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谋划鼎武-《谶龙》

  白玉生看向帅帐外,夕阳西下。他想起当初凶虎军团开拔时的盛况,杜明杰将军拍着他的肩膀说“西境与三郡交给你了”,可如今......

  “将军,要不...再等等?”李默迟疑道,“等朝廷旨意来了,再做决定。项猛不是还有三日才到吗?咱们还有时间。”

  “不等了。”他猛地起身,帐内的风掀起他的战袍,“派三千骑兵守住三郡的县城,再让地方官贴告示——闹事者斩!安分守己者免半年赋税。至于前线......”

  他指向舆图上的淮水:“张武领三万精兵随我前往。陈烈,你率两万驻守大营,若三日内朝廷准了,你即刻率军来援。若不准,或是后方生乱,就放狼烟,我即刻率军回防。”

  众将皆是一怔,这是把赌注押在了三日内。

  “将军,这太冒险了!”李默急道,“三万对秦军......”

  “不是三万对秦军,是三万盯住楚军。”白玉生眼中闪过锐光,“项猛要是真的布防,我便与他共守。若是楚军敢耍花样,这三万人马足够搅乱他的阵脚。至于三郡...”他看向陈烈,“记住,百姓要的是安稳,不是旗号。谁能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认谁。”

  众将看着白玉生沉稳的侧脸,忽然都静了下来。

  张武抱拳:“末将遵令!”

  陈烈也躬身:“末将定守好后方!不负将军所托!”

  三日后,淮水南岸,白玉生勒马而立,远处楚军队伍稀稀拉拉,连旗帜都破了好几个洞。

  “白将军,辛苦了。”项猛翻身下马,脸上堆着笑,眼神却在快速打量周军的人数。

  白玉生拱手回礼,目光扫过楚军。他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项将军一路奔波,先行扎营休整吧。布防之事,日后再议。”

  风从淮河水面吹来,带着水汽的微凉。白玉生望着滔涛河水,忽然想起出发前李默的话:“朝廷旨意未到。私自出军,赢了是朝廷的功,输了是咱们的命。”他握紧腰间的佩剑。不管前路是坑是坎,这淮水岸边的博弈,已经开始了。

  翌日,淮水南岸的临时大帐内,白玉生摩挲着周帝的圣旨,嘴角噙着一丝冷冽的笑意。帐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援军已经抵达,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与项猛那支衣衫褴褛的残军形成鲜明对比。

  “将军,援军到了!”亲兵掀帘而入,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加上陈烈将军的人马,现在足足有八万人!”

  白玉生站起身,将圣旨揣进怀中。周帝的旨意写得明白:“淮水防线,定要以周军为主,楚军为辅。楚军屡败,不堪大用,凡调度事宜,需听周军号令。”

  “请项猛将军前来议事。”他对亲兵道。

  片刻后,项猛带着几名副将走进来,身上的战袍虽洗过,却仍能看出破损。他刚在帐外看到周军的援军,脸色微微一沉,进帐后面前挤出笑容:“白将军,不知唤本将前来,有何要事?”

  白玉生没绕弯子,直接将布防图推到他面前:“项将军请看,这是我拟定的淮水部署。”

  第一步,守水。以两军弩车,弓箭手为主协助中军驻守,每日轮换巡逻,绝不让秦军靠近南岸。

  第二步,固陆。落霞坡与坠鹰峡十里防线,由我军扼守中央隘口,楚军负责修补工事,运送粮草,若遇秦军攻伐,楚军从侧翼袭扰,周军正面迎击。

  第三部,机动。两军骑兵合编为游骑队,由张武统领,驻防中军与落霞坡中央,哪处告急便驰援哪处,绝不能让秦军撕开缺口。

  白玉生的每一步都衔接紧密,连项猛都不得不点头,这方案比原先只知死守的计划周全的多。

  “项将军,淮水防线虽由你我共掌,但军务调度需以我为主。”白玉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白将军这是何意?”项猛脸色瞬间涨红。

  “项将军,不是我看不起楚军,庐江之失,寿春之败,桩桩件件都摆在眼前。”白玉生的目光落在项猛身上,“诸位都是从寿春逃出来的,该比谁都清楚,指挥失当,才是败亡的根由。如今淮水防线若再重蹈覆辙,别说保住楚地,就怕是连我们都得退回大周。”

  这番话像重锤砸在帐内,楚军将领们的头垂得更低了。寿春的惨败是他们心里的刺,但被当面挑破,剩下只有难堪的沉默。

  “至于指挥权,”白玉生目光锐利如刀,“战时,所有军情先报我帐中,再分令各部。项将军可派亲信参与议事,但军令必须统一。要么听我的,要么白某即刻率军回三郡。”

  最后一句话带着十足的强硬,却也戳中了项猛的软肋,他现在没有独自抗秦的资本,只有联合大周,他才能重新洗刷耻辱。

  帐内沉默了半盏茶的功夫,项猛终于长叹一声,起身抱拳:“便依白将军的方案。只要能守住淮水,项某愿听调遣。”

  他身后的楚军将领虽有不甘,却也无人反对。周军的兵力与装备摆在眼前,白玉生的布防又无漏洞,再争下去,只会自取其辱。

  白玉生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伸手扶起他:“项将军深明大义。来人,摆酒!今日你我共饮,明日起,便一同让秦军尝尝淮水防线的厉害!”

  寿春的秦军大营内,火把连绵如星河,映照着中军帐内的凝重。白起铺开舆图,之前划过楚地东境被攻克的数座城池,墨笔标注的‘已收复’字样密密麻麻,却未能让他眉头舒展。李靖的密信就摊在舆图上,字里行间透着一战破鼎武的迫切。

  “鼎武关守军与李靖军团人数本就相差不大,严防死守下,李靖就算突破鼎武关,也难以剿灭楚军。但加上我们就不一定了,我赞成李靖将军所言。”赵普站在舆图旁,手指重重点在鼎武关的位置,“东境数郡虽富,终究是侧翼。鼎武关才是直捣楚都的咽喉!拿下它,楚帝的龙椅都得震三震,远比在这里一城一池地啃划算得多。”

  帐内众将纷纷点头。连日来南下虽顺,但楚军在东境的抵抗也越发顽强,根据斥候所报,周楚已在淮水布防,显然是想拖延时间。而鼎武关一旦告破,秦军的铁骑就能沿着官道一路疾驰,楚都将无险可守。

  “尉迟燎原率龙骧营继续清剿东境残敌,务必拖延周楚联军,稳住后方。”白起沉吟道。

  “末将保证,绝不让周楚联军袭扰大军侧翼!”尉迟燎原抱拳应诺,声如洪钟。

  白起颔首,转而看向赵云等将领:“明日,赵云、马超率骑兵先行,拔出楚军探子,步军随后出发。”他手指在舆图上划出一条凌厉的路线,“避开楚军设伏的县城,走连云山道,绝不能让楚军知晓我军动向。这一战若成,灭楚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