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青壮都目瞪口呆,今天不服徭役都能领钱粮。
杨大狗晕晕乎乎的,直到装干粮的袋子真的领到了一升粱米和十五文钱才回过神来。
“大狗叔、大狗叔,这朝廷还真发钱粮了啊!”一众大杨庄的青壮围过来道。
杨大狗莫名觉得心头舒坦了,将干粮袋子拢好扎紧道:“走,回村!”
回到了村里,村老见一大帮人喜气洋洋回来,顿时愣住了。怎么回事,服徭役还能这么开心?
见了村老,众人赶紧见礼,然后杨大狗在一众青壮的推举下,将干粮袋子从腰间取下来,打开后走到村老面前道:“大伯爷,您看,朝廷真的发钱粮了。一天一升粱米,十五文铜钱。”
村老一把抢过杨大狗的干粮袋,那手速完全不像个快八十的老人。将干粮袋放到地上打开,粱米不去管,朝廷平了江南后每家都发了几十斤的粱米,撑到下一季粮收问题不大。
但是,铜钱啊。
将一枚枚铜钱拿起来,村老摊开在手里细细打量着,身体忍不住打起摆子来。
“都是好钱、都是好钱、都是好钱!苍天啊,没想到老朽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朝廷的好钱了啊!”看着手里的十枚黄铜钱、五枚青铜钱,村老泪眼婆娑道。
由不得村老失态,他活了这么多年了,见过好钱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尤其是看这钱币的式样,还是好钱中的上品!
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哪里舍得给好钱,都是世家铸造的私钱。
如果这些私钱好用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些私钱基本上是不足值的,不足值的也好办,凑合能用。但要是碰到恶钱,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
品质低劣的恶钱甚至小孩子一捏就碎!
这种恶钱不说能当钱用,都找不到……完全找不到词来形容。
将钱小心放回袋子里,村老忍不住放声大哭,终于、终于,朝廷终于知道疼一下江南的百姓了。
看着村老那模样,一众青壮也都是泪流满面。
江南富甲天下,但富的只是世家,他们这些底层人都是挣扎着活着。
大伙将村老扶回了他的家,然后散开都兴奋地往自己家里跑回去了。
杨大狗兴奋地回到了家,召唤了女儿和小儿子过来。
将一枚枚铜钱铺开在茅草床上,杨大狗喜不自胜,都是好钱啊。江南因为私钱恶钱泛滥,好钱的价值急速上升。但问题是,好钱基本上掌握在世家手里,普通老百姓手里能不是恶钱就不错了。
在河北,一枚好钱可以换三枚私钱,这是上下都承认的兑换。在江南,世家从百姓手里用私钱换好钱也是一换三,但是,百姓们要用私钱从世家手里换好钱,抱歉,五枚起步。
可以说,江南的钱币,是真的很乱套的。
所以,十五枚好钱,就足够让一家普通老百姓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了。
……
朝歌很头疼。
头疼的原因不在于别的,就在于钱。
大量的世家私钱充斥着民间,一千枚铜钱里都不一定能找到一枚官造好钱。当然,还得骂骂葛栩那场大火,将世家私藏的好钱也给毁了大半。
现在,光是要将民间流通的私钱恶钱给收上来,全面推行朝廷的官钱,都是一件极其头疼的事情。
鬼知道江南现在流通的私钱恶钱有多少!
更重要地是,因为私钱恶钱的泛滥,还导致这里私铸铜钱成风。只要是家里能开炉的,都想方设法铸钱。
好钱又被大户们囤积。
真的是个死循环。
深深吸了一口气,朝歌在椅子上坐下,开始认真思考眼下的局面。
重中之重,还是私钱恶钱的问题。
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江南就会是大虞的一块脓疮,超级恶心人。
不过,想起那一百多万石的粮食,朝歌的双眼却是猛地一亮。
江南虽说是大虞有名的产粮之地,但粮食都在地方豪强们的手里,百姓们都是只能靠借高利贷来度过春荒的。
“传令下去,江南之地百姓,每五日可凭江南镇抚使所发竹签用私钱买平价粮一斗。江南之赋税,只认官钱,不认私钱!”
