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集团战略调整?-《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推动碳基芯片发展,总得有人做出一些牺牲。

  晶圆厂付出的可能大了些,但其他子公司也不轻松。

  想到这里,汤城心里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汤董,集团战略调整?”

  王阳听完这句话,隐隐感觉事情不简单。

  自己刚刚说的消息,并没让汤城脸上有一丝高兴。

  看来这次的变动会相当大。

  否则董事长也不会亲自过来。

  而且这几天还跑了多家子公司,那些公司也多是做半导体材料的。

  王阳眉头一皱,脑子里快速思索着。

  汤城也在想,该怎么开口让晶圆厂放弃现在所有的生产布局。

  两人各有想法,车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连司机都感觉到了一丝紧张气氛。

  车驶入晶圆厂后,一切接待流程按原计划执行。

  先是参观流片车间,然后看单晶硅拉制车间。

  这一次,汤城却婉拒了参观生产线的要求。

  他摇了摇头说:“王总,找个安静点的地方,我想和你单独谈谈。”

  听他这么说,王阳心里一沉。

  看这架势,事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

  刚进厂就不参观,直接谈事,虽不知内容,但八成不是好事。

  “好,董事长,那请来我办公室吧。”

  王阳虽然心里没底,但立刻调整了接待安排。

  原本准备好的行程取消了。

  接待人员也开始处理后续工作。

  在王阳的引领下,汤城等人进入办公楼,来到了总经理办公室。

  除两人外,其他人留在门外。

  “董事长,您有什么话尽管说,是不是我在哪块做得不好?”

  王阳打破沉默,直接发问。

  “如果您愿意给个改进的机会,我一定会尽全力;如果您觉得我能力不够,那我可以主动辞任。”

  他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如果是要换人,他也不纠结,走就是了。

  如果只是敲打一下,那就改,改了还是条好汉。

  作为下属,他这样的反应,既得体又务实。

  “王总你想多了,这阵子你做得很好,我都看在眼里。”

  “能在两个月时间把晶圆厂由亏转盈,这份功劳没人能抹掉,包括我自己。”

  汤城先表扬了王阳的工作成绩。

  王阳的工作能力、态度、作风都挑不出毛病,这是汤城非常认可的。

  他接着语气一转:“晶圆厂赚钱了是好事,但从整个龙腾集团角度来看,意义不大,对整体局势并没有起到帮助。”

  “这些话可能听起来不太中听,但现实就是如此,截至目前为止,龙腾晶圆厂还没有达成总部最初设立的目标。” 汤城的话虽然直接,听着也让人不太舒服,

  但那些话,说的确实没错。

  王阳虽然听了不舒服,但内心明白,这都是事实。

  龙腾芯片厂现在最缺的是14英寸晶圆,目标是摆脱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只要实现了这个目标,晶圆厂是否赚钱,根本不是重点。

  就算晶圆厂的利润增长十倍,又能多出多少?不过几亿元而已。

  但如果没有14英寸晶圆,手机线就会停工,一年损失可能高达数千亿。

  和这个比起来,晶圆厂赚点小钱,龙腾根本不会在意。

  收购这家工厂的初衷,就是补足龙腾集团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短板。

  而王阳刚才还拿利润当好消息汇报,这简直本末倒置了。

  “董事长,对不起,我们辜负了总部的信任。”

  王阳主动低头认错,没有做任何辩解。

  该承担的责任他从不回避。

  “王总别着急承认错误,我说的意思不是怪你。”

  “在收购这些公司之前,厂子的规格还只是8寸和10寸,两个月之内就能提升到12寸,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作为龙腾集团的董事长,汤城很清楚晶圆厂的技术突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

  只是,这些成绩对龙腾整体的帮助并不大。

  就像他刚才讲的那样。

  “王总,我今天就不绕弯子了,哪怕你们成功做出了14寸晶圆片,对我们整个集团有多大意义呢?”

  “材料问题解决之后,还有高性能靶材、特种气体、光刻设备等一连串问题。任何一个环节没解决,龙腾还是会被卡脖子。”

  “我们是做终端手机的,任何一个材料不过关,整条生产线就得停下来,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全局性的。”

  “你也清楚,国外半导体圈已经彻底切断了和龙腾的合作。也就是说,整条产业链我们都得靠自己完成,否则就突破不了这个包围圈。”

  汤城语调平缓,只是在说事,没有任何情绪。

  王阳频频点头,他非常清楚这些现实的困难。

  整个半导体行业对外资依赖太深了,敌人几乎不给龙腾留下一丝出路。

  “王总,你觉得如果龙腾继续坚持做半导体,要怎么才能冲出重围,破局而出?”

  这个问题,本不该由他来回答。

  这是龙腾集团高层才应该考虑的战略层面问题,不是王阳该去操心的。

  可既然董事长开口问了,他就只能开口。

  “董事长,如果没法迫使对手松手,那我们只能降低产品技术要求,使用不被限制的老技术工艺,让产品性能降低一些。”

  这个方案虽然听起来有些保守,却也算是一种无奈之下的折中选择。看得出王阳确实想过这个问题。

  “降低技术标准?比如从2n成7n14n方案?这种落后的技术还能被市场接受吗?那样的话,龙腾的困境还是无法彻底解决。”

  汤城嘴角轻轻扬起,语气中有些不屑。

  这个方法听起来太蠢了,简直等于主动把品牌形象砸了。

  哪怕最后失败了,他也不想用这种方式来妥协,那样会毁掉多年打造的高端品牌定位。

  王阳是个有执行力的人,工作也很认真。

  但他始终是在晶圆厂这样一个小舞台上活动,眼界自然受到局限。

  “王总,对集团来说,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彻底放弃手机业务,向对手认输。”

  “这条路我不接受,我可以失败,但不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