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3章 投石问路的沈青云-《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

  第二天早上,晨雾还没散尽,办公室的窗玻璃上蒙着层薄霜。

  沈青云拿着文件正在那里看着,这是张耀祖刚刚送来的,是香房区的年度工作计划。

  他用红笔在“老城区改造”、“教育园区扩建”和“正华集团产业升级”三个项目上做了标记。这三个项目是香房区今年的重头戏,也是他今天的重点考察对象。

  这个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书记,该出发了。”

  秘书张耀祖提醒沈青云到。

  “走吧。”

  沈青云点点头,挂断了电话便站起来说。

  今天他打算去香房区走走看看,不光是为了程立东和朱正华的事情,也确实打算对香房区进行一下调研。

  香房区作为老工业区,转型压力一直很大,去年引进正华集团的物流产业园项目后才有了起色,但老城区改造和教育资源均衡化仍是短板。

  以前父亲常说:“调研不是看亮点,是找痛点。”

  他这次去,就是想看看那些报表上没写清楚的问题。

  …………

  很快,车队驶离了市委大院。

  沈青云坐在考斯特的后座,翻看着张耀祖整理的香房区材料,突然问前排的常务副市长肖如水:“香房区的老城区改造,进度是不是滞后了?”

  肖如水转过身,手里的保温杯冒着热气:“确实慢了点,主要是拆迁难度大。不过正华集团上个月刚接手了二期工程,朱正华拍着胸脯说年底前肯定完工。”

  他笑了笑,对沈青云说道:“他是个实干派,从拆迁起家,现在搞物流、房地产,把区里的不少闲置厂房都盘活了。”

  “朱正华?”

  沈青云念叨了一句,却没有再说什么。

  车队进入香房区地界的时候,路边的围挡上刷着醒目的标语:“老城区改造,改出幸福新生活”。

  沈青云的目光扫过围挡后的破旧平房,眉头微微蹙起。

  这种表面光鲜的宣传,往往藏着应付检查的心思。

  区委大院门口,区委书记赵明奇和区长程立东带着一大群区委区政府的领导等在那里。

  赵明奇穿着熨贴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站在他身边的程立东身材微胖,穿着夹克衫,手里拿着个厚厚的笔记本,看起来像刚从外面回来似的。

  考斯特稳稳的停下,沈青云一行人从车上走了下来。

  “沈书记,您可算来了。”

  赵明奇上前握手,掌心带着特有的粗糙,热情的说道:“本来想搞个欢迎仪式,办公厅那边说您不让,我们就不违命了。”

  “这样最好。”

  沈青云回握他的手,目光落在程立东的笔记本上,随口问道:“立冬同志这是刚从哪儿过来?”

  程立东连忙翻开笔记本:“刚从老城区拆迁现场回来,记了点问题,正好跟您汇报。”

  他的额角还带着薄汗,语气透着恭敬:“您先去办公室歇歇脚吧,我们准备了汇报。”

  “直接去现场。”

  沈青云却摇摇头,转身上车说道:“趁这会儿凉快,先去看看老城区看看。”

  他注意到程立东眼里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变成了紧张。

  很明显,对方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做。

  车队穿行在老城区的街巷里,路两旁的平房确实破旧,墙面上画着大大的拆字,几个工人正在清运建筑垃圾。

  沈青云让司机停车,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大爷,这房子住了多少年了?”

  他蹲在一位搬东西的老人面前,老人的三轮车里装着锅碗瓢盆。

  老人直起腰,拍了拍身上的灰:“住了快四十年喽,我当年做工人的时候住进来的。”

  他咧开嘴笑,露出豁了的牙,笑着说道:“早盼着拆呢,听说新楼下个月就能封顶,正华集团的人说,冬天就能搬进去暖和暖和。”

  沈青云心中有点意外,随即问道:“这个公司干活靠谱么?”

  “靠谱。”

  老人竖起大拇指,笑着说道:“去年我邻居家拆迁,补偿款一分不少,还帮着找过渡房。不像以前那些开发商,光打雷不下雨。”

  程立东和赵明奇跟过来,程立东笑着补充:“朱总定了规矩,拆迁款不到位绝不动工,这是他从起家就坚持的原则。”

  沈青云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拆迁款都能按时发?有没有群众反映问题?”

