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山水画和23册永乐大典-《我也穿越到1987年了?》

  迎接客人的准备工作基本上做足了,李永恒便开始整理二楼的书房。

  这间书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了。堆放在书房里的各种古董级别的书法、画作、簿子、册子……一时间也无法统计有多少。

  最让老李挂念的,当然是从老朱家的大横梁取下来的那个卷轴。

  他翻出了卷轴,洗了手,拿一把锋利的长嘴剪刀,小心翼翼的把卷轴的一头剪开。慢慢地把里面的一幅字画给拉出来。

  从第一次知道这个卷轴的存在之后,直到现在,终于可以亲眼目睹里面的画作了!

  李永恒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把卷成一根棍子的字画,放到了书桌上,慢慢地展开。

  这幅画完全展开了之后,我们的老李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好字,好画!

  只见这是横幅的水墨山水画。自右至左,右边从上到下,写着十列文字。字体是真书小楷,很有点儿文徵明的笔意。

  文字的左边,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一条江水,笔法老到,构图疏落有致。让人一看就有一种胸襟开阔、赏心悦目的感觉。

  整幅画作,其实是已经装裱好了的,高约一尺,长约三尺。

  仔细看画作的最左边,左下角有小小的文注:嘉靖十二年自作府中,子孙切勿轻举妄动。

  这列文字,是什么意思呐?

  李永恒摸不着头脑。嘉靖十二年?让他马上想到了那些嘉靖九年的金元宝。

  原来这幅画的作画时间,比金元宝的铸就时间还要晚了三年。

  那么,“自作府中,子孙切勿轻举妄动”,指的是谁的府中,又是什么方面的切勿轻举妄动呢?

  他练过书法,毛笔小楷还专门临帖过文徵明的《琴赋》等作品。对这幅画的书法文笔,一看就感觉很熟悉。

  看来,这幅水墨山水画的作者,当年也一定学过文徵明的笔法和画法。

  为什么这样的一幅画,要单独拿出来,跟金元宝们藏在高高的大横梁上面呢?

  李永恒下意识地拿起这幅三尺画作,双手把它举高了,对准书房的LEd灯光,要好好的赏析一番。

  在强光的照射下,他从右至左,一字一句地念右边的十列文字。

  看着念着,他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

  再仔细地进行对比,没错了,整幅画作里面,有几个文字,和其中一个位置,它们对应的背后,有明显的浓墨给标记出来了!

  发现这个秘密之后,李永恒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放下了这幅水墨山水画,马上找出圆珠笔和一张草稿纸,再次把画作举高,对准了书房的强光灯,一字一字地把浓墨标记的文字抄写出来:

  遥山风光此处独好

  好家伙!遥山这个山名,正是七星市的一处地点。位于七星市东郊,是七星市一座有名的高山啊!

  画作里面,其中有一座山峰的半山腰的位置,对应的背后,也有浓墨的特别标识。

  李永恒紧皱双眉,反复阅读那几个字,一边想着画作里那座山峰半山腰的墨点标记。

  是不是说,那座被浓墨标识的山峰,就是文字里所说的“此处风光独好”?

  在画作标识的位置那儿,是不是有什么秘密?

  他反复地想了又想,越想就越觉得是这个道理。那座山峰的半山腰,一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画作最后的文注,还特别提醒了,子孙切勿轻举妄动。

  前后联系起来思考,让李永恒心中感到一阵兴奋,一阵期待,一阵惶恐。

  这可是距今四、五百年前的秘密啊!怎么落到自己的手里,还被自己破解了呢?

  咳咳!现在还谈不上什么破解,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不如把这幅画拍下来,发到网络上?

  万一被什么专家学者看到了,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给出更精确的解释呢?

  好想法啊。李永恒忍不住夸了夸自己聪明的脑袋。

  他在几个网络平台上,都注册有自己的账号。

  现在,马上就把这幅画给张贴起来,进行拍照和拍视频。

  他找出了透明胶,把这张作者佚名的横幅水墨山水画,张贴在书房靠窗的右侧墙上。

  张贴这幅画最高的高度,也就跟自己的额头那么高。

  这可是为了方便自己欣赏、拍摄而特别选择的高度啊。

  做好了这些工作之后,我们的老李拿出了一台蓝厂的旗舰手机,开始对这幅水墨山水画进行拍照。

  拍了十几张照片之后,接着开始拍一段几十秒的短视频。

  他趁热打铁,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把这些照片和视频传到电脑里,方便今后的操作。

  登陆了两个网站之后,在自己的账号里,开始发帖,选了其中几张比较清晰的照片,发到网站上。

  标题是——明朝嘉靖十二年的水墨山水画,你敢信?

  照片上传成功之后,马上就是登陆视频网站,把那段几十秒的视频也发上去了。

  视频的标题,也是用了上面的文字:明朝嘉靖十二年的水墨山水画,你敢信?

  把这件重要的事情完成之后,李永恒像是放下了一副重担,全身轻松。

  他喝了半瓶的矿泉水,缓了缓,呆在书房里,继续整理数不清的文物。

  其中一个镶金镶银、雕龙画凤的棕红色大木匣子,引起了老李的关注。

  到底会是什么了不得的好东西,值得放进这么好的匣子里保管呢?

  把这个一看就非常贵重的匣子放在书桌上,寻找了一会儿,在匣子的底部,找到了打开匣子的一个暗扣。

  带着期待,老李轻轻拨起了暗扣,咔哒一声,终于可以像是拉开抽屉一样,把这个木匣子给拉开了。

  什么情况?!

  木匣子里,竖着码放了十几本册子而已。

  不是金银珠宝啊,可惜可惜。

  我们的老李心中失望,随手抽出一本册子,看了看册子的封面。

  真是不看还好,一看之下,让他差点儿跳起来——永乐大典!

  这是一册永乐大典?!

  卧槽!

  太吓人了啊喂!

  李永恒全身发麻,用颤抖的手指,把木匣子里的另外的册子都拿出来,看它们的封面,无一例外的,都是永乐大典!

  太奇怪了!这是真的永乐大典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木匣子里?

  他对这部鸿篇巨着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略知一二,知道传到后世的永乐大典,缺失了很多册。

  而第一版的原本,是不是在永乐帝的皇陵中,那还是个未知数。

  慢慢地、小心地翻开了其中一册永乐大典,李永恒惊奇地发现,这册永乐大典的其中几页纸上,居然画有精美的插图!

  不是吧?

  他忍不住回过头来看封面,手中这一册的永乐大典,标有编号,写的是什么“卷之一百八十二”。

  再看其它册的封面,每一册都有各自的编号。从“卷之一百七十六”一直到“卷之一百九十八”。

  好家伙!

  数了一下,一共有23册。

  玩笑开大了啊喂!手中这23册永乐大典,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