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新法尝试显成效-《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

  两人虽决心前往北境废阁寻找那卷可能记载完整信息的《灵枢合引录》,但眼前关于玉片和宝材的实验难题亟待解决。他们决定先在此处完成当前实验,为后续寻找古籍积累更多数据。

  雾气在石面凝成细珠,沿着三人并列的灵针缓缓滑落。叶凌霄指尖在玉简边缘轻轻一点,灵力涌入,昨日记录的震频数据瞬间浮现。他未抬头,便将玉简推至沈清璃面前,声音沉稳:“底角六十七度,高差半寸,节律三短一长,每息一次,按《地脉灵引》设定初值。”

  沈清璃接过玉简,神识扫过数据,随即取出玉片置于三角中心。裂痕朝上,寒气未放。她闭目,神识如丝,模拟节律波动,一圈圈向外扩散。玉片表面微颤,却无蓝光浮现。

  “响应阈值未达。”她睁眼,“节律太稳,像静水,不似脉动。”

  叶凌霄点头,抽出剑鞘,轻敲石面。第一击短促,第二击稍缓,第三击再短,停顿半息,复又三短。节奏起伏,如呼吸吐纳。石纹随之轻震,灵针顶端泛起微弱光晕。

  玉片表面涟漪扩散,裂痕处温度骤降两度,未反弹。

  “结构有反应。”叶凌霄调整灵针高度,将右侧顶点压低半分。震颤增强,但左侧灵针忽现微颤,能量流向偏移。

  “高差需更精细。”沈清璃取出一枚薄玉片,垫入左侧针座。再试,共振趋于平稳,玉片接收效率提升近四成。

  “参数可调。”叶凌霄收起剑鞘,“准备完整流程。”

  沈清璃深吸一口气,将幽蓝鳞片、黑玉独角残段、霜纹晶核依次嵌入三角山顶。晶核居中,鳞片左置,独角右列。她以神识牵引寒气,沿节律节奏,缓缓导入系统。

  第一阶段,寒气入鳞片,边缘泛起幽光,结构稳定。

  第二阶段,能量转向独角残段,音波微震,与节律同步,无异常。

  第三阶段,寒气汇向晶核,玉片裂痕处突闪蓝光,反冲一缕寒流直逼神识。沈清璃眉心微跳,立即切断传导。

  “刺痛,但未受损。”她抚额,“问题出在第三阶段。”

  叶凌霄回溯操作,发现第二阶段节律略有延迟,导致能量提前偏向右侧灵针,晶核接收时负荷突增。

  “节律不稳,顺序就乱。”他说,“得有人维持外部节奏。”

  叶凌霄再次以三短一长节律敲击,同时对灵针高度做出微调,以石面为鼓,敲击三短一长,每息一次,节奏恒定。沈清璃同步引导神识,确保能量流转严格有序。同时,叶凌霄将晶核移出中心,置于三角后方附加位格,形成“前置引导、后置承接”结构。

  “主位不固定,随节律迁移。”沈清璃低语,“试试。”

  寒气再次导入。

  第一阶段,平稳。

  第二阶段,音波与节律共振,如潮汐应和。

  第三阶段,能量流入后置晶核,玉片裂痕处蓝光温和渗出,温度持续下降,神识无任何不适。

  “成了。”叶凌霄未停敲击,继续维持节奏。

  沈清璃将寒气撤回,重试一次。结果相同,玉片稳定共鸣,寒气传导效率提升五成以上,无反噬。

  “可重复。”她睁开眼,目光清亮。

  叶凌霄收手,剑鞘垂落。他取出玉简,记录本次参数:节律锚定、结构错高、顺序动态迁移。三者协同,缺一不可。

  “位格定形,节律定序,顺序定流。”他说,“三位一体,不是摆阵,是引脉。”

  沈清璃将三件宝材逐一取下,重新封入玉匣。她取出另一枚空白玉简,开始绘制操作流程图:起始节律触发、结构微调响应、能量分段导入、主位动态迁移。

  “今后每一步都需量化。”她边刻边说,“误差超过半息或三厘,就得重来。”

  叶凌霄点头,将试验用的灵针收起。他忽然停住,盯着地面三角标记的中心点。

  “刚才最后一次导入,玉片温度降了七度,比前两次多出一度。”

  沈清璃抬眼:“说明系统在适应?”

  “不止。”他蹲下,指尖划过石面,“第三次节律时,我稍微放慢了停顿,从半息拉到半息又一瞬。震频反而更稳。”

  沈清璃沉思片刻:“节律不是固定值,而是区间?”

  “或许它在学习我们的节奏。”叶凌霄站起,“像呼吸,不会完全一致,但整体协调。”

  沈清璃将这一条记入玉简:“节律容差,需测试上限。”

  她取出玉片,再次置于中心。这次不导入寒气,仅以神识模拟脉动式波动,三轮短促输入,每轮间隔略长于半息。

  玉片表面涟漪扩散,裂痕处蓝光如心跳般明灭一次。

  “它回应了。”她说。

  叶凌霄以剑鞘轻点地面,按新节奏敲击。石面震颤,灵针微鸣。玉片温度再降一度。

  “分段输入,负荷更低。”沈清璃记录,“建议今后采用脉动式导入,避免瞬时过载。”

  叶凌霄将玉简合拢,收入袖中。他望向沈清璃:“下一步,测试双材组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试鳞片与晶核。”她说,“上次对冲,可能因导入方式粗暴。”

  叶凌霄取出两物,按三角布局放置。沈清璃设定节律,三短一长,每息一次,结构高差半寸,晶核后置。

  寒气导入。

  第一轮,平稳。

  第二轮,鳞片边缘幽光流转,晶核霜纹微旋,寒气在两者间形成循环。

  第三轮,玉片裂痕处蓝光稳定渗出,温度下降五度,无刺痛。

  “互补成立。”叶凌霄确认,“前提是节律引导与结构错位。”

  沈清璃迅速记录:“鳞片主散,晶核主凝,以往直接对接导致对冲。现以节律缓冲,结构隔离,可转为协同。”

  叶凌霄再取独角残段,替换鳞片,与晶核组合。音波与寒息交汇,神识微感波动,但未出现恍惚。

  “音波扰神,因无节律约束。”沈清璃调整节奏,将节律延长至每息一次半,震动趋于平缓。

  “它需要时间消化。”叶凌霄说,“不是不能用,是得慢。”

  沈清璃将三组数据并列刻入玉简:单材稳定,双材可协同,三材需动态引导。操作流程初步成型。

  “新法可行。”她说,“但每一步都得精确。”

  叶凌霄取出最后一枚玉简,开始绘制完整操作框架:节律锚定→结构校准→顺序迁移→分段导入→反馈调整。五步闭环,形成可复制的引导流程。

  沈清璃检查玉片状态。裂痕未扩,表面温度恒定,寒气循环无滞涩。

  “材料未达极限。”她说,“是我们之前方法错了。”

  叶凌霄将剑鞘插回腰间,目光落在地面三角标记上。三道划痕依旧清晰,中心点已被多次震动磨出微凹。

  “它不是死物。”他说,“是活的系统。”

  “我们对待它的方式,不该是炼化,而是引导,如同与一位伙伴对话。”

  叶凌霄取出一枚灵针,轻轻插入三角中心点。针尖没入石缝,稳稳立住。

  他抬手,剑鞘轻敲针尾。

  第一击,短。

  第二击,短。

  第三击,短。

  停顿。

  再三短。

  石面微震,玉片表面泛起一圈涟漪,裂痕处蓝光缓缓亮起,像回应一个约定。

  喜欢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