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蒙古已经被解决,北方的女真部落正在蠢蠢欲动,他们对我们大宋的北方边境构成了潜在威胁。如果高丽成为我们的藩属国,我们可以在高丽境内建立军事基地,防范女真。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高丽训练军队,提升他们的防御能力,形成一道坚固的北方防线。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控制了高丽,就等于控制了东北。这对我们维护我们大宋在该地区的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至于军费开支,我认为这是必要的战略投资。与其在我们自己的边境线上部署大量军队,不如在高丽建立前沿阵地,将防御线向北推进数千公里。这样反而能节省长期的国防成本。
赵刚的发言充满了战略眼光,也得到了军方将领和大部分议员的支持。大家开始围绕着经济损失和战略利益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认为赵刚说得有道理!国家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能只算经济账!一位军方代表大声说道。
什么国家安全?这明明是穷兵黩武!我们刚打完仗,老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增加军费!一位来自民间的议员反驳道。
高丽那么穷,我们接受他们,不是给自己找了个包袱吗?每年贸易上要损失多少钱?这些钱用来改善我们自己的民生不好吗?
你懂什么!高丽的战略位置有多重要你知道吗?如果被女真或者其他势力占领了高丽,我们大宋的东北边境就永无宁日了!
议事厅内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双方争论不休,各执一词。
杨建国坐在主位上,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没有插话。他知道,这种激烈的争论是必要的,只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双方都没有说服对方。杨建国看了看时间,已经中午十二点了,便宣布休会,下午两点继续开会。
中午,议员们和内阁成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继续讨论着这个棘手的问题。餐厅里、走廊上,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争论声。
下午的会议,讨论的焦点从宏观的利弊分析,转向了具体的操作层面。如果接受高丽成为藩属国,应该如何定义这种藩属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如何划分?如何避免重蹈历史上藩属关系的覆辙?
岳蓉主动发言,她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各位议员,我认为我们可以接受高丽的请求,但必须对传统的藩属关系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义。
首先,在政治上,我们承认高丽成为我们的藩属,也承认这种君臣关系,高丽国王必须接受大宋的册封。
在军事上,我们承担保护高丽安全的义务,但高丽也必须允许我们在其境内建立军事设施和驻军。
重点是经济,我们可以给予高丽一定的贸易优惠,但不能是无条件的免税。可以设立一个藩属国贸易优惠区,对高丽的部分商品给予一定比例的关税减免,同时也要求高丽对大宋的商品开放市场,实现互利共赢。进贡制度可以保留,但要简化形式,贡品的价值和数量由双方协商确定,不能成为高丽的经济负担,也不能成为我们剥削高丽的工具。
最后,我们要建立一个定期的协商机制,双方领导人定期会面,共同商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岳蓉的方案提出后,议事厅内再次陷入了讨论。这个方案既满足了高丽成为藩属国的诉求,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宋的利益,试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岳蓉的话音刚落,整个议事厅里又嗡嗡地吵了起来。
这个方案听起来还行。
贸易优惠区?这听起来不错,互利共赢嘛。
简化进贡?这得好好商量,不能丢了我大宋的脸面。
定期协商机制?这倒是个新鲜玩意儿,能行吗?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觉得这个方案有新意,试图在中间找平衡;有人则觉得还是太让步了,觉得大宋作为天朝上国,没必要搞得这么复杂。
杨建国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岳总长的方案很有建设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现在,我们把这个方案的各个细节都摊开来说,一条条地过,有问题的提问题,有修改意见的提修改意见。
于是,讨论就围绕着岳蓉方案的四个要点展开了。
首先是政治上的册封。有人提出,册封仪式必须隆重,要让高丽人知道谁是主子。
有人则觉得仪式可以简化,重点是实质内容。吵来吵去,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仪式要办,但规模和花费要控制,核心是要把君臣关系的名分定下来。
然后是军事部分。军方代表们最关心这个。他们详细询问了驻军的规模、军费由谁承担、军事基地的选址等问题。
岳蓉解释说,驻军规模初期不宜过大,主要是起到威慑和训练作用,军费由大宋承担,但高丽需要提供土地和一些后勤支持。
军事基地的选址要选择战略要地,尽量往北方,主要为了防范东北方向的女真人。军方将领们对此基本满意,觉得这满足了他们建立前沿阵地的战略需求。
接下来是经济部分,这也是争论最激烈的地方。
贸易优惠区,关税减免比例怎么定?是所有商品都减免,还是只针对特定商品?
高丽的人参、皮毛我们可以免税或低税进口,但他们的粮食就没必要减免了吧?
那我们大宋的丝绸、瓷器、茶叶卖到高丽,他们是不是也要给我们减免关税?
肯定的啊,不然怎么叫互利共赢?
进贡制度简化,那以后高丽国王还来不来朝见了?
