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楼的走廊里,保洁员正在擦玻璃,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为人民服务”的匾额上,镀上了层金边。
刘彦昌推门进来的时候,手里抱着厚厚的统计报表,羽绒服上还沾着灰尘。
“你这是去哪儿了?”
沈青云有点奇怪的问道。
“刚从开发区回来,那边的新项目有点眉目了。”
刘彦昌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对沈青云解释道:“一家深城的电子厂,想把生产线搬过来,就是担心冬季供暖不稳定。”
沈青云把李跃进给的清单推过去:“省里有意在滨州建冷链物流园,你看看能不能跟电子厂项目打包推进,争取把基础设施配套申请成省级试点。”
刘彦昌的眼睛亮了:“要是能批下来,光配套资金就能省两个亿。”
他翻到冬枣种植基地那页,眉头又皱了起来,对沈青云解释道:“不过滨州的冬天确实麻烦,除了供暖就是防冻,能上的项目太少。”
“不能等天暖和了再干。”
沈青云指着窗外,香房区的方向正有塔吊在转动:“冬季项目少,正好抓招商引资。你安排个时间,咱们去趟盛海,那边有个滨州商会,不少老乡想回来投资。”
“我这就联系商会会长。”
刘彦昌在笔记本上记下,又想起来一件事:“对了,开发区的标准厂房建好了,书记您要不要去看看?有三家企业等着签约,就盼着咱们能落实税收优惠。”
沈青云起身穿上大衣:“现在就去。”
他扣扣子的时候,忽然想起李跃进的话,便对刘彦昌说道:“对了,把明年的民生项目清单再细化下,特别是教育和医疗,宁可压缩办公楼预算,也得把这两块的钱留足。”
车驶出市委大院的时候,刘彦昌指着远处的冬枣林:“去年冻灾损失不小,今年咱们建了防冻棚,估计能增产三成。”
沈青云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白烟。
他忽然觉得,比起常务副省长的位置,此刻老百姓能在暖屋里吃着热饭,孩子们能在新学校上课,或许才是更实在的政绩。
“明年开春,咱们去开现场会。”
沈青云忽然说:“让种植大户都来,好好讲讲怎么把冻灾年变成丰收年。”
刘彦昌笑着点头,笔记本上又多了一行字,字迹被窗外透进来的阳光照着,显得格外清晰。
车在地面里留下两道辙印,朝着开发区的方向缓缓驶去。
沈青云知道,不管将来的路怎么走,把眼下的每一步踩实了,才是对滨州百姓最好的交代。
………………
两天之后。
滨州市政府礼堂的暖气开得很足,与会人员的呼吸在窗玻璃上凝成薄薄的水雾。
沈青云站在主席台中央,身后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全市重点项目的航拍画面。
香房区的新工业园区正在平整土地,明远小学的地基已浇筑完成,松花江沿岸的生态廊道种满了耐寒的松柏。
“同志们。”
沈青云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出,带着金属质感的穿透力,缓缓说道:“过去三个月,我们用铁腕反腐涤荡了滨州的风气,但要让老百姓真正满意,最终还得靠经济发展说话。”
他抬手示意播放下一张幻灯片,屏幕上跳出醒目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市国民经济增速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缺口达五十七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台下响起一阵骚动。
坐在前排的发改委主任下意识地拽了拽领带,他面前的笔记本上还留着上周向省长李跃进汇报时的批注:“滨州需尽快拿出产业振兴方案”。
香房区新任区长的钢笔在“招商引资”四个字上反复圈画,笔尖戳破了纸页。
“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我总结为‘三个聚焦’。”
沈青云伸出三根手指,目光扫过全场,淡淡地说道:“第一,聚焦实体经济,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下周由刘市长牵头,组织银企对接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市长刘彦昌立刻在笔记本上写下“周三前拟定参会企业名单”,笔尖在纸面划出清晰的痕迹。他想起昨天和沈青云讨论时提到的纺织厂技改项目,此刻在心里盘算起具体的帮扶措施。
“第二,聚焦民生工程。”
沈青云的语气放缓,慢慢说道:“明远小学要在明年九月前投入使用,配套的教师公寓同步开工。香房区的拆迁户安置楼,春节前必须让老百姓住进去。”
他看向住建局局长,对方连忙点头,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两个月。
“第三,聚焦生态转型。”
沈青云指向屏幕上的松花江湿地照片,一字一句的说道:“关停沿岸所有高污染企业,转型发展生态旅游。文旅局要在年底前拿出详细规划,不能只喊口号。”
听到他的话,众人的表情都变得严肃起来。
很显然。
这位沈书记的吩咐,可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散场时已近正午。
沈青云走出礼堂,初冬的冷风卷着碎雪扑面而来,他紧了紧风衣领口,忽然想起小时后的滨州,也是这样一个雪天,父亲曾经在松花江边给他指过被污染的江水说“清水才能养人”。
回到办公室时,阳光正斜斜地落在办公桌上。
沈青云泡了杯浓茶,翻开刘彦昌送来的《滨州市冬季产业发展规划》,手指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几个字上停顿。
窗外的法桐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蒙蒙的天空,像极了滨州此刻亟待破局的经济形势。
“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滨州真正活起来?”
