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前线,朱棣与朱樉正率军攻打本州岛西部的广岛藩。
明军攻势迅猛,倭兵节节败退,广岛藩的城门已被红衣大炮轰出缺口。
朱樉得知朱雄英给他们送来了十万大军,朱樉兴奋地拍着朱棣的肩膀,对朱棣说道:“四弟,有这十万大军,咱们攻打本州岛就十拿九稳了,有了这十万大军,咱们可以敞开了打。”
朱棣眼中也闪过笑意:“陛下对太孙殿下的支持,真是无条件啊。咱们得加把劲,别辜负了陛下与太孙殿下的期望!”
另一边,汤和与郭镇正率军围攻大阪藩。
收到消息后,汤和捋着胡须笑道:“有十万援军,咱们便能放开手脚了!传令下去,加大攻势,务必在三日内拿下大阪藩!”
郭镇躬身应道:“末将遵令!”
汉城行辕内,朱雄英站在舆图前,目光从北平、山东的方向,移到棒子国仁川港,再到倭国本州岛。
他知道,这十万援军不仅是兵力的补充,更是爷爷对他的牵挂与支持,有了这份支持,覆灭倭国、掌控银矿、早日回应天,都是分分钟可以达成的事情。
十五日后……
汉城……
晨光刚漫过城墙,便被城外传来的马蹄声与号角声唤醒。
北平援军的玄色甲胄队列,如一条黑色长龙,沿着官道缓缓驶入汉城郊外 —— 五万将士历经长途奔袭,虽面带疲惫,却依旧腰杆挺直,长矛长刀在晨光下泛着冷芒。
领兵将领翻身下马,快步走向汉城行辕,身后的队伍整齐驻扎在城外营地,井然有序。
几乎同一时间,仁川港传来消息:山东援军的战船已抵达,五万将士正卸载辎重,燧发枪子弹、手雷等军械箱整齐堆放在码头,水师士兵正与棒子国向导交接,准备向汉城靠拢。
两路援军一陆一水,如期在汉城周边汇合,十万大军的规模,让整个汉城都笼罩在肃杀的军威之下。
“殿下!北平、山东援军已全部抵达汉城郊外与仁川港,等候您的指令!” 蒋瓛快步走进行辕,声音带着几分振奋。
蒋瓛快步走进行辕,声音带着几分振奋。
朱雄英正对着舆图,标注本州岛尚未攻克的藩城,闻言抬头,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来得正好!传孤的令 —— 北平援军即刻从陆路前往釜山港,山东援军从仁川港直接乘船赴釜山港,无需入城休整,沿途皆由棒子国提供粮草补给。”
他俯身指着舆图上的兵力分配标记,语气愈发坚定:“十万援军抵达釜山港后,先留两万给俞通渊,作为守护、保障补给线的备用兵力,同时防备倭国残余势力反扑。余下八万,全部分配给朱棣、朱樉、汤和、郭镇四人统领 —— 朱棣与朱樉各领两万,汤和领三万,郭镇领一万,且此战仅由他们四人领兵攻击本州岛,其余将领皆听四人调遣,不得擅自领兵出击!”
“殿下,这般集中兵权于四人之手,既能避免兵力分散,又能统一指挥,倒是稳妥。” 蒋瓛先前的担忧消散,躬身附和。
“本州岛藩城虽散,但核心目标是攻克全境、守住银矿,集中兵权给他们四人,才能更高效推进。” 朱雄英指尖点向本州岛银矿核心区,“你再传谕四人:朱棣率军攻本州岛北部的仙台、青森藩,切断倭国北逃路线;朱樉主攻西部广岛、冈山藩,巩固已占区域;汤和与郭镇合力向东,先克大阪,再取东京,最后合围银矿。四人需互通战报,若遇强敌可相互支援,银矿区域一旦攻克,无论哪路部队,都需第一时间派兵驻守,这是重中之重!”
“臣明白!这就去传令,让四人知晓兵力分配与作战目标!”
朱雄英又补充道:“告诉他们,军中赏罚分明 —— 拿下藩城、守住银矿者,论功行赏;若因指挥失当导致兵力受损,或让银矿出任何差错,即便贵为亲王,孤也绝不轻饶!”
“臣记下了!”指令很快传达到两路援军与前线将领。
指令很快传达到两路援军与前线。
北平援军将领接到命令后,即刻整顿队伍:“全军出发,前往釜山港!抵达后先检查甲胄军械,明日随俞将军渡海!” 士兵们齐声应和,队列沿着官道,向着釜山港的方向进发。
山东援军也在仁川港重新登船,水师将领站在船头,对士兵们高声道:“先去釜山港与北平援军汇合,再一同渡海去长洲藩!到了前线,咱们听朱棣将军他们调遣,好好打一场胜仗!”
