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揠苗助长一-《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

  一大早,杨山就进入了878厂会议室,参加今天的计算器芯片的试产方案讨论会。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讨论会。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20多个人,见到他进屋,很多人都不自觉的站起来,仿佛他身上穿着一件黄马甲。

  杨山冲着几个人点点头,然后转头看向石书记,目光中充满挑衅。

  呵呵,哥们的背景比你深,通了天了,看看谁厉害。

  这是杨山回来后第一次直面石书记。两人的办公室虽然离得不远,但都把对方当成陌生人。

  石书记老神在在,没有理会杨山。

  “咳咳,开会吧。咱们继续上次的问题,尽快形成共识。”张总工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默。

  “既然PMOS工艺已经确定了,那试产方案就用越同半导体的通用测试流程来。在座诸位很多都在那里待过,没把学到手的本事都忘掉吧。”杨山腰杆儿倍儿硬,一句话完全否定了这些人之前三个月的辛苦。

  “杨生,越同厂的设备和这里还是有不小差异的,完全套用可能不太合适。”有人提出疑虑。

  “我知道,现在先把框架确定下来。至于细节方面,下来可以分组讨论,没必要同时召集这么多人。”

  “杨顾问,你这么粗暴的生搬硬套,是对878厂的不负责,你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石书记眼看着在座的人被杨山三言两句就说服了,而且还没给他半点面子,实在忍不住了。

  “哦?什么后果?难道还能比你更不负责?那你说说我提出的方案哪方面不好?”

  “我都没看你所说什么越同.......”

  “你没看就说我是在生搬硬套。”杨山轻蔑的一笑,“石书记,您忘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了?”

  “你.......,凡事总要讲究个科学论证吧,你的威风可以在你自己厂里耍......”

  “在你面前,我说的话就是科学。你主持论证了三个月,得出什么结论了?从现在开始,计算器芯片试产项目我接手了。”杨山已经站起身,“各小组两天内把包含各工序试产流程和设定参数的方案初稿报给我,散会吧。”

  出皇差就是这么爽。

  有大大领导和部长两位大佬儿撑腰,这点权力不用白不用。

  石书记有心制止杨山的抢班夺权,可是顶天那位明言支持杨山,口谕已经传得无人不知。所以即使被气得脸青一阵白一阵,也只能坐在座位上喘粗气。

  许厂长就和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低头吹着还没冲开的茶水。

  张总工看了看手里的讨论材料,面色阴沉的扔到了桌子上。

  杨山向门口走了两步,见没人动,就停下脚步回头向屋内众人扫了一眼,“你们还有事要说吗?”

  众人互相看了看,有个人带头起身,其他人稀里哗啦的跟着往外走。

  “张工,穆工,沈工,请来我办公室一下。”

  杨山也不敢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要是所有人都对他不满,那他即便是玉皇大帝也不好使。

  回到办公室后,除了穆瑞凡,其他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杨山刚才的作法太欺负人了,不过都忍着没发火。

  杨山客气的发了一圈烟后又拿出一摞资料,“三位,这是我写的试产工作的指导原则。你们都把把关,如果没问题,就按照这个原则来审核下边报上来的具体方案。”

  穆瑞凡是自己人,早就见识过杨山的作风,他只是苦笑着点点头。

  张总工冷着脸接过纸认真看起来。

  沈副总工资格很老,是和耿波一起在刚建厂的时候从774厂抽调过来的,不过他的技术能力是最弱的。

  看了几眼后,张总工把资料分给其他两人,“杨顾问,要是按你这么来,试产的消耗会非常大,如果达不到量产的要求,重新调整的话,这其中的损失......”

  “杨山,这里真不能像你几年前那么烧钱。”穆瑞凡也跟着摇摇头。

  他经历过杨山初建半导体厂时最烧钱的那段日子,几台机器,100来个技术人员,一年多烧掉1.3亿港币,没有任何产出。这种做法即使放到几年后的今天也非常惊人的。

  “你们往下看。”杨山耐心解释道。

  张总工戴上花镜,往后翻了几页,然后就惊讶的抬起了头,“你竟然降低了工艺制程要求和良品检测标准。为什么?”

  “我们生产的是民用品,满足需求是第一位的,技术够用就好。再说了,厂子里很多国产设备根本达不到标称精度,与其让技术人员在车间里和机器较劲,还不如把要求降低,一条线拉平。”

  “那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还能用吗?岂不是与国外的产品差距更大了?”沈工有些不情愿。

  “即使你们......,咳咳,即使咱们生产出更好的又如何?一样差距很大。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那不是糊弄人么?”沈工愤然道。

  杨山乐呵呵的给他续了一根烟,“沈工,怎么是糊弄人呢?现在计算器芯片有国产的么?如果咱们生产出来,那就是头一号。降低工艺水平,虽然在功能性上比外边的产品差不少,但一样能用,而且价格差距就不大了。在电子类产品高额关税的保护下,即使不用统销的方式,也肯定会在国内受欢迎的!”

  “那国际上.....,”沈工没说下去,他本来还想着通过这个产品,拿到“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的头衔呢,看来不太现实。

  穆瑞凡笑了笑,“又开始玩你那套,用价格差来区分产品和用户。”

  杨山笑笑没有反驳,他这次说的不完全对。

  “那对良品的检测标准也降低是为什么?”张总工不解。

  “检测标准太高,成本会呈几何级数放大。咱们可以换个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售后服务上,大不了给他换一台。”

  “奸商啊!”沈工不由得吐出一个词,他儿时记忆中“坑蒙拐骗”的形象出现在眼前。

  “不退不换才是奸商。”杨山笑着说。

  “不行,那会砸了咱们878厂的招牌。”

  “96%和99%差别有多大?”

  “这.......”沈工觉得杨山说的也没错,可还是很难接受这种明明可以做的更好但就是不做的“先进”理念。

  喜欢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