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大家统一了方向-《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如果我们能稳住这一块市场,龙腾还是有希望赚钱的,至少在打价格战之前还能维持收支平衡。”

  说这些话时,于惊鸿其实心里有点没底。

  所谓平衡也只是一个假象,前提是不再购买任何新设备的情况下才成立。

  每回引进新设备,亏损都非常严重。

  那五百亿的银行贷款,就是这样一点点滚出来的。

  而自从行业卷入价格战之后,连这点虚假的收支稳定都不存在了。

  即使什么都不改,不投入新项目,龙腾现在每年也要亏损几十亿。

  看着他们几个脸上都带着焦虑,汤城笑着挥了挥手。

  “别紧张,在收购兴华电子之前,我就已经把这些情况调查了个差不多。你觉得我们董事会是摆设?”

  听他这么说,三人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如果他早就知道公司的问题还决定收购,说明早就做好打算了,应该不至于砍掉研发部。

  “外界对这次收购的评价不高,很多人讲得也在理。就单从硅基芯片相关的光刻技术来看,我们都难以追赶,更别提超越别人了。”

  汤城脸上挂着笑说完这句话,看起来压根不像是受到打击的样子。

  “汤董,我们也不想认输,但这确实是事实,西方国家已经在硅基这条路上走得极远了,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点残渣。”

  “可我们龙腾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比方说,在我们自己造不出28纳米光刻机时,进口设备一台要花1.2亿美元。后来我们掌握了制造工艺后,价格降到4000万美元,现在已经压缩到了只有区区1000万美元。”

  “从这方面讲,我们的存在迫使国外厂商不敢随便乱抬价,否则国内企业就得被迫承担高出好几倍的成本代价。”

  于惊鸿急忙说出这番话,希望在汤城心中留个有价值的印象。

  “不用多说了,这些我都明白,先让我接着说完。”汤城轻轻抬手打断了他的发言。

  “现在的局势很清楚,硅基芯片已经快到极限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临近天花板。在这方面,我们要赶上人家几乎没有可能。”

  (此处注意)听到“硅基”两个字的时候,于惊鸿敏锐地察觉到了一点异样。

  董事长反复强调的是“硅基”,不是单纯地泛指“芯片”。

  这其中……难道还有别的意思?

  “所以我在想,在这一块继续投入资金显然是不太值得的,风险太大,回报率太低,既没有现实的盈利希望,也没办法看到想象中的未来空间。”

  “既然路走到这儿行不通,我们就得转换思路——既然硅基难做下去,为什么不能转去做炭基芯片呢?毕竟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非得用硅不可。”

  直到此刻,汤城才正式提出这次会议的重点目标:龙腾电子要进行一次重大转型,放弃硅基光刻机主攻炭基光刻方向。

  方向的大转变,其实就跟赌博差不多。

  成功就是换赛道实现反超;失败就是时间与金钱双输。

  “可问题是,眼下主流市场依旧是围绕硅基芯片展开,即使我们可以造炭基光刻设备,没客户使用,一样打不开局面。”高彦庆低声提醒了一句。

  做产品研发必须考虑销售路径。

  不然哪怕性能拉满,无法落地也是失败。

  “没人我们就去创造人群!想想看,如果我们坚持搞硅这条路,几乎就是等死,但如果转战炭基方向,也许就有五成的机会冲出去。”

  “如果你手上握着牌,会怎么选?”

  汤城的反问相当犀利。

  一项明知看不到尽头的研发,就不值得再去投资资源。

  不是硅不行,也不是这条路不对劲,而是龙腾在别人设计好的规则下,永远也摆脱不了限制枷锁。

  唯有跳出现有框架,避开对手提前布防的方向,把竞争重新拉回起跑线,才有翻身的可能。

  这个想法彻底震惊了于惊鸿一行人。

  在他们看来,这个做法更像是被逼无奈的选择,等同于是自断生路的一刀。

  继续押宝硅基光刻机,就像一场拖延型自杀,至少还能挣扎一阵子;

  选择炭基路线,相当于提前结束生命,属于瞬间爆头的那种。

  早死迟死,结局都一样,差别只在于过程中承受的煎熬有多久。

  而且,转向炭基研发还需要更大规模的资本支持。

  未必就比现在安全,所谓的收益也只是理论可能罢了。

  炭基确实存在潜力,但到现在也仅停留在潜力层面。

  几个人互相交换了眼神,心里都很抗拒这次提议。

  不过,要真开口否定也没啥拿得出手的理由和底气。 于惊鸿几人相互看了看,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谁也不敢直接说董事长的想法太冒险,研发转向反而会让公司更快倒闭,那慢慢等死总归好过主动找死。

  这些话就是脸皮再厚,也说不出口。

  三人沉默了好一会,最后还是于惊鸿开口了。

  “汤董,您的这个提议,其实之前就有技术人员提出来过,但我们当场就否决了。”

  他不敢硬碰硬反对,只能委婉解释。

  “研制碳基芯片的光刻机看似前景光明,技术路径也更有希望实现赶超,但我一开始就坚决反对这个想法。”

  “为什么?因为光刻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它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中游位置,既不能左右上游的材料供应,也无法控制下游的产品需求。”

  “这就很尴尬了。你只能跟着整个半导体市场的节奏被动前行,不如上游原材料厂能改变基础材料,也比不过下游做芯片的企业能够根据终端产品来调整设计。”

  “打个比方吧,就算我们真的做出了碳基芯片光刻机又能怎样?芯片制造商还是继续生产硅基芯片,电子产品的设计依然围绕着主流芯片展开,就连最上游的晶圆材料依然是硅基的。”

  “想发展碳基芯片,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和市场需求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一旦动起来,就会带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重新洗牌,等于从硅基为主的时代跳转到以碳为基础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