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王家村-《长生后,只想安静活着》

  四个月后。

  石轩头戴金玉发冠。

  身着一袭华美的锦袍,袍袖上绣着精美的云纹。

  衣摆随风飘动,仿佛与他一同前行。

  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玉佩上的雕刻细腻而精致。

  随着他的动作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手中握着一把清风折扇,扇面上绘着一幅山水图。

  笔触细腻,墨色淡雅。

  轻轻一挥,扇起一阵微风,吹动他的发丝和衣袂,更显其风度翩翩。

  石轩稳稳地坐在马车上,缰绳在他手中自如地掌控着。

  那匹马高大而雄壮,毛色鲜亮。

  四蹄奔腾,带动后面华丽马车,扬起一片尘土。

  马蹄声如鼓点般有节奏地响起,与石轩的英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令人瞩目的画面。

  王家村子外,石轩下马,一手摇着折扇,一手牵着马车。

  徐徐向王不凡家中走去。

  一路上有不少村民观望,有记性好又好事的村民早就跑到王不凡家。

  远远的,石轩就看到王不凡媳妇抱着孩子和几个村民在门口看着他。

  等近些,王不凡媳妇抱着孩子,惊喜道:\"石兄弟你来了?看着这一身,我都认不出来了,快屋里请。\"

  石轩微笑,手摇折扇,从马车上拿起一个包袱背在身上。

  把马缰绳递给一个看热闹的村民。

  \"将它绑在门外\",径直随着王不凡媳妇走进院子。

  石轩和王不凡媳妇闲聊几句。

  没多久,王不凡也被村民叫回来了,看到石轩就过来拥抱。

  但是看着自己全是脏兮兮的模样,又不好意思的停下来了。

  石轩笑着,主动抱向王不凡。

  分开后轻摇折扇道:\"王大哥不必拘束,我的命都是你救的在意什么。\"

  王不凡笑着点头,应着。

  石轩坐下,有好事的村民一旁问道:\"这个公子家里哪里人?家里是做什么的?\"

  石轩折扇收起。

  冲着那人一笑回答:\"在下家住极远处,去一趟骑马都要半年。家里长辈是做生意的,有些浮财。\"

  一旁有几个村民笑着夸了几句。

  晚上,王不凡媳妇掏了掏家底和几个大娘做了几桌食物。

  来凑热闹的人围着了几桌推杯换盏。

  中间村长和石轩几次推杯换盏。

  话里话外总提:\"自己村里只有一口井,要是在多一口就好了。还有村里的人啊,穷的衣服都穿不起之类的话。\"

  石轩微笑不语,一直到半夜村民才走完。

  第二日,石轩叫上王不凡一家进城。

  他让王哥今天帮忙赶马车,王哥看到马车的一刹那差点跪了。

  哆哆嗦嗦的不敢接过缰绳,石轩无语,告诉他马抽坏了不让他赔,他依旧不敢。

  无可奈何,石轩只好亲自赶着马车,王哥来都来了。

  也没让他走,让他坐进马车一起进城。

  好在自己这马是匹好马,又有石轩灵气支持,这么多人坐上来也不会拉不动。

  马车内,王静欣那个傻丫头还好。

  王哥,王不凡和他媳妇简直如坐针毡,坐在马车内哪哪都感觉不自在。

  刚进城门口,王哥第一个下来了,下来就感慨万千:\"这条路,我天天走,走了也有十年了,今天第一次感觉这条路这么长。\"

  石轩把车交给城门口专门放停放马车的地方。

  好在城门口那个管马车的,倒是见过世面,只是惊诧打量了石轩几眼,要了二两银子。

  一旁王哥使劲对那人眨眼。

  一行人进了城,照例去先去最贵的饭店吃饭。

  吃完饭,石轩找来掌柜的。

  掏出两块金子甩在桌子告诉他:\"做上一百多人的酒席。找马车,天黑之前送到王家村。这金子,少了补,多了自己留着。\"

  掌柜的笑嘻嘻满口答应,表示足够了,他还会多送几道小菜。

  石轩又给王不凡50两银子,叫他带着媳妇孩子好好逛逛。

  然后拉着王哥,王静欣三人走了。

  石轩三人去全城布庄,成衣铺买下所有衣服布匹。

  让他们准备一下,明天也同样送到王家村。

  临近傍晚,一行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进了王家村。

  村里村民都惊呆了,纷纷拿出自家桌椅摆在村道上。

  好好享受了一顿,有些东西村民这辈子也没吃过。

  第二天,石轩带着村长,王哥,王不凡,找到乡长,一起找了县令。

  石轩告诉县令:\"王家村有恩于他,王家村未来四年的赋税他包了。\"

  说着让王哥和王不凡抬着装金子的小箱进来,没有打开。

  县令看见,并没答应下来。

  只是让大家落座,然后让师爷去查查王家村最近几年赋税。

  没多久师爷回来,拿出一张纸递给县令,又耳语几句。

  县令看完纸点头,把纸揉做一团又递给师爷。

  挡住众人,把小箱子偷偷打开小半,眯着眼睛,只看了一眼,手都哆嗦了。

  许久后,镇定下来,不过还是没答应。

  只是让几人在府内住下来,他明天再给答复。

  同时县令派人去王家村和乡长家通知一声,村长他们今夜不回去了。

  晚上一行人和县令坐在一起吃饭。

  除了石轩和县令说话外,其他人只是埋头吃饭。

  偶尔师爷也会插几句。

  吃完饭。

  县令眨眼,想带着一行人去其他地方转转。

  石轩婉拒,其他人自然也拒绝。

  晚上石轩躺在府内休息。

  有女子在门外喊着公子,石轩没有搭理。

  第二天,县令亲自过来,同意了免赋税四年的事。

  然后亲自送石轩一行人离去,这次赶车的是王哥。

  回到村子就见许多换上新衣村民,笑着对几人打招呼。

  晚上,乡长喝的迷迷糊糊的揣着一百两银子被自己村里人接走了。

  第二日,来了两个挖井队伍,要在村子里挖井。

  石轩选的好位置。

  告诉两队人马:\"哪个队伍先挖到水,打好井,哪个队伍就加一倍工钱。\"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在村民们的关注下两个队伍在同一天打出水来。

  不过前后差了半个时辰。

  两队人吵的不可开交,纷纷表示自己队伍才是第一个打出水来的。

  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

  石轩出现了,哈哈一笑,每队都多付了一倍工钱。

  又过一个月,村里又来了几个人,是石轩托县令安排过来的。

  石轩让他们规划好图纸。

  然后从村头开始给每家每户房子扒了,重新盖。

  工人自然是村子里自己人。

  小半年的时间,村头村尾房子全部盖完。

  当然只有王不凡家,村长家,王哥家,祠堂是青砖瓦房。

  不是石轩钱不够了。

  而是他没办法在明面上掏出这么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