  “有问题我们随时解决。”

  程立东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记录,认真的说道:“上个月有三户对补偿标准有意见,我们跟正华集团一起开了座谈会,最后按实际面积重新核算了,都满意了。”

  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名和问题,旁边还画着简易的户型图。

  沈青云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公告栏上。

  上面贴着拆迁补偿标准和进度表,字迹工整,日期更新到昨天。

  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比再多宣传都管用。

  “老人家,那我们不打扰您了。”

  沈青云笑着跟老人握手道。

  “谢谢领导,谢谢领导。”

  老人对沈青云点头哈腰的。

  可就在这一瞬间,沈青云低头看了一眼老人的手掌,眉头皱了皱,却没有说什么。

  “去正华集团的工地看看。”

  转过身的沈青云走向车队,淡淡地说道:“听听朱正华怎么说年底完工。”

  程立东快走两步跟上:“沈书记,那工地有点乱,我让他们先收拾收拾?”

  “不用。”

  沈青云平静的说道:“乱点才真实,我又不是来检查卫生的。”

  很快,一行人便出发了。

  坐在车里,沈青云回忆着刚刚老人的手掌,那可不是当过工人的手,连老茧都没有,分明就是养尊处优的人。

  看样子,这次调研,有些人是不想让自己看到真实的东西啊!

  ………………

  正华集团的物流产业园工地一片繁忙。

  吊塔林立,工人戴着安全帽穿梭往来,围挡上的进度表用红笔标着。

  沈青云等人抵达的时候,一个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中年男人快步迎上来,脸上带着憨厚的笑:“沈书记,我是朱正华,欢迎您来工地检查。”

  “我就是随便看看。”

  沈青云跟他握手,对方的手掌宽厚有力,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年底完工,说话算数?”

  “算数!”

  朱正华拍着胸脯,一脸认真的说道:“我把办公室都搬到工地了,晚上就睡集装箱,完不成您拿我是问。”

  他指着远处的钢结构厂房,对沈青云说道:“那几栋主体都起来了,下个月开始装设备,年底前保证投入使用,能带动周边两千多人就业。”

  沈青云的目光扫过工地角落的农民工宿舍,蓝色的板房收拾得干干净净,门口还放着几个篮球架。

  “工人待遇怎么样?”

  他开口问道。

  “管吃管住,月薪保底八千,意外险全给上了。”

  朱正华的声音透着真诚:“我也是从基层过来的,知道干活的不容易。”

  程立东在一旁补充:“区里跟他们签了协议,必须按劳动法来,上个月还联合工会查了一次,没发现欠薪的。”

  沈青云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回忆起自己看到的关于朱正华的那些材料,上面可不是这么说的。

  这家伙对待工人极其苛刻,动不动就扣工资,而且还拖欠工人的工程款,现在面前的这一切,看样子都是做给自己看的。

  “那好,我期待你们尽快完工。”

  沈青云跟朱正华握了握手,严肃的说道:“记住,如果我发现你们造假,克扣工人的工资,那我可不饶你。”

  “您放心,您放心。”

  朱正华顿时心中一惊,连忙点头说道。

  沈青云没有再说什么,转身便离开了这里。

  既然一切都是做戏给自己看的,那他再看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最后一站是教育园区。

  崭新的教学楼在阴沉的天色下泛着白,操场上,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笑声隔着车窗都能听见。

  校长迎上来介绍:“我们学校合并了三所老小学,教室、实验室都是按最新标准建的,正华集团捐的智能黑板特别受老师欢迎。”

  沈青云走进一间教室,几个孩子正在用平板电脑上课。

  他弯腰问一个小姑娘:“新学校好还是老学校好?”

  小姑娘眨巴着大眼睛:“新学校好,冬天有暖气,还能看动画片学数学。”

  程立东笑着说:“以前那几所老校,冬天得生煤炉,师资也跟不上。合并后调了二十多个优秀老师,硬件软件都上来了。”

  他指着操场边的老槐树:“那是从原来的中心小学移过来的,孩子们都念旧,特意保留着。”

  沈青云走到槐树下,树干上缠着红绸带,挂着几个孩子们画的卡片。

  他伸手摸了摸粗糙的树皮,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学校,也是这样有棵老槐树,树下总有老师在给孩子们讲题。

  “赵书记,程区长。”

  沈青云转过身,目光落在两人身上:“香房区的工作,亮点不少,但老城区改造的进度还得再抓紧,教育园区的师资稳定也要跟上。”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的说道:“企业助力是好事,但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监管和服务必须跟上,尤其是民生项目,不能出一点差错。”

  赵明奇和程立东连忙点头,程立东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校园里格外清晰。

  最后。

  沈青云深深地看了两个人一眼,不咸不淡的说道:“现在是暑假,以后不要让孩子们过来折腾一趟了。”

  说完之后,沈青云转身便离开这里,留下一脸尴尬的香房区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