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广发英雄帖,招纳贤才-《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

  上万群众,突然包围了西城门楼。

  高喊着要杀掉张弘范。

  不少人,非常暴力地冲击护卫队。

  李星辰很担心群众中混进敌人的破坏分子,也担心会出现更大的踩踏事件。

  不得不派出猴子,带领最强的侦察营,护送公主、皇帝、文武大臣回宫。

  同时带走的还有被吓得面如死灰的张弘范。

  接着,李星辰登上西边城楼,让人用石灰在城墙上写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围观的群众一看,顿时议论纷纷。

  “越王这是何意?”

  “这不是文丞相的诗句?”

  “视死如归,为国家甘愿舍弃一切。每次读起来,荡气回肠。”

  李星辰于是站在城楼上,拿着铁制的大喇叭,对围观的群众喊道:

  “这是文丞相的诗句,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这是对国家的忠诚,这是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

  城门楼下的群众顿时议论纷纷。

  “文丞相的诗句,我们都知道。”

  “就是,每次读起来,热血沸腾。”

  “越王这是何意?”

  “嘘,听他怎么说!”

  ........

  “各位父老乡亲,你们说大宋需不需要文丞相这样忠心耿耿的忠臣?”

  众人齐声喊道:“需要。”

  “那么,我打算用张弘范换回文丞相!你们同意吗?”

  众人顿时高喊:“同意。”

  “你们还想打死他吗?”

  李星辰拿着铁皮喇叭喊道:“既然如此,那就都回去吧。”

  “努力工作,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好好生活,就是为复兴大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聚集在一起的百姓,这才明白,李星辰这是要换回文丞相呢。

  都热血沸腾。

  “太好了,如果能换回文丞相,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国家需要这样忠心耿耿的人。”

  “文丞相简直就是当代圣人,有他在,大宋必定能复兴。”

  “越王说得对,打死张弘范,只是报了崖山之仇,可是大宋呢?”

  “回去吧,好好工作。”

  .......

  李星辰三言两语,就解决了群众聚集的问题。

  同时让百姓们都知道了,李星辰这是要用俘虏换回被俘到大都的文天祥。

  众人心中不禁生出了许多期待。

  就连吃饭,工作,走路,都在想着这事情。

  人们都在疑惑,真的能够换回文丞相吗?

  敌人会放了文丞相吗?

  为什么不连先前被押去的小皇帝和太后一起还回来?

  百姓们这么想,文武百官也在议论这件事情。

  很快,陈宜中把县城的事情交给了新上任的县令,自己带领护卫队返回清溪城。

  一路风尘仆仆地找到李星辰。

  “公子,外边都在疯传,你要用俘虏换回文丞相?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不知何人作为谈判大使,出使大都?”

  李星辰看着陈宜中,问道:“不知陈大人可有上好人选?”

  “老夫倒是有一个人可推推荐,此人学富五车,性格刚毅又不失灵活,进退有方。可堪大任。”

  李星辰倒是好奇,能够得到陈宜中推荐的到底是什么人。

  “陈大人所举荐之人是谁?”

  “一个钱塘的年轻人,叫做邓牧。今年三十有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且品行高洁,既坚毅,又灵活。可堪大用。”

  李星辰觉得奇怪。

  陈宜中为什么说这个邓牧可堪大用?而且多次强调。

  算了,既然能够被陈宜中看中的人,必然不简单。

  “陈大人,此人现在何处?”

  “隐居于钱塘。”

  “如今神州陆沉,敌人占据了天下。浙江一带,已是敌占区。如何招来此人?”

  陈宜中笑道:“王爷此次打败了敌人的水师,且俘虏了张弘范,沿海敌舰队已经伤筋动骨。我想,派人乘坐海船到浙江送信,不是难事。”

  李星辰点点头。

  “好,这事情就交给陈大人了。只要那个年轻人来了,我将全力举荐他为正使。不过,此事得公主与皇上恩准。”

  陈宜中心想,这小皇帝才八九岁,懂什么?

  所有朝政还不得是你母亲悠悠公主说了算?

  所谓皇帝的恩准,不过是做做面子而已。

  “只要王爷大力支持,此事依然成功。”

  “为何陈大人如此看重此人?”

  “邓牧乃江东名士也。对大宋忠心耿耿。此等人才若能为我大宋所用,必然带动无数年轻才俊前来勤王、效力。光复大宋有望。”

  陈宜中一番话,让李星辰感慨不已。

  既然如今朝廷已经在清溪城站稳了脚跟,接下就是要夺回岭南。

  如此广袤的土地,需要大量的官员治理,必然需要大量的青年才俊。

  “好,陈大人,可否让朝中大臣们都写信给自己的门生故吏,招来清溪城,一起光复大宋?”

  陈宜中高兴不已。

  “王爷所说,正是老夫所想。之前朝廷到处漂泊,如今有坚城驻跸,且有强大军队保护,如今是时候广发英雄帖,招纳天下贤才共举大业了。”

  “好,此事还请陈大人跟朝中大人们商议,广发英雄帖,召集天下英豪公举大业。”

  果然,陈宜中第二天就递了奏章,朝廷大臣们商议了一整天,最后陆秀夫与陈宜中一起草拟了《招贤令》,派人广发天下。

  一时间,天下人都知道,大宋在南边已经取得了两场大捷,新皇帝已经在清溪城站稳了脚跟。

  不少人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前往清溪效力。

  而大都里的敌人统治者,非常震惊。

  到处抽调精兵猛将,准备伺机南下。

  喜欢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