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芳嘴上调侃着沈月,也只不过是气一下沈月而已,谁叫她和唐哲动不动就抱一起。
洞口的台阶比想象中更窄,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唐哲索性把手里的电筒递给申二狗:“二狗你走前面,把光打亮些,易芳姐跟在你后面,小月走第三,我断后,大家都扶着洞壁,小心脚下。”
申二狗接过电筒,兴奋得直点头,率先踏上第一级台阶。青石板台阶上全是灰尘,每一级高约二十厘米,陡得有些出人意料,他不得不弓着腰,一只手紧紧扶着潮湿的洞壁,另一只手举着电筒,光线在前方的黑暗里扫来扫去,生怕踩到松动的石块。走几步,他还不忘回头,把电筒光往身后照照:“易芳姐,小心脚下,这台阶有点滑!”
易芳跟在后面,眉头皱得紧紧的,洞里的凉风吹来,凉得她打了个哆嗦。她一边小心翼翼地挪步,一边忍不住抱怨:“我真是脑子进水了,才跟着你们来钻这破洞!里面除了石头就是土,能有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当年刘胜那伙残军躲官兵的破暗道,说不定还藏着蛇虫鼠蚁呢!”
沈月走在中间,右手紧紧攥着唐哲伸过来的手,左手扶着洞壁,听到易芳的抱怨,忍不住回头笑了笑:“易芳姐,你看这洞壁 ,左边一半是天然的岩石纹理,右边一半有明显的凿痕,肯定是天然山洞被人改造过的,当年太平军修营盘时发现了这个洞,就把它扩宽修了台阶,说不定是用来当避难所,或者存放重要东西的。”
申二狗听了这话,更加兴奋,说道:“对呀,我怎么没有发现,当年条件有限,得花多大的代价才能把这里修成这个样子,里面绝对有金银财宝等着我们。”说完,脚下的步子迈得更大。
唐哲握着沈月的手,能感觉到她掌心的温热,也能感觉到她走得很稳。
他仔细观察着洞壁,果然如沈月所说,天然岩石的粗糙和人工凿痕的规整形成鲜明对比,台阶的青石板虽然积了灰,却能看出拼接得很整齐,显然是花了心思的。“小月说得有道理,” 唐哲的声音在狭窄的洞里回荡,又问申二狗:“二狗,前面还有多远?”
申二狗把电筒光往洞深处探了探,黑暗中隐约能看到一堆模糊的影子,他连忙回道:“不远了!前面好像有堆乱石,应该快到尽头了!”
又走了十五六米,申二狗突然停住脚步,像被钉在了台阶上。后面的易芳没反应过来,差点撞到他背上,顿时有些恼火:“死二狗!你怎么突然停下了?想挨揍是不是?”
申二狗却没理会她的抱怨,声音里满是震惊,电筒光死死盯着前方洞壁:“唐哥!你快看这个!”
唐哲在最后面,被前面的人挡住了视线,只能微微侧身,把头往前伸了伸 。 昏黄的电筒光下,对面的洞壁上赫然刻着一幅图案,线条清晰,像是某种壁画,却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楚细节。
易芳本来还在生气,听到申二狗的语气不对,也好奇地凑过去。等看清洞壁上的东西,她的火气瞬间消了,眼睛瞪得溜圆,嘴里喃喃道:“这…… 这里还有雕刻?”
“二狗,先往前走两步,到宽敞点的地方再看!” 唐哲催促道,他能感觉到前面的人都停在狭窄的台阶上,再耽误下去容易出事。
申二狗这才回过神,再走两步就是台阶的尽头,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小小的洞厅。洞厅不算高,约五六米,也不宽,大概七八米的样子,但却不知道有多深,他用电筒照了一下,昏黄的电筒光立刻被黑暗给吞噬。
易芳紧跟着走进洞厅,几乎是立刻就被那幅壁画吸引了,快步走了过去。
沈月和唐哲也随后走进来,四个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洞壁的雕刻上 。
那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层层叠叠,连花瓣边缘的纹路、花蕊里的细须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滴落水珠;而莲花正中央,赫然立着一支燃烧的红烛,烛芯的火焰雕刻得灵动,像是真的在跳动,连烛身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手艺也太好了吧!” 沈月忍不住伸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石壁,“太平军里还有这么会雕刻的人?”
唐哲盯着壁画,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像是在琢磨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原来,我们都错了。”
“错了?什么错了?” 沈月连忙转头看向他,眼里满是疑惑。易芳也收回目光,盯着唐哲,等着他解释 —— 她刚才还觉得这是太平军的杰作,难道不是?
