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解决方法-《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虽然张书淮三人都是举人身份,可人在外地,终究人微言轻,缺少倚仗,才只能干耗着,等着一个不知何时才会有的结果。

  这事,说来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确实够麻烦的。

  若是能找到合适的关系,从上施压,扬州府衙自然不敢拖延;但若是无人理会,便只好被推来推去,在这盐务密集之地干等。

  林向安略一思索,开口问道:“眼下这事进展到哪一步了?是由扬州府衙主审,还是归两淮盐运司管?”

  一旁稍年长的举人名叫王诚,原是嘉兴人,在路上与张书淮结伴同行,此刻面色不大好看,语气中也带着几分疲惫。

  “我们是在苏州平望驿靠岸补给时,行李被盗的,”他说着,语气沉重,“当时我和张兄二人持举人牙牌,便就近去了吴江县衙报案,在那里遇到了有光兄,他也是一样,行李被偷,丢得一干二净。”

  三人遭遇相似,便一同前往县衙,请刑房书吏为他们出具了‘遭劫文书’,以便日后在各处通行时自证清白。

  同时,也依规申请驿马传递文书,送往下一站镇江府备案。

  “结果我们刚到镇江,扬州这边就查出有人私运盐货,扣了我们那批被偷的箱笼,说是其中藏有未经申报的盐包。”

  王诚苦笑着摇了摇头,“好在我们三人都有文书在身,盐运司虽没将我们当贩私的嫌疑人,但因行李与案件有关,死活不肯归还,只说得等调查结束。”

  赵有光在旁补充道:“这几天我们也托人递话,试图疏通,但始终没有回应。”

  “我们这些箱笼里,最多的就是换洗衣物与备考书籍。衣服丢了还好说,书若拿不回来,进京赴考可就耽误大事了。”

  在古代衣物和书籍都是值钱的物品,衣物丢了还好说,但书籍丢了,就异常可惜,毕竟多年下来累积的。

  林向安听得连连点头,问道:“那你们有去扬州府衙正式递状,要求查明并归还物品?”

  “自然试过。”王诚叹道,“我们去过扬州府衙,可知府外出,根本没见到人,后来府衙那边人说此案归盐运司调查,我们人虽清白,东西却被定为证物,等他们处理完,自然会归还。”

  说到底,这还不还行李,就是盐运司一句话的事。

  三人说得无奈,林向安也听得清楚,这里头可能是两边互相推诿。

  想要解决,关键不在“讲理”,而在于“讲门路”。

  这盐运一地,本就是油水重地,又牵涉私盐案子,没人敢贸然做主,便都装聋作哑,拖得一日是一天。

  林向安垂眸沉思了片刻,随即开口道:“这事啊,说到底,还是要找扬州本地的人来帮一把。你们是外地人,不熟这里的门道。”

  张书淮听了,点点头,早就心里有数,只是事到临头,真要怎么找门路,还真是一时想不明白。

  他看向两人,略带几分期待地问道:“你们这次在扬州停几天?”

  “我们刚到不久。”段昊初笑着接话,“一路跟着赵家镖局的船队过来的,估摸也就停个一两日,办完事就得继续北上。”

  “那正好,不如咱们找家酒楼坐一坐。”张书淮当即提议。

  林向安和段昊初自然没有推辞,便与三人一道离了码头,让林远、王和智、段茗、赵川四人自行去周围转转。

  五人一路找了一家临河的酒楼,选了个清静的雅间。

  上了茶水点心,稍事歇息后,便开始闲聊起各自一路上的经历。

  闲话过后,话题又回到了正事上——如何设法取回被扣的行李。

  几人分析了扬州的官署分工与职能架构。

  扬州作为南北咽喉重地,又是两淮盐政中枢,官署繁多,关系错综复杂。

  眼下这件事,虽是扬州巡检司最先查出行李中的私盐,但真正扣押物品、主导调查的,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而扬州府衙,目前并未正式受理此案,只把它当作盐务系统内部事务处理。

  “这么一来,咱们若想加快进度,就得让府衙出面介入。”林向安缓缓说道。

  “可扬州知府外出,咱们也见不着啊。”张书淮无奈道。

  “那你们找错门了。”林向安目光沉稳,“咱们是举人,最该走的是府学这条路。”

  府学是管理生员教育、考核,维护士子权益的地方。

  顿了顿,林向安继续说道:“你们是举人,能证明清白,若能请府学中的教授出面写份《保结状》,再呈给府衙和盐运司,那边处理起来,便不敢轻忽。”

  学官虽不直接管政务,但一旦出面保人,份量可就不一样了。

  也就是寻找司法信用背书。

  “再说了,”林向安微笑道,“若能联系到扬州当地的士绅乡贤,让他们联名上书府衙,效果未必比正式申诉差。你们是读书人,清白无辜,只求归还行李,不算坏事。以当地乡绅之力施加压力,也是常有的事。”

  乡绅士族对于维护阶级地位权利,定然愿意出手帮助。

  而且还是三位举人,他们能证明清白,给予一点小帮助,结下这份交情,也是好的。

  退一步,万一日后有人中了进士,那不就是一桩投桃报李的大好事?

  这买卖怎么看都划算。

  段昊初也点点头,笑着说道,“我赞同向安兄的意见,官府这边走不通,就找和我们同立场的乡绅士族帮忙。”

  张书淮闻言,顿时拍了下额头:“哎哟,你们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这些天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找官差,压根没想起这条门路。”

  王诚也忍不住点头,想明白这件事。

  “确实,官府那边都被挡回来了,可府学不但能进,还有士子之谊。只要咱们说明来意,未必没有学官肯出面。”

  除此之外,还有能利用的地方。

  林向安略作沉吟,又道:“你们还可以去打听一下在扬州的同乡会馆,像是浙江会馆、商业行会这类地方。长年在本地扎根的人,总有门路通盐课分司、通判衙门,甚至可能认识在扬州做官的浙籍官员。你们是同乡、又是举人,他们未必不愿出手。”

  古人对于同乡情义看的比较重,毕竟落叶归根。

  读书人总归讲究名声,多是愿意出手相助的。

  “一句话,别把希望都放在官府流程上。身份不同,手上能用的牌也就不同。多方面入手,定然能提高效率。”

  多头并进,不出三日,这行李便有希望拿回来。

  张书淮听得频频点头,脸上的郁气散了不少,重新提起了精神。

  “这几天真是脑子都乱了,亏得向安兄提醒。你这法子比我们苦等实在多了。”

  王诚与赵有光也都面露赞同之色,纷纷表示愿意立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