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台地是涑水和汾水的分水岭,一大片高于地平的黄土地,上面沟壑纵横。
晋军在高台上修筑了数个坞堡,都紧挨着深沟和壁垒,军士们进出走的是两沟夹峙之处,筑有城墙和城门,固若金汤。
慕容垂到来后,带人巡视了一圈,有一种面对小型潼关的感觉。
强突城门,那是给高地上的晋军当靶子,而城墙周边又全是深沟壁垒,云梯都够不着。
慕容垂很快就想到了攻城之法,简单粗暴,你不是高吗?我在下面垒土,等堆到大家一样高,我再进攻。
这个法子不稀奇,就是工作量有点大。
关键晋军的人数并不少,还分在几处,数万大军不可能对燕军掘土、堆土的行为置之不理。
战斗开始后,燕军高举盾牌,用辎重车往城下运送黄土。
台上的晋军则像寻常守城一样,从上面抛下巨石,连人带车砸得粉碎,又浇下沸水,将下面的燕军烫得惨叫连连。
有忍不住丢下盾牌的燕军,又被准备多时的晋军弓箭手收割。
一片惨状之中,慕容垂冷静地下令继续堆,将巨石、辎重车和阵亡士卒的遗骸一起埋进去。
但即便如此,进展还是很缓慢。
垒土之外,燕军还尝试了进攻城门,慕容垂兵分几路,对几个深沟中的城门展开了进攻,但也是徒劳无功。
居高临下的晋军,有太多手段可以对付进攻的燕军,盾牌和重甲防得了箭矢,但防不了石弹和金汁,也防不下近距离的床弩。
密密麻麻挤在深沟中的燕军,一倒便是一大片。
三天之后,慕容垂选择了放弃。
不是因为进攻的效果让他不满意,而是慕容令传来消息,王凝之率军出现在平阳城外。
这一惊非同小可,慕容垂当即决定撤军。
若是被王凝之夺取了平阳城,那他这几万人全回不去了。
燕军的进攻突然停止,立刻引起了谢玄的注意。
他登上城头,看向停止垒土,撤离城下的燕军,知道是姊夫王凝之进入了平阳郡。
王凝之在出兵前,便差人传信谢玄,让他事不可为,便退往峨眉台地,自己会从上党出兵,直插平阳城。
谢玄立马传来朱序和谢朗,说道:“燕军要撤了,应该是平阳受到攻击,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撤走。”
“慕容垂麾下多为骑兵,”朱序却道:“我们贸然追击,恐为其所趁。”
谢玄笑道:“次伦所言极是,所以我们就远远地跟着,不让他的骑兵提速即可。”
“幼度的意思,是燕军急着回去,不想与我们多做纠缠吗?”朱序说道:“可他们的步卒退到临汾,就可以入城,骑兵再行北上,耽误不了多久时间。”
谢玄认真道:“我从王公那里学到一点用兵之道,就是能给敌人制造麻烦、自己又并无风险的事,不管大小,都是值得一做的。”
朱序闻言笑了,“道理确实如此,那我听幼度的。”
“那我就不客气了,”谢玄笑着下令,“次伦你领骑兵在前,跟上燕军的大部队就行,我率步兵主力在后,保持距离,小心侦查。”
朱序领命而去。
谢朗依旧留下来看守峨眉台地,他看着下面燕军垒到一半的土堆,笑道:“我还得带人去把这堆土给平了。”
谢玄却突然停下脚步,出题考他,“要是燕军不走,接着往上垒,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真要是垒成土坡,我们的滚木和礌石自上而下,威力只会更大,”谢朗想了想,答道:“再加上床弩可以派上用场,燕军想登城,哪有那么容易。”
谢玄摇摇头,“你这都是常规应对,最简单的法子,是在城头搭设木墙木架,他增高一尺,我们便加高一丈,只要我们占据高处,就可以一直消耗敌军。”
谢朗佩服道:“多谢阿兄指点。”
“打仗就是这样,多想想怎么减少损失,多杀敌人,”谢玄总结了一句,吩咐道:“我会率大军在临汾停下来,你督促下后方的粮草,不要误事。”
谢朗赶紧应下。
慕容垂让慕容农领步卒返回临汾,自己则和慕容凤各率一支骑兵队伍,在步卒的两侧保护,防止晋军追击。
大军行不多时,果然发现朱序带着晋人骑兵追了上来。
不过双方尚有一段距离,朱序便放缓了脚步,和燕军一样,不紧不慢地,以步卒的行进速度前进。
