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边疆来信-《回京后,大小姐靠医术拯救全宗族》

  “哈哈哈,你这姑娘年纪不大,倒有救困扶危之志,焙茗,给姑娘备些银两,以示恩情。”

  老者非常欣赏眼前这个医术高明的陌生姑娘,外面灾情如此严重,他希望能给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是,老爷。”

  焙茗从佩囊内拿出一个银元宝,笑呵呵地递到薛软软手上。

  “老人家,您真是太客气了,这么多银钱我不能收。”

  薛软软看到银子眼睛都快冒绿光,明明心动得很,表面上还是佯装客套地推辞。

  她这点小伎俩怎会逃过老者的火眼金睛,笑得更加畅快。

  “收下吧,这些银两买老朽这条命,还是给少了。”

  老者朝着小厮使了个眼神,焙茗立马将银子塞到薛软软的氅衣上。

  “那就多谢老人家了,小女还有要事,就先走了。”

  薛软软看了眼还算晴朗的天气,师父说过只有几日短暂的晴天,过后暴雪还会继续。

  前世正如师父所说,接连下了好久的暴雪,整个楚秦朝的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告辞。”

  老者文质彬彬地朝着薛软软作了一揖。

  “老人家,你们如果处理完事情就尽早打道回府吧,过不了多久暴雪会继续。”

  薛软软看着两个主仆俩,好心提醒。

  “多谢姑娘提点,我们会尽快回去的。”

  “告辞。”

  薛软软骑上自己的小毛驴又开始赶路了,得趁天气好多赶些路程,免得暴雪再次来袭,耽搁返京的进程。

  “老爷,刚才那姑娘救了您一命,还赠送这么金贵的丹药,为何只给一个元宝?”

  直到小毛驴彻底消失在官道上,焙茗才敢小声把自己的疑问说出口。

  救命之恩大于天,以老爷的性子,怎么都不会亏待救命恩人。

  他实在是无法理解只用一块银子就将救命恩人打发的做法。

  “天灾严重,人心难料,财不露白的道理你还不懂?这点银子不足以被匪徒惦记,又能给那姑娘提供些帮助。”

  刚才那姑娘定是易过容的,全身上下都做了伪装,若不是那双如盈盈秋水的眸子过于耀眼,连他都险些被骗过去。

  若是普通人家的姑娘,怎么会如此高的易容术。

  整个秦楚朝,除了神医灵虚子他想不出来第二人。

  就是不知道那姑娘跟神医是何等关系,为何如此缺银两。

  若是想赚银钱,随便找个大户人家就能财源滚滚来,怎么都不该落魄至此。

  神医的果然想法与他们这些凡夫俗子们不同。

  老者捋着胡须看着远处,笑得一脸意味深长。

  “哦,原来是这样啊,还是老爷思虑周全,焙茗受教。”

  小厮被老者的深思熟虑折服,连连点头。

  “你呀,还得多学学为人处世之道。”

  “是,老爷教训的是。”

  “对了,刚才那姑娘赠予的丹药一定要好好保存,珍贵得很,多少银钱都换不来的,丢失了老朽这条命就不保咯。”

  “是,老爷。”

  小厮听到刚才那姑娘赠送的丹药竟然如此珍贵,吓得赶紧又掏出玉瓷小瓶看了看,确保还在,才放下心来。

  几日后,天空果然又开始飘雪花,细细的雪花落在薛软软的氅衣上,着上一层白色。

  在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夜晚,薛软软骑着小毛驴终于到达了京城。

  顺着记忆中的道路直奔镇国将军府。

  她静静地立在府外,看着深沉大气的匾额上写着“镇国将军府”几个烫金大字,眼眶湿润。

  时隔多年,她终于回到了将军府。

  “你是什么人?”

  守门的门将很快发现府外站着一个身着红色氅衣的女子,连忙出来询问。

  “我......”

  薛软软嗓音干涩发痒,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闲杂人等不可在此地逗留,还请小姐移步。”

  门将手持长戟前来驱赶,不过不像其他府的门卫凶神恶煞,态度颇为温和。

  “我是贵府十五年前丢失的婴儿,前来认亲。”

  薛软软压制内心的激动,直接禀明身份。

  “恰巧昨日有人上门认亲,也说是将军府丢失的大小姐,不如等明日待我禀报夫人,让她评判。”

  自从大小姐被疯老头给抢走,这十几年来将军府认亲的姑娘多不胜数,真当他将军府是善堂呢。

  薛软软嘴张了张,再没说话,牵着小毛驴走到墙根处等待明日一早再说。

  第二日,清晨

  天空依旧在飘着雪花,灵钧长公主早早起来便开始忙碌。

  前线的粮草还没备好,眼看雪又开始飘飘洒洒下起来没完,哪还有心思睡觉。

  夫君失踪,大儿坠崖,二儿带领十万大军吃草跟啃树皮,急得嘴上起了几个燎泡。

  “老夫人,您怎么起得这般早?”

  灵钧长公主到了正堂,就看到不知何时已经坐在太师椅上的婆母。

  “人老咯,觉少睡不着,粮草准备得怎么样了,可有找到靠谱的人押送?”

  老夫人望着院外飘洒的雪花,眼里的担忧快要溢出来。

  “有些眉目了,那人是夫君以前行军打仗时救下的,后来开了家镖局,就在京城,叫龙虎镖局。”

  “人可靠就好,记得交代对方定要保守秘密,不可跟任何人泄露将军府要往边疆押送粮草之事。”

  “儿媳知道的,已经叮嘱过并签了保密契函,想来是没什么问题。”

  “粮草准备了多少?”

  “统共两千一百五十担。”

  “怎会这般少?”

  老夫人拄着手杖,直接站起身,吓得在她身侧好生伺候着的方嬷嬷连忙将她搀扶住。

  “往年每逢冬日,粮食价格都会涨上些,可也从未像今年这般离谱,暴雪连灾,百姓们本就生活艰难,那些粮商跟商量过似的,集体涨价。”

  灵钧长公主最愁的便是粮草价格,高到连她这个高门贵妇人都觉得贵。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官商勾结,鱼肉百姓,不顾老百姓的死活,遇到天灾人祸更是坐地起价,赚尽黑心钱。”

  老夫人用手杖击打地面来表达内心的愤怒。

  “这两千多担粮食还包含着庄子上储藏的余粮,粮价一日高过一日,就算有银子也是托了不少关系才买到的。”

  灵钧长公主无奈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