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读书社!朝廷的农田改革制度-《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李义府和李延寿早就认识,双方本就是这次科举考试中,最为出色的一批人。

  “既然义府兄有要事在身,那在下就不打扰了!”

  李义府冲着李延寿点了点头,今天他需要帮助卢照邻顶班,在图书馆门口查验一下学子们带来的行为是否有违禁物品,尤其是不能把火种带进来,一旦造成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查验了随身携带的物品之后,众人鱼贯而入。

  都是视书如命的人,一进入图书馆,就仿佛进入了水里的鱼一般自在。

  他们约定一个时辰以后再聚,交流一下这段时间以来读书的心得。

  而与此同时,在顶楼的休息区,已经有不少学子聚集在了一起!

  “是国子监的学生!”

  “他们在图书馆里成立的读书社人数最多,其中主要是有不少都是高官子弟,他们的消息是最灵通的,咱们快去听听,说不定能趁机开阔眼界!”

  “不错,国子监的人都很团结,不过他们向来兼容并包,不会阻拦其他人听取他们的谈论!”

  “快,一起去听听,马上就要开始了!”

  由于城里的不少的读书社,图书馆专门在顶楼的休息区开辟出一片空地,给读书人们留出交流的空间,同时远离了读书的地方,免得他们打扰其他人。

  长孙无忌也在其中,他挑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坐下,不想让任何人认出他来。

  到底也是朝堂之上的宰相,知名度相当的高。

  最近他很忙,一连两天都没有过来,心里痒痒的厉害。

  他对读书社很有兴趣,只可惜碍于身份,不能够加入其中。

  “到底还是年轻人呀,各种奇思妙想,即便是我也不禁为之叹服!”

  听着他们的高谈阔论,长孙无忌心中充满了感慨。

  有时候他真想让朝堂之上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都来到图书馆,听一听年轻人的言论。

  虽然有些地方还很稚嫩,但是年轻人的想法层出不穷,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

  今天的议题,让长孙无忌很感兴趣。

  年轻人们正在谈论,朝廷的农田政策!

  “如今我大唐实行的是军田制,继承了北魏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有弊,虽说能够让天下百姓都能够得到农田,但是却抑制不了世家大族对于土地的兼并,还请诸位畅所欲言!”

  “图书馆不是朝堂,这里完全可以容纳任何言论,而且不用在乎后果,诸位将心中的想法都说出来,千万不要有所藏私!”

  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站在所有人的中间朗声说道。

  长孙无忌认识这个年轻人,正是尉迟恭的长子尉迟宝琳!

  同时出自将门,尉迟宝琳跟其他的将门虎子有所不同,他生来就喜欢读书,而且在国子监理的成绩相当优异。

  前几年,他曾经在大唐周刊编辑部里帮过一段时间的忙,在大唐周刊得到读书人的接纳之后,尉迟宝琳在国子监里成了类似于学生领袖一般的人物,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

  而国子监读书社,正是他和几个朋友一手推动成立的!

  作为今日读书社交流会的主持人,尉迟宝琳率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均田制,和立朝历代的土地政策都有所不同,陛下将所有的农田都收为国有,每当人口增加的时候,就会分出去一部分,等到死亡之后,将土地重新收归国有!”

  “这么做,不仅仅能够抑制土地兼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百姓们耕种的积极性!”

  “可是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

  “均田制,建立在大唐人口远低于土地数量的基础之上,以关中为例,仅仅是长安城,人口就早已经过了百万,按照人均二十亩来计算,足以囊括进小半个关中的农田,不出意外的话,以我大唐如今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多再有二十年,关中就会面临无地可分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流人口!”

  “长安城之中的百万居民,有将近三成是外地过来讨生活的普通百姓,他们在本地没有农田,只能依靠着做些小生意过活,但中原人,岂能没有土地?”

  “所以我认为,长安城已经富庶到了一定地步,应当将长安城里的人口拆分开来,尽量把富庶的人口迁移到外地!”

  “其他的大城市也是这样,将大城市的财富均匀地分摊到周边地区,再逐渐扩散,让整个天下都富足起来,这样的话,还可以解决农田不够分配的弊病!”

  听到尉迟宝琳关于土地政策的言论,长孙无忌忍不住微微点头。

  这个年轻人一语中的!

  土地分流,恰好就是三省宰相们正在商议的政策。

  早在贞观三年的时候,别说是长安城,整个关中的农田都早就不够分了。

  迁徙人口事在必行!

  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宝琳兄说的没错,但是分化长安的财富,也有一个极大的弊端!”

  “我读过秦汉时期的土地政策,那时候中原的人口相对稀少,秦始皇将天下的富户都迁徙到咸阳城,才奠定了关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一旦将长安城的财富分流出去,那么作为整个天下的中心所在,长安城就会失去其本来的地位!”

  “而我的想法,基础是和宝琳兄一样的,既然长安城的土地不够分,自然要去分其他地方的农田!”

  “可是这种分流政策也要有一个限度,我的意思是,建立一个一个的大型城市集群!”

  “长安城,洛阳城,晋阳城,以三角拱卫之势,形成一个包围圈,或者说是大型的城市集群,将这一块土地统一管理!”

  “诸位都知道,这片区域之中有大量的闲置农田,先把这些闲置农田开垦出来,在逐步蔓延向周边地区,相对来说更加的稳妥,也就不会引起那些地主的反感!”

  “所以说,政策改变的根本是于民有利,损伤一部分人的利益,让另一部分人获益,并非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