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圆法法师-《三十岁前,成为天下第一》

  “其三,自然便是虔心僧。”

  “这一类则基本上便是那群大德高僧了,以纯粹信仰和精进修行为核心的僧人,强调内心的虔诚。”

  “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相信佛,却也比任何人都不相信佛。”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佛有三千相,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佛陀法身无相无色,是为真佛。”

  “他们信佛,也在求佛、成佛。”

  “这一类僧,我倒是听说过几位,却没怎么见过。”

  刘夏子介绍到此处,眉头挑了挑,继续说道:“当然,这只是一种关于佛门僧众的分类说法,大多数僧人其实都并不在意自己到底是什么僧类。”

  “富贵僧也好,虔心僧也罢,都不过是为了生活。”

  实际上,大多数僧人都没有达到足以被规划到这三类僧人的标准之中。

  这其中,最容易达成的反而是富贵僧。

  只要有钱,追求富贵,便算是一位富贵僧了。

  至于其余二类,能践行者可谓是少之又少。

  “如此说来,那位慧通以及慧通背后的方丈一脉,应该就是所谓的虔心僧一类,而这个普信和尚以及他的背后势力,多半就是富贵僧了?”

  莫明空聪慧过人,三言两语间,便已经理清了这寺庙内的矛盾关系。

  “这悬山寺内的矛盾,岂不正是富贵僧与虔心僧争权夺势?”

  “不!”

  刘夏子表情略显严肃,他脑海中思索着离去的普信和尚那臃肿的身材,声音有些阴沉的说道:“殿下,这其中的事情,可能并非那么简单。”

  “最起码,不是富贵僧与虔心僧争权夺势那么简单。”

  ……

  暮色四合。

  斋饭虽简,却格外精致。

  素炒时蔬青翠欲滴,豆腐羹滑嫩如脂,连最普通的白米饭都带着淡淡的松木清香。

  也不知是因他们是贵客才得以享用这般美味佳肴,还是这悬山寺僧人日常吃的便是这些。

  “这素斋……”

  莫明空夹起一片香菇,“倒是比中午在镇上醉仙楼吃的八宝鸭还要让人回味一些。”

  他刻意将话题扯远,眼角余光却瞥见刘夏子握着茶盏的指节已然发白。

  江河默不作声地添了半盏清茶。

  厢房内谈论的话题,并未说完。

  因为刘夏子说什么也不愿再接着说下去。

  只说什么,他只希望若真的是争权夺势那么简单就好了。

  江河与莫明空见状,也没有追问,反正该知道的,迟早会知道。

  钟鼓声穿透暮色传来,有些奇怪的让江河内心升起一抹不祥。

  鼓声沉郁如闷雷,钟鸣嘶哑似哀泣。

  与正午时分,那敲钟之人明显非是一人。

  “那慧通和尚曾说,晚斋过后,可前往大雄宝殿,殿下,我们要去吗?”

  “去,自然是要去的。”

  慧通和尚的话犹在耳畔,江河一行人用过斋饭,便随着引路沙弥向大雄宝殿行去。

  路上先是回到那天王殿,从天王殿中向后走,便是大雄宝殿。

  晚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响,与远处传来的诵经声交织成奇妙的梵音。

  大雄宝殿前已聚集了不少香客。

  殿内烛火通明,僧人们身着赭黄色海青(僧衣),正齐声诵念《般若心经》。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群僧人念诵的乃是佛门经典《般若心经》。”

  刘夏子在一旁暗暗低语。

  般若心经,最适晨课暮诵、为众生祈福、超度亡灵、静心止妄。

  ……

  诵经声渐渐停歇,檀香的氤氲在殿内缓缓流动。

  大部分僧人鱼贯而出,只余下几位年长僧人与年轻僧人。

  正中那位披着锦红袈裟的老和尚尤为醒目,慈眉善目,正与其余几位僧人相谈甚欢。

  香客们依次上前礼拜。

  江河等人却不急于近前,而是沿着回廊细细打量。

  “这寺庙……”

  刘夏子摸着下巴,指尖掠过一根朱漆未褪的廊柱,“倒像是刚建成不久。”

  江河微微点头,“香火鼎盛自然要修葺一新。你看那功德箱里,怕是连铜钱都塞不下了。”

  这一圈下来,别的倒是没什么发现。

  只是看其建筑,倒是颇为新颖。

  不像是百年寺庙,反而是最近几年时常翻修。

  不过想到寺庙每年单只是香火钱便是一大笔进账,江河几人也没把这点看重。

  “走吧,那群香客也都走的差不多了。”

  此时天色渐渐昏沉,香客也都陆续朝着寺外走去。

  三人刚迈过正殿门槛,一道绛红色的身影如落叶般无声飘至。

  那僧人约莫五十出头,身形清癯似竹,眉心一道竖纹如刀刻般深邃。

  他双手合十时,腕间一串紫檀佛珠泛着幽光。

  “阿弥陀佛,老衲德生,添为悬山寺方丈,见过十八皇子殿下、江公子、刘公子。”

  声音不疾不徐,却似暮鼓晨钟般在殿前回响。

  “您是方丈,那他是谁?”

  莫明空闻言一怔,下意识望向殿内,那位须发皆白的老僧仍端坐蒲团之上,与其余几位僧人谈经论佛。

  德生方丈顺着莫明空所指望去,唇角浮现出浅淡的笑意:

  “那位是敝寺的圆法法师,佛法高深,不善武道。”

  “且随老衲来吧。”

  德生大师对着江河几人施了一礼,转身朝着大雄宝殿后的法堂走去。

  “敢问几位贵客来此的目的所为何事?”

  行进途中,德生大师问道。

  “今日乃是本宫母妃生辰,本宫听闻悬山寺香火鼎盛,故而特意来悬山寺礼佛,为母妃祈福。”

  莫明空表情适时露出一抹柔情。

  虽然青州城内同样也有一家香火更为鼎盛的寺庙,但不妨碍他一片拳拳孝敬之心,大老远的跑到大凉山这边。

  德生大师表情微微动容,他停下来,对着莫明空行了一礼,“殿下一片赤子纯孝之心,想来远在京城的娘娘一定也会同样牵挂殿下。”

  甭管这位殿下到底来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最起码表面上的这个目的,是值得他动容的。

  “大师说笑了。”

  “不说笑,世间能有几人时刻保持纯孝之心呢?”

  “殿下此刻能保持,也算是难得。”

  “大师,敢问您在这悬山寺任职几年时间了?”

  刘夏子忽然问出一个无头无尾的问题,“应该是不超过五年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