他对着空荡的办公室自语,指尖敲击着桌面。
纺织业是传统强项,但附加值太低。
旅游业有冰雪旅游这个招牌,却缺乏配套设施。
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又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
思绪纷乱间,忽然想起父亲沈振山的话:“治政如烹小鲜,得找到最适合的火候。”
以前沈青云不是很理解,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沈书记,民政局送来的《感动滨州先进个人评选名单》。”
这个时候,秘书张耀祖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文件夹放在桌角,对沈青云说道:“何局长说请您过目,下周要举行表彰大会。”
沈青云揉了揉眉心,随手翻开文件夹。
名单上列着二十个人名,有扎根山区的乡村教师,有义务接送老人的出租车司机,还有勇救落水者的环卫工人。
他的目光在这些名字间游走,心里渐渐暖了起来。
这些平凡人的坚守,才是滨州真正的根基。
直到看到最后一页,他的手指猛地顿住。
“孝老爱亲模范:赵雅琪,十九岁,滨州市师范大学学生。主要事迹:陪伴父母逛街,每周为奶奶炒三次菜。”
沈青云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他反复读了三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文件夹里还附着一张照片,女孩穿着名牌羽绒服,在商场自拍时比着剪刀手,背景里的父母正拎着大包小包的奢侈品。
“张耀祖。”
他的声音冷得像窗外的寒风,淡淡地说道:“你看看这个。”
张耀祖接过文件夹,脸色渐渐变得尴尬:“这……可能是民政局整理材料时出了疏漏?”
“疏漏?”
沈青云将文件夹重重拍在桌上,茶水溅出杯口:“陪伴父母逛街也算先进事迹?每周给奶奶炒菜三次就能评模范?那全市一半的家庭都该上这个名单!”
他想起香房区那位独自照顾瘫痪公婆十年的低保户王秀兰,上次走访时她正用冻裂的手给老人擦身,民政局的名单上却根本没有她的名字。
“去把何晨光叫来。”
沈青云的语气不容置疑,指尖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现在就去。”
张耀祖刚走,沈青云便拨通了香房区民政局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个年轻干事,听到询问王秀兰的情况,支支吾吾地说:“王大娘……她没申报,我们也没注意……”
“没注意?”
沈青云压着怒火,咬着牙说道:“你们的职责就是注意这些事!下周之前,我要看到王秀兰的材料出现在补充名单里!”
挂了电话,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民政局长何晨光搓着手走进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沈书记找我?是不是为表彰大会的事?我们准备请您……”
“何晨光同志。”
沈青云打断他,将文件夹推过去:“赵雅琪这个事情,你给我解释解释。”
何晨光看到照片,脸色倏地白了。
他下意识地后退半步,撞到身后的饮水机,发出“哐当”一声响:“这……这个是下面报上来的,说是……说是年轻人孝老爱亲的新表现……”
“新表现?”
沈青云猛地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没好气的说道:“什么新表现?是穿一身名牌陪父母逛商场,还是把给奶奶炒菜拍成视频发朋友圈?”
