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柳恽
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
山墟罢寒晦,园泽润朝晖。
春心多感动,睹物情复悲。
自君之去矣,兰堂罢鸣机。
徒知游宦是,不念别离非。
……
赏析:
柳恽的《杂诗》以细腻笔触,借景抒情,将女子因爱人远行游宦而生的离愁别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一、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
1. 景语含情,烘托氛围:诗开篇“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山墟罢寒晦,园泽润朝晖”描绘了一幅富有变化的自然图景。从暮色到晨晖,云轻草绿,山墟园泽从寒晦转为润泽明亮。傍晚轻薄的云彩暗示时光流逝,清晨的翠绿芬芳带来生机,却也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山墟园泽的变化象征着生活的转变,虽有光明温暖,却难掩内心失落。景语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2. 以景衬情,强化情感:美好的春光并未给主人公带来愉悦,反而引发其悲伤。“春心多感动,睹物情复悲”,春天万物复苏,本应让人心情愉悦,但女子触景生情,美好景色勾起对爱人的思念,更添悲伤。这里以乐景衬哀情,自然景色的美好与女子内心的悲伤形成强烈反差,使她的情感更显深沉,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痛苦。
二、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1. 直抒胸臆,点明愁绪: “自君之去矣,兰堂罢鸣机”直接道出女子因爱人离去而无心劳作。“兰堂”表明女子生活环境优雅,而织布机停止轰鸣,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她生活节奏的改变,因思念爱人而失魂落魄,无心日常事务,直白地表达出她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2. 埋怨嗔怪,深化主题: “徒知游宦是,不念别离非”,女子埋怨爱人只知追求仕途,却忽略离别之苦。这种埋怨并非无理取闹,而是长久思念积聚后的宣泄,体现出女子在爱情与爱人事业追求间的无奈。此句深化了因离别产生的悲伤主题,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女子的痛苦与对爱情完整的渴望。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清新自然: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如“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寥寥数语勾勒出自然之景,毫无雕琢痕迹。这种清新的语言风格与诗中表达的真挚情感相得益彰,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2. 结构层次分明:诗歌先描绘自然景色变化,营造氛围,再写女子触景生情,最后直抒因爱人游宦离别而生的愁绪与埋怨。从景到情,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这种清晰的结构使诗歌情感表达有条不紊,读者能清晰感受到女子情感的发展脉络。
……
解析:
1. 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
- 解析: “云轻暮色转”,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云彩的状态,“云轻”展现出云朵轻柔、淡薄的姿态,给人一种悠然、舒缓的感觉。而“暮色转”则点明时间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暮色逐渐转换,天色慢慢暗沉下来,这里通过对傍晚天空景色和时间推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几分惆怅的氛围。“草绿晨芳归”,画面一转来到清晨,嫩绿的青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晨芳归”仿佛赋予了清晨一种芬芳归来的动态感,好像清晨带着独有的清新气息与芬芳扑面而来,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清晨图景。这两句通过傍晚到清晨景色的转换,从时间和空间上构建起一个自然场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在景色的交替中,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
2. 山墟罢寒晦,园泽润朝晖
- 解析: “山墟罢寒晦”,“山墟”指山间的村落,寒冬过去,山间村落告别了寒冷与晦暗的状态。“罢”字生动地表现出寒冷与晦暗如同被某种力量驱离,有一种终于摆脱的意味,让人联想到冬日的阴霾散去,迎来新的气象。“园泽润朝晖”,“园泽”即园圃与水泽,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园圃中的植物和水泽都仿佛被润泽,熠熠生辉。“润”字用得精妙,不仅描绘出阳光洒下后万物被照亮、滋润的状态,还赋予了画面一种柔和、生机的感觉。此句描绘了从山间到园泽,在朝晖映照下的一片光明、润泽之景,与前两句共同构建出一幅完整的从傍晚到清晨,从寒晦到光明的自然画卷,暗示着生活或心境从压抑到舒缓的转变,同时也为下文主人公情感的抒发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3. 春心多感动,睹物情复悲
