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州长先生,这才是“德国制造”-《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他们想的是,家被偷了,找家长哭诉。

  而孟远想的是,国战爆发,我为国铸剑!

  “他们打的不是远新,是中国制造的未来!这是国运之争!”

  “所以,我不是去求,而是去告诉他们——”

  “弹药,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只管在谈判桌上,把炮弹狠狠地打出去!”

  话音落下,满室死寂。

  之前还惶惶不可终日的王涛,此刻张着嘴,看着孟远的眼神,像是在看一尊神。

  格局,这才叫格局!

  一瞬间,所有的恐慌、焦虑、不安,烟消云散。

  有这样的掌舵人,何惧风浪!

  孟远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感慨时间,他看着已经目瞪口呆的众人,

  “哦,对了,通知下去。”

  “德国建厂计划,非但不准停……预算,还要给我加倍!”

  德国,巴伐利亚州。

  奠基仪式现场。

  州长赫尔曼的大手握了过来,骨节分明,力道像是要捏碎一颗核桃。

  政客的下马威。

  孟远微笑,手腕微不可察地一转,用太极里“引劲落空”的技巧,让那股蛮力瞬间没了着力点。

  赫尔曼眼中闪过一丝错愕。

  “孟先生,整个巴伐利亚都在期待奇迹。”他皮笑肉不笑。

  “州长先生,我们不能创造奇迹,但我们,能让奇迹成为日常。”

  他心里冷笑:

  老狐狸,别试了。上辈子我陪这种人演戏的时候,你估计还在大学里啃黑面包呢。

  主持人激昂的声音响起,聚光灯如利剑般刺来。

  孟远走向主席台。

  数百道目光,怀疑多于期待。

  他刚刚站定,一个声音打破了现场的客套气氛。

  “孟先生!我是《明镜周刊》记者!”

  一个金发男人高举着手,不等允许,便用英语厉声质问:

  “贵公司的中国速度,不就是牺牲质量和压榨劳工的代名词吗?”

  话音落下,一片死寂。

  州长赫尔曼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中国大使馆官员的拳头在桌下悄然握紧。

  这个问题,不是提问,是公然的挑衅。

  所有镜头,长枪短炮,对准了孟远,像一群等待猎食的秃鹫。

  然而,孟远笑了。

  他甚至还轻轻鼓了两下掌。

  “问得好。”

  全场一愣,他疯了?

  孟远拿起话筒,将那份精心准备的讲稿,随手扔在了一边。

  这个动作,让州长赫尔曼的心跳漏了一拍!

  “你这个问题,问到了很多欧洲朋友的心坎里。”

  “所以,我临时决定,用你的问题,作为我今天的演讲主题。”

  孟远目光如炬,直视那位记者。

  “首先,谁告诉你,中国速度等于牺牲质量?”

  他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冰冷。

  “那是你们上一代,陈旧、傲慢且无知的——刻板印象。”

  记者脸上的得意笑容一僵。

  孟远语速加快:

  “真正的中国速度,不是蛮力,是智力。”

  “是在保证顶级质量的前提下,用管理科学和技术创新,实现的效率革命。”

  “它不叫更快,它叫更聪明。”

  他话锋一转,直指所有德国人的骄傲。

  “至于你引以为傲的德国制造……”

  他故意停顿,让全场的呼吸都跟着一滞。

  “恕我直言。”

  “它,正在生锈。”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土地上,当着州长的面,说德国制造生锈了?

  狂妄!这是何等的狂妄!

  《明镜周刊》的记者眼中闪过狂喜,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天的头版标题——《来自东方的傲慢与偏见!》

  州长赫尔曼的脸色铁青,几乎要冲上台捂住孟远的嘴!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孟远要自取其辱时,他的声音再次响起:

  “我尊敬德国制造曾经代表的工匠精神,那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

  “时代变了!”

  “今天,这个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时代,德国制造的内涵,必须被重写!”

  “它不仅需要精密的齿轮,更需要迭代的代码!”

  “它不仅需要可靠的工匠,更需要进化中的算法!”

  孟远伸出一根手指,像是在指点江山。

  “而我们,远新……带来的,就是这个新标准!”

  他目光扫过台下的众特CEO,扫过那些欧洲供应商,最后,落在了州长赫尔曼已经惊呆的脸上。

  “我们来,不是要复制一个德国工厂。”

  孟远的声音陡然拔高,响彻全场!

  “而是要和伟大的德国工程师们一起,创造一个属于未来的,全新的德国制造!”

  “一个既有德国品质的筋骨,又有一颗中国速度的心脏的——新德国制造!”

  “州长先生!”

  他直视着赫尔曼。

  “这,才是我们带给巴伐利亚,乃至全德国的,真正的礼物!”

  一番话,掷地有声!

  全场死寂了两秒。

  那位《明镜周刊》记者,张着嘴,脸色由红转白,像被人迎面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想好了一百种反驳,却发现对方根本没给他辩解的机会。

  人家直接把你的神龛砸了,然后说,别急,我帮你建个更牛的。

  “啪!啪!啪!”

  众特集团的CEO,第一个站了起来,双眼放光,用力鼓掌!

  掌声如同信号。

  州长赫尔曼脸上的寒冰瞬间融化,化为狂喜,他猛地起立,掌声如雷!

  刹那间,掌声山呼海啸!

  那些欧洲的巨头们,看着台上的孟远,眼神从审视,变成了震撼,最终化为敬畏。

  他们明白了。

  这个年轻人,不是来讨饭的。

  他是来定义规则的。

  孟远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微微鞠躬,内心却一片冰冷。

  搞定。

  嘴炮,是最廉价的武器。

  接下来,怎么把这群八小时工作制、把工会当圣经、下午四点准时喝咖啡的德国大爷们,变成能跟我上战场的狼。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果不其然,工厂正式开工的那一天。

  德国,慕尼黑时间,下午四点。

  赵建国的烟灰缸已经满了。

  最后一份文件被德国工会代表甩在桌上,那轻蔑的动作,像一记耳光抽在他脸上。

  “赵先生,我们德国工人不吃你们中国人努力奋斗那一套。”

  “要么接受,要么等着工厂瘫痪。”

  “倒计时,48小时。”

  视频会议的屏幕上,远在国内的董事长孟远,面无表情。

  赵建国喉咙发干,声音嘶哑:

  “孟总,他们这是最后的通牒。两千名德国工人,一旦罢工……”

  后果他不敢想。

  这将是远新集团全球化战略上最大的丑闻和败笔。

  然而,屏幕那头的孟远,却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