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哪三策?”郑浑迫不及待的问道。
秦立道:“这上策,标本兼治,保证水患除去,并且能保今后百年之内,此地不再有水患。”
“这中策,治标也治本,可是并不能根治,可保今日水患除去,十年之内无忧。”
“至于下策,只能治标,缓解水患,可是用不了多久,他日若发生更大洪水,则不可挡。”
“这上策是什么?这中策和下策又是什么?”郑浑好奇起来。
秦立也没磨叽,解释道:“上策就是,毁坏房屋,迁徙黎民,挖掘河道,加固堤坝,引洪入河。”
这个计策,是历史上最常见的治水方法,当初大禹治水,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把一些本来就地势低洼,不适合居住,每次大水都会被淹没的地带毁坏,把那边的民众迁徙,然后把这里开发成河渠。
然后在河渠上,加固堤防,把洪水引进去,如此一来,洪水地带自然水患消除,就算再发洪水,有了河道,也可以保证洪水不溢出来,不会波及平坦地带。
而且,这些低洼地带,本就不适合居住,每次发大水必定淹没,迁徙到平坦地带,也可保证,不会被洪水波及。
这就叫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中策呢?”听后,郑浑两眼发光,问道。
秦立道:“中策就是不迁徙民众,只是在无人居住,交通不便利的地带,挖掘沟渠,在已有河道地带加固堤防,引洪水进入,把低洼地带的民众暂时安排在救难所,等洪水退去,再让他们回来。”
但是这种办法,终究是用力大,收效甚微。
如果以后再次发大水,那这边低洼地带的民众还是咱再次转移一次,待大水退去,才能回来,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下策?”
秦立道:“下策就很简单了,不需要挖掘河渠,只需要在原有河渠,加深加固,然后发动所有百姓黎民,用桶,盆之类的东西盛水,或者挖沟打井,把洪水给一点点转移走。”
这个方法,耗时耗力,而且收效甚微。
郑浑听完了秦立的治水三策,也是颇有感触!
“这三个计策,你想要哪个?”秦立问道。
郑浑当机立断,一拍桌子:“这还用说吗,自然是要上策啊,治标治本!”
其他两策,直接被郑浑给放弃了。
不过随后,郑浑又有点为难起来。
“不过这上策,需要迁徙百姓,毁坏房屋,恐怕那些百姓不会愿意。”
毕竟,百姓把家看的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有天大的事情,谁也不愿背井离乡。
而对他们来说,就算把他们迁徙到另一个城镇,还是同一个郡,他们都接受不了。
秦立道:“没错,这上策收效最大,但是也最困难。”
不过现在,他们不用毁坏房屋了,因为房屋已经被冲毁了。
“所以,我们只需要,打着帮他们重建家园的旗号,在其他地方安置他们就行了。”
这就好像是人体内的病灶,想要根除,不伤筋动骨是不可能的。
长痛不如短痛。
“愚人只可以共享成功的成果,不能共商成功的过程。”郑浑也同意。
“那明天,我就去找那些百姓,跟他们说明问题!”
郑浑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说服那些百姓!
哪怕动用武力!
秦立却有点不太放心:“我觉得,我还是跟你一起去吧。”
这件事要是搞不好,说不定会引起暴乱。
到时候,想要解决水患,更加困难。
“啥,你跟我一起去?秦司马,你不是不想被别人知道,你来了这里吗?”郑浑问道。
秦立冷笑两声:“我的确不想被人知道,但是现在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
既然如此,他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不然好像沙漠里蒙着头的鸵鸟,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你别跟别人说,这治水三策,是我提出的。”秦立道。
“就算不说,他们也会猜到吧?”郑浑问道。
秦立也有些无语。
唉。
终究还是咱暴露了。
第二天,一大早,秦立还正在旅馆里,郑浑他们就来了。
秦立被郑浑喊起来,收拾了一下。
“都进来吧。”郑浑咳嗽两声,对门外开口。
随后,脚步声响起,几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几人,正是苟杵,还有丞相长史慕容恢。
御史大夫的属官,还有治栗都尉的长史孙坤,以及另一个执金吾手下的。
这几人今天一大早,就莫名其妙被郑浑喊来这里,一个个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虽然有点不满,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理水患,可是毕竟这次来兖州,郑浑是带头的,他们也不敢反驳。
走进来后,就发现屋子里有个人。
他们知道,郑浑来这里,肯定是为了见这人。
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人是谁。
只见他脸庞立体,眼神中闪烁寒芒,一看就杀过人。
“郑大人,这是?”苟杵忍不住了,皱眉问道。
其他几人也都打量着秦立。
“我跟你们介绍一下,他叫秦立。”郑浑笑道。
秦立也走上前来,对几人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秦立?秦立!”
听到这名字,众人都有些诧异。
他们没见过秦立,可秦立的名号,他们却多少都有所耳闻。
特别是苟杵,他是知道,自己二儿子,有多迷恋萧如媚,甚至这几年没有成亲,都是在等萧如媚。
可是前几天,自己二儿子被打的鼻青脸肿,就是这个秦立所为!
“你就是秦立?”
“他怎么也来这里了?”
“郑大人,什么意思?您带我们来找他做什么?”
几人纷纷开口,都不明所以。
一个别部司马而已,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
不是他们看不起秦立,实在是一个别部司马,根本不足以让他们放在眼里!