慕容垂心中焦躁,但还是不动声色地催促慕容农加快脚步。
慕容凤则暴脾气上来了,请命去和朱序一战,想将晋军逼退,他们早点提速回京。
但慕容垂制止了他的想法,“没看到晋人的步卒就在后面吗?他们就是等你过去,然后合兵将你留下。”
慕容凤激动道:“大家兵力相当,我们干脆反身作战,先解决了这支晋军。”
慕容垂对晋军的战斗力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这样的大战,燕军能否打赢都难说,就算能取胜,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牺牲多少将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他再次严辞拒绝了慕容凤的提议,“不要总想着蛮干,京城遇袭,我们在此多耗上一会,京城就危险一份。”
慕容凤悻悻地应声退下。
好在临汾距此不过一日路程,大家紧赶慢赶,还是在这日夜间抵达了临汾城。
慕容农带着三万人进入城中,慕容垂让他紧守城池,等平阳的危机解除,自己会派军来支援他。
说完,慕容垂便带着慕容凤和四万燕军骑兵连夜北上。
朱序在城下等到了谢玄的大军,两人碰头后,朱序说道:“夜间行军,我担心有埋伏,不好追得太紧。”
谢玄点点头,“已经拖了半日,差不多了,先派斥候探路,大军天明再出发。”
朱序迟疑道:“此地距平阳城不过百里了,燕军若是马不停蹄,天明前便可抵达,我若落后太多,王公会不会有危险?”
“燕太子慕容令早就回去了,王公应该算得到慕容垂收到消息,再返回的时间,”谢玄分析道:“他不是冒险的人,这会应该已经撤了,让次伦你过去,不过是以防万一。”
慕容令发现王凝之的大军,肯定会传信慕容垂,而慕容垂不可能弃平阳城不顾,势必在收到消息后,率军北返。
从几地之间的距离和行军速度,王凝之足以推算出慕容垂率军返回的最快时间。
谢玄都这么说了,朱序当然听他的,抓紧时间下去休息。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晋军在高台上修筑了数个坞堡,都紧挨着深沟和壁垒,军士们进出走的是两沟夹峙之处,筑有城墙和城门,固若金汤。
慕容垂到来后,带人巡视了一圈,有一种面对小型潼关的感觉。
强突城门,那是给高地上的晋军当靶子,而城墙周边又全是深沟壁垒,云梯都够不着。
慕容垂很快就想到了攻城之法,简单粗暴,你不是高吗?我在下面垒土,等堆到大家一样高,我再进攻。
这个法子不稀奇,就是工作量有点大。
关键晋军的人数并不少,还分在几处,数万大军不可能对燕军掘土、堆土的行为置之不理。
战斗开始后,燕军高举盾牌,用辎重车往城下运送黄土。
台上的晋军则像寻常守城一样,从上面抛下巨石,连人带车砸得粉碎,又浇下沸水,将下面的燕军烫得惨叫连连。
有忍不住丢下盾牌的燕军,又被准备多时的晋军弓箭手收割。
一片惨状之中,慕容垂冷静地下令继续堆,将巨石、辎重车和阵亡士卒的遗骸一起埋进去。
但即便如此,进展还是很缓慢。
垒土之外,燕军还尝试了进攻城门,慕容垂兵分几路,对几个深沟中的城门展开了进攻,但也是徒劳无功。
居高临下的晋军,有太多手段可以对付进攻的燕军,盾牌和重甲防得了箭矢,但防不了石弹和金汁,也防不下近距离的床弩。
密密麻麻挤在深沟中的燕军,一倒便是一大片。
三天之后,慕容垂选择了放弃。
不是因为进攻的效果让他不满意,而是慕容令传来消息,王凝之率军出现在平阳城外。
这一惊非同小可,慕容垂当即决定撤军。
若是被王凝之夺取了平阳城,那他这几万人全回不去了。
燕军的进攻突然停止,立刻引起了谢玄的注意。
他登上城头,看向停止垒土,撤离城下的燕军,知道是姊夫王凝之进入了平阳郡。
王凝之在出兵前,便差人传信谢玄,让他事不可为,便退往峨眉台地,自己会从上党出兵,直插平阳城。
谢玄立马传来朱序和谢朗,说道:“燕军要撤了,应该是平阳受到攻击,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撤走。”
