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买卖顺利!讲故事!-《重生80,娶了异瞳小娇妻》

  他们也不叫卖,就学着旁边一些人的样子,蹲在或站在货后面,眼神既警惕又带着点期盼地看着来往的人流。叶华紧张得手心冒汗,下意识地拉了拉蒙在脸上挡风尘的布巾,虽然周围根本没几个人蒙面。

  他压低声音,几乎是在咕哝:“辰哥,这……这真行吗?我心咋怦怦跳呢?不会突然有人来抓吧?”

  周辰心里其实也像揣了个兔子,七上八下。

  这场面比他预想的要“光明正大”得多,反而让人更觉不安。

  但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目光扫过周围那些坦然交易的人们,低声回道:“别自己吓自己。你看他们,哪个像怕的?既然说了是试点,估计……估计就真没人管。稳当点,有人问就答。”

  他们的“另类”货物很快引起了注意。不少好奇、探究的目光投了过来。

  很快,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头发烫着小卷、看起来挺精明利落的中年妇女挤了过来,目光直接锁定了那些收音机。

  “哎,后生家,这匣子怎么卖?”她拿起一台,熟练地掂量了一下,手指摸着开关和调频旋钮。

  周辰报了个数,比县里百货大楼柜台卖的,便宜了将近三分之一。

  妇女眼睛一亮,但脸上立刻摆出嫌贵的表情:“哟!这么贵!抢钱啊?便宜点!你看这壳子,都有点刮花了!”她熟练地开始挑毛病、压价。

  周辰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耐着性子和她周旋了几句,语气诚恳:“阿婶,这价格绝对公道了,您去哪也找不到更便宜的了。就这几台,卖完我们就走了。”

  那妇女又磨蹭了一会儿,眼看周辰不肯再松口,周围又有人围过来看热闹,生怕被人抢了先,终于还是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个手绢包,利索地数出票子塞给周辰。

  “行行行,算你会做生意!拿一台吧!”她一把抱起那台收音机,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迅速挤出了人群。

  第一笔生意,成了。

  捏着手里带着体温的钞票,周辰和叶华对视一眼,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些。市场的嘈杂声仿佛也变得顺耳了些。

  又等了一会。

  一个青年走了过来。

  那青年拿起一个上了发条能蹦跶的铁皮青蛙,又掂量了一下一个塑料的、眼睛会动的洋娃娃,眼里满是给家里孩子买件稀罕物的欣喜。他抬头问周辰:“老板,这俩玩意儿,咋卖?”

  周辰心里还真有点打鼓,这价格他没谱啊。

  犹豫了一下,试探着伸出两根手指,又蜷回一根:“这…一块五一个,您看行不?”

  “成!”那青年竟一点没还价,爽快地又挑了个小巧的铁皮小汽车,“仨,我都要了!正好,家里那俩淘气包,一人一个,省得打架!”说着就利索地掏钱。

  旁边的叶华看得目瞪口呆,等人走了,才凑过来小声嘀咕:“辰哥,这…这就卖啦?一块五一个?俺滴个娘嘞,顶好几斤鱼钱了!这里人花钱都这么冲吗?眼都不带眨的,一下买仨!”

  周辰看着那青年的背影,笑了笑:“哪儿都有阔气人。这东西在咱们那儿是稀罕,在人家这儿,可能就不算啥了。就这个价吧,我看行。那边那几个大个的小汽车,卖两块钱一个。”

  叶华咂咂嘴,感慨道:“俺小时候哪见过这啊,滚个铁圈都能乐半天,顶天了削把木头枪,就当宝贝了。这些人,真舍得!”

  秦家兄弟俩在一旁也跟着猛点头,深有同感。

  周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你啊就不懂了吧,这叫‘投胎技术活’。有些人的钱,那真是几辈子都花不完,咱比不了。”

  正说着,一个穿着碎花裙子、模样挺俊俏的姑娘停在了摊子前。

  她看着周辰几个大男人脸上还蒙着布,只露俩眼,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几位大哥,你们这是卖货呀,还是打算去劫道呀?咱这市场都是光明正大做买卖的,你们这样蒙着脸,反而招人瞅呢!”

