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 阴转晴
早上六点半,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望着远处灰白色的天幕一点点泛亮。昨夜风雨交加,今天却是难得的清爽。窗台上的绿萝还滴着水,像是经历了一个夜晚的洗礼,精神抖擞地迎接新的一天。
小区楼下传来熟悉的晨练音乐,老年人已经在跳舞了,节奏感强的节拍传上楼来,有种莫名的安心感。生活,在这些日复一日的小事中,慢慢沉淀。
我刷了下手机,公司群里魏鹏发了一条消息:
“大家早点到,今天下午有总部技术部来检查系统数据质量,上午我们要对上个月的业务数据做一次全面校验。”
我心里咯噔一下,昨天休息一天,今天一上来就来个重头戏。
“秋后的算账开始了。”我苦笑了一声,把手机放下,起身开始洗漱。
八点整,我进了办公室,魏鹏已经在电脑前了,他看到我就说:“你负责昨天我们导入的那批数据,我担心里面有重复项,尤其是收货地址重复的部分。”
“明白,我先拉全量清单比一遍。”
“嗯,先做差异分析,下午总部的人来我们要有个底。”
魏鹏说话间眉头紧锁,看来这次总部来检查,非同小可。我迅速坐到电脑前打开系统,导出数据,对照历史记录进行比对。
整个上午,我几乎没有起身,喝了三杯速溶咖啡,眼睛都要花了。十点半的时候,数据差异终于分析完,我列出六条有风险的记录,打印出来交给魏鹏。
“不错,”他接过来点头,“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解释,是业务方二次录入的问题。”
“那要不要提前让运营部知会一声?”我问。
“通知了,他们中午就开会解决。”
午饭我吃得很快,一边嚼着盒饭一边还在调试报表格式。十二点四十,两个总部技术部的人到了,是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李帆,一个叫杜昊,戴着黑框眼镜,一脸严肃。
他们一进来就开门见山:“我们先抽查三项数据指标,然后对最近一个月的数据完整性进行样本比对。”
我跟魏鹏对视一眼,这跟我们预想的流程不太一样。
“你们系统做数据校验的脚本是自写的还是套用模板?”杜昊问我。
“我们是在原有模板基础上根据业务逻辑扩展了几项规则。”
“能给我们看一下逻辑文档吗?”
“可以。”我迅速打开文件夹,把之前我整理的逻辑文档发给他。
杜昊边看边点头,嘴角微微扬起,“你这个字段命名规则倒是比较清晰,几乎没有冗余。”
“数据架构我一开始是参考了oracle的命名规范,后来简化了些。”
“不错,我们这次在总部几个分部看下来,你们这边是文档做得最规范的。”
李帆也补充道:“你们业务数据完整性有提升,报表质量也明显改善。”
这一番评价让我心里终于踏实些,魏鹏也松了口气,笑道:“那我们下午把监控逻辑再给你们展示下。”
“好。”
整个下午,我和魏鹏带着他们看了一圈核心模块的运行逻辑和数据处理链条。尽管紧张,但流程进行得还算顺利。
五点半检查终于结束,李帆临走时说:“你们这边系统逻辑清晰,数据源管理规范,我们这次回去会做个评估报告,建议作为其他分部参考。”
魏鹏连忙握手:“感谢支持,欢迎常来指导。”
他们走后,魏鹏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今天算是过了一关。”
我笑着说:“你刚才一直在抖腿,别以为我没看见。”
他怔了下,自己也笑了:“有点紧张嘛,头一次总部的人表扬咱。”
我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手机突然震了一下,是李倩的消息:
“今天过得顺利吗?”
