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全场肃然。
所有举子都屏住了呼吸,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
就连路边的挑着担子卖菜的老农也都放下肩上的扁担,一眼不眨的望着林昭,盘算着把等会林大人所说记下来,回去后和家里的小娃娃说一说。
马车的王希孟却嗤笑一声,面露不屑。
“到底还是武勋出身,不知天高地厚。”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心中冷笑,“读书为官之道,乃是经世济民之大学问。”
“江左大儒们皓首穷经,尚且辩之不尽。”
“区区一个黄口小儿,也敢妄言用四句话来概括?”
王希孟已经预见到,林昭接下来要么说出几句空洞无物的大话,引人发笑。
要么故作高深,不知所云,最终弄得个狼狈离场。
总之,四句话,说透读书为官之道?
怎么可能!?
官道上,林昭勒住缰绳。
他望着周围的举子,百姓们,望着他们好奇,炙热的眼神,沉默了一瞬。
随后,他朗声道:
“为天地立心。”
第一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
现场众人先是一片死寂,随后便有了窃窃私语声。
“为天地立心?此话……何意?”
“未免太过狂妄了吧?天地之心,岂是凡人能立?”
那些衣着华贵,坐在马车里养尊处优的世家弟子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而寒门学子们则是一脸茫然。
他们听的不是很懂,只觉得这话有些空,有些远。
马车内的王希孟,几乎要笑出声来。
“故弄玄虚!”他放下茶杯,轻蔑的摇了摇头,“开口便是所谓的天地,也不怕咬到舌头!”
“这等假大空的疏漏之言,毫无治学之根基,也就这种武勋之后才能说出来,令人发笑!”
林昭并没有去在意那些困惑,那些质疑。
他只是端坐在马上,朗声说出下一句:
“为生民立命。”
此话一出,那些寒门学子皆是神情一肃。
不少人的面色瞬间涨红,极为激动!
而那个最先站出来的名叫赵申的举子,更是身体一颤,连带着嘴唇都在哆嗦起来。
“生民......生民……”他喃喃的重复这个词。
十年寒窗,背井离乡,忍饥挨饿,所为何求?
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吗?!
为自己,为家人,为那些还在泥地里摸爬滚打的父老乡亲,谋得一个安身立命的本钱吗?!
人群中,不少寒门士子的眼眶都泛了红。
他们揉了揉眼睛,纷纷背过脸去,不愿让别人看见自己脆弱的一面。
也只有他们,这些本就是从贫苦百姓里走出来的,才能明白这句话的厚重。
人群的骚动,也让王希孟第一次皱起了眉头。
“哼,收买人心的廉价把戏。”
他心中虽然颇为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林昭这句话,确确实实的抓住了那些寒门士子的软肋。
他掀开车帘,正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林昭的第三句话突然在他耳边炸响!
“为往圣继绝学。”
王希孟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住了。
平素里,他最引以为傲的是什么?
是家学渊源,是名师指点!
更是自诩圣人门徒!
可他平日里做的又是什么?
是揣摩诗词,结交权贵,把知识和学问当做是平步青云的台阶!
不说为往圣继绝学了,这次他来做春闱的主考官,心中想的也都是春闱放榜后,金榜题名的那些人日后都是他王希孟的门生!
从此之后见了他,要恭恭敬敬的喊他一声座师!
只要运作得当,日后他的门生故吏便能遍布朝野,在朝堂之上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到那时候,他就是再进一步,官居二品,一品,成为大周的文坛领袖也不无可能!
王希孟他脑子里想的是自己的青云之路,想的是自己的门生故吏,想的是自己身后的赫赫声名!
而林昭这个武勋之后,却想的是为往圣继绝学!
两者高下,清晰可见!
一股难掩的羞愧窜上了王希孟的心头,但更多的,则是一种压抑到扭曲的嫉妒!
明明他才是饱读诗书之人,明明他才是通晓圣人教诲之人!