他指着照片里的奢侈品袋:“你知道这一个包够王秀兰这样的低保户过多久吗?整整一年!”
何晨光的额头渗出冷汗,说话开始结巴:“是……是我审核不严,我回去就……”
“审核不严?”
沈青云的声音陡然拔高,没好气的说道:“我看是别有用心!”
他走到何晨光面前,目光像淬了冰,冷冷的说道:“这个赵雅琪是什么背景?她爷爷是不是市人大的赵副主任?”
何晨光的脸瞬间失去血色,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沈书记,您,您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
沈青云冷笑一声,没好气的说道:“整个滨州谁不知道,赵副主任最疼这个孙女。你们倒是会顺水人情,用感动滨州的荣誉给领导的孩子贴金!”
他指着门口,一字一句的说道:“现在就回去查,查清楚这个评选背后有多少猫腻,查清楚赵雅琪的事迹是谁捏造的,查清楚还有多少真正该受表彰的人被你们漏掉了!”
何晨光连滚带爬地往外走,撞到门框时发出闷响,却不敢回头。
张耀祖站在走廊里,听到里面的怒斥声,手里的文件袋都在发抖。
他跟着沈青云两年,还是头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的火。
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只有沈青云粗重的呼吸声。
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飘起的雪花,心里像压着块巨石。
反腐反掉了大老虎,可这些盘踞在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像附着在骨头上的蛀虫,不彻底清除,老百姓还是得不到真正的实惠。
手机震动起来,是刘彦昌发来的短信:“沈书记,银企对接会的方案拟好了,下午给您过目?”
沈青云深吸一口气,回复道:“好,顺便把王秀兰的材料带来,我们聊聊怎么让真正的模范得到应有的尊重。”
雪花落在窗玻璃上,很快融化成水痕,模糊了窗外的世界。
但沈青云知道,只要守住心里的那杆秤,分清孰轻孰重,滨州的天总会放晴的。
他拿起笔,在赵雅琪的名字上画了个大大的叉,旁边写下:“感动源于真实,荣誉不容掺假。”
刘彦昌推门进来的时候,手里抱着厚厚的统计报表,羽绒服上还沾着灰尘。
“你这是去哪儿了?”
沈青云有点奇怪的问道。
“刚从开发区回来,那边的新项目有点眉目了。”
刘彦昌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对沈青云解释道:“一家深城的电子厂,想把生产线搬过来,就是担心冬季供暖不稳定。”
沈青云把李跃进给的清单推过去:“省里有意在滨州建冷链物流园,你看看能不能跟电子厂项目打包推进,争取把基础设施配套申请成省级试点。”
刘彦昌的眼睛亮了:“要是能批下来,光配套资金就能省两个亿。”
他翻到冬枣种植基地那页,眉头又皱了起来,对沈青云解释道:“不过滨州的冬天确实麻烦,除了供暖就是防冻,能上的项目太少。”
“不能等天暖和了再干。”
沈青云指着窗外,香房区的方向正有塔吊在转动:“冬季项目少,正好抓招商引资。你安排个时间,咱们去趟盛海,那边有个滨州商会,不少老乡想回来投资。”
“我这就联系商会会长。”
刘彦昌在笔记本上记下,又想起来一件事:“对了,开发区的标准厂房建好了,书记您要不要去看看?有三家企业等着签约,就盼着咱们能落实税收优惠。”
沈青云起身穿上大衣:“现在就去。”
他扣扣子的时候,忽然想起李跃进的话,便对刘彦昌说道:“对了,把明年的民生项目清单再细化下,特别是教育和医疗,宁可压缩办公楼预算,也得把这两块的钱留足。”
车驶出市委大院的时候,刘彦昌指着远处的冬枣林:“去年冻灾损失不小,今年咱们建了防冻棚,估计能增产三成。”
沈青云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白烟。
他忽然觉得,比起常务副省长的位置,此刻老百姓能在暖屋里吃着热饭,孩子们能在新学校上课,或许才是更实在的政绩。
“明年开春,咱们去开现场会。”
沈青云忽然说:“让种植大户都来,好好讲讲怎么把冻灾年变成丰收年。”
刘彦昌笑着点头,笔记本上又多了一行字,字迹被窗外透进来的阳光照着,显得格外清晰。
车在地面里留下两道辙印,朝着开发区的方向缓缓驶去。
沈青云知道,不管将来的路怎么走,把眼下的每一步踩实了,才是对滨州百姓最好的交代。
………………
两天之后。
滨州市政府礼堂的暖气开得很足,与会人员的呼吸在窗玻璃上凝成薄薄的水雾。
沈青云站在主席台中央,身后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全市重点项目的航拍画面。
香房区的新工业园区正在平整土地,明远小学的地基已浇筑完成,松花江沿岸的生态廊道种满了耐寒的松柏。
“同志们。”