  周辰一愣,和叶华他们对视一眼,再看看周围确实没人像他们这样,顿时也觉得有点傻气。

  “姑娘说得在理!”周辰讪笑着,率先把蒙脸的布扯了下来,“我们头回来,心里没底,怕生,让您见笑了。”

  叶华和秦家兄弟也赶紧把布摘了,露出本来面目。

  那姑娘这才笑着说:“这就对了嘛!我是来买几个小玩具的,给我好朋友带回去。她快结婚了,买点新奇的小玩意儿给她当嫁妆添个彩头,她正那头扯红布呢,过不来。”

  周辰一边给她拿玩具一边道喜:“哟,那可是大喜事!恭喜您朋友啊!您这么有心,这个小玩意儿,”他拿起一个最小的发条小鸡,“送您了,添个喜气!”

  “哎呀,那谢谢老板啦!”姑娘笑起来眼睛弯弯的。

  正聊着,又一个声音带着惊讶插了进来:“周辰?是你吗?”

  周辰抬头一看,也愣住了:“李记者?哎呀!真巧啊!”

  来人正是之前采访过他、还一起出过海搞过考古的李梦梦记者。

  秦家兄弟有点懵,看看周辰又看看面前这个干练漂亮的姑娘。叶华赶紧小声跟他俩解释:“这位是李记者,上次辰哥跟着考察队出去,就是给李记者他们开的船,上过报纸呢!”

  李梦梦身边那个买玩具的姑娘也惊讶地睁大了眼:“梦梦,你们认识啊?原来他就是你常说的那个,又懂行又仗义、还能弄来好东西的周辰周大哥啊?”

  她重新打量了一下周辰和他的摊子,一脸不可思议,“这可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周大哥,你这生意做得可真低调!”

  周辰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搓搓手道:“段姑娘你可别抬举我了,我算哪门子大生意人,就是碰巧有点门路,混口饭吃。李记者,你这是……准备办喜事了?”他看向李梦梦。

  李梦梦落落大方地一笑,脸上洋溢着幸福:“对啊!前些日子相看了一个,姓王,是个作家,挺投缘的,就把事儿定下来了。本来想写信告诉你的,结果一忙起来就给忘了,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了!”

  “哎哟!恭喜恭喜!天大的喜事!”周辰连忙道贺,“王作家,文化人啊!真好!”

  李梦梦笑着问:“你怎么跑这儿卖起这些东西来了?”

  周辰指了指身后的箱子:“嗨,也是赶巧了,弄来一批货,就想着拉过来试试水。”

  “放心卖!”李梦梦给他吃定心丸,“这市场管理挺规范的,没人乱找麻烦。你这都是紧俏货,不愁卖。”

  周辰松了口气:“有您这话我就踏实了!刚才段姑娘也说我们,蒙着脸跟做贼似的,反倒引人注意。”

  正聊着,又有个中年男人蹲下来看收音机,叶华赶紧过去招呼。

  周辰这边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李梦梦和段瑶瑶说:“李记者,段小姐,你看这也到饭点了,要不……赏个脸,让我做东,一起吃个午饭?”

  李梦梦爽朗一笑:“哪能让你请?该我请你才对,算是补上我的结婚请柬了!正好,我家那位老王就在附近,他一直想写一本关于咱们闽南渔民生活的小说,苦于找不到特别鲜活的素材,我看你就特合适!一起见见?”

  周辰一听,立刻点头:“那敢情好!能帮上王作家的忙是我的荣幸。等我这边伙计收拾一下,咱就去?”

  这时才凌晨四点多,但市场已然喧嚣。

  李梦梦和段瑶瑶买完东西先告辞回去了。周辰他们又坚持卖了一会儿,直到天光大亮,带来的货卖出去一大半,收获颇丰,才收摊返回船上补觉。

  回去的路上,他们在路边摊买了些热乎乎的包子油条,就坐在甲板上,对着海风吃起来。几只贪嘴的海鸥围着他们盘旋,时不时俯冲下来想叼走食物,被他们笑骂着挥手赶开。

  叶华啃着包子,望着远处渐渐苏醒、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眼神里流露出羡慕:“辰哥,你说……咱以后有没有机会,也能在城里安个家,过上这种日子?”

  周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咬了一口油条,笃定地说:“会有的。只要肯干,好日子在后头呢。到时候,咱想来就来,想住就住!”