俞通渊在釜山港接到指令后,即刻安排起来:“传令下去,清理出三座码头专供援军渡海使用,再调二十艘战船护送,务必确保援军安全抵达长洲藩!”
汉城行辕内,朱雄英站在窗前,望着援军奔赴釜山港的身影,心中满是笃定。先集结渡海,再前线分配兵力,既兼顾了行军效率,又考虑了实战需求,本州岛的战局已渐趋明朗。
他知道,待援军与朱棣四人汇合,攻克本州岛、夺取银矿,便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李成桂派人送来书信,语气满是恭敬:“太孙殿下,臣已按您的吩咐,在汉城至釜山港的沿途备好粮草,若援军渡海有需,臣也可派船协助运输。”
朱雄英看完书信,淡淡一笑,对蒋瓛道:“李成桂倒是越来越识趣了。传孤的话,让他多派些熟悉倭国海域的向导,协助俞通渊渡海,若能提供本州岛藩城的防御情报。”
“臣遵令!”两日后,釜山港一片繁忙。
北平与山东援军已全部集结,俞通渊正指挥士兵将辎重搬上战船,燧发枪子弹、手雷等军械箱堆得满满当当。
“传令!第一波援军登船,出发前往长洲藩!” 随着俞通渊一声令下,战船扬起风帆,载着两万援军,缓缓驶离釜山港,向着倭国的方向而去。
消息传回汉城,蒋瓛禀报道:“殿下,俞将军已率第一波援军渡海,剩余援军将分三批出发,三日内可全部抵达长洲藩。”
朱雄英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轻松:“好。待援军全部与朱棣四人汇合,本州岛之战便会进入决胜阶段。你安排一下,待前线传来银矿攻克的消息,咱们便启程回应天。”
“臣这就去准备!”夜色渐深,汉城行辕的灯火依旧明亮。
朱雄英坐在案前,手中拿着徐妙锦的书信,信中写道:“腹中胎儿日渐安稳,盼君早日归。” 他轻轻抚摸着信纸,嘴角不自觉上扬。
明军攻势迅猛,倭兵节节败退,广岛藩的城门已被红衣大炮轰出缺口。
朱樉得知朱雄英给他们送来了十万大军,朱樉兴奋地拍着朱棣的肩膀,对朱棣说道:“四弟,有这十万大军,咱们攻打本州岛就十拿九稳了,有了这十万大军,咱们可以敞开了打。”
朱棣眼中也闪过笑意:“陛下对太孙殿下的支持,真是无条件啊。咱们得加把劲,别辜负了陛下与太孙殿下的期望!”
另一边,汤和与郭镇正率军围攻大阪藩。
收到消息后,汤和捋着胡须笑道:“有十万援军,咱们便能放开手脚了!传令下去,加大攻势,务必在三日内拿下大阪藩!”
郭镇躬身应道:“末将遵令!”
汉城行辕内,朱雄英站在舆图前,目光从北平、山东的方向,移到棒子国仁川港,再到倭国本州岛。
他知道,这十万援军不仅是兵力的补充,更是爷爷对他的牵挂与支持,有了这份支持,覆灭倭国、掌控银矿、早日回应天,都是分分钟可以达成的事情。
十五日后……
汉城……
晨光刚漫过城墙,便被城外传来的马蹄声与号角声唤醒。
北平援军的玄色甲胄队列,如一条黑色长龙,沿着官道缓缓驶入汉城郊外 —— 五万将士历经长途奔袭,虽面带疲惫,却依旧腰杆挺直,长矛长刀在晨光下泛着冷芒。
领兵将领翻身下马,快步走向汉城行辕,身后的队伍整齐驻扎在城外营地,井然有序。
几乎同一时间,仁川港传来消息:山东援军的战船已抵达,五万将士正卸载辎重,燧发枪子弹、手雷等军械箱整齐堆放在码头,水师士兵正与棒子国向导交接,准备向汉城靠拢。
两路援军一陆一水,如期在汉城周边汇合,十万大军的规模,让整个汉城都笼罩在肃杀的军威之下。
“殿下!北平、山东援军已全部抵达汉城郊外与仁川港,等候您的指令!” 蒋瓛快步走进行辕,声音带着几分振奋。
蒋瓛快步走进行辕,声音带着几分振奋。
朱雄英正对着舆图,标注本州岛尚未攻克的藩城,闻言抬头,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来得正好!传孤的令 —— 北平援军即刻从陆路前往釜山港,山东援军从仁川港直接乘船赴釜山港,无需入城休整,沿途皆由棒子国提供粮草补给。”
他俯身指着舆图上的兵力分配标记,语气愈发坚定:“十万援军抵达釜山港后,先留两万给俞通渊,作为守护、保障补给线的备用兵力,同时防备倭国残余势力反扑。余下八万,全部分配给朱棣、朱樉、汤和、郭镇四人统领 —— 朱棣与朱樉各领两万,汤和领三万,郭镇领一万,且此战仅由他们四人领兵攻击本州岛,其余将领皆听四人调遣,不得擅自领兵出击!”