唐哲伸手指着壁画,语气严肃:“易芳姐,你先说说,这幅画里刻的是什么?”
易芳觉得这问题有些多余,却还是老实回答:“这不是废话吗?一朵莲花,中间一支红烛,连瞎子都能摸出来。” 说到这里,她突然顿住,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猛地亮了:“难道…… 这里不是刘胜的太平军营盘?是白莲教的据点?我在地方志里看到过,白莲教喜欢用莲花当标志!”
唐哲却摇了摇头,否定了她的猜测:“不是白莲教。白莲教的图案虽然以莲花为主,但大多是方形构图,而且会在四角雕刻蝙蝠,取‘福’的谐音,寓意‘四方来福’。你看这幅画,只有莲花和红烛,没有蝙蝠,构图也不是方形,更像是圆形的框架,和白莲教的风格不一样。”
易芳皱着眉,又仔细看了看壁画,果然如唐哲所说,没有蝙蝠,构图也更偏向圆形,心里的疑惑更重了:“那会是什么?总不能是普通老百姓刻的吧?梵净山寺庙遍地,难道这里以前也是一个庙宇?不会的,是庙宇的话,当地肯定有人来朝拜,有朝拜,发现死了那么多人,肯定早就传开了。”
申二狗突然插了一句,语气很笃定:“我知道了!肯定是当年‘神兵’留下的!我公说过,神兵打仗前会喊‘打不进,杀不进,一刀砍个白印印’,还会拜神画符!结合外面的白骨,说不定是官兵拿着枪来剿他们,他们还以为真的刀枪不入,结果白白送了命!”
唐哲听得忍不住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二狗,你扯得太远了。‘神兵’是民国时期的,比太平军晚了几十年,刘胜的队伍被剿灭的时候,还没有‘神兵’呢。而且神兵的标志是符咒,不是莲花红烛,根本挨不上边。”
被唐哲这么一提醒,易芳突然拍了下手,像是恍然大悟:“哦!我想起来了!是灯花教!我之前看《梵净山志》的时候,里面提过一句,清末有灯花教在梵净山活动,灯花教就崇拜莲花和红烛,说什么‘莲花引路,红烛渡魂’!”
洞口的台阶比想象中更窄,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唐哲索性把手里的电筒递给申二狗:“二狗你走前面,把光打亮些,易芳姐跟在你后面,小月走第三,我断后,大家都扶着洞壁,小心脚下。”
申二狗接过电筒,兴奋得直点头,率先踏上第一级台阶。青石板台阶上全是灰尘,每一级高约二十厘米,陡得有些出人意料,他不得不弓着腰,一只手紧紧扶着潮湿的洞壁,另一只手举着电筒,光线在前方的黑暗里扫来扫去,生怕踩到松动的石块。走几步,他还不忘回头,把电筒光往身后照照:“易芳姐,小心脚下,这台阶有点滑!”
易芳跟在后面,眉头皱得紧紧的,洞里的凉风吹来,凉得她打了个哆嗦。她一边小心翼翼地挪步,一边忍不住抱怨:“我真是脑子进水了,才跟着你们来钻这破洞!里面除了石头就是土,能有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当年刘胜那伙残军躲官兵的破暗道,说不定还藏着蛇虫鼠蚁呢!”
沈月走在中间,右手紧紧攥着唐哲伸过来的手,左手扶着洞壁,听到易芳的抱怨,忍不住回头笑了笑:“易芳姐,你看这洞壁 ,左边一半是天然的岩石纹理,右边一半有明显的凿痕,肯定是天然山洞被人改造过的,当年太平军修营盘时发现了这个洞,就把它扩宽修了台阶,说不定是用来当避难所,或者存放重要东西的。”
申二狗听了这话,更加兴奋,说道:“对呀,我怎么没有发现,当年条件有限,得花多大的代价才能把这里修成这个样子,里面绝对有金银财宝等着我们。”说完,脚下的步子迈得更大。
唐哲握着沈月的手,能感觉到她掌心的温热,也能感觉到她走得很稳。
他仔细观察着洞壁,果然如沈月所说,天然岩石的粗糙和人工凿痕的规整形成鲜明对比,台阶的青石板虽然积了灰,却能看出拼接得很整齐,显然是花了心思的。“小月说得有道理,” 唐哲的声音在狭窄的洞里回荡,又问申二狗:“二狗,前面还有多远?”
