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凝之和慧远为佛教的发展制定条条框框的时候,天下风云再起。
秦国的行唐公苻洛联合兄长北海公苻重反叛朝廷,占据凉国旧地自立,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
苻坚不同意他开府,他便直接开国。
不过宗室内乱对苻坚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他随即命吕光领军五万,前往西凉平叛。
收到消息的王凝之有些犹豫,想着要不要改变策略,先对关中下手。
可平阳之战已经开始准备,人马钱粮都在调动之中,贸然改变进攻方向,牵连甚广,让王凝之迟迟未做决断。
但没过多久,下一条消息便打消了他的念头。
桓冲离开江州,回桓氏的大本营荆州就职后,投靠他的孙泰和卢竦等人没有跟随。
江州临近扬州,孙泰还有些信徒教众,可去了人生地不熟的荆州,意味着他们这些年的经营全白费了,得从头开始。
于是孙泰没有与桓冲同行,辞去官职,返回了会稽,想再次做回他的教主。
可时过境迁,会稽郡经过上次的战乱,不少信徒对他产生了怀疑,再加上刘桃棒任山阴县令,扬州刺史郗超则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这些都让孙泰在会稽无法施展。
他去找刘桃棒,想以教主的身份压住这个小小县令,可刘桃棒根本不理他,他信教,又不是信孙泰,反而警告孙泰,不可以大规模聚集信徒教众。
正在孙泰一筹莫展之际,侄子孙恩派人联系到他,表示可以里应外合,拿下会稽。
孙恩之前被刘牢之撵得抱头鼠窜,一直逃到了海上,在海中洲(今舟山群岛)藏了起来,身边还有数百名死忠。
孙泰四处碰壁,正是愤怒之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答应下来。
于是在这年十月,叔侄俩各自率领数百名铁杆支持者,里外夹攻,拿下了余姚县城,继而马不停蹄,再破上虞。
他们释放狱中的囚徒,用搜刮到的金银财物招揽亡命之徒,很快就发展到了数千人,兵锋直指山阴。
看完情报,王凝之有些无奈,对谢道韫苦笑道:“当初为了夺取扬州,逼朝廷就范,道坚没有往死里追打孙恩,这下养虎为患了。”
谢道韫也有些紧张,毕竟谢安和王焕之都在会稽,“山阴应该撑得住吧,我看这次的声势远不如上次。”
王凝之表情古怪,“只要刘桃棒不搞出请阴兵的事,山阴城还是稳固的。”
谢道韫听他突然这么说,又想到刘桃棒是个虔诚的教徒,更紧张了,忙问:“他会吗?”
“应该不会吧,”王凝之忍不住笑了,“正常人哪能干出那事。”
谢道韫松了口气,“那就好,只要守住山阴,等到扬州军或者建康的禁军出动,会稽就安全了。”
王凝之想了想,“正好趁这个机会,给道教也立立规矩,免得佛门说我就会欺负外来的。”
谢道韫知道他最近在犹豫即将开始的战事,问道:“不打关中了?”
