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像一层薄纱,轻轻洒在“承朝”戏园子的红氍毹上,给这方热闹了一天的舞台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银辉。
后台的灯还亮着一盏,昏黄的光晕里,江逾朝和顾承欢并排坐在藤椅上,听着台上徒弟们收拾家伙的动静,偶尔传来几句说笑,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今天阿棠的水袖练得不错,有你当年的影子了。”江逾朝端起桌上的热茶,轻轻吹了吹,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细纹。
顾承欢靠着椅背,半眯着眼,嘴角带着笑意:“还是差远了。当年我十五岁就能把《天女散花》的水袖甩得密不透风,老班主都说我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就你得意。”江逾朝笑他,“忘了当年练《霸王别姬》,把剑穗缠在自己脚上,摔了个屁股墩,还是我给你揉的腰?”
顾承欢被戳了糗事,也不恼,反而坐直了些,凑近江逾朝,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几分戏谑:“那你还记得吗?你给我揉腰的时候,脸比关公的脸谱还红。”
江逾朝的耳朵果然微微发烫,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却没反驳。那些年少时的记忆,像戏台上的布景,早已在岁月里变得模糊,却总有那么几个片段,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比如顾承欢第一次登台时紧张得发颤的声音,比如他偷偷给顾承欢改良京胡时磨破的手指,比如后台昏黄灯光下,两人分享一块桂花糕的甜香。
台上的动静渐渐停了,徒弟们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临走时还细心地替他们带上了戏台的门。
戏园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彼此浅浅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掠过的风声。
顾承欢伸出手,轻轻握住江逾朝放在膝上的手。
江逾朝的手因为常年拉琴,指关节有些粗大,指尖和指根都带着厚厚的茧子,却异常温暖。
顾承欢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些茧子,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稀世珍宝。
“朝朝,”顾承欢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低沉,“这辈子,辛苦你了。”
江逾朝反手握紧他的手,掌心相贴,能感受到彼此掌心的温度和脉搏的跳动。
“不辛苦。”他轻声说,“能陪着你,看着你在台上发光,听你的唱腔配我的琴音,是福气。”
顾承欢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
他拉着江逾朝站起身,走到戏台中央。
月光从戏台顶的天窗洒下来,正好落在他们身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
“给我拉段《夜深沉》吧。”顾承欢松开他的手,退后两步,摆出一个起势的身段,水袖轻轻一扬,带着月光的清辉,“我陪你。”
江逾朝点点头,从一旁拿起京胡,熟练地架在肩上。
琴弓落下,清冽的琴音立刻在戏园子里回荡开来,时而急促如风雨,时而低回如叹息,正是那曲他们唱了一辈子的《夜深沉》。
顾承欢随着琴音翩翩起舞,水袖翻飞,身段依旧流畅优美,虽然不如年轻时迅捷,却多了几分岁月沉淀后的韵味。
他的眼神始终追随着江逾朝,里面盛满了月光,也盛满了化不开的温柔。
琴音起落间,江逾朝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年少的顾承欢,在盛云班的戏台上,穿着不合身的戏服,努力地模仿着前辈的身段,眼里却闪着不服输的光。
而他就坐在台下,手里握着琴,心里藏着一个不敢说出口的秘密,一藏就是一辈子。
一曲终了,琴音袅袅散去,顾承欢也收了身段,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江逾朝走上前,从口袋里掏出帕子,轻轻替他擦汗。
帕子上还带着淡淡的松木香,是顾承欢最喜欢的味道。
“老了,不中用了,跳这么一会儿就喘。”顾承欢笑着说,语气里却没有丝毫的失落。
“不老。”江逾朝认真地说,眼神清亮,“在我眼里,你还是当年那个站在台上,一开口就能惊艳全场的顾承欢。”
顾承欢的心像是被温水泡过,暖融融的。
他握住江逾朝替他擦汗的手,把帕子按在自己脸上,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那带着江逾朝气息的味道都吸进肺里。
“朝朝,”顾承欢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下辈子,我还找你。不管你在哪儿,不管你是什么样子,我都能找到你。”
江逾朝的眼眶微微发热,他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好,我等你。下辈子,我还做你的琴师,你还做我的角儿,我们还在这戏园子里,唱《牡丹亭》,拉《夜深沉》。”
顾承欢笑了,用力回握住他的手。
月光下,两人的笑容都带着岁月的痕迹,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真挚动人。
他们并肩走下戏台,回到后台的藤椅上。
顾承欢靠在江逾朝的肩上,像个疲惫的孩子,很快就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江逾朝没有动,只是轻轻调整了一下姿势,让他靠得更舒服些。
他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正好落在那把靠在墙角的京胡上,琴身上的“朝”字在月光下若隐隐现。
他知道,只要这琴还在,这戏园子还在,他和顾承欢的故事就永远不会落幕。
夜色渐深,戏园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月光和星光在无声地流淌,温柔地拥抱着这对相守了一辈子的爱人,也拥抱着这方盛满了琴音、戏腔和无尽深情的舞台。
喜欢千面追妻:逾朝的火葬场通关实录
后台的灯还亮着一盏,昏黄的光晕里,江逾朝和顾承欢并排坐在藤椅上,听着台上徒弟们收拾家伙的动静,偶尔传来几句说笑,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今天阿棠的水袖练得不错,有你当年的影子了。”江逾朝端起桌上的热茶,轻轻吹了吹,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细纹。
顾承欢靠着椅背,半眯着眼,嘴角带着笑意:“还是差远了。当年我十五岁就能把《天女散花》的水袖甩得密不透风,老班主都说我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就你得意。”江逾朝笑他,“忘了当年练《霸王别姬》,把剑穗缠在自己脚上,摔了个屁股墩,还是我给你揉的腰?”