这等才华横溢的句子,为什么会从这个黄口小儿的嘴里说出来?!
他的脸色变得一阵青一阵白,就连掀开车帘的手也一时间僵在了那里。
而那些个原本还对林昭有些不屑的世家子弟,此刻也收起了脸上的轻蔑,一个个正襟危坐,神情变得无比肃穆。
他们或许不懂生民之苦,但他们自幼饱读诗书,当然明白“为往圣继绝学”这六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是何等宏大的志向与胸怀!
他们虽有贵气,却尚未踏入官场,读书十余载,心中还守着一片清明。
官道之上,一片死寂。
只剩下那呼啸的北风。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等待着那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一句。
马车内,王希孟死死地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他心中有一个声音在疯狂地咆哮:“够了!已经够了!别再说了!”
他害怕,他恐惧。
他害怕,从那个自己最瞧不起的“武夫”口中,听到那句足以将自己毕生所学、毕生所求,都彻底击得粉碎的,真正的“大道之言”!
然而,林昭的声音,还是响了起来。
他没有再去看任何人。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城墙,穿透了京城的繁华,望向了那更遥远的、动荡不安的北境,望向了那片埋葬了万千忠骨的土地。
他的声音,不再激昂,不再洪亮。
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足以让天地为之动容的坚定与悲悯。
“为万世,开太平。”
轰——!!!
如果说前三句,是巨石,是洪钟,是惊雷。
那么这最后一句,便是破开万古长夜的煌煌天光!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话,二十四个字。
可谓是将一个读书人,一个为官者的内心抱负和理想写得淋漓尽致!
再无半点缺漏!
那个名叫赵申的举子,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崇敬,他双膝一软,竟当着所有人的面,对着林昭深深一揖,久久不起!
“学生……学生今日,方知何为读书!何为为官!”
“先生之言,学生……受教了!”
官道两旁,那些举子们竟也都有样学样,齐刷刷地对着林昭深深一揖!
所有举子都屏住了呼吸,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
就连路边的挑着担子卖菜的老农也都放下肩上的扁担,一眼不眨的望着林昭,盘算着把等会林大人所说记下来,回去后和家里的小娃娃说一说。
马车的王希孟却嗤笑一声,面露不屑。
“到底还是武勋出身,不知天高地厚。”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心中冷笑,“读书为官之道,乃是经世济民之大学问。”
“江左大儒们皓首穷经,尚且辩之不尽。”
“区区一个黄口小儿,也敢妄言用四句话来概括?”
王希孟已经预见到,林昭接下来要么说出几句空洞无物的大话,引人发笑。
要么故作高深,不知所云,最终弄得个狼狈离场。
总之,四句话,说透读书为官之道?
怎么可能!?
官道上,林昭勒住缰绳。
他望着周围的举子,百姓们,望着他们好奇,炙热的眼神,沉默了一瞬。
随后,他朗声道:
“为天地立心。”
第一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
现场众人先是一片死寂,随后便有了窃窃私语声。
“为天地立心?此话……何意?”
“未免太过狂妄了吧?天地之心,岂是凡人能立?”
那些衣着华贵,坐在马车里养尊处优的世家弟子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而寒门学子们则是一脸茫然。
他们听的不是很懂,只觉得这话有些空,有些远。
马车内的王希孟,几乎要笑出声来。
“故弄玄虚!”他放下茶杯,轻蔑的摇了摇头,“开口便是所谓的天地,也不怕咬到舌头!”
“这等假大空的疏漏之言,毫无治学之根基,也就这种武勋之后才能说出来,令人发笑!”
林昭并没有去在意那些困惑,那些质疑。
他只是端坐在马上,朗声说出下一句:
“为生民立命。”
此话一出,那些寒门学子皆是神情一肃。
不少人的面色瞬间涨红,极为激动!
