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四七五-《毕业后打工日记》

  2019年10月18日 阴转多云

  今天早上七点半,我站在小区门口等滴滴,呼出的白气在空气里迅速散开。风里带着一丝潮湿的味道,路边的梧桐叶被风卷起,又落到湿漉漉的路面上。秋天已经有了凉意,走在上班路上的行人都缩着脖子,脚步急促。

  到了公司,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是那种冷白色,一排排工位像一条条整齐的沟壑,静静等待今天的喧嚣。我刚坐下,电脑还没完全启动,魏鹏就从另一边探过头来,小声说:“昨天那个模块出问题了,客户反馈卡死好几次,让我们今天必须给个方案。”

  我眉头一紧,这事昨天就有人提过,但没想到客户的态度这么硬。打开邮件一看,果然是客户项目经理直接抄送到我们领导的那种措辞:“请务必在今日内给出修复方案,并确认不影响后续交付进度。”字字不留情面。

  我们项目这两周正赶进度,测试环境和正式环境的数据同步问题一直是隐患。问题一旦被客户抓住,后面就不是修个bug这么简单,还可能被要求重新验收。

  我立刻把组里的三个人拉到会议室开了个小会。魏鹏还算冷静,一边翻着日志一边说:“从时间上看,是同步脚本没跑成功,但原因得查数据库那边的延迟。”

  小王有些烦躁,抱怨说:“这不是我们的锅,数据库是运维那边的事,非要我们背。”

  我叹了口气:“客户才不管是哪个环节的责任,他只认你这个功能是我们开发的,出了问题自然找我们。”

  会后我第一时间去找运维的小陈。小陈人挺实在,但一听到是客户反馈的事,脸色明显紧了几分。他打开监控看了半天,说是凌晨有一次批处理卡住,原因还不确定,要等他查日志。

  我知道这意味着至少得一两个小时,客户那边肯定等不及。于是我先给客户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我们已定位到问题,正在分析修复,预计下午给出方案。这样至少能先稳住他们的情绪。

  回到工位,我一边盯着日志,一边和魏鹏商量应急方案。我们讨论了几种临时绕过的方法,但每一种都有风险。魏鹏说:“要不我们先写个脚本手动跑一次,保证数据同步过去,然后再找根源。”

  我点头:“只能这样,先止血。”

  上午十点半,我们跑通了手动同步,客户那边反馈数据正常了。但我心里清楚,这只是临时处理,根本没解决底层问题。

  午饭我几乎没吃什么,随便扒了几口盒饭就回工位继续查问题。小陈终于把凌晨的日志分析出来,说是服务器磁盘Io瞬时飙高,导致批处理超时失败。我问原因,他说可能是另一批定时任务抢了资源。

  听到这里,我心里有点无奈——这是老问题了,之前就提醒过要错开任务时间,但一直没落实。现在客户反馈了,问题算是被放大了。

  下午三点,我们把修复方案写好,包括调整任务时间、优化脚本超时重试机制,以及增加异常报警。魏鹏写文档的时候,我特意叮嘱他要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不要一堆技术术语。

  方案发过去半小时,客户回信,语气比上午缓和多了,但仍要求下周给出验证报告。我长出一口气,总算是把今天的火先压下去了。

  晚上六点多,我收拾电脑准备走,忽然看到领导发来的消息:“下周一早上,部门例会重点讨论客户项目质量问题,请准备汇报。”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事显然没完,下周可能还要面对一轮内部追责。

  走出公司大楼时,夜色已经降临,街灯把地面照得一片昏黄。路上行人稀少,冷风钻进衣领,我忽然有种说不出的疲惫感。工作里的问题从来不会因为你解决了一个bug就结束,它们像接力棒一样,一茬接一茬。

  回到家,我把外套挂好,泡了杯热茶,坐在书桌前想了很久。或许,这份工作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在客户的压力、同事的情绪、领导的期望之间找到平衡。

  可这种平衡,往往只是短暂的,就像今天的修复方案一样,明天可能又会被新的问题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