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额娘私授生存道-《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

  夜幕像块浸了墨的锦缎,缓缓铺满于佳府的檐角。于婧嬅刚卸下骑射的劲装,换上轻便的家常服,就见春桃引着额娘纳兰氏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个描金食盒。

  “刚从你阿玛那回来?” 纳兰氏将食盒放在桌上,亲自掀开盖子,里面是碗热气腾腾的银耳莲子羹,“听你阿玛说,你今日骑射学得不错,连他带来的亲兵都夸你有悟性。”

  于婧嬅接过玉勺,舀了口羹汤,清甜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还是阿玛教得好,不然我哪能学得这么快。”

  “你这孩子,倒会说好听的。” 纳兰氏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眼神却渐渐沉了下来,“你阿玛教你的是防身的本事,额娘没什么大能耐,只能跟你说说这深宅大院里的生存道 —— 往后到了宫里,这些或许能救你一命。”

  于婧嬅放下玉勺,正色道:“额娘请讲,女儿仔细听着。”

  “宫里不比府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是主子,一句话说不对,可能就会招来祸事。” 纳兰氏的声音压得极低,“你记住,千万别轻易站队。德妃也好,佟佳贵妃也罢,她们斗得再凶,你都只当看不见。皇上最忌讳后宫干政,更怕皇子和后妃结党。”

  于婧嬅心里一动。额娘这话,倒是和她想的不谋而合。历史上多少后妃因为卷入皇子争斗,落得凄惨下场。她点头道:“女儿明白,不偏不倚,只忠于皇上。”

  “也不全是。” 纳兰氏摇摇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玉镯,“皇上心思深沉,你可以敬他、顺他,却不能全信他。有时候,适当的示弱比强硬更有用。就像去年,惠妃娘娘宫里的白孔雀死了,明明是下人照看不周,她却在皇上面前哭着说是自己没福气,反倒让皇上更怜惜她。”

  于婧嬅若有所思。示弱?这倒是她没考虑过的。她一直想着要展现自己的才智,却忘了有时候收敛锋芒,更能保护自己。

  “还有,” 纳兰氏凑近了些,几乎是贴着她的耳朵说,“宫里的人,最是捧高踩低。你得有自己的心腹,但也别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一个人身上。春桃是个好的,可往后到了宫里,还得再培养几个能用的人,最好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她们更懂得感恩。”

  “女儿记下了。” 于婧嬅想起浣衣局的小莲,或许可以从她开始培养。

  纳兰氏叹了口气,从食盒底层拿出个小巧的银盒子:“这里面是些‘忘忧散’,不是什么害人的东西,只是能让人暂时昏睡过去。若是哪天实在避不过去的麻烦,或许能用得上。” 她顿了顿,“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用。宫里的太医都是人精,很容易被查出来。”

  于婧嬅接过银盒,入手冰凉。她知道,额娘这是把压箱底的法子都教给她了。眼眶一热,她抱住额娘:“额娘,您放心,女儿一定好好的。”

  “傻孩子。” 纳兰氏拍着她的背,声音有些哽咽,“额娘不求你能做皇后,只求你能平平安安的。若是在宫里待得不顺心,就想法子回来,额娘给你寻个好人家,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于婧嬅心里又是温暖又是酸涩。她知道,额娘说的是真心话,可她既然来了这时代,就没打算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她要的,是站在最高处,俯瞰这紫禁城的繁华与落寞。

  “额娘,” 她松开手,眼神坚定,“女儿不会让您失望的。”

  纳兰氏看着她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她叹了口气:“罢了,你有自己的主意。只是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她又说了些宫里的趣事,比如哪位娘娘喜欢什么花,哪位太监贪财,看似闲聊,实则都是在给她传递信息。于婧嬅一一记在心里,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

  夜深了,纳兰氏才起身告辞。临走前,她又叮嘱道:“明日去给太后请安的衣裳,我让李嬷嬷给你送来了,是件石青色的旗装,不张扬也不失体面。太后最不喜年轻人穿得花里胡哨。”

  “谢谢额娘。”

  送走额娘,于婧嬅打开那个银盒,里面的药粉细腻洁白,闻起来没什么味道。她将盒子收好,放在梳妆盒的最底层。

  春桃端来洗脚水,见她若有所思,便问道:“格格,额娘跟您说什么了?”

  “说些宫里的事。” 于婧嬅笑道,“春桃,往后到了宫里,你愿意跟着我吗?”

  春桃愣了愣,随即跪下磕头:“奴婢这辈子都跟着格格,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于婧嬅扶起她:“起来吧,我信你。”

  她知道,往后的路,注定不会好走。但有阿玛教她骑射,有额娘授她生存之道,还有春桃这样忠心的丫鬟,她有信心走下去。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像一层薄薄的霜。于婧嬅看着月光,心里暗暗发誓:紫禁城,我来了。无论是明枪暗箭,还是阴谋诡计,我都接招。

  她要在这波诡云谲的后宫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夜深了,于婧嬅却没有丝毫睡意。她坐在灯下,翻看着阿玛给她的兵法书,越看越觉得有趣。这些兵法谋略,不仅能用在战场上,用在后宫争斗中,也未尝不可。

  她知道,她的后宫之路,才刚刚开始。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