朝见还是要来的,毕竟是君臣关系,但贡品可以象征性一点,比如送点他们当地的特产就行了,不用搞得那么沉重。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控制了高丽,就等于控制了东北。这对我们维护我们大宋在该地区的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至于军费开支,我认为这是必要的战略投资。与其在我们自己的边境线上部署大量军队,不如在高丽建立前沿阵地,将防御线向北推进数千公里。这样反而能节省长期的国防成本。
赵刚的发言充满了战略眼光,也得到了军方将领和大部分议员的支持。大家开始围绕着经济损失和战略利益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认为赵刚说得有道理!国家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能只算经济账!一位军方代表大声说道。
什么国家安全?这明明是穷兵黩武!我们刚打完仗,老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增加军费!一位来自民间的议员反驳道。
高丽那么穷,我们接受他们,不是给自己找了个包袱吗?每年贸易上要损失多少钱?这些钱用来改善我们自己的民生不好吗?
你懂什么!高丽的战略位置有多重要你知道吗?如果被女真或者其他势力占领了高丽,我们大宋的东北边境就永无宁日了!
议事厅内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双方争论不休,各执一词。
杨建国坐在主位上,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没有插话。他知道,这种激烈的争论是必要的,只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双方都没有说服对方。杨建国看了看时间,已经中午十二点了,便宣布休会,下午两点继续开会。
中午,议员们和内阁成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继续讨论着这个棘手的问题。餐厅里、走廊上,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争论声。
下午的会议,讨论的焦点从宏观的利弊分析,转向了具体的操作层面。如果接受高丽成为藩属国,应该如何定义这种藩属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如何划分?如何避免重蹈历史上藩属关系的覆辙?
岳蓉主动发言,她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各位议员,我认为我们可以接受高丽的请求,但必须对传统的藩属关系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义。
首先,在政治上,我们承认高丽成为我们的藩属,也承认这种君臣关系,高丽国王必须接受大宋的册封。
在军事上,我们承担保护高丽安全的义务,但高丽也必须允许我们在其境内建立军事设施和驻军。
重点是经济,我们可以给予高丽一定的贸易优惠,但不能是无条件的免税。可以设立一个藩属国贸易优惠区,对高丽的部分商品给予一定比例的关税减免,同时也要求高丽对大宋的商品开放市场,实现互利共赢。进贡制度可以保留,但要简化形式,贡品的价值和数量由双方协商确定,不能成为高丽的经济负担,也不能成为我们剥削高丽的工具。
最后,我们要建立一个定期的协商机制,双方领导人定期会面,共同商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岳蓉的方案提出后,议事厅内再次陷入了讨论。这个方案既满足了高丽成为藩属国的诉求,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宋的利益,试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岳蓉的话音刚落,整个议事厅里又嗡嗡地吵了起来。
这个方案听起来还行。
贸易优惠区?这听起来不错,互利共赢嘛。
简化进贡?这得好好商量,不能丢了我大宋的脸面。
定期协商机制?这倒是个新鲜玩意儿,能行吗?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觉得这个方案有新意,试图在中间找平衡;有人则觉得还是太让步了,觉得大宋作为天朝上国,没必要搞得这么复杂。
杨建国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岳总长的方案很有建设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现在,我们把这个方案的各个细节都摊开来说,一条条地过,有问题的提问题,有修改意见的提修改意见。
于是,讨论就围绕着岳蓉方案的四个要点展开了。
首先是政治上的册封。有人提出,册封仪式必须隆重,要让高丽人知道谁是主子。
有人则觉得仪式可以简化,重点是实质内容。吵来吵去,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仪式要办,但规模和花费要控制,核心是要把君臣关系的名分定下来。
然后是军事部分。军方代表们最关心这个。他们详细询问了驻军的规模、军费由谁承担、军事基地的选址等问题。
岳蓉解释说,驻军规模初期不宜过大,主要是起到威慑和训练作用,军费由大宋承担,但高丽需要提供土地和一些后勤支持。
军事基地的选址要选择战略要地,尽量往北方,主要为了防范东北方向的女真人。军方将领们对此基本满意,觉得这满足了他们建立前沿阵地的战略需求。
接下来是经济部分,这也是争论最激烈的地方。
贸易优惠区,关税减免比例怎么定?是所有商品都减免,还是只针对特定商品?
高丽的人参、皮毛我们可以免税或低税进口,但他们的粮食就没必要减免了吧?
那我们大宋的丝绸、瓷器、茶叶卖到高丽,他们是不是也要给我们减免关税?
肯定的啊,不然怎么叫互利共赢?
进贡制度简化,那以后高丽国王还来不来朝见了?
朝见还是要来的,毕竟是君臣关系,但贡品可以象征性一点,比如送点他们当地的特产就行了,不用搞得那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