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阴转小雨
清晨醒来时,窗外的天色像一张灰纸,天空低沉,像随时要塌下来。我拖着困倦的身体起床,昨晚睡得不安稳,脑子里全是关于武汉的消息,李倩发来的那些照片像幻灯片一样反复在眼前闪现。
我泡了一杯速溶咖啡,苦味直冲喉咙,把人从迷蒙里拉出来。打开新闻,页面上都是关于流感的报道,说今年冬天病例增加,提醒大家注意防护。虽然字眼看上去温和,但我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同寻常。
赶去公司的路上,明显能感受到气氛和前几天不一样了。地铁口有人戴着厚厚的口罩,商场门口有人在排队买药。走进办公室时,看到同事小张正拿着一叠口罩在分发,像是在派发宝贝。有人问他哪里买的,他神秘地笑了一下:“托我姐的朋友,她在医院上班。”大家一阵唏嘘,有人感叹:“现在口罩比黄金还难抢。”
上午的会议一开就是两个小时,领导讲话时,我的注意力却总被手机吸走。李倩在微信上说,她们公司今天发了一则紧急通知,要求员工尽量不要出差,能线上会议的就线上,最好减少聚餐。我读着那几句话,心口发紧。想起之前她还抱怨工作太多,如今反而希望忙一点,这样就能少去外面跑。
“我们楼下药店都关门了,听说是缺货。”李倩发来一句。
“真的这么严重了吗?”我忍不住问。
她回:“嗯,你要是买得到,帮我囤点,寄不过来也没关系,你自己也要留着。”
看到这话,我心里更慌了。我点开购物软件,页面上口罩几乎全是灰色的“售罄”字样。少数还能买的,价格已经翻了几倍,评论区里全是“发货慢”、“预售”的抱怨。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买了几盒,哪怕等再久,也要先下单。
会议散场后,走廊里响起各种议论声。有人说是冬季感冒高峰,有人说武汉情况比较特殊,还有人一脸神秘地说自己听到朋友在医院里提起“某种新东西”。大家说着说着,气氛竟渐渐压抑下来。
午饭时,我和同事坐在食堂靠窗的位置。窗外的雨点落在玻璃上,顺着轨迹滑下去,像一条条泪痕。同事忽然冒出一句:“要不要大家一起团购点口罩啊,不然晚了更难买。”这句话立刻引来一阵附和。有人拿出手机就开始搜索,有人直接打电话让家人帮忙跑药店。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这边离武汉其实并不远,只差一个消息的传递。
下午的工作变得枯燥,数字和表格堆积在屏幕上,我却总走神。心里老想着,李倩此刻在武汉的写字楼里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盯着屏幕发呆。微信里她发来一张照片,是窗外灰蒙蒙的天,楼下行人都戴着口罩,显得冷清。我盯着那张图发愣,忽然觉得这就是一场“无声的风暴”。
她说:“街上越来越安静了,好像所有人都在等什么。”
我打字回复:“别吓我,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她沉默了一会才回:“放心,我没事,只是觉得心里有点空。”
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人有时候害怕的不是未知,而是未知笼罩下的寂静,那种压抑比任何喧嚣都可怕。
傍晚下班时,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却有一股湿冷的气息。街灯下的路面反着暗淡的光,车流匆匆,行人低着头急匆匆走。我走进便利店,看到口罩的货架果然空了,剩下几个昂贵的防雾霾款,被人抢购一空。收银台前的人议论纷纷:“网上都买不到了。”“朋友在武汉,说那边更严重。”有人压低声音说:“要是事情扩散过来怎么办。”声音小,却扎进我耳朵。
回到家,我没有急着开灯,屋子里黑漆漆的,只有手机屏幕的亮光。我盯着和李倩的对话框,想了很久才敲下一句话:“要不要考虑过来我这边暂住一段时间?”
