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五三二-《毕业后打工日记》

  2019年12月16日 寒冷的风

  清晨醒来,窗外的天色比昨天更暗沉,像一锅浓稠的墨汁压下来,连呼吸都带着潮湿的冷意。我坐在床边发了会呆,手机不断震动,仿佛迫不及待要把新的一天的焦虑丢过来。

  点开公司群,第一条消息就是人事部发的:“从下周开始,公司实行远程办公,大家带好电脑资料,保持电话和微信畅通。”消息底下连着一大串的回复,有人松了口气,说终于不用挤地铁了,也有人焦虑,担心远程办公会影响年终考核。

  我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忽然觉得有种说不清的失落。平时总想着能在家办公该多好,随便穿件衣服,喝着咖啡就能对着电脑,可真到这一步,却没有半点轻松感,反而像是一种被迫的退守。

  微信另一头,李倩发来一条信息:“我们这边街道开始每天消毒了,昨晚从窗户看出去,整条路都弥漫着白雾,味道呛得不行。”

  我立刻回复:“是84消毒水吗?”

  她发了个点头的表情:“对,空气里都是那种刺鼻味道。你说,人是不是只有在恐惧里,才会突然意识到什么叫‘看不见的敌人’。”

  我读着她这句话,心里微微一颤。她语气平静,却透出一丝无法掩盖的压抑。其实我也闻到了那股味道,昨天傍晚回家路过小区门口,物业正拿着大喷壶往地上洒,冷风一吹,呛得我直咳嗽。那味道久久不散,像是在提醒我们,危险正潜伏在空气的每一角落。

  上午的时间,我在办公室里收拾东西。桌子上堆满文件,杂乱得有点狼狈。我一本一本整理,心里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触——仿佛这是某种告别。办公室里的气氛说不清的微妙,大家有说有笑,却都带着一丝刻意的轻松,就像临行前故意表现得毫不在意。

  小张凑到我桌前,低声说:“你觉得咱们还能回来上班吗?”

  我抬头望了他一眼,半天没说话,最后只能敷衍:“总会好的吧。”

  可心底的答案却没有这么乐观。我总觉得,这一步步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掌控,没人能保证未来几天会发生什么。

  中午没去食堂,和几个同事一起点了外卖。送餐员戴着口罩,手套也湿漉漉的,他把餐盒放在前台,转身走得飞快。看着他消失在门口,我心里突然有点难过——这个城市运转的最后一环,或许就是这些奔波在街头的人。

  下午两点,公司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线上会议。领导在屏幕里语速飞快,强调要保证工作进度,又说“非常时期,希望大家互相体谅”。我盯着电脑屏幕,心不在焉。脑子里反而响起一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每个人都在新闻和指令里被提醒,可真正的切肤之感,却是一步步生活里冒出的细节。

  会议结束后,我又忍不住刷起了朋友圈。有人晒家里囤的泡面,整整一墙;有人转发新闻,说病例在增加;还有人发段子:“这可能是最漫长的寒假。”大家表面上调侃,可那股不安却藏不住,就像乌云下的灯光,明明亮着,却照不远。

  傍晚回家路上,街头冷清得让人心慌。以前下班时间总是人流涌动,喇叭声此起彼伏,如今偶尔经过几辆车,也是呼啸着飞快驶过,像是在逃避什么。路边的店铺有的干脆关了门,卷帘门拉下,门口贴着“暂停营业”的字条。风从空旷的街面吹过,带着刺骨的凉意,裹得我缩紧了脖子。

  小区门口的保安比以往严格多了,拿着测温枪,一个个检查。轮到我时,他举着仪器对着我额头,冰凉的感觉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直到他点点头放行,我才长舒一口气。

  回到家,我把今天买的东西整齐放进储物间,里面已经堆满了米、面、罐头,看着那些东西,我忽然觉得它们像一堵墙,把我和未知的世界隔开,可那堵墙是否牢固,却没人能保证。

  晚上八点,我和李倩又视频。她在家里戴着厚厚的毛衣,手里抱着一只小抱枕。她说:“今天楼下有人吵架,好像是因为有人发烧却不肯去医院,邻居们担心被传染,吵得很凶。”她叹了口气,眼里闪过一丝无力:“有时候,我觉得人比病毒更可怕。”

  我沉默着听,心里却一阵发紧。其实我能理解那种心态,恐惧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护自己,可一旦被孤立的人换成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呢,我们还能保持理智吗?

  视频的最后,她忽然看着我说:“周磊,你要小心一点。我感觉,我们可能要迎来一个长冬。”

  她语气平静,却像一记重锤敲在心口。我望着屏幕里的她,心里五味杂陈。长冬,这两个字里,藏着太多未知和寒冷。

  挂断后,我靠在椅子上,房间一片寂静。窗外的风呼啸着拍打玻璃,像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