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孙权蛰伏广陵,曹真再请增兵-《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一共收了多少人?”

  “共收羯兵一千三百一十一人,汉流民选拔入伍者二百八十四人。共计一千五百九十五人。”

  “那……加上咱们的人呢?”

  “凌将军部曲二百七十九人,吕将军麾下步卒一百零五人,周将军麾下步卒四十三人,还有属下族兵十二人。不算我等,共计军卒两千零三十四人。”

  “两千……”

  孙权低吟此数,慨然叹道:“孤兄昔年以玉玺易兵,所获盖为此数耳?”

  步骘很肯定的点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些!”

  孙权又笑,胸中激昂之意翻涌,慨然道:“兄长当年能凭两千兵马创下基业,孤难道就做不到么!”

  步骘叹息道:“可是吴王,既增兵马,粮草当何以继之?”

  “粮草??”

  闻此言,孙权笑意渐消,眉目含忧。

  以前,还可以向曹丕讨要粮草,虽然给的不多,但好歹够用。

  依孙权原本的计划,乃是在广陵吸收流民,开垦良田,屯粮养兵,再图雄起。

  哪怕慢点,但吸收来军卒定可培养为自己的嫡系部队。

  可羯王的到来,杀了他吸收的流民,也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

  无奈,只能用羯兵达成自己的理想。

  现在,他骤然拥有了两千兵马,却失去了粮草的来源。

  因为,他杀了曹丕指派来的广陵王,也就是羯王石骨督,也就意味着和曹丕彻底撕破了脸,既然撕破了脸,又如何能从他手里在讨到粮食?

  那么,既和曹丕撕破了脸,却去求助曹丕的敌人,刘备?

  孙权苦笑一声。

  前番我背盟取荆州、奇袭关羽,刘备早已恨我入骨,他巴不得我困死在广陵,怎会肯发粮草相援?

  何况,便是他愿援手,这粮草,孤也绝不会用。

  孤孙权,大吴之主,还不需仰仗刘备这种人的接济!

  从心底,孙权是拒绝刘备的。

  可既不求助曹丕,又不求助刘备,剩下的,就只有劫掠百姓一条路可走了。

  但现在的广陵,荒残无民,又哪有百姓可以劫掠?

  那么,北上劫掠下邳?

  是个办法,但必遭曹丕疯狂报复。

  现在的他,论及实力,还远远不到和曹丕掰手腕的地步。

  南下劫掠吴郡?

  此绝非明智之举。

  冥思苦想过后,孙权终于还是选择和曹丕交涉。

  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曹丕。

  “魏王在上:

  臣权奉王命经营广陵,历一载有余,幸赖王威,境内民生渐复。

  然广陵王石骨都,竟敢假王之名,肆虐广陵,烧杀劫掠,屠戮大魏黔首逾千。

  臣恐其恶行污损王之名望,情急之下未及奏请,已将石骨都诛除,并收编其部。

  此乃臣专擅之过,然事出权宜,实无他法,伏乞魏王陛下恕臣不察之罪。

  今臣麾下有羯兵两千,此辈素不服汉人管束,唯见臣紫髯碧眼,状类异胡,方肯归心。

  唯今粮草匮乏,臣恐难安其心。

  若能得魏王赐粮,臣必勉力约束此部,为陛下征讨刘备;

  若粮草不继,羯兵失控劫掠下邳,则恐扰王境安宁。

  臣之心,唯效忠于魏王,无有二志,伏望陛下体察。

  另有一事奏闻:臣妹现为刘备妻眷,与刘备情谊甚笃,若得时机,臣当令其伺机行刺,以助王师破敌。

  臣所言句句属实,无半分虚言,伏请魏王明鉴!

  臣孙权顿首再拜。”

  这封信言语恭敬,但实际上却处处透露着威胁。

  比如说石骨都“假王之名,肆虐广陵,烧杀劫掠,屠戮大魏黔首逾千。”

  好像是在曹丕开脱,但明然人一看便知,基于“肆虐广陵,烧杀劫掠”这个事实,孙权看准了曹丕不能承认这是其名。

  最多也只是把脏水泼到汉帝刘康的身上。

  只要曹丕不承认那是他的意思,孙权再刺杀石骨都,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再比如,孙权明言自己有两千羯兵,也明言除了他这个“紫髯碧眼”的人,谁也带不好这波羯兵,更明言,我这些兵马必须得你给提供粮草。

  否则,我粮草不济,吃不上饭,你不给我粮草,我麾下的羯兵趁你和刘备大战之际,劫掠徐州,也就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了。

  还比如,孙权在信中提到了“臣妹现为刘备妻眷,与刘备情谊甚笃”。

  这就说明,即便我走投无路,或许妹妹也会说服刘备,让我与你为敌。

  事实上,曹丕拿到信时,也真的差点气吐血。

  若非南北战事正酣,曹丕真想即刻将这轻狡反复的孙仲谋拿下正法。

  可眼下,他却动不得。

  且不论那两千羯兵一旦起事作乱,需耗费多少财力物力才能平定;

  更怕孙权狗急跳墙,借着其妹在刘备处受宠的由头转投南汉。

  如此一来,曹魏非但失了牵制刘备的一枚棋子,反增一敌,损失不可谓不大。

  曹丕捻须沉吟许久,终究决定暂退一步,以权宜之计稳住孙权。

  随即传下旨意,加授“督徐扬二州边军事、兼领广陵守将”。

  另拨粮草五千斛、绢帛千匹,令其整饬部曲,即刻领兵反攻建业,以证归附之诚。

  孙权得了粮草,自然大喜。

  那么他会奉命攻打建业么?

  还不到时候。

  在战事最紧之时,当好好蛰伏,保存实力。

  待一方出现明显优势时,我再出手相袭,方可获得最大利益。

  于是,孙权拿着曹丕的粮草,蛰伏于广陵之地。

  等候着起事的机会。

  而此时的曹丕,明明知道孙权可能再叛,又为何应允?

  只因现在的曹丕审时度势,心知大战未决出胜负之前,不应再横生枝节。

  我大魏集八州之地,国饶民丰,怎就还差你这么点粮草?

  ……

  另一边,驻守武功的夏侯渊一筹莫展。

  派出的刺客终未能避过刘禅的眼睛,被刘禅发现后,弃尸于荒野?

  “贾先生,这又该如何?”

  贾诩皱眉沉思。

  还没等他想出一个可靠的计策,却又有曹真的消息传来。

  “诸葛亮率大军围住陈仓,掘道筑山,不断攻城,又建投石车,名曰:坤疏震石车,此车乃精利投石之具,昼夜不息击城。曹真难支,再请增兵。”

  夏侯渊忧虑:“这个月,他都叫了几次援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