消息发出去,心跳竟加快了。过了几分钟,她回了一个叹气的表情,然后说:“想啊,可是现在走不开,公司那边管得紧。”
我捧着手机,突然生出一种无力感。明知道有风险,却只能隔着屏幕提醒她小心,就像站在岸边,看着一个人漂在水里,而自己伸不出手去拉。
夜里,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想起白天同事的话,想起便利店空空的货架,想起李倩说街上安静。我忽然有种预感,这股风暴迟早会吹到我们这边。只是时间的问题。
“人心惶惶之时,往往最考验勇气。”我在心里默念这句话,不知道是安慰自己,还是给未来预留一点底气。
清晨醒来时,窗外的天色像一张灰纸,天空低沉,像随时要塌下来。我拖着困倦的身体起床,昨晚睡得不安稳,脑子里全是关于武汉的消息,李倩发来的那些照片像幻灯片一样反复在眼前闪现。
我泡了一杯速溶咖啡,苦味直冲喉咙,把人从迷蒙里拉出来。打开新闻,页面上都是关于流感的报道,说今年冬天病例增加,提醒大家注意防护。虽然字眼看上去温和,但我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同寻常。
赶去公司的路上,明显能感受到气氛和前几天不一样了。地铁口有人戴着厚厚的口罩,商场门口有人在排队买药。走进办公室时,看到同事小张正拿着一叠口罩在分发,像是在派发宝贝。有人问他哪里买的,他神秘地笑了一下:“托我姐的朋友,她在医院上班。”大家一阵唏嘘,有人感叹:“现在口罩比黄金还难抢。”
上午的会议一开就是两个小时,领导讲话时,我的注意力却总被手机吸走。李倩在微信上说,她们公司今天发了一则紧急通知,要求员工尽量不要出差,能线上会议的就线上,最好减少聚餐。我读着那几句话,心口发紧。想起之前她还抱怨工作太多,如今反而希望忙一点,这样就能少去外面跑。
“我们楼下药店都关门了,听说是缺货。”李倩发来一句。
“真的这么严重了吗?”我忍不住问。
她回:“嗯,你要是买得到,帮我囤点,寄不过来也没关系,你自己也要留着。”
看到这话,我心里更慌了。我点开购物软件,页面上口罩几乎全是灰色的“售罄”字样。少数还能买的,价格已经翻了几倍,评论区里全是“发货慢”、“预售”的抱怨。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买了几盒,哪怕等再久,也要先下单。
会议散场后,走廊里响起各种议论声。有人说是冬季感冒高峰,有人说武汉情况比较特殊,还有人一脸神秘地说自己听到朋友在医院里提起“某种新东西”。大家说着说着,气氛竟渐渐压抑下来。
午饭时,我和同事坐在食堂靠窗的位置。窗外的雨点落在玻璃上,顺着轨迹滑下去,像一条条泪痕。同事忽然冒出一句:“要不要大家一起团购点口罩啊,不然晚了更难买。”这句话立刻引来一阵附和。有人拿出手机就开始搜索,有人直接打电话让家人帮忙跑药店。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这边离武汉其实并不远,只差一个消息的传递。
下午的工作变得枯燥,数字和表格堆积在屏幕上,我却总走神。心里老想着,李倩此刻在武汉的写字楼里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盯着屏幕发呆。微信里她发来一张照片,是窗外灰蒙蒙的天,楼下行人都戴着口罩,显得冷清。我盯着那张图发愣,忽然觉得这就是一场“无声的风暴”。
她说:“街上越来越安静了,好像所有人都在等什么。”
我打字回复:“别吓我,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她沉默了一会才回:“放心,我没事,只是觉得心里有点空。”
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人有时候害怕的不是未知,而是未知笼罩下的寂静,那种压抑比任何喧嚣都可怕。
傍晚下班时,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却有一股湿冷的气息。街灯下的路面反着暗淡的光,车流匆匆,行人低着头急匆匆走。我走进便利店,看到口罩的货架果然空了,剩下几个昂贵的防雾霾款,被人抢购一空。收银台前的人议论纷纷:“网上都买不到了。”“朋友在武汉,说那边更严重。”有人压低声音说:“要是事情扩散过来怎么办。”声音小,却扎进我耳朵。
回到家,我没有急着开灯,屋子里黑漆漆的,只有手机屏幕的亮光。我盯着和李倩的对话框,想了很久才敲下一句话:“要不要考虑过来我这边暂住一段时间?”
消息发出去,心跳竟加快了。过了几分钟,她回了一个叹气的表情,然后说:“想啊,可是现在走不开,公司那边管得紧。”
我捧着手机,突然生出一种无力感。明知道有风险,却只能隔着屏幕提醒她小心,就像站在岸边,看着一个人漂在水里,而自己伸不出手去拉。
夜里,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想起白天同事的话,想起便利店空空的货架,想起李倩说街上安静。我忽然有种预感,这股风暴迟早会吹到我们这边。只是时间的问题。
“人心惶惶之时,往往最考验勇气。”我在心里默念这句话,不知道是安慰自己,还是给未来预留一点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