沈青云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出,带着金属质感的穿透力,缓缓说道:“过去三个月,我们用铁腕反腐涤荡了滨州的风气,但要让老百姓真正满意,最终还得靠经济发展说话。”
他抬手示意播放下一张幻灯片,屏幕上跳出醒目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市国民经济增速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缺口达五十七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台下响起一阵骚动。
坐在前排的发改委主任下意识地拽了拽领带,他面前的笔记本上还留着上周向省长李跃进汇报时的批注:“滨州需尽快拿出产业振兴方案”。
香房区新任区长的钢笔在“招商引资”四个字上反复圈画,笔尖戳破了纸页。
“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我总结为‘三个聚焦’。”
沈青云伸出三根手指,目光扫过全场,淡淡地说道:“第一,聚焦实体经济,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下周由刘市长牵头,组织银企对接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市长刘彦昌立刻在笔记本上写下“周三前拟定参会企业名单”,笔尖在纸面划出清晰的痕迹。他想起昨天和沈青云讨论时提到的纺织厂技改项目,此刻在心里盘算起具体的帮扶措施。
“第二,聚焦民生工程。”
沈青云的语气放缓,慢慢说道:“明远小学要在明年九月前投入使用,配套的教师公寓同步开工。香房区的拆迁户安置楼,春节前必须让老百姓住进去。”
他看向住建局局长,对方连忙点头,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两个月。
“第三,聚焦生态转型。”
沈青云指向屏幕上的松花江湿地照片,一字一句的说道:“关停沿岸所有高污染企业,转型发展生态旅游。文旅局要在年底前拿出详细规划,不能只喊口号。”
听到他的话,众人的表情都变得严肃起来。
很显然。
这位沈书记的吩咐,可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散场时已近正午。
沈青云走出礼堂,初冬的冷风卷着碎雪扑面而来,他紧了紧风衣领口,忽然想起小时后的滨州,也是这样一个雪天,父亲曾经在松花江边给他指过被污染的江水说“清水才能养人”。
回到办公室时,阳光正斜斜地落在办公桌上。
沈青云泡了杯浓茶,翻开刘彦昌送来的《滨州市冬季产业发展规划》,手指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几个字上停顿。
窗外的法桐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蒙蒙的天空,像极了滨州此刻亟待破局的经济形势。
“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滨州真正活起来?”
他对着空荡的办公室自语,指尖敲击着桌面。
纺织业是传统强项,但附加值太低。
旅游业有冰雪旅游这个招牌,却缺乏配套设施。
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又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
思绪纷乱间,忽然想起父亲沈振山的话:“治政如烹小鲜,得找到最适合的火候。”
以前沈青云不是很理解,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沈书记,民政局送来的《感动滨州先进个人评选名单》。”
这个时候,秘书张耀祖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文件夹放在桌角,对沈青云说道:“何局长说请您过目,下周要举行表彰大会。”
沈青云揉了揉眉心,随手翻开文件夹。
名单上列着二十个人名,有扎根山区的乡村教师,有义务接送老人的出租车司机,还有勇救落水者的环卫工人。
他的目光在这些名字间游走,心里渐渐暖了起来。
这些平凡人的坚守,才是滨州真正的根基。
直到看到最后一页,他的手指猛地顿住。
“孝老爱亲模范:赵雅琪,十九岁,滨州市师范大学学生。主要事迹:陪伴父母逛街,每周为奶奶炒三次菜。”
沈青云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他反复读了三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文件夹里还附着一张照片,女孩穿着名牌羽绒服,在商场自拍时比着剪刀手,背景里的父母正拎着大包小包的奢侈品。
“张耀祖。”
他的声音冷得像窗外的寒风,淡淡地说道:“你看看这个。”
张耀祖接过文件夹,脸色渐渐变得尴尬:“这……可能是民政局整理材料时出了疏漏?”