  吃完东西,困意袭来,几人便钻回船舱,倒头就睡。

  等到日上三竿,周辰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起身仔细捯饬了一下,换上身干净衣服,便按照约定,前往那家国营饭店。

  到了饭店门口,李梦梦和她未婚夫已经到了。

  那位王作家果然如周辰所想,是个白净斯文的青年,戴着一副眼镜,穿着朴素但干净的中山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一见周辰就主动伸出手,说话客气又有礼:“您就是周辰同志吧?常听梦梦提起您,说您见识广、有胆识,今天总算见到了!我是王思,幸会幸会!”

  “王作家您好您好!您太客气了,我就是个普通渔民,李记者那是抬举我。”周辰赶紧握住对方的手,心里对这文化人的第一印象极好。

  三人笑着走进了国营饭店。叶华他们觉得跟文化人吃饭拘束,再加上摊子也得有人看着,就没跟着来。

  周辰既然是请客,自然不能小气。

  他抢先一步走到柜台,对着墙上手写的菜单仔细看了看,然后指着几样硬菜对服务员说:“同志,红烧肉来一份,清蒸鱼要一条大的,再炒个青菜,木耳炒肉片,嗯……再加个三鲜汤!米饭先上三碗!”他声音洪亮,透着股渔家人待客的实在劲儿。

  李梦梦在一旁听着,赶紧拉他袖子:“周辰,够了够了!点太多了,吃不完浪费!”

  王思远也推了推眼镜附和:“是啊周辰同志,简单吃点就好,太破费了。”

  周辰摆摆手,爽朗一笑:“嗐!这有啥!你们难得来一趟,我也正好改善改善伙食!尽管吃,吃不完打包带走,绝不浪费!”

  等菜的工夫,王思远就从随身带的帆布包里掏出个牛皮封面的笔记本和钢笔,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地问道:“周辰同志,不瞒你说,我一直想写写咱们闽南渔民最真实的生活。你觉得,该怎么写才能让人看了觉得‘对,就是这么回事’?”

  周辰想了想,剥着桌上免费提供的炒花生,说:“王作家,要我说啊,就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咱渔民的日子,就是跟老天爷讨饭吃。你得写写出海前拜妈祖那份心,写写风浪里搏命那个劲儿,写写丰收了喝酒划拳的高兴,也写写网里捞不着东西、蹲在船头抽闷烟的愁。还有家里老婆孩子盼着归航的眼神,那才是最揪心的。”

  王思远听得入神,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不时点头:“说得太好了!这都是书本上没有的鲜活东西!光是听你说,我就觉得不够,我还是得亲自去海边住上一段,下一次梦梦他们考古队再去海岛,我一定跟着去,起码住上一个月,好好感受一下!”

  周辰点头赞同:“是这个理儿!纸上得来终觉浅嘛。王作家你有这心,肯定能写好。咱渔民生活是苦,风吹日晒,风险也大,但说实话,天天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里头也敞亮!每次撒网都像开盲盒,你不知道能捞上来啥,这种滋味,也挺有意思。”

  这时,菜陆续上来了,香气扑鼻。

  周辰赶紧招呼:“来来来,动筷子!边吃边聊!王作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问!”

  于是,饭桌上就成了王思远的“采访现场”。

  他从渔船的结构、捕鱼的技巧,问到渔汛的规律、海上的禁忌,甚至连渔民之间怎么开玩笑、累了唱什么号子都问得仔仔细细。周辰知无不言,说得绘声绘色,时不时还带上几句生动的闽南俗语。

  王思远感叹道:“听你说得这么生动,我更觉得非得去亲身体验一下不可了!不然总是隔了一层,写不出那个真正的味道。”

  吃得差不多了,李梦梦笑着发出邀请:“周辰,下个月我们办酒,你可一定要来喝杯喜酒啊!”

  周辰连忙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恭喜恭喜!我一定尽量来!就是怕到时候船在外面跑,身不由己啊。跑大船的,时间说不准。”

  李梦梦表示理解:“没事,工作要紧,有机会再聚一样的。”

  饭后,周辰又陪着他们坐了一会儿喝茶。

  王思远完全沉浸在他的素材世界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周辰看他这么认真,心里也佩服,话匣子更是关不住了。

  也不知怎么起的头,他就讲起了和苏桃桃的故事。从最初怎么认识的,到后来怎么历经波折走到一起,再到如今苏桃桃怀了孩子,他的担忧和期盼……他讲得投入,语气里有甜蜜,有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足足说了一个多钟头。

  王思远听得忘了记录,李梦梦也托着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