“不打了,”王凝之笑道:“阿羯那边都准备好了,我这个时候让他调转方向,他也不好办。”
谢道韫点点头,她一般不对战事发表意见。
不过王凝之又道:“就算不打,也不能让关中闲着,等到黄河结冰,我派一队人马过去吓唬吓唬秦人。”
这年冬天,战火再次席卷天下,西北和东南的内乱尚未平息,中间的并州,谢玄自河东出兵,郑遇从上党出兵,携手进攻平阳,刘牢之从上谷出兵,进攻代郡,南北夹击燕国。
北方的冬季,野外寒意逼人,所以战事的进展较为缓慢,双方调兵遣将,针锋相对,但大规模的交锋,估计得等到年后了。
而之所以提前出兵,王凝之就是为了消耗燕国,并州虽然占据地利,但人口土地就那么多,是无法和王凝之的几路大军长时间相持的。
山阴城头,刘桃棒看着城外蜂拥而至的乱军。
这回起事,孙泰能招到的信徒已经不多了,所以叛军的主力变成了刀口舔血的不法之徒。
刘桃棒跟随王凝之多年,别的不会,守城可见得多了,他将山阴城经营得水泄不通,完全没有给孙泰机会。
孙泰在城外喊了好久的口号,城中也没有一点反应。
毕竟日子过得去,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
乱军并无攻坚能力,在城外聚集了几日,用些简陋的攻城器械尝试了下,简直是白白送死。
孙泰和孙恩在阵前看着,从连夺两城的狂喜中清醒过来。
只要守军不乱搞,老老实实地闭城自守,他们根本没有机会。
孙恩说道:“我看不能继续了,需尽早南下,集结更多人,再来攻打不迟。”
孙泰咬着牙点头,刘桃棒的固执让他愤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这个教主连一个虔诚的教徒都说服不了。
两人不敢久待,带着乱军撤离,沿途烧杀抢掠,毫无军纪可言,会稽再次变得满目疮痍。
谢安在乱军登陆后,便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带人进入山阴城内,但没有干涉刘桃棒的守城。
不过刘桃棒在孙泰等人退走后,还是过来拜见了谢安。
谢安赞许道:“你在叔平身边多年,果然没让人失望。”
刘桃棒挠挠头,并不为表扬而欣喜,“乱军往南去了,不知又有多少无辜百姓遭难。”
“首恶不除,终是大患,”谢安叹息一声,“这回扬州出兵,就算追到海上,也得把这帮人给抓到。”
刘桃棒嗯了一声,迟疑着问道:“谢公可否上书朝廷,让建康出动水军,清剿海中洲,让乱军无处可藏。”
谢安好奇道:“你为何不自己去说?这事你找嘉宾就行。”
刘桃棒低声道:“当初为了教众,我离开了郎君,总觉得没脸再去找他们。”
谢安笑着摇摇头,“这只是你的想法,人各有志,坦荡些就好,你是叔平的人,不管你找谁,大家都会这么看。”
刘桃棒默默点头,行礼告辞。
他识字不多,县里的日常文书都得小吏帮忙,所以从没主动跟州郡反映过问题。
但孙泰等人的死灰复燃,让刘桃棒想彻底肃清这帮教中败类。
听了谢安的话后,他没有联系谁,而是将县里的公务安排妥当后,直接快马奔赴建康。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秦国的行唐公苻洛联合兄长北海公苻重反叛朝廷,占据凉国旧地自立,称大将军、大都督、秦王。
苻坚不同意他开府,他便直接开国。
不过宗室内乱对苻坚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他随即命吕光领军五万,前往西凉平叛。
收到消息的王凝之有些犹豫,想着要不要改变策略,先对关中下手。
可平阳之战已经开始准备,人马钱粮都在调动之中,贸然改变进攻方向,牵连甚广,让王凝之迟迟未做决断。
但没过多久,下一条消息便打消了他的念头。
桓冲离开江州,回桓氏的大本营荆州就职后,投靠他的孙泰和卢竦等人没有跟随。
江州临近扬州,孙泰还有些信徒教众,可去了人生地不熟的荆州,意味着他们这些年的经营全白费了,得从头开始。
于是孙泰没有与桓冲同行,辞去官职,返回了会稽,想再次做回他的教主。
可时过境迁,会稽郡经过上次的战乱,不少信徒对他产生了怀疑,再加上刘桃棒任山阴县令,扬州刺史郗超则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这些都让孙泰在会稽无法施展。
他去找刘桃棒,想以教主的身份压住这个小小县令,可刘桃棒根本不理他,他信教,又不是信孙泰,反而警告孙泰,不可以大规模聚集信徒教众。
正在孙泰一筹莫展之际,侄子孙恩派人联系到他,表示可以里应外合,拿下会稽。
孙恩之前被刘牢之撵得抱头鼠窜,一直逃到了海上,在海中洲(今舟山群岛)藏了起来,身边还有数百名死忠。
孙泰四处碰壁,正是愤怒之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答应下来。
于是在这年十月,叔侄俩各自率领数百名铁杆支持者,里外夹攻,拿下了余姚县城,继而马不停蹄,再破上虞。
他们释放狱中的囚徒,用搜刮到的金银财物招揽亡命之徒,很快就发展到了数千人,兵锋直指山阴。
看完情报,王凝之有些无奈,对谢道韫苦笑道:“当初为了夺取扬州,逼朝廷就范,道坚没有往死里追打孙恩,这下养虎为患了。”
谢道韫也有些紧张,毕竟谢安和王焕之都在会稽,“山阴应该撑得住吧,我看这次的声势远不如上次。”
王凝之表情古怪,“只要刘桃棒不搞出请阴兵的事,山阴城还是稳固的。”
谢道韫听他突然这么说,又想到刘桃棒是个虔诚的教徒,更紧张了,忙问:“他会吗?”
