐景衬哀情,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为全诗定下了略带忧伤的基调,也为后文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埋下伏笔。
2.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 解析:此句笔锋一转,引入新的情节。“洞庭”和“潇湘”均为地名,展现出广阔的地域空间,暗示了丈夫在外漂泊的行踪。“有归客”表明从洞庭湖方向来了一位归乡之人,而这位归客在潇湘之地遇到了女子的“故人”,这里的“故人”指代女子的丈夫。这一消息的传来,打破了女子原本平静的生活,使她内心泛起波澜,为下文女子对丈夫不归原因的追问做了铺垫,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女子对丈夫消息的极度渴望。
3.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 解析:女子听闻丈夫的消息后,急切地发出追问:“故人何不返?”直接表达出她对丈夫迟迟不归的不解与埋怨。“春花复应晚”一句,含义深刻。“春花”点明时间,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美好与生机;“复”字强调又一次,表明女子已经经历了不止一个春天的等待,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但对女子来说,每一次春花的盛开与凋零,都意味着又一次等待的落空。此句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推向了更深层次,进一步凸显了她内心的煎熬与无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解析:这是归客对女子询问的回答。“不道新知乐”,归客并没有说出女子最担心的情况——丈夫在外有了新欢而乐不思归,给了女子一丝心理上的安慰。“只言行路远”,归客只说丈夫是因为路途太过遥远,难以顺利返回。这样的回答既合情合理,又让女子陷入了另一种无奈之中。路途遥远意味着归期不定,女子还要继续在漫长的等待中饱受思念之苦。这种含蓄的回答,不仅体现了归客的善意,也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复杂,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女子在听到回答后的那种复杂心情,有一丝庆幸,更多的却是深深的担忧与无奈。
……
句译:
1.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在那水边长满青草的小洲上,女子正采摘着白苹 ,江南大地春日和暖,阳光明媚。
2.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从洞庭湖方向来了一位返乡的客人,他在潇湘一带遇见了女子的丈夫。
3.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女子不禁发问,丈夫为何还不归来?春花又即将凋零,春天又快要过去了。
4.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归客没有说女子丈夫在外有新欢而乐不思归,只提及是因为路途实在太过遥远。
……
全译:
在水边长满青草的汀洲上,我采摘着白苹,江南春日温暖,处处洋溢着生机。
听闻从洞庭湖来了返乡之人,他于潇湘之地邂逅了我的丈夫。
我满心疑惑,丈夫为何还不归来?眼见春花又要凋零,春天又将过去。
那归客并未说我丈夫有新欢而乐不思归,只说路途太过遥远,难以返程。
喜欢诗词一万首
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赏析:
《江南曲》是柳恽的一首乐府诗,以一位江南女子的视角,围绕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展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一、以景衬情,营造氛围
1. 开篇写景,奠定基调: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南的优美画面。在阳光和煦的春日,女子在汀洲上采摘白苹。“汀洲”点明地点,通常是水边长满青草的小块陆地,给人一种宁静、清新之感;“白苹”是一种水生植物,常出现在古诗中,增添了画面的诗意。“日暖江南春”直接点明季节与天气,温暖的阳光笼罩着江南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江南春日的美好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明媚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与女子思念爱人的惆怅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深。
2. 景中含情,情感隐现: 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景中含情。女子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采摘白苹,或许是出于传统习俗,或许只是借此打发时间,但在这看似平常的举动背后,隐藏着她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美好的春光本应与爱人共享,如今却只能独自面对,使得眼前的美景反而成为她触景生情的媒介,将思念之情融入到春日的景色之中。
二、情节推进,深化情感
1. 听闻消息,引发追问: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巧妙地引入了情节。女子从来自洞庭湖的归客那里得知,他在潇湘遇见了自己的丈夫。这一消息让女子原本平静的内心泛起波澜,为下文女子的追问埋下伏笔。“洞庭”“潇湘”点明了地点,增加了诗歌的地域色彩和故事的可信度,也暗示了丈夫漂泊在外的行踪不定。
