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收购老巨头,抄底德意志-《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片刻后,孟远在助手的陪同下,面带微笑地走了进来。

  他环视一周,目光在每一个表情复杂的德国高管脸上一一扫过。

  最终,视线落在了主位上那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德国老人身上。

  “霍夫曼先生,看来我来得不是时候,打扰了你们的内部会议。”孟远的声音温和而有礼,仿佛对屏幕上的新闻一无所知。

  卡尔·霍夫曼深吸一口气,挥手让秘书关掉了屏幕。

  他强行压下内心的震动,恢复了属于德意志工业领袖的骄傲。

  “孟远先生,让我们省去那些客套话吧。”

  “我承认,你的远新集团赢了。石油时代……或许真的要结束了。”

  “但,这不代表德国的工业尊严,可以任由一个东方的胜利者,用几张廉价的支票来收购。”

  他身旁的工会领导劳斯,一个身材魁梧如熊的男人,双臂抱在胸前:

  “我们有三万名全德国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工,他们不是可以被随意打发遣散的数字。”

  言下之意,很明确。

  想趁火打劫?没门。

  想裁员?我们会让整个德国都不得安宁。

  孟远静静地听着,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礼貌的微笑。

  “尊严?你们的订单已经清零三个月了,尊严能当饭吃?“

  ”工会?不过是想在谈判桌上多要点遣散费的筹码罢了。可惜,我不是来肢解你们的,我是来‘整体打包’的。”

  他看向霍夫曼,语气平和地开口:

  “霍夫曼先生,我完全理解您的骄傲。汉堡动力一百五十年的荣光,本身就是德国工业精神的丰碑。”

  霍夫曼的脸色稍稍缓和。对于这种恭维,他很受用。

  然而,孟远话锋一转。

  “但是,恕我直言……丰碑,有时候也是墓碑的另一种说法。”

  “你说什么?”

  霍夫曼的眼睛瞬间瞪圆,会议室里的德国高管们一阵骚动,连工会领导劳斯都皱起了眉头。

  这个年轻人,太狂妄了!

  孟远仿佛没看见他们的反应,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你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是制造了这个星球上最精密的活塞、曲轴和复杂的内燃机系统,对吗?”

  “当然!”

  首席工程师忍不住插话,语气里满是自豪,

  “我们的技术,至今无人能超越!”

  “很好。”

  孟远点点头,从随身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只有拳头大小,闪着暗金色光泽的金属圆柱体,轻轻放在了桌上。

  “咚”的一声闷响,那小东西的重量,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这是我们新一代的‘船舶主驱动电机’核心,我们叫它星环。”

  孟远微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在座的都是顶级专家,不妨……看一看?”

  首席工程师第一个按捺不住,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捧起那个金属圆柱体。

  一看之下,他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僵住了。

  “这……这不可能!这种能量密度……这种磁场约束结构……上帝,它的扭矩输出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语无伦次,双手甚至开始微微颤抖。

  霍夫曼和劳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骇。

  他们不懂技术细节,但他们看得懂首席工程师那张写满了“信仰崩塌”的脸!

  孟远靠在椅背上,终于亮出了他的底牌。

  “霍夫曼先生,现在,我来回答你最初的问题。”

  “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收购一座工业博物馆。我需要的,是能制造出‘星环’这种未来产物的工厂和双手。”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你们那双,曾经用来打磨这个星球上最精密活塞的手,我很欣赏。”

  “但从今天起,你们有两个选择。”

  “一,是继续抱着你们的尊严和荣光,守着那些注定被淘汰的生产线,一起沉进历史的故纸堆里。”

  “二……”

  孟远站起身,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撑着桌面,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霍夫曼。

  “是放下过去的骄傲,用你们那双德国人的手,为我,也为你们自己,去亲手创造一个全新的电气化时代!”

  “你们的工厂,将升级为‘远新欧洲超级电机研发中心’。”

  “你们的工人,一个都不会少,他们将获得全欧洲最顶级的培训和待遇。”

  “至于你们的尊严……”

  孟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浅笑。

  “未来的世界,只会记住,是谁制造了驱动新时代的‘心脏’。这才是我能给你们的,真正的尊严。”

  话音刚落,会议室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首席工程师捧着那个小小的“星环”,如捧圣物。

  工会领导劳斯,那双抱在胸前的手臂,不知何时已经放了下来。

  而CEO霍夫曼,他死死地盯着孟远,脸上的肌肉抽动着。过了许久,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你的报价,是多少?”

  孟远笑了,他没有说话,将一份文件轻轻推到桌子中央。

  那份文件不厚,封面只有一行简单的标题——“‘星环’电机生产线改造计划”。

  霍夫曼起初只是不屑地扫了一眼。

  可三分钟后,他扶了扶自己的金丝眼镜,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半小时后,整个德方团队都围了过来,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那不是一份收购条款。

  那是一份精确到每个螺丝钉、每个工位的……未来。

  它用精准的数据,规划出一条老旧的生产线如何在三个月内,产能提升400%。

  它为每一个即将被淘汰的岗位,都设计了至少三个转型培训方案。

  劳斯在文件附录里,甚至看到了一个名叫“汉斯”的普通技工名字。

  计划书里,为这位52岁、即将退休的老伙计,规划了一条新的职业——成为新生产线的“数据采集与反馈”顾问,薪水比他现在的岗位高出30%。

  德国人引以为傲的严谨和规划,在这份来自东方的“未来”面前,脆弱得像一层窗户纸。

  一周过去了,德国人终于妥协了。

  “咔哒。”

  签约仪式上,老霍夫曼亲自转动扳手,卸下了悬挂了一百五十年的“汉堡动力”铜牌。

  铜牌落地时发出一声闷响,像一个时代的叹息。

  新的铭牌被挂了上去——远新欧洲超级电机研发中心。

  随后,闪光灯疯狂地亮起。

  霍夫曼转过身,紧紧握住孟远的手。

  这位固执了一辈子的德国老人,那双看过无数精密图纸的蓝眼睛里,有不甘,有释然,最后只剩下一种沉甸甸的托付。

  他凑到孟远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

  “孟先生,德国工匠的这双手,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让它们在新时代里,继续创造辉煌。”

  孟远微微点头:“会的。我们将一起,为这个时代,装上最强劲的心脏。”

  他看着那块崭新的铭牌,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