“应该不会吧,”王凝之忍不住笑了,“正常人哪能干出那事。”
谢道韫松了口气,“那就好,只要守住山阴,等到扬州军或者建康的禁军出动,会稽就安全了。”
王凝之想了想,“正好趁这个机会,给道教也立立规矩,免得佛门说我就会欺负外来的。”
谢道韫知道他最近在犹豫即将开始的战事,问道:“不打关中了?”
“不打了,”王凝之笑道:“阿羯那边都准备好了,我这个时候让他调转方向,他也不好办。”
谢道韫点点头,她一般不对战事发表意见。
不过王凝之又道:“就算不打,也不能让关中闲着,等到黄河结冰,我派一队人马过去吓唬吓唬秦人。”
这年冬天,战火再次席卷天下,西北和东南的内乱尚未平息,中间的并州,谢玄自河东出兵,郑遇从上党出兵,携手进攻平阳,刘牢之从上谷出兵,进攻代郡,南北夹击燕国。
北方的冬季,野外寒意逼人,所以战事的进展较为缓慢,双方调兵遣将,针锋相对,但大规模的交锋,估计得等到年后了。
而之所以提前出兵,王凝之就是为了消耗燕国,并州虽然占据地利,但人口土地就那么多,是无法和王凝之的几路大军长时间相持的。
山阴城头,刘桃棒看着城外蜂拥而至的乱军。
这回起事,孙泰能招到的信徒已经不多了,所以叛军的主力变成了刀口舔血的不法之徒。
刘桃棒跟随王凝之多年,别的不会,守城可见得多了,他将山阴城经营得水泄不通,完全没有给孙泰机会。
孙泰在城外喊了好久的口号,城中也没有一点反应。
毕竟日子过得去,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
乱军并无攻坚能力,在城外聚集了几日,用些简陋的攻城器械尝试了下,简直是白白送死。
孙泰和孙恩在阵前看着,从连夺两城的狂喜中清醒过来。
只要守军不乱搞,老老实实地闭城自守,他们根本没有机会。
孙恩说道:“我看不能继续了,需尽早南下,集结更多人,再来攻打不迟。”
孙泰咬着牙点头,刘桃棒的固执让他愤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这个教主连一个虔诚的教徒都说服不了。
两人不敢久待,带着乱军撤离,沿途烧杀抢掠,毫无军纪可言,会稽再次变得满目疮痍。
谢安在乱军登陆后,便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带人进入山阴城内,但没有干涉刘桃棒的守城。
不过刘桃棒在孙泰等人退走后,还是过来拜见了谢安。
谢安赞许道:“你在叔平身边多年,果然没让人失望。”
刘桃棒挠挠头,并不为表扬而欣喜,“乱军往南去了,不知又有多少无辜百姓遭难。”
“首恶不除,终是大患,”谢安叹息一声,“这回扬州出兵,就算追到海上,也得把这帮人给抓到。”
刘桃棒嗯了一声,迟疑着问道:“谢公可否上书朝廷,让建康出动水军,清剿海中洲,让乱军无处可藏。”
谢安好奇道:“你为何不自己去说?这事你找嘉宾就行。”
刘桃棒低声道:“当初为了教众,我离开了郎君,总觉得没脸再去找他们。”
谢安笑着摇摇头,“这只是你的想法,人各有志,坦荡些就好,你是叔平的人,不管你找谁,大家都会这么看。”
刘桃棒默默点头,行礼告辞。
他识字不多,县里的日常文书都得小吏帮忙,所以从没主动跟州郡反映过问题。
但孙泰等人的死灰复燃,让刘桃棒想彻底肃清这帮教中败类。
听了谢安的话后,他没有联系谁,而是将县里的公务安排妥当后,直接快马奔赴建康。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