可是接下来郑浑的话,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秦立道:“这上策,标本兼治,保证水患除去,并且能保今后百年之内,此地不再有水患。”
“这中策,治标也治本,可是并不能根治,可保今日水患除去,十年之内无忧。”
“至于下策,只能治标,缓解水患,可是用不了多久,他日若发生更大洪水,则不可挡。”
“这上策是什么?这中策和下策又是什么?”郑浑好奇起来。
秦立也没磨叽,解释道:“上策就是,毁坏房屋,迁徙黎民,挖掘河道,加固堤坝,引洪入河。”
这个计策,是历史上最常见的治水方法,当初大禹治水,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把一些本来就地势低洼,不适合居住,每次大水都会被淹没的地带毁坏,把那边的民众迁徙,然后把这里开发成河渠。
然后在河渠上,加固堤防,把洪水引进去,如此一来,洪水地带自然水患消除,就算再发洪水,有了河道,也可以保证洪水不溢出来,不会波及平坦地带。
而且,这些低洼地带,本就不适合居住,每次发大水必定淹没,迁徙到平坦地带,也可保证,不会被洪水波及。
这就叫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中策呢?”听后,郑浑两眼发光,问道。
秦立道:“中策就是不迁徙民众,只是在无人居住,交通不便利的地带,挖掘沟渠,在已有河道地带加固堤防,引洪水进入,把低洼地带的民众暂时安排在救难所,等洪水退去,再让他们回来。”
但是这种办法,终究是用力大,收效甚微。
如果以后再次发大水,那这边低洼地带的民众还是咱再次转移一次,待大水退去,才能回来,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下策?”
秦立道:“下策就很简单了,不需要挖掘河渠,只需要在原有河渠,加深加固,然后发动所有百姓黎民,用桶,盆之类的东西盛水,或者挖沟打井,把洪水给一点点转移走。”
这个方法,耗时耗力,而且收效甚微。
郑浑听完了秦立的治水三策,也是颇有感触!
“这三个计策,你想要哪个?”秦立问道。
郑浑当机立断,一拍桌子:“这还用说吗,自然是要上策啊,治标治本!”
其他两策,直接被郑浑给放弃了。
不过随后,郑浑又有点为难起来。
“不过这上策,需要迁徙百姓,毁坏房屋,恐怕那些百姓不会愿意。”
毕竟,百姓把家看的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有天大的事情,谁也不愿背井离乡。
而对他们来说,就算把他们迁徙到另一个城镇,还是同一个郡,他们都接受不了。
秦立道:“没错,这上策收效最大,但是也最困难。”
不过现在,他们不用毁坏房屋了,因为房屋已经被冲毁了。
“所以,我们只需要,打着帮他们重建家园的旗号,在其他地方安置他们就行了。”
这就好像是人体内的病灶,想要根除,不伤筋动骨是不可能的。
长痛不如短痛。
“愚人只可以共享成功的成果,不能共商成功的过程。”郑浑也同意。
“那明天,我就去找那些百姓,跟他们说明问题!”
郑浑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说服那些百姓!
哪怕动用武力!
秦立却有点不太放心:“我觉得,我还是跟你一起去吧。”
这件事要是搞不好,说不定会引起暴乱。
到时候,想要解决水患,更加困难。
“啥,你跟我一起去?秦司马,你不是不想被别人知道,你来了这里吗?”郑浑问道。
秦立冷笑两声:“我的确不想被人知道,但是现在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
既然如此,他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不然好像沙漠里蒙着头的鸵鸟,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你别跟别人说,这治水三策,是我提出的。”秦立道。
“就算不说,他们也会猜到吧?”郑浑问道。
秦立也有些无语。
唉。
终究还是咱暴露了。
第二天,一大早,秦立还正在旅馆里,郑浑他们就来了。
秦立被郑浑喊起来,收拾了一下。
“都进来吧。”郑浑咳嗽两声,对门外开口。
随后,脚步声响起,几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几人,正是苟杵,还有丞相长史慕容恢。
御史大夫的属官,还有治栗都尉的长史孙坤,以及另一个执金吾手下的。
这几人今天一大早,就莫名其妙被郑浑喊来这里,一个个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虽然有点不满,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理水患,可是毕竟这次来兖州,郑浑是带头的,他们也不敢反驳。
走进来后,就发现屋子里有个人。
他们知道,郑浑来这里,肯定是为了见这人。
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人是谁。
只见他脸庞立体,眼神中闪烁寒芒,一看就杀过人。
“郑大人,这是?”苟杵忍不住了,皱眉问道。
其他几人也都打量着秦立。
“我跟你们介绍一下,他叫秦立。”郑浑笑道。
秦立也走上前来,对几人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秦立?秦立!”
听到这名字,众人都有些诧异。
他们没见过秦立,可秦立的名号,他们却多少都有所耳闻。
特别是苟杵,他是知道,自己二儿子,有多迷恋萧如媚,甚至这几年没有成亲,都是在等萧如媚。
可是前几天,自己二儿子被打的鼻青脸肿,就是这个秦立所为!
“你就是秦立?”
“他怎么也来这里了?”
“郑大人,什么意思?您带我们来找他做什么?”
几人纷纷开口,都不明所以。
一个别部司马而已,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
不是他们看不起秦立,实在是一个别部司马,根本不足以让他们放在眼里!
可是接下来郑浑的话,却让他们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