- 解析: “春心多感动”,“春心”在这里可理解为春天里,人的内心容易被周围事物所触动而产生的各种情感,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种氛围容易引发人们对生命、美好以及情感的感悟。主人公在这样的季节里,内心也被深深触动。然而,“睹物情复悲”,当她看到周围的事物时,原本被触动的心却又重新涌起悲伤之情。或许是春天的生机让她联想到与爱人分离的孤独,又或许是看到某些曾经与爱人相关的事物,勾起了她的回忆,使得悲伤情绪再次涌上心头。此句巧妙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从被春天触动的感动,到因睹物而产生的悲伤,将情感的转折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进一步点明了她内心深处的忧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 自君之去矣,兰堂罢鸣机
- 解析: “自君之去矣”,直接点明了悲伤的缘由,自从你离开以后,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兰堂”描绘出主人公所处的居所是华丽而高雅的,“兰”字给人以美好、优雅的联想,暗示主人公生活环境的优越。“罢鸣机”则通过一个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她心境的改变。原本在兰堂中不停运作、发出声响的织布机,如今已经停止了工作。织布机的停止象征着主人公生活节奏的打乱,她因爱人的离去而无心织布,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与惆怅之中。这个细节描写将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失落与痛苦。
5. 徒知游宦是,不念别离非
- 解析: “徒知游宦是”,“徒”表示仅仅、只是,主人公认为爱人仅仅知道外出做官、追求仕途是正确的选择,肯定了爱人追求事业的行为。然而,“不念别离非”,“念”是考虑、顾及的意思,“非”则指出离别这种行为带来的痛苦与错误。主人公埋怨爱人只专注于仕途,却没有考虑到夫妻分离给彼此带来的痛苦。这两句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不满与无奈,将对爱人的埋怨之情推向高潮,深刻地揭示了全诗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主题,也反映出古代女子在面对丈夫为追求功名而离家时,那种既理解又痛苦的复杂心情。
……
句译:
1. 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云朵轻柔淡薄,暮色缓缓变换;春草一片翠绿,清晨带着芬芳悄然来临。
2. 山墟罢寒晦,园泽润朝晖:山间村落结束了寒冬的寒冷与晦暗;园圃和水泽在早晨的阳光中润泽鲜亮。
3. 春心多感动,睹物情复悲:春天里,内心常常容易被触动;看到眼前的事物,心情又变得悲伤起来。
4. 自君之去矣,兰堂罢鸣机:自从你离开以后;华美的厅堂里,织布机便不再发出声响。
5. 徒知游宦是,不念别离非:你只知道外出做官追求仕途是对的;却没有考虑到离别所带来的痛苦是不对的。
……
全译:
云朵轻薄,暮色渐渐转换;春草翠绿,清晨的芬芳悄然归来。
山间村落摆脱了寒冬的晦暗;园圃水泽被早晨的阳光润泽。
春天里内心极易被触动;看到周围事物,心中又涌起悲伤。
自从你离开以后;华美的厅堂里织布机便不再作响。
你只知道外出做官追求仕途是对的;却没有考虑到离别所带来的痛苦是不对的。
喜欢诗词一万首
柳恽
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
山墟罢寒晦,园泽润朝晖。
春心多感动,睹物情复悲。
自君之去矣,兰堂罢鸣机。
徒知游宦是,不念别离非。
……
赏析:
柳恽的《杂诗》以细腻笔触,借景抒情,将女子因爱人远行游宦而生的离愁别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一、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
1. 景语含情,烘托氛围:诗开篇“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山墟罢寒晦,园泽润朝晖”描绘了一幅富有变化的自然图景。从暮色到晨晖,云轻草绿,山墟园泽从寒晦转为润泽明亮。傍晚轻薄的云彩暗示时光流逝,清晨的翠绿芬芳带来生机,却也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山墟园泽的变化象征着生活的转变,虽有光明温暖,却难掩内心失落。景语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2. 以景衬情,强化情感:美好的春光并未给主人公带来愉悦,反而引发其悲伤。“春心多感动,睹物情复悲”,春天万物复苏,本应让人心情愉悦,但女子触景生情,美好景色勾起对爱人的思念,更添悲伤。这里以乐景衬哀情,自然景色的美好与女子内心的悲伤形成强烈反差,使她的情感更显深沉,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痛苦。
二、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1. 直抒胸臆,点明愁绪: “自君之去矣,兰堂罢鸣机”直接道出女子因爱人离去而无心劳作。“兰堂”表明女子生活环境优雅,而织布机停止轰鸣,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她生活节奏的改变,因思念爱人而失魂落魄,无心日常事务,直白地表达出她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2. 埋怨嗔怪,深化主题: “徒知游宦是,不念别离非”,女子埋怨爱人只知追求仕途,却忽略离别之苦。这种埋怨并非无理取闹,而是长久思念积聚后的宣泄,体现出女子在爱情与爱人事业追求间的无奈。此句深化了因离别产生的悲伤主题,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女子的痛苦与对爱情完整的渴望。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清新自然: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如“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寥寥数语勾勒出自然之景,毫无雕琢痕迹。这种清新的语言风格与诗中表达的真挚情感相得益彰,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2. 结构层次分明:诗歌先描绘自然景色变化,营造氛围,再写女子触景生情,最后直抒因爱人游宦离别而生的愁绪与埋怨。从景到情,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这种清晰的结构使诗歌情感表达有条不紊,读者能清晰感受到女子情感的发展脉络。