而那个最先站出来的名叫赵申的举子,更是身体一颤,连带着嘴唇都在哆嗦起来。
“生民......生民……”他喃喃的重复这个词。
十年寒窗,背井离乡,忍饥挨饿,所为何求?
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吗?!
为自己,为家人,为那些还在泥地里摸爬滚打的父老乡亲,谋得一个安身立命的本钱吗?!
人群中,不少寒门士子的眼眶都泛了红。
他们揉了揉眼睛,纷纷背过脸去,不愿让别人看见自己脆弱的一面。
也只有他们,这些本就是从贫苦百姓里走出来的,才能明白这句话的厚重。
人群的骚动,也让王希孟第一次皱起了眉头。
“哼,收买人心的廉价把戏。”
他心中虽然颇为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林昭这句话,确确实实的抓住了那些寒门士子的软肋。
他掀开车帘,正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林昭的第三句话突然在他耳边炸响!
“为往圣继绝学。”
王希孟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住了。
平素里,他最引以为傲的是什么?
是家学渊源,是名师指点!
更是自诩圣人门徒!
可他平日里做的又是什么?
是揣摩诗词,结交权贵,把知识和学问当做是平步青云的台阶!
不说为往圣继绝学了,这次他来做春闱的主考官,心中想的也都是春闱放榜后,金榜题名的那些人日后都是他王希孟的门生!
从此之后见了他,要恭恭敬敬的喊他一声座师!
只要运作得当,日后他的门生故吏便能遍布朝野,在朝堂之上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到那时候,他就是再进一步,官居二品,一品,成为大周的文坛领袖也不无可能!
王希孟他脑子里想的是自己的青云之路,想的是自己的门生故吏,想的是自己身后的赫赫声名!
而林昭这个武勋之后,却想的是为往圣继绝学!
两者高下,清晰可见!
一股难掩的羞愧窜上了王希孟的心头,但更多的,则是一种压抑到扭曲的嫉妒!
明明他才是饱读诗书之人,明明他才是通晓圣人教诲之人!
这等才华横溢的句子,为什么会从这个黄口小儿的嘴里说出来?!
他的脸色变得一阵青一阵白,就连掀开车帘的手也一时间僵在了那里。
而那些个原本还对林昭有些不屑的世家子弟,此刻也收起了脸上的轻蔑,一个个正襟危坐,神情变得无比肃穆。
他们或许不懂生民之苦,但他们自幼饱读诗书,当然明白“为往圣继绝学”这六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是何等宏大的志向与胸怀!
他们虽有贵气,却尚未踏入官场,读书十余载,心中还守着一片清明。
官道之上,一片死寂。
只剩下那呼啸的北风。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等待着那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一句。
马车内,王希孟死死地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他心中有一个声音在疯狂地咆哮:“够了!已经够了!别再说了!”
他害怕,他恐惧。
他害怕,从那个自己最瞧不起的“武夫”口中,听到那句足以将自己毕生所学、毕生所求,都彻底击得粉碎的,真正的“大道之言”!
然而,林昭的声音,还是响了起来。
他没有再去看任何人。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城墙,穿透了京城的繁华,望向了那更遥远的、动荡不安的北境,望向了那片埋葬了万千忠骨的土地。
他的声音,不再激昂,不再洪亮。
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足以让天地为之动容的坚定与悲悯。
“为万世,开太平。”
轰——!!!
如果说前三句,是巨石,是洪钟,是惊雷。
那么这最后一句,便是破开万古长夜的煌煌天光!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话,二十四个字。
可谓是将一个读书人,一个为官者的内心抱负和理想写得淋漓尽致!
再无半点缺漏!
那个名叫赵申的举子,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崇敬,他双膝一软,竟当着所有人的面,对着林昭深深一揖,久久不起!
“学生……学生今日,方知何为读书!何为为官!”
“先生之言,学生……受教了!”
官道两旁,那些举子们竟也都有样学样,齐刷刷地对着林昭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