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江中之地这么快就光复了。”
站在武夏城头,沐津很是感慨地道。
说真的,沐津是做好了打一年甚至两年仗的准备的。江中之地虽然没有江南那么多沟沟汊汊,但却是丘陵起伏,许多城市压根展不开兵力攻城,是很有利于守城方。
像长惠这种可以展开三五万攻城兵力的城池,真的太少了。
但是,只打了两场仗,一场长惠攻城战,一场水战,江中诸国就立即投降了。
由不得沐津不感慨。
这些天,葛栩了解了江中诸国的现状且江中世家的心态后,倒是明白江中诸国为什么会选择立即投降了。
第一个原因,这个真的得感谢历代大虞皇帝对待降伏者的口碑,以至于打不过就立即对大虞投降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第二个原因,江中世家对自己的实力都还是门清的,只不过因为封土建国小小膨胀了一下,一挨打击认清现实后,就立即丝滑下跪。况且,大虞不待见大世家和超级世家,但对中小世家和寒门子弟却很是扶持的,而江中世家恰恰都是中小世家。
最后一个原因嘛,就是这是太子建立的新朝,拥有代代相传的天子符宝,是正朔。天子者,奉天受命,代天牧民,这个思想在人们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人们不会管你是怎么得到天子符宝的,但只要你拥有天子符宝,人们就愿意认你为正朔。
面对正朔,人们的反抗心理并不重。
同样的,大虞从没出现过杀功臣和功臣造反的情况,也和大虞历代皇帝对功臣的态度有关。
相比较文官系统,大虞的皇帝们对于武官系统还是很防备的。
主要是,笔杆子造反和枪杆子造反的强度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大虞的皇帝有个底线,那就是非板上钉钉的谋反之罪,绝不杀功臣。且就算是走到这一步了,也基本上只杀谋反者,不搞株连。
对于功高震主的功臣,大虞的皇帝说不猜忌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么猜忌,也就是微微架空日常的权力,一旦发生战事,该给的权力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反正大虞皇帝对武官的态度是,只要能打胜仗,那就一切好说,其余的事情等仗打完了再谈。
也正是这种态度,大虞的武官们基本上是发现自己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就开始寻找急流勇退的方法了。
接近三百年的延续下来,大虞的武将们对国朝的忠诚度极高。没见司马晋都篡夺国朝涉及了,一堆的京师禁军和宫城禁军将领划地自守,死活不认司马晋的统治,还派信使翻山越岭来朝见沐肇,就等着新朝大军打回去。
问题是司马晋还真没辙。
两年前,司马晋恢复了一点实力,立即就发兵攻打阳关郡。之所以攻打阳关郡,倒不是司马晋不想柿子拣软的捏,而是想立威。
立威的后果是,司马晋的大军都还没摸到阳关郡呢,就因为道路和后勤问题累死饿死渴死了几乎三分之一的士兵。
不过,沐津还是不敢掉一点轻心,北方防线按照前轻后重的配置,放了接近五万大军。
要知道,大虞现在全部的大军只有十三万,五万拿出来东征、五万放在北方,守卫腹地的就只有三万了。
忘了,还有三万西南边军没有算进去。
不过,边军那边的花费不多,在沐津给边军狠狠补充了一批军械和驮马后,边军去象同那边打草谷打疯了。
目前西南边军的态势是,军饷靠打草谷解决,粮食和军械朝廷解决。
实际上,打草谷一般解决不了那么多的军饷,要怪就怪象同人一个巨大的沙金矿离西南边军太近了。
象同的贵族驱赶奴隶去河里淘金,西南边军打劫象同贵族运送沙金的队伍,除非反抗,不杀人,只要金子。
然后金子给朝廷兑换成铜钱,那军饷不就来了?
