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霄掌心向上,银白之气一闪而没,如风掠过水面,只在灵台深处留下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他指尖微蜷,试图捕捉那股气息的轨迹,却只觉经络中寒息与剑意交汇之处,隐隐泛起滞涩之感,仿佛两股溪流强行合流,尚未融通。
沈清璃抬眼,目光落在他掌心,随即闭目凝神,神识如细丝探入其经络。她眉头微蹙,低声:“交汇点有凝滞,像是力量在自行重组,但路径未通。”她取出玉简,指尖划过表面,刻下一道波纹状标记,标注灵力滞点位置。
叶凌霄沉息内视,试图以意引气,将那银白之气再度引出。他调动剑意下沉,与寒息相触,刹那间,灵台一震,似有气流逆冲,识海边缘泛起刺痛。他立即收力,额角渗出一缕冷汗。
“不能强催。”沈清璃收起玉简,声音清冷,“它出现时,是自然交融的结果,不是命令可得。你现在强行牵引,反而激起了反噬。”
叶凌霄缓缓吐息,压下体内躁动。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那银白之气再未浮现。可他知道,它还在,潜伏在经络深处,等待某种契机。
两人收拾行装,继续前行。玉匣封存,灵针归鞘,石台上的三角标记被叶凌霄以剑鞘抹平。他们穿过林隙,踏过碎石坡,朝前路深入。晨光斜照,林间雾气渐散,脚下地脉微动依旧,每十二息一次,如心跳般规律。
行不出三里,前方空气忽然扭曲,一道半透明屏障横亘山谷入口。它无根无基,自地面升起,直插云雾,表面流转着幽蓝脉络,纹路曲折,竟与玉片裂痕的走向极为相似。不同的是,那蓝光忽明忽暗,节律紊乱,时而急促如鼓,时而滞缓如凝。
叶凌霄停步,右手按上剑柄。他刚欲催动剑意试探,沈清璃伸手拦下。
“别用新法。”她目光未离屏障,“它的节律不稳定,若强行共振,滞点可能暴动。你刚受反噬,经络未稳。”
叶凌霄收回手,凝视屏障。他尝试以旧法绕行,向左踏出数步,屏障随之延展,如影随形。他又向右迂回,结果相同。他退后两步,屏障纹丝未动;再前进一步,蓝光骤然一亮,表面脉络剧烈震颤。
“它在反应。”沈清璃低声道。
她闭目,神识缓缓铺展,探向屏障表面。那蓝光节律虽乱,可底层波动却透出一丝熟悉——与玉片初启时的原始频率几乎一致。那是他们尚未完全掌握的初始共鸣模式,混乱、原始,却蕴含某种本源性的牵引力。
“它不是在阻挡。”她睁开眼,“它在模拟我们最初的状态。”
叶凌霄沉默。他体内那股银白之气悄然微动,与此同时,屏障上的蓝光也轻轻一震,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它认得我们。”他声音低沉。
“不是认人。”沈清璃盯着那脉络,“是认力量的形态。玉片因共鸣而认主,这屏障……或许是在检验我们是否真正驾驭了它。”
叶凌霄抬起右手,掌心朝上。他不再试图催动,只是静静感受。那银白之气在丹田与识海交界处缓缓流转,时隐时现,如同未驯的野马,在经络中奔走不定。每一次它靠近交汇点,屏障的蓝光便随之轻颤,频率渐趋同步。
“它要的不是力量多强。”沈清璃缓缓道,“是能否稳定。若我们连自身新生之力都无法掌控,便不配通过。”
叶凌霄缓缓握拳,掌心余温未散。他低头看着地面,石缝间有细密纹路延伸,与地脉波动隐隐相连。他忽然蹲下,指尖轻触石面,感知那十二息一次的微震。