顾承欢被戳了糗事,也不恼,反而坐直了些,凑近江逾朝,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几分戏谑:“那你还记得吗?你给我揉腰的时候,脸比关公的脸谱还红。”
江逾朝的耳朵果然微微发烫,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却没反驳。那些年少时的记忆,像戏台上的布景,早已在岁月里变得模糊,却总有那么几个片段,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比如顾承欢第一次登台时紧张得发颤的声音,比如他偷偷给顾承欢改良京胡时磨破的手指,比如后台昏黄灯光下,两人分享一块桂花糕的甜香。
台上的动静渐渐停了,徒弟们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临走时还细心地替他们带上了戏台的门。
戏园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彼此浅浅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掠过的风声。
顾承欢伸出手,轻轻握住江逾朝放在膝上的手。
江逾朝的手因为常年拉琴,指关节有些粗大,指尖和指根都带着厚厚的茧子,却异常温暖。
顾承欢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些茧子,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稀世珍宝。
“朝朝,”顾承欢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低沉,“这辈子,辛苦你了。”
江逾朝反手握紧他的手,掌心相贴,能感受到彼此掌心的温度和脉搏的跳动。
“不辛苦。”他轻声说,“能陪着你,看着你在台上发光,听你的唱腔配我的琴音,是福气。”
顾承欢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
他拉着江逾朝站起身,走到戏台中央。
月光从戏台顶的天窗洒下来,正好落在他们身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
“给我拉段《夜深沉》吧。”顾承欢松开他的手,退后两步,摆出一个起势的身段,水袖轻轻一扬,带着月光的清辉,“我陪你。”
江逾朝点点头,从一旁拿起京胡,熟练地架在肩上。
琴弓落下,清冽的琴音立刻在戏园子里回荡开来,时而急促如风雨,时而低回如叹息,正是那曲他们唱了一辈子的《夜深沉》。
顾承欢随着琴音翩翩起舞,水袖翻飞,身段依旧流畅优美,虽然不如年轻时迅捷,却多了几分岁月沉淀后的韵味。
他的眼神始终追随着江逾朝,里面盛满了月光,也盛满了化不开的温柔。
琴音起落间,江逾朝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年少的顾承欢,在盛云班的戏台上,穿着不合身的戏服,努力地模仿着前辈的身段,眼里却闪着不服输的光。
而他就坐在台下,手里握着琴,心里藏着一个不敢说出口的秘密,一藏就是一辈子。
一曲终了,琴音袅袅散去,顾承欢也收了身段,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江逾朝走上前,从口袋里掏出帕子,轻轻替他擦汗。
帕子上还带着淡淡的松木香,是顾承欢最喜欢的味道。
“老了,不中用了,跳这么一会儿就喘。”顾承欢笑着说,语气里却没有丝毫的失落。
“不老。”江逾朝认真地说,眼神清亮,“在我眼里,你还是当年那个站在台上,一开口就能惊艳全场的顾承欢。”
顾承欢的心像是被温水泡过,暖融融的。
他握住江逾朝替他擦汗的手,把帕子按在自己脸上,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那带着江逾朝气息的味道都吸进肺里。
“朝朝,”顾承欢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下辈子,我还找你。不管你在哪儿,不管你是什么样子,我都能找到你。”
江逾朝的眼眶微微发热,他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好,我等你。下辈子,我还做你的琴师,你还做我的角儿,我们还在这戏园子里,唱《牡丹亭》,拉《夜深沉》。”
顾承欢笑了,用力回握住他的手。
月光下,两人的笑容都带着岁月的痕迹,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真挚动人。
他们并肩走下戏台,回到后台的藤椅上。
顾承欢靠在江逾朝的肩上,像个疲惫的孩子,很快就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
江逾朝没有动,只是轻轻调整了一下姿势,让他靠得更舒服些。
他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正好落在那把靠在墙角的京胡上,琴身上的“朝”字在月光下若隐隐现。
他知道,只要这琴还在,这戏园子还在,他和顾承欢的故事就永远不会落幕。
夜色渐深,戏园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月光和星光在无声地流淌,温柔地拥抱着这对相守了一辈子的爱人,也拥抱着这方盛满了琴音、戏腔和无尽深情的舞台。
喜欢千面追妻:逾朝的火葬场通关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