申二狗把电筒光往洞深处探了探,黑暗中隐约能看到一堆模糊的影子,他连忙回道:“不远了!前面好像有堆乱石,应该快到尽头了!”
又走了十五六米,申二狗突然停住脚步,像被钉在了台阶上。后面的易芳没反应过来,差点撞到他背上,顿时有些恼火:“死二狗!你怎么突然停下了?想挨揍是不是?”
申二狗却没理会她的抱怨,声音里满是震惊,电筒光死死盯着前方洞壁:“唐哥!你快看这个!”
唐哲在最后面,被前面的人挡住了视线,只能微微侧身,把头往前伸了伸 。 昏黄的电筒光下,对面的洞壁上赫然刻着一幅图案,线条清晰,像是某种壁画,却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楚细节。
易芳本来还在生气,听到申二狗的语气不对,也好奇地凑过去。等看清洞壁上的东西,她的火气瞬间消了,眼睛瞪得溜圆,嘴里喃喃道:“这…… 这里还有雕刻?”
“二狗,先往前走两步,到宽敞点的地方再看!” 唐哲催促道,他能感觉到前面的人都停在狭窄的台阶上,再耽误下去容易出事。
申二狗这才回过神,再走两步就是台阶的尽头,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小小的洞厅。洞厅不算高,约五六米,也不宽,大概七八米的样子,但却不知道有多深,他用电筒照了一下,昏黄的电筒光立刻被黑暗给吞噬。
易芳紧跟着走进洞厅,几乎是立刻就被那幅壁画吸引了,快步走了过去。
沈月和唐哲也随后走进来,四个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洞壁的雕刻上 。
那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层层叠叠,连花瓣边缘的纹路、花蕊里的细须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滴落水珠;而莲花正中央,赫然立着一支燃烧的红烛,烛芯的火焰雕刻得灵动,像是真的在跳动,连烛身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手艺也太好了吧!” 沈月忍不住伸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石壁,“太平军里还有这么会雕刻的人?”
唐哲盯着壁画,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像是在琢磨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原来,我们都错了。”
“错了?什么错了?” 沈月连忙转头看向他,眼里满是疑惑。易芳也收回目光,盯着唐哲,等着他解释 —— 她刚才还觉得这是太平军的杰作,难道不是?
唐哲伸手指着壁画,语气严肃:“易芳姐,你先说说,这幅画里刻的是什么?”
易芳觉得这问题有些多余,却还是老实回答:“这不是废话吗?一朵莲花,中间一支红烛,连瞎子都能摸出来。” 说到这里,她突然顿住,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猛地亮了:“难道…… 这里不是刘胜的太平军营盘?是白莲教的据点?我在地方志里看到过,白莲教喜欢用莲花当标志!”
唐哲却摇了摇头,否定了她的猜测:“不是白莲教。白莲教的图案虽然以莲花为主,但大多是方形构图,而且会在四角雕刻蝙蝠,取‘福’的谐音,寓意‘四方来福’。你看这幅画,只有莲花和红烛,没有蝙蝠,构图也不是方形,更像是圆形的框架,和白莲教的风格不一样。”
易芳皱着眉,又仔细看了看壁画,果然如唐哲所说,没有蝙蝠,构图也更偏向圆形,心里的疑惑更重了:“那会是什么?总不能是普通老百姓刻的吧?梵净山寺庙遍地,难道这里以前也是一个庙宇?不会的,是庙宇的话,当地肯定有人来朝拜,有朝拜,发现死了那么多人,肯定早就传开了。”
申二狗突然插了一句,语气很笃定:“我知道了!肯定是当年‘神兵’留下的!我公说过,神兵打仗前会喊‘打不进,杀不进,一刀砍个白印印’,还会拜神画符!结合外面的白骨,说不定是官兵拿着枪来剿他们,他们还以为真的刀枪不入,结果白白送了命!”
唐哲听得忍不住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二狗,你扯得太远了。‘神兵’是民国时期的,比太平军晚了几十年,刘胜的队伍被剿灭的时候,还没有‘神兵’呢。而且神兵的标志是符咒,不是莲花红烛,根本挨不上边。”
被唐哲这么一提醒,易芳突然拍了下手,像是恍然大悟:“哦!我想起来了!是灯花教!我之前看《梵净山志》的时候,里面提过一句,清末有灯花教在梵净山活动,灯花教就崇拜莲花和红烛,说什么‘莲花引路,红烛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