屏障的节律依旧紊乱,可每当地脉波动传来,其蓝光便会有短暂的协调瞬间。那一瞬,脉络清晰,节奏分明,与玉片共鸣时的节律极为接近。
“它在等待。”叶凌霄抬头,“等一个稳定的频率。”
沈清璃点头:“我们若不能让体内之力同步,就无法与它共振。强行突破,只会被反震所伤。”
叶凌霄站起身,不再试图绕行或攻击。他闭目,沉入灵台,尝试以呼吸为引,调和剑意与寒息的流转速度。他不再追求银白之气的显现,而是专注于让两股力量在交汇处自然融合,如溪入江,顺势而下。
沈清璃立于他身侧,神识笼罩四周,既监察屏障变化,也关注他体内灵力走向。她发现,每当叶凌霄的呼吸与地脉波动同步,那银白之气便多存留一瞬,滞点处的旋涡也略微平缓。
可只要他稍有急切,气息一乱,滞点立刻加剧,屏障蓝光随之狂闪,仿佛在警告。
“不能急。”她低声提醒,“它不是敌人,是试炼。”
叶凌霄缓缓吐息,第三次调整节奏。这一次,他不再以意控气,而是让气息随地脉起伏自然流转。剑意下沉,寒息上行,二者在交汇点轻轻触碰,未强行融合,而是如双蛇缠绕,缓缓相随。
银白之气再度浮现,这一次,它未即刻隐没,而是在经络中停留了三息之久,随后缓缓沉入丹田,留下一道温润轨迹。
屏障蓝光随之稳定,脉络清晰,节律逐渐与地脉同频。那幽蓝纹路如活物般微微起伏,仿佛在回应。
沈清璃眼中微光闪动。她正欲开口,叶凌霄忽然抬手,示意静默。
他睁开眼,目光直视屏障中央。那里的蓝光正缓缓凝聚,形成一个微小的光点,如同瞳孔般收缩、扩张。
“它在等我们做出选择。”他声音低沉,“不是用力量破开,而是用状态通过。”
沈清璃凝视那光点,缓缓抬起右手,掌心朝向屏障。她没有注入灵力,没有催动神识,只是让自身的气息自然外放,与地脉同步,与体内寒息共振。
叶凌霄也抬起手,掌心相对,银白之气在指尖微微跃动。
屏障蓝光忽然一凝,光点扩大,如门扉初启。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
沈清璃抬眼,目光落在他掌心,随即闭目凝神,神识如细丝探入其经络。她眉头微蹙,低声:“交汇点有凝滞,像是力量在自行重组,但路径未通。”她取出玉简,指尖划过表面,刻下一道波纹状标记,标注灵力滞点位置。
叶凌霄沉息内视,试图以意引气,将那银白之气再度引出。他调动剑意下沉,与寒息相触,刹那间,灵台一震,似有气流逆冲,识海边缘泛起刺痛。他立即收力,额角渗出一缕冷汗。
“不能强催。”沈清璃收起玉简,声音清冷,“它出现时,是自然交融的结果,不是命令可得。你现在强行牵引,反而激起了反噬。”
叶凌霄缓缓吐息,压下体内躁动。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那银白之气再未浮现。可他知道,它还在,潜伏在经络深处,等待某种契机。
两人收拾行装,继续前行。玉匣封存,灵针归鞘,石台上的三角标记被叶凌霄以剑鞘抹平。他们穿过林隙,踏过碎石坡,朝前路深入。晨光斜照,林间雾气渐散,脚下地脉微动依旧,每十二息一次,如心跳般规律。
行不出三里,前方空气忽然扭曲,一道半透明屏障横亘山谷入口。它无根无基,自地面升起,直插云雾,表面流转着幽蓝脉络,纹路曲折,竟与玉片裂痕的走向极为相似。不同的是,那蓝光忽明忽暗,节律紊乱,时而急促如鼓,时而滞缓如凝。
叶凌霄停步,右手按上剑柄。他刚欲催动剑意试探,沈清璃伸手拦下。
“别用新法。”她目光未离屏障,“它的节律不稳定,若强行共振,滞点可能暴动。你刚受反噬,经络未稳。”