感谢象同人的慷慨,感谢黄金太值钱了。
不过,现在沐津的财政压力也很大。
反正,沐津是认真算过了,按照现在的开支来算,今年年底 ,国库内能够留下百两的银子就是天幸了。
看沐津这样子,葛栩哪里不明白是为了国库头疼,当即开口道:“主公,这段时间某仔细清点了下诸国的府库,得钱一千二百余万贯,银二百余万两,得粮四百七十余万石。”
沐津的双眼顿时亮了,赶紧道:“有了这笔钱粮,可以快速下江南不?”
葛栩摇摇头道:“主公若是想快速一统天下,没有任何问题,就是这世家豪强又会尾大不掉。”
“全面稳住江中,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沐津冷静下来道。
“ 一年半的时间。”葛栩答道,“江中豪强的实力并不是很强,以力威之、以利诱之,一年半的时间足矣。且江中之地,盛产药材、胶漆、皮革、粮米和茶叶,尤其是胶漆和茶叶,往海外卖之可是大利。”
江中之地也产丝绸,但江中之地的丝绸放在大虞来说只是中品,上品和极品还是得看江南之地。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对于如何治理江中之地达成了一些共识后,沐津就打算离开了。
“主公,光复江南后,朝廷要不要再迁都?”葛栩问道。
沐津想了想道:“打下河中之地后迁都东都就行,不需要迁都江南。江南的那群世家,真的不是一般的百足之虫!”
相比起先皇在世时因为民乱真的一蹶不振的河北世家,江南世家那是真的……
江右节度使何森从收复江右之地,到现在只剩了那么点地方撑着,就可以见识到江南世家的能量。
收复江南后如果迁都江南之地,那不是又给了江南世家起复的机会么。
毕竟,都城在江南的话,江南的人进入官场,相比其余地方的人那机会不就多了不止一点么。
“葛相,大虞的五都,到底怎么设置才算合理?”沐津问道。
沐津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大虞要设五都,直到深刻体验了这个时代那坑爹的交通速度后,就明白为什么要设立五都了。
说直白点的话,如果不设立五都,就现在的交通条件,大虞压根就控制不了这么庞大的国土。
五都的设立,其实就是为了方便控制更为广袤的国土。
站在武夏城头,沐津很是感慨地道。
说真的,沐津是做好了打一年甚至两年仗的准备的。江中之地虽然没有江南那么多沟沟汊汊,但却是丘陵起伏,许多城市压根展不开兵力攻城,是很有利于守城方。
像长惠这种可以展开三五万攻城兵力的城池,真的太少了。
但是,只打了两场仗,一场长惠攻城战,一场水战,江中诸国就立即投降了。
由不得沐津不感慨。
这些天,葛栩了解了江中诸国的现状且江中世家的心态后,倒是明白江中诸国为什么会选择立即投降了。
第一个原因,这个真的得感谢历代大虞皇帝对待降伏者的口碑,以至于打不过就立即对大虞投降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第二个原因,江中世家对自己的实力都还是门清的,只不过因为封土建国小小膨胀了一下,一挨打击认清现实后,就立即丝滑下跪。况且,大虞不待见大世家和超级世家,但对中小世家和寒门子弟却很是扶持的,而江中世家恰恰都是中小世家。
最后一个原因嘛,就是这是太子建立的新朝,拥有代代相传的天子符宝,是正朔。天子者,奉天受命,代天牧民,这个思想在人们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人们不会管你是怎么得到天子符宝的,但只要你拥有天子符宝,人们就愿意认你为正朔。
面对正朔,人们的反抗心理并不重。
同样的,大虞从没出现过杀功臣和功臣造反的情况,也和大虞历代皇帝对功臣的态度有关。
相比较文官系统,大虞的皇帝们对于武官系统还是很防备的。
主要是,笔杆子造反和枪杆子造反的强度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大虞的皇帝有个底线,那就是非板上钉钉的谋反之罪,绝不杀功臣。且就算是走到这一步了,也基本上只杀谋反者,不搞株连。
