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收音机1-《年代:悠闲的日子》

  供电所的工作人员那叫一个热情,一个劲儿的问他房屋尺寸,生怕提出的建议不合理,再导致电线买多喽!

  别人费老鼻子劲才弄清的问题,这位倒好,恨不得陪着杨庆有去买。

  也庆幸买电线不需要票,否则杨庆有还得费一番工夫,去黑市淘换。

  中午买好的电线插座,下午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就找了过来,开始上门安装,服务那叫一个贴心,也让杨庆有在四合院又出了把风头。

  冯婶眼最尖,先瞅见了杨庆有带人进院,张嘴问道:

  “庆有,你折腾什么呢?哎吆歪!这不是供电所的老孔吗?你今儿怎么来了?”

  “嗐!你们院的小杨想改造线路,我来搭把手。”

  老孔话刚出口,一旁的三大妈立马急了。

  “小杨,你没事闲的啊?折腾电线干嘛?我可跟你说,咱们院的电费是大伙统一交的,你想在屋里加灯泡,得等你三大爷回来,开会才成。”

  杨庆有.....

  老阎家人真尼玛无敌了。

  哥们就是在屋里多挂三五个灯泡,月底你们家能多交多少钱?

  三分?五分?还是一毛?

  就现在灯泡那瓦数,屋里的灯全亮着,一天也用不了一度电。

  除了老阎家,就没别的邻居们在乎过别人是否多亮了一会灯。

  抠那一两分钱的电费,还不够丢人的,也就老阎家人能光明正大问出来。

  “三大妈,您别误会,单位奖励了我一张收音机票,这不,我把收音机买回来了,但是没地儿插电,于是请供电所的同志来帮忙改一下线路。”

  “至于您说得开会才能决定改不改线路,我觉得没必要,收音机又用不了多少电,要不您等三大爷回来,您问问他?”

  如今的杨庆有早今非昔比了,他用后脚跟想,也敢打赌,三位管事大爷不敢在改线路这个问题上难为他。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敢难为杨庆有,得先问问自己耐不耐揍。

  再说了,以杨庆有的性子,月底收电费,让他多掏个几毛钱,他绝对不反对。

  当然了,也不光如此,这可是院里头一台收音机,谁不想听听?

  甭说那帮老爷们,就现场的几个妇女,听见收音机的瞬间,眼都红了。

  “收音机?什么牌子的?已经买了吗?”

  “在哪放着呢?让婶儿瞧瞧?”

  “什么瞧瞧?别耽误孔师傅改电路,等改完咱抓紧听听,我跟你们说,隔壁胡同的83号院买了台,院里天天不断人,附近的邻居都过去听,当时把我羡慕的,咱们院可比他们院大,愣是没有收音机,这下好了,咱们也能在自己院里听广播了。”

  “可不,小杨,老孔,你们放心改,我们没意见。”

  好家伙,几人三言两语便把三大妈孤立一旁,压根不怕三大妈尴尬。

  至于会不会多用电?

  邻居们压根不关心。

  用电也是大伙一起交钱,听收音机也是大伙一起听,每月多花个几分乃至一毛钱,就能摆脱无聊生活,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吗?

  什么?杨庆有不让听?

  怎么可能,大伙觉得他不会,家里小孩前几天嘴里的鱼腥味还没散呢!

  小杨压根不是小气人。

  老孔显然见惯了这种场面,二话不说进屋开始捋电线,看看从哪儿顺插座用线最少。

  拉闸,布线,装插座,推闸,一套流程下来,都没用十分钟。

  等收音机里响起咿呀咿呀的唱腔后,门口那帮妇女甭提多兴奋了。

  仿佛那木头盒子上有屏幕似的,一个个直勾勾的盯着崭新的收音机,生怕眨一下眼,耳朵就会错过一个唱腔。

  冯婶更夸张,直接回屋找了块压箱底的碎花布,把收音机包的严严实实。

  那架势,就差明说杨庆有不爱惜东西了。

  至于院里那几个没上学的小屁孩,亲妈们直接爆粗口,让他们滚远点,好似站杨庆有屋门口,就能对收音机造成啥伤害似的。

  得。

  家里成95号院茶话室了。

  杨庆有无奈的笑了笑,起身找饭碗给这帮文艺爱好者们倒水喝。

  “庆有啊,你别动,不用忙活,我们不渴。”

  “对对对,你该干嘛干嘛,不用管我们。”

  “要说这收音机就是好哈!一个不大的木盒子,愣是跟现场听唱戏似的,声儿贼大。”

  “可不,比胡同里挂的那大喇叭强多了,一点儿杂音都没有。”

  “小杨,收音机花了多少钱?你从哪弄的票儿?还有门路没?有的话,回头我让老朱也买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此话一出,邻居们脑袋齐齐转向杨庆有。

  杨庆有......

  朱婶这张嘴啊!还真是啥话都敢说。

  “朱婶,这是我们单位发的,我不是写了一首歌嘛!团里奖励我的,估摸着等国庆那天,咱们听国庆晚会时,就能听到了。”

  听晚会也算是时代特色。

  本来听广播就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消遣方式,播放新闻戏曲之外,每逢重大节日,弄个广播晚会再正常不过。

  只是,六十年代跟刚改开时差不多,收音机在家庭里的地位堪比电视机,一般人还真买不起,也没机会买。

  尽管这里是京城,尽管每处四合院都塞满了人,尽管个个都吃国家饭,没有票还是没有票。

  注定了收听晚会是稀罕事儿。

  朱婶闻言咋呼道:

  “哎吆歪,那到时咱得好好听听,之前就听三大爷讲,你会写歌,没成想,你还真会啊!”

  朱婶的感慨并未引起多大波澜,大伙的注意力全在收音机播出的戏曲上,闻言只是点点头,意思自己听到了。

  见没人接话茬,朱婶撇撇嘴,挪着凳子默默又往前蹭了蹭,开始安静听广播。

  杨庆有开始也没太在意,只以为丰富邻里的空闲生活,是大大的好事。

  他光想着热闹了,压根就没注意到这对他来说是灾难。

  等下午邻居们都下了班,大人小孩把他屋里塞的满满登登后。

  丫才开始后悔。

  人太特么多了,还不好意思往外撵,整的他别说享受小资生活了,连特么茶都不敢泡。

  给谁喝,不给谁喝,都是问题。

  你总不能自己喝吧?

  这收音机买来干嘛?还特么不如把票留着呐!

  “小勇,你来。”

  杨庆有拉着冯勇来到前院,进了老冯家就开始四处撒么。

  “哥,您找什么?”

  杨庆有随口应道:

  “不找什么。”

  等把老冯家屋里屋外都仔细瞅了个遍后,他才试探性的问道:

  “小勇啊!你说哥掏钱,给你们家改个插座出来怎么样?”

  冯勇诧异的回道:

  “干嘛?改插座?我们家要那玩意干嘛?”

  可不就是说,老冯家别说家用电器了,连个手电筒都没有,家里唯一能用电的电器,就是头顶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