叶凌霄收回手,凝视屏障。他尝试以旧法绕行,向左踏出数步,屏障随之延展,如影随形。他又向右迂回,结果相同。他退后两步,屏障纹丝未动;再前进一步,蓝光骤然一亮,表面脉络剧烈震颤。
“它在反应。”沈清璃低声道。
她闭目,神识缓缓铺展,探向屏障表面。那蓝光节律虽乱,可底层波动却透出一丝熟悉——与玉片初启时的原始频率几乎一致。那是他们尚未完全掌握的初始共鸣模式,混乱、原始,却蕴含某种本源性的牵引力。
“它不是在阻挡。”她睁开眼,“它在模拟我们最初的状态。”
叶凌霄沉默。他体内那股银白之气悄然微动,与此同时,屏障上的蓝光也轻轻一震,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它认得我们。”他声音低沉。
“不是认人。”沈清璃盯着那脉络,“是认力量的形态。玉片因共鸣而认主,这屏障……或许是在检验我们是否真正驾驭了它。”
叶凌霄抬起右手,掌心朝上。他不再试图催动,只是静静感受。那银白之气在丹田与识海交界处缓缓流转,时隐时现,如同未驯的野马,在经络中奔走不定。每一次它靠近交汇点,屏障的蓝光便随之轻颤,频率渐趋同步。
“它要的不是力量多强。”沈清璃缓缓道,“是能否稳定。若我们连自身新生之力都无法掌控,便不配通过。”
叶凌霄缓缓握拳,掌心余温未散。他低头看着地面,石缝间有细密纹路延伸,与地脉波动隐隐相连。他忽然蹲下,指尖轻触石面,感知那十二息一次的微震。
屏障的节律依旧紊乱,可每当地脉波动传来,其蓝光便会有短暂的协调瞬间。那一瞬,脉络清晰,节奏分明,与玉片共鸣时的节律极为接近。
“它在等待。”叶凌霄抬头,“等一个稳定的频率。”
沈清璃点头:“我们若不能让体内之力同步,就无法与它共振。强行突破,只会被反震所伤。”
叶凌霄站起身,不再试图绕行或攻击。他闭目,沉入灵台,尝试以呼吸为引,调和剑意与寒息的流转速度。他不再追求银白之气的显现,而是专注于让两股力量在交汇处自然融合,如溪入江,顺势而下。
沈清璃立于他身侧,神识笼罩四周,既监察屏障变化,也关注他体内灵力走向。她发现,每当叶凌霄的呼吸与地脉波动同步,那银白之气便多存留一瞬,滞点处的旋涡也略微平缓。
可只要他稍有急切,气息一乱,滞点立刻加剧,屏障蓝光随之狂闪,仿佛在警告。
“不能急。”她低声提醒,“它不是敌人,是试炼。”
叶凌霄缓缓吐息,第三次调整节奏。这一次,他不再以意控气,而是让气息随地脉起伏自然流转。剑意下沉,寒息上行,二者在交汇点轻轻触碰,未强行融合,而是如双蛇缠绕,缓缓相随。
银白之气再度浮现,这一次,它未即刻隐没,而是在经络中停留了三息之久,随后缓缓沉入丹田,留下一道温润轨迹。
屏障蓝光随之稳定,脉络清晰,节律逐渐与地脉同频。那幽蓝纹路如活物般微微起伏,仿佛在回应。
沈清璃眼中微光闪动。她正欲开口,叶凌霄忽然抬手,示意静默。
他睁开眼,目光直视屏障中央。那里的蓝光正缓缓凝聚,形成一个微小的光点,如同瞳孔般收缩、扩张。
“它在等我们做出选择。”他声音低沉,“不是用力量破开,而是用状态通过。”
沈清璃凝视那光点,缓缓抬起右手,掌心朝向屏障。她没有注入灵力,没有催动神识,只是让自身的气息自然外放,与地脉同步,与体内寒息共振。
叶凌霄也抬起手,掌心相对,银白之气在指尖微微跃动。
屏障蓝光忽然一凝,光点扩大,如门扉初启。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