朝歌这道镇抚使令的目的很简单,通过售卖平价粮来回收私钱,然后好钱缴纳赋税,让人们尽可能不去用好钱置换私钱恶钱。
这是目前可以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只能说,葛栩太狠了,一把火几乎烧光了江南最有钱的那批人。结果就是江南这边的商业活动,几乎可以说是停滞了。
其实不止是商业停滞,葛栩那把火,也把世家控制的工匠可以说给团灭了。
江南的工商业,目前可以说是崩溃的状态。
朝歌走访了几个县城和村镇,对市场的萧条有很直观的感受。现在江南仅存的一点手工业,就是纺织业、漆器制作、烧窑和造纸了。
铁匠因为都被世家收拢到了宁江城,全都没逃过葛栩的大火。现在江南这边想搞铁器,都得从其余地方运来。而江南这边,其实有好几处好铁矿的,江南的百炼钢在大虞也算是很有名气的。
现在好了,没了。
西南那边倒是有铁匠,可数量连喂饱西南地区都不够,压根调不出来。至于江中地区的铁匠,算了,别去想。
朝歌在心中默默骂了葛栩几声,这个人屠宰相,真的太狠了。
罢了,还是想如何安排各村的青壮做事吧。
被烧成了废墟的宁江城就是一个大工程,安排个三五千人轻轻松松。还有就是修缮连接各郡县的道路,以及挖沟修渠开挖运河,有的是江南百姓赚钱的机会。
幸运的是,葛栩那个人屠还知道自己的困境,这段时间源源不断地送各种铁做的农具过来,朝歌心里如是想道。
回过头看了一眼很是凄惨的宁江城,朝歌再次长叹了一口气,自己到底是哪里被殿下给看上了,竟然要来当这个江南镇抚使。
“将军,这是孙长史送过来的条陈,里面是关于明日青壮的安排,希望您阅览后赶紧批下去。”亲兵的话打断了朝歌的思绪。
长叹一口气,朝歌拿过条陈细细看了起来。
杨大狗晕晕乎乎的,直到装干粮的袋子真的领到了一升粱米和十五文钱才回过神来。
“大狗叔、大狗叔,这朝廷还真发钱粮了啊!”一众大杨庄的青壮围过来道。
杨大狗莫名觉得心头舒坦了,将干粮袋子拢好扎紧道:“走,回村!”
回到了村里,村老见一大帮人喜气洋洋回来,顿时愣住了。怎么回事,服徭役还能这么开心?
见了村老,众人赶紧见礼,然后杨大狗在一众青壮的推举下,将干粮袋子从腰间取下来,打开后走到村老面前道:“大伯爷,您看,朝廷真的发钱粮了。一天一升粱米,十五文铜钱。”
村老一把抢过杨大狗的干粮袋,那手速完全不像个快八十的老人。将干粮袋放到地上打开,粱米不去管,朝廷平了江南后每家都发了几十斤的粱米,撑到下一季粮收问题不大。
但是,铜钱啊。
将一枚枚铜钱拿起来,村老摊开在手里细细打量着,身体忍不住打起摆子来。
“都是好钱、都是好钱、都是好钱!苍天啊,没想到老朽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朝廷的好钱了啊!”看着手里的十枚黄铜钱、五枚青铜钱,村老泪眼婆娑道。
由不得村老失态,他活了这么多年了,见过好钱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尤其是看这钱币的式样,还是好钱中的上品!
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哪里舍得给好钱,都是世家铸造的私钱。
如果这些私钱好用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些私钱基本上是不足值的,不足值的也好办,凑合能用。但要是碰到恶钱,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
品质低劣的恶钱甚至小孩子一捏就碎!