……
解析:
1. 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
- 解析: “云轻暮色转”,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云彩的状态,“云轻”展现出云朵轻柔、淡薄的姿态,给人一种悠然、舒缓的感觉。而“暮色转”则点明时间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暮色逐渐转换,天色慢慢暗沉下来,这里通过对傍晚天空景色和时间推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几分惆怅的氛围。“草绿晨芳归”,画面一转来到清晨,嫩绿的青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晨芳归”仿佛赋予了清晨一种芬芳归来的动态感,好像清晨带着独有的清新气息与芬芳扑面而来,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清晨图景。这两句通过傍晚到清晨景色的转换,从时间和空间上构建起一个自然场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在景色的交替中,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
2. 山墟罢寒晦,园泽润朝晖
- 解析: “山墟罢寒晦”,“山墟”指山间的村落,寒冬过去,山间村落告别了寒冷与晦暗的状态。“罢”字生动地表现出寒冷与晦暗如同被某种力量驱离,有一种终于摆脱的意味,让人联想到冬日的阴霾散去,迎来新的气象。“园泽润朝晖”,“园泽”即园圃与水泽,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园圃中的植物和水泽都仿佛被润泽,熠熠生辉。“润”字用得精妙,不仅描绘出阳光洒下后万物被照亮、滋润的状态,还赋予了画面一种柔和、生机的感觉。此句描绘了从山间到园泽,在朝晖映照下的一片光明、润泽之景,与前两句共同构建出一幅完整的从傍晚到清晨,从寒晦到光明的自然画卷,暗示着生活或心境从压抑到舒缓的转变,同时也为下文主人公情感的抒发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3. 春心多感动,睹物情复悲
- 解析: “春心多感动”,“春心”在这里可理解为春天里,人的内心容易被周围事物所触动而产生的各种情感,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种氛围容易引发人们对生命、美好以及情感的感悟。主人公在这样的季节里,内心也被深深触动。然而,“睹物情复悲”,当她看到周围的事物时,原本被触动的心却又重新涌起悲伤之情。或许是春天的生机让她联想到与爱人分离的孤独,又或许是看到某些曾经与爱人相关的事物,勾起了她的回忆,使得悲伤情绪再次涌上心头。此句巧妙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从被春天触动的感动,到因睹物而产生的悲伤,将情感的转折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进一步点明了她内心深处的忧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 自君之去矣,兰堂罢鸣机
- 解析: “自君之去矣”,直接点明了悲伤的缘由,自从你离开以后,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兰堂”描绘出主人公所处的居所是华丽而高雅的,“兰”字给人以美好、优雅的联想,暗示主人公生活环境的优越。“罢鸣机”则通过一个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她心境的改变。原本在兰堂中不停运作、发出声响的织布机,如今已经停止了工作。织布机的停止象征着主人公生活节奏的打乱,她因爱人的离去而无心织布,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与惆怅之中。这个细节描写将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失落与痛苦。
5. 徒知游宦是,不念别离非
- 解析: “徒知游宦是”,“徒”表示仅仅、只是,主人公认为爱人仅仅知道外出做官、追求仕途是正确的选择,肯定了爱人追求事业的行为。然而,“不念别离非”,“念”是考虑、顾及的意思,“非”则指出离别这种行为带来的痛苦与错误。主人公埋怨爱人只专注于仕途,却没有考虑到夫妻分离给彼此带来的痛苦。这两句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不满与无奈,将对爱人的埋怨之情推向高潮,深刻地揭示了全诗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主题,也反映出古代女子在面对丈夫为追求功名而离家时,那种既理解又痛苦的复杂心情。
……
句译:
1. 云轻暮色转,草绿晨芳归:云朵轻柔淡薄,暮色缓缓变换;春草一片翠绿,清晨带着芬芳悄然来临。
2. 山墟罢寒晦,园泽润朝晖:山间村落结束了寒冬的寒冷与晦暗;园圃和水泽在早晨的阳光中润泽鲜亮。
3. 春心多感动,睹物情复悲:春天里,内心常常容易被触动;看到眼前的事物,心情又变得悲伤起来。
4. 自君之去矣,兰堂罢鸣机:自从你离开以后;华美的厅堂里,织布机便不再发出声响。
5. 徒知游宦是,不念别离非:你只知道外出做官追求仕途是对的;却没有考虑到离别所带来的痛苦是不对的。
……
全译:
云朵轻薄,暮色渐渐转换;春草翠绿,清晨的芬芳悄然归来。
山间村落摆脱了寒冬的晦暗;园圃水泽被早晨的阳光润泽。
春天里内心极易被触动;看到周围事物,心中又涌起悲伤。
自从你离开以后;华美的厅堂里织布机便不再作响。
你只知道外出做官追求仕途是对的;却没有考虑到离别所带来的痛苦是不对的。
喜欢诗词一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