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千年状元章衡-《人性即见如来》

  满江红·章衡

  少岁贫寒,凭倔强,甘泉掘出。

  破书卷,赴京赶考,龙虎争逐。

  妙笔惊魂金赋在,乾坤一字仁宗目。

  望榜头,族叔耻名低,功名覆。

  堤水患,泥中步;空饷弊,刀前肃。

  护黎民,直谏皇宫谁敢辱?

  三箭连环惊契丹,一书锁策山河覆。

  叹章衡,功绩压百年,碑无录。

  山河无声,碑在心中

  科举制度在历史长河中如同一只大手,挑选着那些被时代赋予意义的人才。无数读书人削尖脑袋,涌向贡院,渴望用一卷文章换取功名与荣耀。在这片汹涌的人海中,章衡,福建浦城的穷小子,曾以状元之名登顶科举的巅峰。然而,千年后,他的名字在史书中几乎不见踪影,甚至连被人提起的机会都寥寥无几。

  如果说历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记忆筛选,那么章衡的“消失”正好反映了历史对什么值得被记住的偏好。有人被记住,是因为诗文流芳、风流倜傥;有人被铭记,是因为功高盖世、权倾朝野。而章衡呢?他不写诗、不作赋、不结党,甚至连历史的“故事性”都不符合。他不像苏轼那样,留下了旷世词章,也不像王安石那样,推动了惊天动地的变法。他只是一个埋头修堤、查账、治水、救民的普通人,一个没有浮华外衣,只有一腔热血的实干者。

  而我们今天谈论章衡,并不是因为他留下了多少可供称颂的文辞或戏剧性的人生经历,而是因为他的生命轨迹映照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历史真相:在一部充满英雄与传奇的历史叙事中,那些真正推动时代前行的人,往往是无声的,是无法被“故事化”的。他们的事迹没有戏剧冲突,也没有诗意铺陈,有的只是泥泞中的步履、账册里的数字和百姓的叹息。

  历史不爱讲实干者的故事

  “状元”这个词,总是与“风流”联系在一起。科举的榜单,似乎是一份关于文采与才情的名单,而不是一张关于实干与担当的考卷。因此,章衡的状元身份,本身就显得有些“突兀”。他没有把功名当作炫耀的资本,而是当作扛在肩上的责任。他的人生不是用来彰显自我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但历史喜欢传奇,喜欢那些能被浓缩成诗词歌赋的碎片化记忆。章衡的故事,太平实,太沉重,太缺乏“戏剧性”。他的人生如同一块无声的碑石,时间久了便被尘土覆盖;他所做的事,是对江河的治理,对百姓的安抚,对时代弊病的纠正,但这些事并不能直接写进诗句,也不能成为传世的“风雅”。

  章衡不是一个“讲得好听”的人。他的语言直白,甚至带着些许粗砺;他的行动果断,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在那个文人墨客推崇含蓄与婉约的时代,他的存在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不屑于用华丽的辞藻粉饰自己,也不愿意站在朝堂上争名逐利。他只想低下头,把那些真正影响百姓生活的问题解决掉,把那些困扰朝廷运转的顽疾根除掉。

  “消失”的意义

  章衡的“消失”,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的优秀不符合历史对“英雄”的定义。他没有给人们留下足够的谈资,没有让他的名字成为文人圈子里的一个话题。他的贡献,是隐形的,是那些只能通过堤坝的稳固、灾民的口粮、盐税的清理得以体现的无形价值。

  但越是无形的东西,越容易被遗忘。历史喜欢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而章衡的成就,无论是治水、救灾,还是肃清弊政,都缺乏“故事性”,更缺乏视觉冲击力。

  他的“消失”,其实是历史讲述方式的选择:那些能被看见的、能被浓缩成传奇的事情,才有可能被记住。而那些真正推动社会前进的付出,往往因为其低调和无声而被忽视。章衡的故事,正是这种历史偏见的缩影。

  实干者的困境

  章衡的一生,充满了对抗。不仅是对抗自然的灾害、朝廷的积弊,更是对抗那个时代对功名的定义。他的价值观,与他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这注定了他要承受更多的误解和孤独。他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成就,而是社会的福祉。他的行动,不是为了让自己被记住,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活下去。

  这种价值观,在一个重视文采与风流的时代里,显得尤为孤立。他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人生不会有太多光鲜的时刻。甚至在他取得巨大成就之后,他的名字也会迅速被历史的尘埃掩盖。这不仅是章衡一个人的困境,也是所有实干者的困境:他们的价值,不在于他们自己,而在于他们所做的事;他们的意义,不在于他们的名字,而在于他们留下的痕迹。

  山河为碑,功绩无声

  章衡的“无声”,并不意味着他的价值微小。恰恰相反,他的价值正是因为他的无声而显得更加珍贵。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在这片土地上活得更好。他的贡献,是那些看不见的数字、摸不着的堤坝、无人提起的改革。这些东西,不会因为历史的选择性记忆而消失,它们早已深深地镌刻在山河之间。

  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选择性记忆”的另一面: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往往是无声的,是无法被简化为传奇的。那些被历史掩盖的人,往往是最值得被记住的。

  章衡曾说:“千古名声,不如一堤护民;万首诗词,不如一仓救饥。”这句话,既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对历史的一个深刻反思。历史可能会遗忘他的名字,但不会遗忘他留下的堤坝;人们可能会忽视他的事迹,但不会忽视他的贡献。

  无名者的伟大

  章衡的“消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历史的意义。历史不仅仅是那些英雄与传奇的故事,也不仅仅是那些光怪陆离的诗词与轶事。历史,更多的是那些无名者的付出,那些在泥泞中跋涉的脚步,那些在孤独中坚持的背影。

  章衡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往往不是那些站在舞台中央的人,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实干者。那些被遗忘的名字,那些被忽视的事迹,才是历史真正的灵魂。

  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章衡,我们不仅是在回顾一个人的一生,更是在反思历史的叙述方式。在一部充满了英雄与传奇的历史中,像章衡这样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主角,但他们的存在,却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贡献,早已化作无声的碑石,镌刻在山河之间。

  后记:沉默的力量

  章衡的一生,是一个关于沉默的故事。他没有喧嚣,没有显赫,没有光环,但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部属于实干者的史诗。他的“消失”,并不是失败,而是历史的一种选择。而他的存在,则提醒我们:在那些轰轰烈烈的传奇之外,还有无数无声的力量,在默默推动着这个世界前进。

  山河无声,但碑在心中。章衡的故事,正是这种沉默力量的最好注解。

  最后说一句: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一直坚持!

  喜欢人性即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