这种恶钱不说能当钱用,都找不到……完全找不到词来形容。
将钱小心放回袋子里,村老忍不住放声大哭,终于、终于,朝廷终于知道疼一下江南的百姓了。
看着村老那模样,一众青壮也都是泪流满面。
江南富甲天下,但富的只是世家,他们这些底层人都是挣扎着活着。
大伙将村老扶回了他的家,然后散开都兴奋地往自己家里跑回去了。
杨大狗兴奋地回到了家,召唤了女儿和小儿子过来。
将一枚枚铜钱铺开在茅草床上,杨大狗喜不自胜,都是好钱啊。江南因为私钱恶钱泛滥,好钱的价值急速上升。但问题是,好钱基本上掌握在世家手里,普通老百姓手里能不是恶钱就不错了。
在河北,一枚好钱可以换三枚私钱,这是上下都承认的兑换。在江南,世家从百姓手里用私钱换好钱也是一换三,但是,百姓们要用私钱从世家手里换好钱,抱歉,五枚起步。
可以说,江南的钱币,是真的很乱套的。
所以,十五枚好钱,就足够让一家普通老百姓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了。
……
朝歌很头疼。
头疼的原因不在于别的,就在于钱。
大量的世家私钱充斥着民间,一千枚铜钱里都不一定能找到一枚官造好钱。当然,还得骂骂葛栩那场大火,将世家私藏的好钱也给毁了大半。
现在,光是要将民间流通的私钱恶钱给收上来,全面推行朝廷的官钱,都是一件极其头疼的事情。
鬼知道江南现在流通的私钱恶钱有多少!
更重要地是,因为私钱恶钱的泛滥,还导致这里私铸铜钱成风。只要是家里能开炉的,都想方设法铸钱。
好钱又被大户们囤积。
真的是个死循环。
深深吸了一口气,朝歌在椅子上坐下,开始认真思考眼下的局面。
重中之重,还是私钱恶钱的问题。
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江南就会是大虞的一块脓疮,超级恶心人。
不过,想起那一百多万石的粮食,朝歌的双眼却是猛地一亮。
江南虽说是大虞有名的产粮之地,但粮食都在地方豪强们的手里,百姓们都是只能靠借高利贷来度过春荒的。
“传令下去,江南之地百姓,每五日可凭江南镇抚使所发竹签用私钱买平价粮一斗。江南之赋税,只认官钱,不认私钱!”
朝歌这道镇抚使令的目的很简单,通过售卖平价粮来回收私钱,然后好钱缴纳赋税,让人们尽可能不去用好钱置换私钱恶钱。
这是目前可以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只能说,葛栩太狠了,一把火几乎烧光了江南最有钱的那批人。结果就是江南这边的商业活动,几乎可以说是停滞了。
其实不止是商业停滞,葛栩那把火,也把世家控制的工匠可以说给团灭了。
江南的工商业,目前可以说是崩溃的状态。
朝歌走访了几个县城和村镇,对市场的萧条有很直观的感受。现在江南仅存的一点手工业,就是纺织业、漆器制作、烧窑和造纸了。
铁匠因为都被世家收拢到了宁江城,全都没逃过葛栩的大火。现在江南这边想搞铁器,都得从其余地方运来。而江南这边,其实有好几处好铁矿的,江南的百炼钢在大虞也算是很有名气的。
现在好了,没了。
西南那边倒是有铁匠,可数量连喂饱西南地区都不够,压根调不出来。至于江中地区的铁匠,算了,别去想。
朝歌在心中默默骂了葛栩几声,这个人屠宰相,真的太狠了。
罢了,还是想如何安排各村的青壮做事吧。
被烧成了废墟的宁江城就是一个大工程,安排个三五千人轻轻松松。还有就是修缮连接各郡县的道路,以及挖沟修渠开挖运河,有的是江南百姓赚钱的机会。
幸运的是,葛栩那个人屠还知道自己的困境,这段时间源源不断地送各种铁做的农具过来,朝歌心里如是想道。
回过头看了一眼很是凄惨的宁江城,朝歌再次长叹了一口气,自己到底是哪里被殿下给看上了,竟然要来当这个江南镇抚使。
“将军,这是孙长史送过来的条陈,里面是关于明日青壮的安排,希望您阅览后赶紧批下去。”亲兵的话打断了朝歌的思绪。
长叹一口气,朝歌拿过条陈细细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