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风起云涌(51)-《西湖引之尘缘未定》

  藏身之处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略显疲惫却又不失坚定的脸庞。韩奕与南宫嘉雯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桌上摊开着一张京城地图,两人正低声商议着接下来的策略。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映在斑驳的墙面上,仿佛是这动荡局势下,一抹不屈的坚韧。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决定着计划的成败,也关乎着天下苍生的命运。

  “韩公子,清流一派虽已松动,但荆王府势力庞大,耳目众多,我们如何能确保檄文的内容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同时又不暴露我们的身份呢?”南宫嘉雯轻声问道,眼中闪烁着忧虑的光芒。

  韩奕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沉稳与自信:“南宫姑娘,此事我早已有所考虑。我们不仅要利用清流一派的力量,还要巧妙地借助京城中的其他势力,比如那些与荆王有隙的官员,或是那些渴望正义、敢于发声的平民百姓。我们可以通过匿名信件、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檄文的内容散布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荆王的阴谋。”

  南宫嘉雯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她微微点头,赞同道:“韩公子所言极是,如此一来,既能扩大檄文的影响力,又能尽量减少我们暴露的风险。只是,匿名信件与口耳相传虽好,但如何确保信息不被篡改,又能准确传达我们的意图呢?”

  韩奕轻轻抚过下巴,沉思片刻后道:“这正是我们需要精心策划之处。我们可以将檄文的核心内容提炼成简短有力的口号或诗句,便于记忆与传播。同时,对于重要的细节与证据,我们可以编写成暗语或谜题,让那些真正关心此事、有智慧的人能够解开,从而明白我们的深意。这样,既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又能增加传播的趣味性,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南宫嘉雯听后,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她深知韩奕的智谋与远见,心中不禁更加坚定了与他并肩作战的决心。“韩公子,你的计划真是周密至极,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确保檄文的核心内容得以广泛传播,还能巧妙地避开荆王府的耳目,让他们难以捉摸我们的行踪。”

  韩奕微微一笑,似乎对南宫嘉雯的赞许并不意外,他继续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可靠的联络点,以便及时收集反馈,调整策略。同时,也要准备一些应急方案,以防万一计划出现偏差,我们能够迅速应对,确保大局不受影响。”

  南宫嘉雯听后,神情愈发专注,她深知这联络点与应急方案的重要性,稍有不慎,便可能让整个计划功亏一篑。“韩公子,联络点需得隐秘且安全,又得方便各方人士往来传递消息,不知你心中可有合适之选?”她轻声问道,目光中满是期待。

  韩奕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道:“联络点之事,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京城东郊有一处废弃的庙宇,那里平日鲜有人至,却又地处要道,方便各方人士进出。我们可以将那庙宇稍作修缮,作为我们的秘密联络点。至于应急方案,我想我们得准备几套不同的说辞与证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质疑与挑战。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荆王府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所察觉,便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确保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南宫嘉雯回想起来,京城东郊的那个废弃庙宇,不正是上次吴王李恪麾下的那名清癯的青年官员在此庙内拿回了高祖遗诏之处吗?那庙宇虽已破败,却因其隐蔽性而成了各方势力暗中交易与传递消息的绝佳地点。她心中暗自思量,这庙宇既已有过一次“辉煌”的历史,如今再被利用,似乎也带着几分宿命的味道。

  南宫嘉雯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抹思索的光芒,仿佛在回忆那庙宇的每一处细节。“韩公子所言极是,那庙宇确实隐蔽且便于各方联络。只是,上次之事后,荆王府或许也会对那里有所警觉,我们需得更加小心,不可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韩奕听后,目光更加深邃,他轻轻拍了拍南宫嘉雯的肩膀,以示安抚。“南宫姑娘所言极是,我们行事必须更加谨慎。那庙宇虽有过一次用途,但正因如此,它才更不易被怀疑为新设的联络点。我们只需在修缮时稍作改动,不引人注目即可。至于联络之人,也需严格筛选,确保他们忠诚可靠,不会泄露机密。”

  两人商议已定,决定次日便前往那废弃庙宇进行实地考察,并着手进行修缮与布置。夜色中,他们再次确认了接下来的行动计划,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们反复推敲,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京城东郊那座废弃庙宇的屋顶上时,南宫嘉雯与韩奕已悄然出现在庙宇门前。庙宇虽已破败不堪,但那份历经岁月沧桑的厚重感,却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沉寂。

  南宫嘉雯与韩奕对视一眼,心中皆涌起一股莫名的庄重感,他们轻轻推开庙门,一股陈年的木香与尘土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庙内,神像已残缺不全,供桌上的香炉也早已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但这一切却更添了几分神秘与隐蔽。南宫嘉雯与韩奕步入庙宇,开始仔细勘察起来,他们发现,庙宇虽破败,但结构尚算稳固,只需稍作修缮,便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秘密联络点。庙宇后院有一间小屋,门窗虽已残破,但稍加修补,便可作为存放重要文件与物资之处。

  南宫嘉雯与韩奕正细心勘察着庙宇的每一处角落,忽然,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从庙宇深处传来,伴随着木鱼有节奏的敲击声,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紧,随即迅速收敛了神色,警惕地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只见一位身着灰色僧袍、面容和蔼的高僧缓缓步入庙宇大殿,他手持一串念珠,目光平和地扫过南宫嘉雯与韩奕,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两位施主,可是来此寻找清净之地?”高僧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带来一丝宁静。

  南宫嘉雯与韩奕心中虽惊,但面上却迅速恢复了镇定。他们深知,在这等关键时刻,任何慌乱都可能暴露他们的身份与目的。于是,南宫嘉雯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行了个礼,说道:“高僧所言极是,我们确是慕名而来,想在这清净之地,寻得片刻的安宁与思考。”

  韩奕也紧随其后,行礼道:“高僧慈悲为怀,我们二人在此偶遇,实乃缘分。不知高僧在此修行多久了?”

  高僧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他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念珠,缓缓说道:“老衲在此修行已逾三十载,见证了这庙宇的兴衰更替,也经历了无数世间的沧桑变幻。”

  南宫嘉雯与韩奕闻言,心中皆是一震,没想到这位看似平凡的高僧,竟在此地修行如此之久,对这庙宇的了解定然非同一般。他们交换了一个眼神,决定进一步探听高僧的底细,看看是否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或是帮助。

  “高僧修行如此之久,定是心性坚韧,智慧超群。我们二人虽为凡尘中人,却也对这修行之道颇感兴趣,不知高僧能否为我们指点一二?”南宫嘉雯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与好奇。