“殿下,这般集中兵权于四人之手,既能避免兵力分散,又能统一指挥,倒是稳妥。” 蒋瓛先前的担忧消散,躬身附和。
“本州岛藩城虽散,但核心目标是攻克全境、守住银矿,集中兵权给他们四人,才能更高效推进。” 朱雄英指尖点向本州岛银矿核心区,“你再传谕四人:朱棣率军攻本州岛北部的仙台、青森藩,切断倭国北逃路线;朱樉主攻西部广岛、冈山藩,巩固已占区域;汤和与郭镇合力向东,先克大阪,再取东京,最后合围银矿。四人需互通战报,若遇强敌可相互支援,银矿区域一旦攻克,无论哪路部队,都需第一时间派兵驻守,这是重中之重!”
“臣明白!这就去传令,让四人知晓兵力分配与作战目标!”
朱雄英又补充道:“告诉他们,军中赏罚分明 —— 拿下藩城、守住银矿者,论功行赏;若因指挥失当导致兵力受损,或让银矿出任何差错,即便贵为亲王,孤也绝不轻饶!”
“臣记下了!”指令很快传达到两路援军与前线将领。
指令很快传达到两路援军与前线。
北平援军将领接到命令后,即刻整顿队伍:“全军出发,前往釜山港!抵达后先检查甲胄军械,明日随俞将军渡海!” 士兵们齐声应和,队列沿着官道,向着釜山港的方向进发。
山东援军也在仁川港重新登船,水师将领站在船头,对士兵们高声道:“先去釜山港与北平援军汇合,再一同渡海去长洲藩!到了前线,咱们听朱棣将军他们调遣,好好打一场胜仗!”
俞通渊在釜山港接到指令后,即刻安排起来:“传令下去,清理出三座码头专供援军渡海使用,再调二十艘战船护送,务必确保援军安全抵达长洲藩!”
汉城行辕内,朱雄英站在窗前,望着援军奔赴釜山港的身影,心中满是笃定。先集结渡海,再前线分配兵力,既兼顾了行军效率,又考虑了实战需求,本州岛的战局已渐趋明朗。
他知道,待援军与朱棣四人汇合,攻克本州岛、夺取银矿,便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李成桂派人送来书信,语气满是恭敬:“太孙殿下,臣已按您的吩咐,在汉城至釜山港的沿途备好粮草,若援军渡海有需,臣也可派船协助运输。”
朱雄英看完书信,淡淡一笑,对蒋瓛道:“李成桂倒是越来越识趣了。传孤的话,让他多派些熟悉倭国海域的向导,协助俞通渊渡海,若能提供本州岛藩城的防御情报。”
“臣遵令!”两日后,釜山港一片繁忙。
北平与山东援军已全部集结,俞通渊正指挥士兵将辎重搬上战船,燧发枪子弹、手雷等军械箱堆得满满当当。
“传令!第一波援军登船,出发前往长洲藩!” 随着俞通渊一声令下,战船扬起风帆,载着两万援军,缓缓驶离釜山港,向着倭国的方向而去。
消息传回汉城,蒋瓛禀报道:“殿下,俞将军已率第一波援军渡海,剩余援军将分三批出发,三日内可全部抵达长洲藩。”
朱雄英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轻松:“好。待援军全部与朱棣四人汇合,本州岛之战便会进入决胜阶段。你安排一下,待前线传来银矿攻克的消息,咱们便启程回应天。”
“臣这就去准备!”夜色渐深,汉城行辕的灯火依旧明亮。
朱雄英坐在案前,手中拿着徐妙锦的书信,信中写道:“腹中胎儿日渐安稳,盼君早日归。” 他轻轻抚摸着信纸,嘴角不自觉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