我站在电梯前,盯着这条消息,嘴角轻轻一扬。
“顺利,差点没顺过来。”我回复。
她回了一个笑哭的表情,又说:“这几天我这边也挺焦灼,改制度改得人心惶惶,我有点想提前辞职。”
我一愣,正要回复,她又补了一句:“不过还得等几个月,看看风向吧。”
我想了想,回复道:“等不住了就来郑州,我养你。”
发完这句话,我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电梯“叮”的一声到了,我走进去,按下楼层。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一边负重前行,一边在笑里藏着疲惫。你若问我为什么还撑着?大概是因为,前方那个人还在等。
早上六点半,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望着远处灰白色的天幕一点点泛亮。昨夜风雨交加,今天却是难得的清爽。窗台上的绿萝还滴着水,像是经历了一个夜晚的洗礼,精神抖擞地迎接新的一天。
小区楼下传来熟悉的晨练音乐,老年人已经在跳舞了,节奏感强的节拍传上楼来,有种莫名的安心感。生活,在这些日复一日的小事中,慢慢沉淀。
我刷了下手机,公司群里魏鹏发了一条消息:
“大家早点到,今天下午有总部技术部来检查系统数据质量,上午我们要对上个月的业务数据做一次全面校验。”
我心里咯噔一下,昨天休息一天,今天一上来就来个重头戏。
“秋后的算账开始了。”我苦笑了一声,把手机放下,起身开始洗漱。
八点整,我进了办公室,魏鹏已经在电脑前了,他看到我就说:“你负责昨天我们导入的那批数据,我担心里面有重复项,尤其是收货地址重复的部分。”
“明白,我先拉全量清单比一遍。”
“嗯,先做差异分析,下午总部的人来我们要有个底。”
魏鹏说话间眉头紧锁,看来这次总部来检查,非同小可。我迅速坐到电脑前打开系统,导出数据,对照历史记录进行比对。
整个上午,我几乎没有起身,喝了三杯速溶咖啡,眼睛都要花了。十点半的时候,数据差异终于分析完,我列出六条有风险的记录,打印出来交给魏鹏。
“不错,”他接过来点头,“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解释,是业务方二次录入的问题。”
“那要不要提前让运营部知会一声?”我问。
“通知了,他们中午就开会解决。”
午饭我吃得很快,一边嚼着盒饭一边还在调试报表格式。十二点四十,两个总部技术部的人到了,是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李帆,一个叫杜昊,戴着黑框眼镜,一脸严肃。
他们一进来就开门见山:“我们先抽查三项数据指标,然后对最近一个月的数据完整性进行样本比对。”
我跟魏鹏对视一眼,这跟我们预想的流程不太一样。
“你们系统做数据校验的脚本是自写的还是套用模板?”杜昊问我。
“我们是在原有模板基础上根据业务逻辑扩展了几项规则。”
“能给我们看一下逻辑文档吗?”
“可以。”我迅速打开文件夹,把之前我整理的逻辑文档发给他。
杜昊边看边点头,嘴角微微扬起,“你这个字段命名规则倒是比较清晰,几乎没有冗余。”
“数据架构我一开始是参考了oracle的命名规范,后来简化了些。”
“不错,我们这次在总部几个分部看下来,你们这边是文档做得最规范的。”
李帆也补充道:“你们业务数据完整性有提升,报表质量也明显改善。”
这一番评价让我心里终于踏实些,魏鹏也松了口气,笑道:“那我们下午把监控逻辑再给你们展示下。”
“好。”
整个下午,我和魏鹏带着他们看了一圈核心模块的运行逻辑和数据处理链条。尽管紧张,但流程进行得还算顺利。
五点半检查终于结束,李帆临走时说:“你们这边系统逻辑清晰,数据源管理规范,我们这次回去会做个评估报告,建议作为其他分部参考。”
魏鹏连忙握手:“感谢支持,欢迎常来指导。”
他们走后,魏鹏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今天算是过了一关。”
我笑着说:“你刚才一直在抖腿,别以为我没看见。”
他怔了下,自己也笑了:“有点紧张嘛,头一次总部的人表扬咱。”
我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手机突然震了一下,是李倩的消息:
“今天过得顺利吗?”
我站在电梯前,盯着这条消息,嘴角轻轻一扬。
“顺利,差点没顺过来。”我回复。
她回了一个笑哭的表情,又说:“这几天我这边也挺焦灼,改制度改得人心惶惶,我有点想提前辞职。”
我一愣,正要回复,她又补了一句:“不过还得等几个月,看看风向吧。”
我想了想,回复道:“等不住了就来郑州,我养你。”
发完这句话,我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电梯“叮”的一声到了,我走进去,按下楼层。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一边负重前行,一边在笑里藏着疲惫。你若问我为什么还撑着?大概是因为,前方那个人还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