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族群认同?情感系统?-《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等颜青青那边出成果,只有那边有了眉目,汤城才能拿着成果去找那些大人物谈。

  “我现在已经在加快筛选速度了,很多项目我都安排到后面去了。”

  “留下的这几个,都是短期内有望出成果的,就看他们的了。”

  颜青青那边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不掉队,她几乎连轴转,没怎么合眼。

  她清楚,如果这个项目能获得上面批准,意义重大,为此付出努力是值得的。

  “我相信他们的研究会让我眼前一亮,这次申请基金的人里,有些东西真让我刮目相看,我发给你看看。”

  颜青青说着,直接把一段视频发给了汤城。视频虽不清晰,

  但大致能让人了解实验情况。显然,这是一次动力测试,尽管最终失败了。

  不过,这个失败的过程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些都是申请资金的人发来的资料吗?”

  “对,这些都是。但大部分没什么意义,剩下的我们会仔细筛选。”

  面对汤城的询问,李新照没有隐瞒,直接回答了。

  汤城点点头,他也知道,不可能批准所有人的申请。

  必须挑出有潜力的来培养,只是怎么挑,就成了关键。

  “我觉得我们得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不然就麻烦了。”

  “你说得对,我马上让他们制定这套标准。”

  汤城的话,颜青青自然懂,甚至她可能比汤城更早意识到这一点。但不管怎样,两人正齐心协力做好这件事。

  第二天一早,颜青青就来到汤城的研究所,穿着干练,好身材遮都遮不住。

  “我整理了材料,虽然短期内看不到实际应用成果。”

  “但这突破已经很振奋人心了,我们俩去谈应该没问题吧?”

  “等等,我先看看。”

  听了颜青青的话,汤城接过她手里的资料。

  看过之后,汤城迅速在脑中过了一遍,正如颜青青所说,

  这些资料虽然还没达到实用阶段,但足以作为实验性突破展示出去。

  “资料没问题,希望大人物们看了,能理解我们这事有多伟大。”

  “是啊,他们会明白的,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科研。”

  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汤城心中生根发芽。虽然未来如何他不清楚,但有一点他明白:

  无论未来怎样,他不会再重蹈覆辙,这一世,他或许能带领人类走出这颗蓝色星球。

  “我们看了你的申请报告,但老实说,这个投入对我们来说太大了。”

  汤城把自己的想法向华国大人物们说明后,

  半数人持反对态度,对他们而言,这无异于一场豪赌。

  “但你也看到了,我们人才培养的速度确实慢了。”

  “所以我们需要全民研发基金,这样才能跟上人才培养的步伐。”

  汤城据理力争,他不允许自己失败。

  “汤城啊,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想法是,”

  “现在不急着做,以后再说,你觉得呢?”

  “以后?恐怕就晚了。我想知道,你们信不信我?”

  这话一出,那些大人物面面相觑,

  都想从对方眼神中找到答案,但什么也没找到。

  “你是我们的院士,最年轻的院士,我当然信你,不信你信谁?”

  一阵沉默后,终于有位大人物开口。汤城听完,直接把资料扔到桌上。

  本来想用数据和资料说服他们,但现在看来行不通,所以他决定不念那些数字了。

  “既然如此,那就请继续相信我,这个项目,我会带领华国迈入全民科研的新时代!”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拉锯谈判,汤城和颜青青还是没能打动那些大人物,并非他们的数据和材料不足,

  而是这些大人物根本就没把那些当回事。汤城见状,索性把资料往桌上一扔,不再念叨。

  “我得说,听来确实让人热血沸腾,但有一句话我也得讲明了,关键得能落到实处啊。”

  汤城的豪言壮语确实响亮,可这事儿真要实施起来会怎样,谁心里也没底。

  万一结果和汤城预想的大相径庭,那可就棘手了,好在没出什么大乱子。

  “既然已有人转变想法,愿意支持你们,我们这些老骨头自然不会阻拦。”

  “我们也投赞成票,这个项目,可以找个时机向全社会公开了。”

  最终,华夏这边的大佬们一锤定音,敲定了这个面向全社会的科研基金项目。

  这可是大手笔,以往的科研基金全攥在各研究所手里,

  像那些小型研究室,根本沾不到边,现在汤城让他们可以直接申请了。

  “幸好有小灵帮忙审核,不然光审核工作就能忙死人。”

  “是啊,多亏你有这法子。”

  汤城早料到,一旦进入全民科研时代,

  基金申请量肯定暴涨,到时候哪些该过,哪些不该过,

  就成了个大学问。好在有小灵在,汤城完全不担心。

  “系统,我确认启动全民科研时代。”

  【请宿主再次确认,是否确认启动全民科研时代】

  “对,确认启动全民科研时代!”