“疏漏?”
沈青云将文件夹重重拍在桌上,茶水溅出杯口:“陪伴父母逛街也算先进事迹?每周给奶奶炒菜三次就能评模范?那全市一半的家庭都该上这个名单!”
他想起香房区那位独自照顾瘫痪公婆十年的低保户王秀兰,上次走访时她正用冻裂的手给老人擦身,民政局的名单上却根本没有她的名字。
“去把何晨光叫来。”
沈青云的语气不容置疑,指尖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现在就去。”
张耀祖刚走,沈青云便拨通了香房区民政局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个年轻干事,听到询问王秀兰的情况,支支吾吾地说:“王大娘……她没申报,我们也没注意……”
“没注意?”
沈青云压着怒火,咬着牙说道:“你们的职责就是注意这些事!下周之前,我要看到王秀兰的材料出现在补充名单里!”
挂了电话,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民政局长何晨光搓着手走进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沈书记找我?是不是为表彰大会的事?我们准备请您……”
“何晨光同志。”
沈青云打断他,将文件夹推过去:“赵雅琪这个事情,你给我解释解释。”
何晨光看到照片,脸色倏地白了。
他下意识地后退半步,撞到身后的饮水机,发出“哐当”一声响:“这……这个是下面报上来的,说是……说是年轻人孝老爱亲的新表现……”
“新表现?”
沈青云猛地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没好气的说道:“什么新表现?是穿一身名牌陪父母逛商场,还是把给奶奶炒菜拍成视频发朋友圈?”
他指着照片里的奢侈品袋:“你知道这一个包够王秀兰这样的低保户过多久吗?整整一年!”
何晨光的额头渗出冷汗,说话开始结巴:“是……是我审核不严,我回去就……”
“审核不严?”
沈青云的声音陡然拔高,没好气的说道:“我看是别有用心!”
他走到何晨光面前,目光像淬了冰,冷冷的说道:“这个赵雅琪是什么背景?她爷爷是不是市人大的赵副主任?”
何晨光的脸瞬间失去血色,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沈书记,您,您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
沈青云冷笑一声,没好气的说道:“整个滨州谁不知道,赵副主任最疼这个孙女。你们倒是会顺水人情,用感动滨州的荣誉给领导的孩子贴金!”
他指着门口,一字一句的说道:“现在就回去查,查清楚这个评选背后有多少猫腻,查清楚赵雅琪的事迹是谁捏造的,查清楚还有多少真正该受表彰的人被你们漏掉了!”
何晨光连滚带爬地往外走,撞到门框时发出闷响,却不敢回头。
张耀祖站在走廊里,听到里面的怒斥声,手里的文件袋都在发抖。
他跟着沈青云两年,还是头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的火。
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只有沈青云粗重的呼吸声。
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飘起的雪花,心里像压着块巨石。
反腐反掉了大老虎,可这些盘踞在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像附着在骨头上的蛀虫,不彻底清除,老百姓还是得不到真正的实惠。
手机震动起来,是刘彦昌发来的短信:“沈书记,银企对接会的方案拟好了,下午给您过目?”
沈青云深吸一口气,回复道:“好,顺便把王秀兰的材料带来,我们聊聊怎么让真正的模范得到应有的尊重。”
雪花落在窗玻璃上,很快融化成水痕,模糊了窗外的世界。
但沈青云知道,只要守住心里的那杆秤,分清孰轻孰重,滨州的天总会放晴的。
他拿起笔,在赵雅琪的名字上画了个大大的叉,旁边写下:“感动源于真实,荣誉不容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