2. 追问缘由,凸显思念: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女子急切地询问归客,为何丈夫还不归来。“春花复应晚”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女子已经经历了多次春去春来,丈夫却始终未归,她的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复”字强调了这种等待的漫长与无奈,进一步凸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对他迟迟不归的不解与埋怨。
3. 归客回答,余味悠长: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归客的回答耐人寻味。归客不说女子丈夫在外有新欢而乐不思归,只称是路途太过遥远难以返回。这一回答一方面给女子带来了一丝安慰,让她相信丈夫并非无情无义;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她的担忧与无奈,路途遥远意味着归期难料,她还需继续承受思念之苦。这种含蓄的结尾,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女子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质朴,自然流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如同口语般自然流畅,却又能准确地表达出女子细腻的情感。如“故人何不返”“只言行路远”等语句,通俗易懂,却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急切与归客的回答,毫无雕琢痕迹,体现了乐府诗质朴自然的风格特点。
2. 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诗歌以女子的视角展开,先描绘春日采苹的场景,为情感铺垫;接着通过归客带来丈夫的消息,引发女子的追问;最后以归客的回答结尾,层层推进,情节简单却富有变化,情感表达逐步深化,使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浑然一体。
……
解析:
1.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 解析:首句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画面。“汀洲”指的是水边长满青草的小洲,点明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白苹”是一种水生植物,在古诗中常被提及,为画面增添了诗意。“日暖江南春”,直接表明江南春日阳光和煦,温暖宜人,点明时令与天气。这两句看似只是写景,实则景中藏情。在如此美好的春光里,本应是与爱人共度的时光,女子却独自一人在汀洲采白苹,以乐景衬哀情,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为全诗定下了略带忧伤的基调,也为后文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埋下伏笔。
2.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 解析:此句笔锋一转,引入新的情节。“洞庭”和“潇湘”均为地名,展现出广阔的地域空间,暗示了丈夫在外漂泊的行踪。“有归客”表明从洞庭湖方向来了一位归乡之人,而这位归客在潇湘之地遇到了女子的“故人”,这里的“故人”指代女子的丈夫。这一消息的传来,打破了女子原本平静的生活,使她内心泛起波澜,为下文女子对丈夫不归原因的追问做了铺垫,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女子对丈夫消息的极度渴望。
3.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 解析:女子听闻丈夫的消息后,急切地发出追问:“故人何不返?”直接表达出她对丈夫迟迟不归的不解与埋怨。“春花复应晚”一句,含义深刻。“春花”点明时间,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美好与生机;“复”字强调又一次,表明女子已经经历了不止一个春天的等待,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但对女子来说,每一次春花的盛开与凋零,都意味着又一次等待的落空。此句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推向了更深层次,进一步凸显了她内心的煎熬与无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解析:这是归客对女子询问的回答。“不道新知乐”,归客并没有说出女子最担心的情况——丈夫在外有了新欢而乐不思归,给了女子一丝心理上的安慰。“只言行路远”,归客只说丈夫是因为路途太过遥远,难以顺利返回。这样的回答既合情合理,又让女子陷入了另一种无奈之中。路途遥远意味着归期不定,女子还要继续在漫长的等待中饱受思念之苦。这种含蓄的回答,不仅体现了归客的善意,也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复杂,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女子在听到回答后的那种复杂心情,有一丝庆幸,更多的却是深深的担忧与无奈。
……
句译:
1. 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在那水边长满青草的小洲上,女子正采摘着白苹 ,江南大地春日和暖,阳光明媚。
2.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从洞庭湖方向来了一位返乡的客人,他在潇湘一带遇见了女子的丈夫。
3.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女子不禁发问,丈夫为何还不归来?春花又即将凋零,春天又快要过去了。
4.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归客没有说女子丈夫在外有新欢而乐不思归,只提及是因为路途实在太过遥远。
……
全译:
在水边长满青草的汀洲上,我采摘着白苹,江南春日温暖,处处洋溢着生机。
听闻从洞庭湖来了返乡之人,他于潇湘之地邂逅了我的丈夫。
我满心疑惑,丈夫为何还不归来?眼见春花又要凋零,春天又将过去。
那归客并未说我丈夫有新欢而乐不思归,只说路途太过遥远,难以返程。
喜欢诗词一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