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多事之秋4-《年代:悠闲的日子》

  等杨庆有和苏颖赶回南锣鼓巷时,路上的积水已经有小二十公分深了,低洼处,甚至跟进水池似的,直没小腿。

  路两旁胡同里时不时传出住户们焦急的吆喝声。

  “快点儿,再装两袋土,扛不住了,水要漫进来了。”

  “别特么通下水道了,嫌进水进的太慢吗?”

  “哎!那谁,去胡同口瞧瞧,看是不是哪个孙子把胡同堵了?否则咱门口怎么这么多水?”

  我党的组织能力向来给力,只靠院里的住户们想来是想不出拿袋子装土砌墙挡水的法子,街道、派出所、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全在胡同里忙活。

  看完这院,立马去下一院。

  杨庆有进胡同的工夫,已经瞧见了好几个熟人戴着斗笠在雨幕中穿梭,他们甚至连打招呼的空闲都没有。

  还没到家门口呢!

  苏颖便瞅着胡同里的积水愁道:

  “完了,完了,家肯定被淹了。”

  “别乌鸦嘴。”

  杨庆有安慰道:

  “咱们院地势还算高,估摸着轻易淹不了,也就二三十米了,你抓紧点儿。”

  “我倒是想抓紧。”

  苏颖深一脚浅一脚的吐槽道:

  “可也得快的起来啊!”

  “早就劝你你穿凉鞋上班,你不肯,这下好了吧!”

  杨庆有晃着脖子下挂的两只布鞋吐槽道:

  “不仅鞋泡开胶了,你还得光脚丫子走路。”

  “哼!”

  苏颖哼的一声,加快步伐道:

  “光脚丫子走路凉快。”

  “嘴硬吧你就。”

  杨庆有吐槽着,快步追了上去。

  “春燕,你这孩子,蹲门口干什么?”

  苏颖跑进门楼子下,还没喘匀气呢!便瞅见只有十来岁的春燕守在门口通下水道,不由的气道:

  “院里大人呢?怎么让你在这?”

  春燕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呲牙笑脸回道:

  “都在通下水道呢吧!我见没人来看门,就过来了。”

  “都什么人呐!”

  苏颖麻利把春燕罩在雨衣下,推着她就往家跑。

  “你跟我回家,这么淋着回头再感冒喽!大门让你庆有哥来守,用不着你。”

  后跑进门楼子下的杨庆有........

  合着,你爷们天生抗淋,不怕感冒是吧?

  丫也知道现在不适合斗嘴,只能撇撇嘴,推着自行车跑向家门。

  ..............

  住倒座房也不全是坏处。

  门窗少,不透气,看似不适合居住,实则遇到暴雨天,坏处便成了好处。

  没了渗水的门窗,屋内此时还算干燥。

  除了迎风面的南墙湿漉漉的,还有屋门处有水溅进来外,屋内一切如常。

  杨庆有得意道:

  “我没说错吧!进不了水。”

  “拉倒吧!”

  苏颖撇嘴道:

  “你没看到胡同里的积水都快到小腿了?估摸着再有十公分,水就能没过大门口的台阶,到时我看你怎么办?”

  “怎么办?”

  杨庆有无所谓道:

  “凉拌。”

  应完话茬,杨庆有重新披上雨衣,冲苏颖说道:

  “待会春燕换完衣服回来,你热热饭菜一块吃吧!我去门口守着去,院里这帮邻居,没一个靠谱的。”

  “你不吃了?”

  苏颖摸着饭盒,继续说道:

  “我摸着菜还没凉,凑合着吃得了,你也吃点再出去。”

  “不了,我给你做饭时,吃过了。”

  杨庆有走到门口,又回头嘱咐道:

  “热热再吃哈!春燕淋雨了,小心她感冒喽!”

  “知道了。”

  苏颖闷声回了声,然后起身去看门口角落里封好的炉子。

  住大杂院就这点不好。

  夏天要想随时有火做饭,蜂窝煤炉子还特么不能停。

  本来就闷热,再加上炉子,您就在屋里待吧!一待一个不吱声。

  好在杨庆有不傻。

  平日里都把炉子放门外。

  也就是今儿下雨,才把炉子挪进屋。

  ............

  “杨庆有,怎么是你?今儿不上班吗?”

  杨庆有干活跟别人不一样,即使条件再简陋,他也得找一舒适的姿势,备齐补给。

  已经受累了,总不能再受罪吧?

  丫穿着雨衣,屁股下是一小木凳,背靠门框,左手烟,右手汽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搁门口享受雨景呢!

  他正舒服着,就见雨幕中窜出来一人,顶着大斗笠,脚步甚是急促,等走近了才发现是街道干事小姜,身后不远处还跟着居委会的赵大妈。

  杨庆有起身回道:

  “你们都说有暴雨了,哪还有心思上班?你这是?”

  赵大妈此时也走到了门楼子下,抢先回道:

  “小姜和我负责咱们胡同,其他院都看过了,这不来你们院瞧瞧。”

  杨庆有接话茬道:

  “您说您也是,这么大雨还来干什么?我们院地势高,暂时还没事,那啥,赵大妈要不您坐着歇会儿?”

  “不歇了,不歇了。”

  赵大妈摆手道:

  “你们院管事大爷有在家的吗?我进去嘱咐几句。”

  “没,都上班呢!”

  杨庆有摇头道:

  “不过三大妈这会儿应该在家,要不您找她说说?”

  “我正想找她呢!”

  赵大妈闻言气呼呼道:

  “刚才还跟着我在别的院查看情况,好嘛,转眼的工夫,人没了。”

  说罢,也顾不上再跟杨庆有废话,便急匆匆钻进雨幕,奔向前院。

  干事小姜无奈的笑了笑,接过杨庆有递来的烟,往耳朵上一夹,随口说了句:

  “回头抽,你歇着吧!我去看看,别吵起来。”

  然后便紧追赵大妈,同样跑进了雨幕里。

  杨庆有..........

  三大妈呀三大妈。

  你怎么就分不清轻重呢!

  这下好了吧!

  怕是你居委会帮差的活要干不成喽!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虽然唱的没调也没腔,但杨庆有唱的格外起劲。

  京剧配合门楼子,再合适不过了。

  茫茫雨水汇成的河流中,就他这么一处制高点,恰似城楼观山景,无比惬意。

  “走啊赵大妈,走啊小姜?”

  “走了,地势低的院子已经被淹了,我得过去瞧瞧,别伤着人。”

  小姜听完话,便麻利走进胡同。

  赵大妈也回道:

  “小杨,你可要看好喽!你们院地势高,后边我就不过来了,有事去胡同里叫我。”

  “好嘞赵大妈。”

  送走两位,杨庆有屁股还没沾上板凳,便瞅见垂花门里又钻出一人,仔细一瞧,这不是三大妈嘛!

  头戴斗笠,脚穿凉鞋,裤子腿脚那还用麻绳扎着,一脸不情愿的样子。

  杨庆有故作疑惑道:

  “吆!三大妈,您这是干什么去?”

  “嗐!我去居委会帮忙。”

  三大妈讪讪应完话,便头也不回的跑出门楼子。

  死要面子活受罪。

  还帮忙呢!

  且忙且珍惜吧!

  回头还用不用您就不知道喽!

  杨庆有撇撇嘴,坐下后又高声哼起了空城计。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