对于功高震主的功臣,大虞的皇帝说不猜忌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么猜忌,也就是微微架空日常的权力,一旦发生战事,该给的权力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反正大虞皇帝对武官的态度是,只要能打胜仗,那就一切好说,其余的事情等仗打完了再谈。
也正是这种态度,大虞的武官们基本上是发现自己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就开始寻找急流勇退的方法了。
接近三百年的延续下来,大虞的武将们对国朝的忠诚度极高。没见司马晋都篡夺国朝涉及了,一堆的京师禁军和宫城禁军将领划地自守,死活不认司马晋的统治,还派信使翻山越岭来朝见沐肇,就等着新朝大军打回去。
问题是司马晋还真没辙。
两年前,司马晋恢复了一点实力,立即就发兵攻打阳关郡。之所以攻打阳关郡,倒不是司马晋不想柿子拣软的捏,而是想立威。
立威的后果是,司马晋的大军都还没摸到阳关郡呢,就因为道路和后勤问题累死饿死渴死了几乎三分之一的士兵。
不过,沐津还是不敢掉一点轻心,北方防线按照前轻后重的配置,放了接近五万大军。
要知道,大虞现在全部的大军只有十三万,五万拿出来东征、五万放在北方,守卫腹地的就只有三万了。
忘了,还有三万西南边军没有算进去。
不过,边军那边的花费不多,在沐津给边军狠狠补充了一批军械和驮马后,边军去象同那边打草谷打疯了。
目前西南边军的态势是,军饷靠打草谷解决,粮食和军械朝廷解决。
实际上,打草谷一般解决不了那么多的军饷,要怪就怪象同人一个巨大的沙金矿离西南边军太近了。
象同的贵族驱赶奴隶去河里淘金,西南边军打劫象同贵族运送沙金的队伍,除非反抗,不杀人,只要金子。
然后金子给朝廷兑换成铜钱,那军饷不就来了?
感谢象同人的慷慨,感谢黄金太值钱了。
不过,现在沐津的财政压力也很大。
反正,沐津是认真算过了,按照现在的开支来算,今年年底 ,国库内能够留下百两的银子就是天幸了。
看沐津这样子,葛栩哪里不明白是为了国库头疼,当即开口道:“主公,这段时间某仔细清点了下诸国的府库,得钱一千二百余万贯,银二百余万两,得粮四百七十余万石。”
沐津的双眼顿时亮了,赶紧道:“有了这笔钱粮,可以快速下江南不?”
葛栩摇摇头道:“主公若是想快速一统天下,没有任何问题,就是这世家豪强又会尾大不掉。”
“全面稳住江中,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沐津冷静下来道。
“ 一年半的时间。”葛栩答道,“江中豪强的实力并不是很强,以力威之、以利诱之,一年半的时间足矣。且江中之地,盛产药材、胶漆、皮革、粮米和茶叶,尤其是胶漆和茶叶,往海外卖之可是大利。”
江中之地也产丝绸,但江中之地的丝绸放在大虞来说只是中品,上品和极品还是得看江南之地。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对于如何治理江中之地达成了一些共识后,沐津就打算离开了。
“主公,光复江南后,朝廷要不要再迁都?”葛栩问道。
沐津想了想道:“打下河中之地后迁都东都就行,不需要迁都江南。江南的那群世家,真的不是一般的百足之虫!”
相比起先皇在世时因为民乱真的一蹶不振的河北世家,江南世家那是真的……
江右节度使何森从收复江右之地,到现在只剩了那么点地方撑着,就可以见识到江南世家的能量。
收复江南后如果迁都江南之地,那不是又给了江南世家起复的机会么。
毕竟,都城在江南的话,江南的人进入官场,相比其余地方的人那机会不就多了不止一点么。
“葛相,大虞的五都,到底怎么设置才算合理?”沐津问道。
沐津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大虞要设五都,直到深刻体验了这个时代那坑爹的交通速度后,就明白为什么要设立五都了。
说直白点的话,如果不设立五都,就现在的交通条件,大虞压根就控制不了这么庞大的国土。
五都的设立,其实就是为了方便控制更为广袤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