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静观其变-《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天刚破晓,县城的大街上已是人头攒动。

  林向安策马疾行,穿过尚未完全苏醒的街道,直奔县学。

  没过多久,百姓聚集在县衙门口,声音此起彼伏,愤怒的控诉在寒风中回荡。

  领头的正是李大牛,他脸色苍白,但眼中满是决绝。

  “求青天大老爷做主啊!”

  “赌坊害人不浅,多少人家破人亡!”

  “赌坊欺人太甚,断不能再由着他们胡作非为!”

  人群越聚越多,围观者议论纷纷。

  “怎么回事?赌坊不是一直开得好好的吗?”

  “你不知道?早就听说他们在里头设局坑蒙,凡是进去的,输得连家当都不剩。”

  “今天这架势,怕是要闹大了!”

  在县衙门口的衙役看到此场景,心里有些不安,赶紧派人去通知刘知县情况。

  县衙内,衙役急忙跑去禀报:“大人,外面百姓群情激愤,怕是要闹大了!”

  刘知县沉着脸,放下手中的笔,缓缓起身,整了整官服,沉声道:“去开堂。”

  大堂之上,刘知县端坐堂前,目光凌厉地扫视着堂下跪着的百姓。

  他目光微沉,缓缓开口:“本官已知诸位所诉,此案即日起,由本官亲自审理,若真有冤屈,定不姑息!”

  一锤惊堂,刘知县声音铿锵有力:“来人,设案登记,逐一记录,凡有冤屈者,皆可上前述说!”

  此言一出,人群稍稍平息。

  百姓们面露惊喜之色,不少人忍不住落泪:“谢大人!谢大人!”

  书吏立刻拿出公文册,衙役维持秩序,依次登记百姓的控诉。

  刘县令目光沉静,心中却波涛暗涌,知道这事定不是巧合,昨日闹事,今日就来衙门告状,闹得满城皆知。

  定是幕后有人推波助澜,瞬间想到了林向安,心里恼怒的同时不由感叹此子有勇有谋。

  但此时的状况,他别无选择。

  ……

  林桥将刘知县当着全城百姓的面接下案子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了林向安。

  “刘县令终究还是接了。”林桥低声感叹。

  林向安微微颔首,目光沉静:“这是唯一的选择,他若不接,民怨难平。”

  他轻轻抿了口茶,眸色微冷:“但吴家不会坐以待毙,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较量。”

  林桥沉吟片刻,问道:“那我们呢?”

  林向安嘴角微微扬起:“静观其变。”

  风暴已起,棋局已布,他已在暗处落子,静待局势变化。

  刘县令接下案件后,立即安排书吏整理民众的证词。

  将每一起控诉都详细记录,并派人调查赌坊的账目与相关证据。

  衙役们忙碌穿梭,县衙内一片紧张而有序的气氛。

  ……

  与此同时,吴家也未曾坐以待毙。

  段府内,书房烛光摇曳,段主簿看着桌上的一个沉甸甸的木匣,眉头紧锁。

  “吴家的人?”他缓缓开口,语气有些沉重。

  来人低声道:“是,说这点小意思还请大人关照,不必太过深究。”

  段主簿沉默不语,手指轻轻叩击桌案。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段昊初推门而入。

  正巧看见了桌上的木匣,他扫了一眼,脸色微变,沉声道:“父亲,这种东西,收不得。”

  来人一怔,随即干笑道:“段公子,这是我们家老爷的一点心意——”

  “我父亲为官清廉,这等污秽之物,速速拿走!”

  段昊初冷声打断,眼中满是不悦。

  段主簿看了儿子一眼,轻叹一声,抬手将木匣推回:“带回去吧,本官只按律办事,若吴家清白,自然会还他们一个公道。”

  来人脸色微变,拱手告退。

  待人走后,段主簿看向段昊初,眼中带着几分复杂:“你怎知此事?”

  段昊初坐下,神情严肃:“我认识向安一段时间,知道他不是鲁莽之人。

  赌坊的事,定是有证据,不然他不会发出来,

  听说刘知县已经接下案子,赌坊背后的吴家势必会有所动作,父亲若被牵连进去,岂不是让人抓住把柄?”

  以前吴家就会常来段府走动,这事段昊初是知道的。

  看到这篇文稿的时候,他立马意识到问题,随后就询问了刘文昌他爹这边的反应。

  刘文昌没有隐瞒,把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了他。

  他就明白林向安有备而来,考虑良久后,他才在人来求情时,当面替他爹回拒了。

  段主簿沉默片刻,点头道:“你说得对,此事我自有分寸。”

  段昊初松了口气,露出一丝笑意:“如此,我便放心了。”

  虽然不知道林向安为何会做这样的事,但他能做的就是不让他爹插手,其他的就得靠他自己了。

  …….

  今日林向安没有去上课,一直待在文思苑,静候消息。

  在下午有学役寻来,上前道:“林公子,周教谕请你去一趟。”

  林向安心中微微一动,调整衣襟,随即跟着学役前往。

  书房内,周教谕负手而立,看到林向安进来,让屋里的下人都出去。

  招呼林向安坐下来喝茶,才缓缓开口:“听闻近日城中闹得厉害,民报亦在其中推波助澜。”

  林向安拱手行礼:“学生只想揭露不公,让百姓知道真相。”

  周教谕缓缓转身,目光深沉地看着他,意味深长地道。

  “真相固然重要,但你可知‘言论’二字,向来锋利如刀,若使之不慎,伤人亦伤己?”

  林向安明白周教谕这是在提醒他,并没有责怪他,便诚恳地应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的,但学生自从知道这事后,于心不忍,这才将事情告知百姓,免得再有人上当。”

  周教谕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一些:“我知你的意图,之前几期内容,我也有所耳闻,晓得你想为百姓做事。但世道险恶,人心难测,还是谨慎些。”

  有时候做事,必然会得罪人,他心里称赞林向安的行为,但作为师长,还是要提醒,毕竟他的未来之路还很长。

  林向安沉思良久,拱手道:“谢教谕教诲。”

  周教谕摆摆手:“你去吧,望你自持。”

  离开后,林向安便去了文思苑,心里明白机会只有这一次了,得继续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