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停水风波2-《年代:悠闲的日子》

  三大妈被人叨叨了一下午,早就烦了,闻言没好气道:

  “你们当我乐意啊!我就是个传声筒,有意见找街道说去。”

  说罢,就要转身回屋。

  阎埠贵当即有点慌,一把拉住她,急道:

  “当传声筒你也得传啊!我啥都不知道,你让我怎么办?”

  三大妈闻言猛地一拍脑门,讪笑道:

  “也对哈!”

  毕竟自家爷们,还得自家人疼。

  下班刚进院就被邻居堵了,说什么也得帮着解解围不是。

  其实这帮老爷们也不知道具体的通知内容,都是下班后,被自家老娘们一通添油加醋的怂恿,便怒气冲冲的来找阎埠贵讲理,压根不知道这理站不站的住脚。

  见三大妈这个传声筒要发言,均目光灼灼的盯着她,看她怎么说。

  “赵大妈说,街道收到上面通知,说旱情严峻,居民生活用水紧张,所以要严查浪费生活用水的现象,规定一个院只能留一个水龙头,不管多大的院儿,全部一刀切,到时街道会挨院检查,发现违反规定,浪费用水的现象,一律从严处理。”

  阎埠贵追问道:

  “没了?”

  三大妈恼怒:

  “这些还不够?”

  说罢,瞪了阎埠贵一眼,便转身进屋,留下一帮老爷们大眼瞪小眼。

  一听说是街道下的正式通知,阎埠贵反倒来了精神,亮着嗓门说道:

  “各位听见了吧!上面下的通知,要求节约用水,一刀切的只留一个水龙头,谁来了也没用,大伙还是老实服从要求,赶快散了吧!都散了,该干嘛干嘛去。”

  他说的轻巧,可事儿关系到各家的生活质量问题,邻居们哪肯轻易松口,都站在原地,绞尽脑汁的琢磨刚才三大妈话里的漏洞。

  阎埠贵见状,只能再次催促:

  “别愣着了,你们就是把我吃了也没用,散了,该回去吃饭吃饭,该歇着歇着,都忙活一天了,不累啊?”

  说罢,他就想开溜。

  可惜,群众中有聪明人,刺头冯怀仁,也就是冯叔第一个找出了漏洞。

  一把薅住阎埠贵说道:

  “慢着,事儿不对。”

  其他人见状,均双眼冒光的看向老冯同志,七嘴八舌的追问道:

  “老冯,怎么不对了?抓紧说说。”

  “冯哥,还是您思虑周全,我就说嘛!您当校工屈才了。”

  “还得是你啊老冯,咱们院就属你老成,想的多。”

  冯叔.......

  这特么是好话吗?

  老成,想得多,怕不是骂老子呢吧?

  要不是有正事,他非得找这老哥几个好好说道说道不可。

  “老阎啊!咱院俩水龙头,为什么必须停咱前院的?停中院不行吗?或者咱把管子掐了,假装废弃不用不行吗?等过了这阵风再恢复,谁也说不出什么不是?”

  阎埠贵有点懵。

  这话貌似....好像....说的忒特么有道理了。

  为什么非要停前院的水?

  中院也可以停嘛!

  朱师傅闻言拍着冯叔的肩膀乐道:

  “不愧是搞教育的,老冯,你行,还是你脑子活泛。”

  冯叔?????

  校工也算搞教育的?

  一旁的阎埠贵注意力倒没在这儿,他脑子里还在琢磨冯叔的话,等其他人吹嘘完冯叔后,他才怯怯的问道:

  “你们的意思是?”

  老阎同志这一问把他面前的李强气的不轻。

  “我说三大爷哎!您是不是糊涂了?当然是找一大爷商量了,总不能只有咱前院吃亏吧?再说了,即使最后吃亏,咱也得吃到明处,让他们知道咱去中院打水,是政府要求,不是咱非要去,省的那谁,烂嘴的老壁灯,瞎逼逼。”

  您还别说,话虽难听,却说到了前院老爷们的心坎里,一个个很是赞同的点着头,纷纷表示就是这么个理儿。

  老阎能说啥?

  顺应民意呗!

  他小胳膊肘哪别的过一堆大粗腿。

  “那行,我那啥,吃过饭就去找一大爷。”

  “干嘛吃过饭啊!现在就去。”

  说话间,冯叔拽着他就往中院走。

  其他人也附和着在他身后推搡。

  “就是,我都瞅见了,三大妈还没做饭。”

  “这事可拖不得,老阎啊!待会说话时,你得硬气点儿,你可是代表咱前院所有住户去的,不能被人小瞧喽!”

  “可不,一定要坚持底线,不能轻易松口。”

  “对对对,老阎啊!你就是平日里忒怂,几句话就被人拿捏了,要不我看,大伙一起去算了。”

  朱师傅最后这句话,立马引起了大伙共鸣,纷纷点头称是,要陪着阎埠贵进中院。

  把阎埠贵吓得。

  “别别别,我一个人去就行,人多万一哪个说不好,再吵起来,影响邻里关系,大伙先回去,都先回去等信。”

  俗话说,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院里仨管事大爷开小会的权利,阎埠贵就是再糊涂,也不可能拱手让给邻居们。

  事事上大会,还要他们仨管事大爷干嘛?

  每次征求完大伙意见,等所有人举手投票得了。

  那他们仨岂不成了三大妈那种传声筒了?

  要不得,要不得。

  见阎埠贵站穿堂门口,态度很坚决,不想让人跟着,大伙只好悻悻散去。

  这种事关民生的四合院大事,向来轮不到年轻人发言,即使如傻柱之流。

  胡搅蛮缠,是在不会对各家各户的切身利益产生损害的情况下,大伙抱着看热闹的心理,旁而观之。

  杨庆有、冯勇、阎解成也是如此,只能跟在后面随大流。

  即使你再能打,再能言善辩,也不能走到群众的对立面,即使他们辩不过你,也会在你逢难时,不经意的添把火,放弃旁而观之的坐壁心态。

  从小在四合院长大的冯勇显然早就适应了这种环境,在杨庆有想凑近一点掺和时,很及时的把他拉了出来。

  “哥,咱不用掺和,我爸不会让咱们吃亏的。”

  后面的剧情走向,也证明了冯勇没说错。

  事关切身利益时,这帮老爷们确实很有原则。

  等人散了后,哥仨蹲杨庆有家门口纳凉。

  阎解成吐槽道:

  “怪不得最近感觉水流小了,我还以为是管子堵了呢!敢情是缺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