  随着汤城按下确认键,世界悄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变化细微,

  不细看还真难察觉,最重要的是,华夏民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这问题不挺简单的嘛?咱俩磨蹭半个月,图啥呢?”

  “我觉得是二号对照组出了岔子,咱们的实验不可能有问题。”

  此刻,在某些研究所里,许多科研人员忽然发现,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现在豁然开朗,一些原本完全不懂的,现在也能摸到门道,实验进程也更顺畅了。

  “咱们这是怎么了?怎么感觉今天干啥都特顺手?”

  面对科研人员的疑惑,汤城见状微微一笑。

  通过系统,他看到国内已有大量科研项目萌芽,尽管其中大多数意义不大,

  但只要有那么一两个有意义的,对汤城而言,这一切就值了。

  “好了,这两天忙这事儿,我也累坏了,得赶紧回去休息。”

  事情圆满解决后,颜青青也准备离开。

  “好,回去好好休息,有事我再找你。”

  “嗯,别忘了找我哦。”

  两人没多说,颜青青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汤城则返回了自己的研究所。

  毕竟现在有三大强力增益加持:进度 100%,成功率 50%,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

  若能用在自己的项目上,岂不完美?

  “老师,您总算回来了。”

  “是啊,老师,我们等您好久了。”

  汤城一回到研究所,卜煜和缪有妙就迎了上来。

  全民科研时代开启后,他们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特地来请教汤城,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

  “老师,您看我的脑机接口项目,现在已经进入最关键阶段了。”

  “只要能找到志愿者测试,我的项目几乎就可以正式启动了。”

  “没错,老师,我这边也一样,我开发的超级人工智能助手已经能完成一些复杂动作了,用不了多久,它们应该就能驾驶汽车、飞船了。”

  听他们这么一说,汤城颇为欣慰,他们的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对汤城也是好事。

  “那这次找我有什么事?”

  “其实我们想法很简单,只要老师您给个大方向就行。”

  听了缪有妙的回答,汤城起身,示意他们看向天空。

  “我之前就跟你们说过,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必须一飞冲天。”

  “但在那之前,我们或许得一步步来。现在你们取得这么大进展,一时迷茫也正常。”

  “你们要做的,就是坚定地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

  “明白了,老师。”

  “老师,我懂了。”

  当所有人都能申请科研基金时,卜煜和缪有妙确实感到了一丝压力。

  毕竟,汤城实验室的突破,竟是靠一名普通研究室工人解决的,这事儿听起来颇具戏剧性。

  “行了,你们俩别在外头晃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最近两天尽量别外出,在实验室多待会儿,说不定实验这两天就有突破了。”

  汤城清楚现在的增益有多离谱,但他不确定这增益能持续多久。

  万一只是昙花一现,那就糟了。

  “希望不会如此,不过全民科研初期确实挺烧钱的。”

  汤城看了看小灵今天批准的研发基金,数额不小,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坚持下去。 起初那段确实挺费钱,但只要能形成循环,问题就不大了。

  只要新开发的技术能让总收入上涨,基本上研发的成本自然就抹平了。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开头是不可能的,但汤城不急,毕竟才刚起步嘛。

  “你们仨最近别忙别的,全身心投入你们的项目,我相信不久你们都会有新进展的。”

  刚开始这段日子,由于研发速度快,成功率高,

  效率自然顶呱呱,汤城不想他们错过这个黄金期,便催促起来。

  “对,我也发现了,这几天研究东西时,感觉思路比前几天清晰多了。”

  “我和大师姐感觉一样。”

  藏小花话音一落,缪有妙连忙附和,他也觉得这两天比以前强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