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 阴转小雨
一早醒来,天色灰蒙蒙的,窗外风声猎猎,夹杂着细微的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郑州的秋天,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变得有些冷清。衣柜里那件薄风衣终于派上了用场,我裹紧衣领,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灰白色的天幕,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惆怅。
李倩昨晚没发消息,我也没主动打扰她。两地的日子越来越像两个平行宇宙,即使心里牵挂,终究还是有太多无可奈何。她前几天提过,她领导换了,新的部门主管是个特别强势的女人,凡事都要求“结果导向”,但凡开会就会点名批评迟到、表现差的同事。李倩虽然业务能力不差,但一旦陷入频繁加班和高压状态,情绪就会变得特别紧绷。
她微信里最后那句话是:“如果哪天我突然辞职回郑州,你会后悔吗?”我看了许久,也没回。不是不想回,而是不知道怎么回。
今天是周五,按照惯例,早上部门开了例会,魏鹏主持,气氛还算轻松。他一边翻着笔记,一边问大家系统优化的建议。我提了两个点,一个是权限角色细化的问题,一个是调度逻辑优化。魏鹏点点头说:“可以,周磊你这周末再帮我看看数据库表结构,我想趁下周出差前做一次整理。”
“出差?去哪?”我问。
“合肥,两天,和总部那边对下需求。”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我知道他其实挺排斥这种出差,尤其还得住酒店,家里那边他老婆一直控制欲强,哪怕他出门,也得不停报备。
“那你这次是周日回?”我追问了一句。
“对,周六晚上搞定,周日中午高铁回来。”他说完叹了口气,“唉,也不知道她又会不会给我脸色看。”
我不知道怎么接话。魏鹏和他老婆的关系,一直是办公室里隐秘又公开的八卦。他经常在下班后躲在公司加班,其实更多是为了躲避家庭矛盾。听说他老婆去年查了他三次手机,还误会他和项目组一个实习生有暧昧——但实际上,那实习生早就回学校了。
会议散后,周末任务也基本排好。我一边改代码,一边刷着微信朋友圈,无意间看到李倩发了一张照片,是她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打哈欠的样子,配文写着:“疲惫的每一天,都有咖啡撑着。”
我犹豫了几秒,还是回了一句:“别太累,注意身体。”
她没有秒回,直到两个小时后才回:“嗯,你也是。”
简单的三个字,却有种说不出的疏离感。我们曾经聊天可以从晚上聊到凌晨两点,现在却常常为了一句问候等上半天。感情就是这样,一旦少了见面和陪伴,再深的感情也可能被时间和距离慢慢消磨。
傍晚临近下班时,天空开始下小雨。我把电脑收好,准备早点回去。刚走出办公楼,手机突然响了,是李倩打来的。
“喂?”我有些意外。
“你在干嘛?”她的声音有些哑,好像刚哭过。
“刚下班,怎么了?”
“我……今天真的很难受。我们组被安排接手一个新项目,根本没人手,我被骂了,说我进度慢、思路不清晰……其实我都做完了的,只是他们没看清楚。”她语速加快,像是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出口,“我真的……不想再这样了。”
我沉默了两秒,说:“要不,年后你就回来吧,别熬了。”
“可是回来我能干嘛?”她反问,“我也不知道啊。”
我听得心酸,却无从劝解。她那边静了几秒,说:“对不起,打扰你了。”
“不打扰,我一直都在。”我说这句话时,雨点刚好落在眼镜片上,有些模糊了视线。
回到家,我洗了个热水澡,给自己煮了碗面。吃到一半时,手机又响了一下,是李倩发的微信。
“谢谢你。”
我盯着那三个字看了许久,最终还是没回。很多时候,感情不是一句“谢谢”就能了结的。我们彼此都太累,却又舍不得彻底放弃。像两只漂泊的风筝,风停了,还想再飞,却发现手里的线早已缠绕不清。
一早醒来,天色灰蒙蒙的,窗外风声猎猎,夹杂着细微的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郑州的秋天,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变得有些冷清。衣柜里那件薄风衣终于派上了用场,我裹紧衣领,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灰白色的天幕,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惆怅。
李倩昨晚没发消息,我也没主动打扰她。两地的日子越来越像两个平行宇宙,即使心里牵挂,终究还是有太多无可奈何。她前几天提过,她领导换了,新的部门主管是个特别强势的女人,凡事都要求“结果导向”,但凡开会就会点名批评迟到、表现差的同事。李倩虽然业务能力不差,但一旦陷入频繁加班和高压状态,情绪就会变得特别紧绷。
她微信里最后那句话是:“如果哪天我突然辞职回郑州,你会后悔吗?”我看了许久,也没回。不是不想回,而是不知道怎么回。
今天是周五,按照惯例,早上部门开了例会,魏鹏主持,气氛还算轻松。他一边翻着笔记,一边问大家系统优化的建议。我提了两个点,一个是权限角色细化的问题,一个是调度逻辑优化。魏鹏点点头说:“可以,周磊你这周末再帮我看看数据库表结构,我想趁下周出差前做一次整理。”
“出差?去哪?”我问。
“合肥,两天,和总部那边对下需求。”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我知道他其实挺排斥这种出差,尤其还得住酒店,家里那边他老婆一直控制欲强,哪怕他出门,也得不停报备。
“那你这次是周日回?”我追问了一句。
“对,周六晚上搞定,周日中午高铁回来。”他说完叹了口气,“唉,也不知道她又会不会给我脸色看。”
我不知道怎么接话。魏鹏和他老婆的关系,一直是办公室里隐秘又公开的八卦。他经常在下班后躲在公司加班,其实更多是为了躲避家庭矛盾。听说他老婆去年查了他三次手机,还误会他和项目组一个实习生有暧昧——但实际上,那实习生早就回学校了。
会议散后,周末任务也基本排好。我一边改代码,一边刷着微信朋友圈,无意间看到李倩发了一张照片,是她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打哈欠的样子,配文写着:“疲惫的每一天,都有咖啡撑着。”
我犹豫了几秒,还是回了一句:“别太累,注意身体。”
她没有秒回,直到两个小时后才回:“嗯,你也是。”
简单的三个字,却有种说不出的疏离感。我们曾经聊天可以从晚上聊到凌晨两点,现在却常常为了一句问候等上半天。感情就是这样,一旦少了见面和陪伴,再深的感情也可能被时间和距离慢慢消磨。
傍晚临近下班时,天空开始下小雨。我把电脑收好,准备早点回去。刚走出办公楼,手机突然响了,是李倩打来的。
“喂?”我有些意外。
“你在干嘛?”她的声音有些哑,好像刚哭过。
“刚下班,怎么了?”
“我……今天真的很难受。我们组被安排接手一个新项目,根本没人手,我被骂了,说我进度慢、思路不清晰……其实我都做完了的,只是他们没看清楚。”她语速加快,像是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出口,“我真的……不想再这样了。”
我沉默了两秒,说:“要不,年后你就回来吧,别熬了。”
“可是回来我能干嘛?”她反问,“我也不知道啊。”
我听得心酸,却无从劝解。她那边静了几秒,说:“对不起,打扰你了。”
“不打扰,我一直都在。”我说这句话时,雨点刚好落在眼镜片上,有些模糊了视线。
回到家,我洗了个热水澡,给自己煮了碗面。吃到一半时,手机又响了一下,是李倩发的微信。
“谢谢你。”
我盯着那三个字看了许久,最终还是没回。很多时候,感情不是一句“谢谢”就能了结的。我们彼此都太累,却又舍不得彻底放弃。像两只漂泊的风筝,风停了,还想再飞,却发现手里的线早已缠绕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