“慕容垂麾下多为骑兵,”朱序却道:“我们贸然追击,恐为其所趁。”
谢玄笑道:“次伦所言极是,所以我们就远远地跟着,不让他的骑兵提速即可。”
“幼度的意思,是燕军急着回去,不想与我们多做纠缠吗?”朱序说道:“可他们的步卒退到临汾,就可以入城,骑兵再行北上,耽误不了多久时间。”
谢玄认真道:“我从王公那里学到一点用兵之道,就是能给敌人制造麻烦、自己又并无风险的事,不管大小,都是值得一做的。”
朱序闻言笑了,“道理确实如此,那我听幼度的。”
“那我就不客气了,”谢玄笑着下令,“次伦你领骑兵在前,跟上燕军的大部队就行,我率步兵主力在后,保持距离,小心侦查。”
朱序领命而去。
谢朗依旧留下来看守峨眉台地,他看着下面燕军垒到一半的土堆,笑道:“我还得带人去把这堆土给平了。”
谢玄却突然停下脚步,出题考他,“要是燕军不走,接着往上垒,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真要是垒成土坡,我们的滚木和礌石自上而下,威力只会更大,”谢朗想了想,答道:“再加上床弩可以派上用场,燕军想登城,哪有那么容易。”
谢玄摇摇头,“你这都是常规应对,最简单的法子,是在城头搭设木墙木架,他增高一尺,我们便加高一丈,只要我们占据高处,就可以一直消耗敌军。”
谢朗佩服道:“多谢阿兄指点。”
“打仗就是这样,多想想怎么减少损失,多杀敌人,”谢玄总结了一句,吩咐道:“我会率大军在临汾停下来,你督促下后方的粮草,不要误事。”
谢朗赶紧应下。
慕容垂让慕容农领步卒返回临汾,自己则和慕容凤各率一支骑兵队伍,在步卒的两侧保护,防止晋军追击。
大军行不多时,果然发现朱序带着晋人骑兵追了上来。
不过双方尚有一段距离,朱序便放缓了脚步,和燕军一样,不紧不慢地,以步卒的行进速度前进。
慕容垂心中焦躁,但还是不动声色地催促慕容农加快脚步。
慕容凤则暴脾气上来了,请命去和朱序一战,想将晋军逼退,他们早点提速回京。
但慕容垂制止了他的想法,“没看到晋人的步卒就在后面吗?他们就是等你过去,然后合兵将你留下。”
慕容凤激动道:“大家兵力相当,我们干脆反身作战,先解决了这支晋军。”
慕容垂对晋军的战斗力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这样的大战,燕军能否打赢都难说,就算能取胜,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牺牲多少将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他再次严辞拒绝了慕容凤的提议,“不要总想着蛮干,京城遇袭,我们在此多耗上一会,京城就危险一份。”
慕容凤悻悻地应声退下。
好在临汾距此不过一日路程,大家紧赶慢赶,还是在这日夜间抵达了临汾城。
慕容农带着三万人进入城中,慕容垂让他紧守城池,等平阳的危机解除,自己会派军来支援他。
说完,慕容垂便带着慕容凤和四万燕军骑兵连夜北上。
朱序在城下等到了谢玄的大军,两人碰头后,朱序说道:“夜间行军,我担心有埋伏,不好追得太紧。”
谢玄点点头,“已经拖了半日,差不多了,先派斥候探路,大军天明再出发。”
朱序迟疑道:“此地距平阳城不过百里了,燕军若是马不停蹄,天明前便可抵达,我若落后太多,王公会不会有危险?”
“燕太子慕容令早就回去了,王公应该算得到慕容垂收到消息,再返回的时间,”谢玄分析道:“他不是冒险的人,这会应该已经撤了,让次伦你过去,不过是以防万一。”
慕容令发现王凝之的大军,肯定会传信慕容垂,而慕容垂不可能弃平阳城不顾,势必在收到消息后,率军北返。
从几地之间的距离和行军速度,王凝之足以推算出慕容垂率军返回的最快时间。
谢玄都这么说了,朱序当然听他的,抓紧时间下去休息。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